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39-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报恩论-清-沈善登-第15页

如是。世人聞說修善。即耽著有為小善。聞說性空。即墮入豁達頑空。兩失之矣。然前失猶利人天。後失大壞世相。故淨宗專說事修。四十九年熾然無間。禪宗於末後。方一拈出。誠慮其險且難也。可見出世本懷。觀眾生機熟。示現受生者。決定不專為一期生死。矣綱宗及雜說。已略言之 (十五)。
  問曰。同是一向專念。萬行回向。何以往生上輩。偏屬沙門。
  答曰。此理前已略論之矣。在佛重佛。猶之在儒重儒。世間流品不一。而士為四民之首。為其身列膠庠也。究之通天地人之謂儒。萬中無一。區區科名。豈足以當之。佛制欲出家者。先受在家五戒。滿分能持。然後白君王白父母。下至妻子奴婢等。皆已聽許。乃得剃度。進沙彌戒。多年嚴淨。再進比邱戒。又多年嚴淨。方得圓具菩薩大戒。猶必學習精熟。開遮持犯。圓通無礙。然後可以匡徒領眾。號曰沙門。故一壇祇受三人。過即為濫法。雖求不得戒。夫必能赴至嚴之程途。乃不負至寬之歲月。(不蓄妻子省塵勞)必能甘至約之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乃不負至隆之名(為天人師)誠如是。則四宏誓願。圓滿必成矣。焉得不重。鬚髮之除。乃以防出入之渾。豈貴其易服毀形哉。維摩示疾。諸大弟子。皆推遜不任往問。佛道平等。不揀緇素可知矣。學佛者。既不深思佛制本意。但見讚歎出家。則遂專於頭毛上著。眼出家雖啞羊野狐而偏信。在家雖真龍全象而偏疑。佛書雖因果小品而見珍。儒書雖語孟大經而見忽。無惑乎召謗招譏。衰敗之不可收拾也。噫。(王制論秀書升管子羣萃州處。成周學制也。孔孟之周流傳食。皆為世衰道微。不得已之創格。而讀者亦莫或知也可歎) (十六)。
  問曰。念佛修善。而妄想不除。得往生否。
  答曰。決定得生。妄想不足病也。圓覺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歇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子今以何者為妄念。曰念佛時計算他事。曰此却是起妄念。病在不覺。(古德云。不怕念起。惟恐覺遲)覺即已除。無待更除。所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縱使數覺數起。數起數覺。念佛不斷。總得往生。何以故。就覺體觀。有念皆妄。淨宗教理。從初發心。便超二乘。直望三賢。(要解謂直超四十一位。是究竟說。今就凡夫學地說)妄與非妄。不加了知。等圓覺故。就法門觀。起念念佛。正是隨順覺性。託外全彰。妄無自體。但不覺故。試於念佛時作意起妄。必起不得。而口中佛名。轉益了了。可見祇是一覺。更無起處。又使於念佛畢後。回想所妄作何名相。必多茫然。毫無影響。而所念佛名。歷歷可數。略一反觀。湛寂如在。可見正念中句句聲聲。實有力用。本非與妄成敵兩立。何病之有 (十七)。
  問曰。並不起念。外緣覺觸。不能不起。奈何。
  答曰。起念念佛。有念便有身。身見未忘。覺觸總受。但不打失正念。便是定慧圓明。故學者內自勘驗。能於苦樂違順境緣。猝然相遭時。一句佛名意中先發。則臨終把握。便在於此。不必深求高論。杜中下機。(必謂臨終自有無把握之把握。便失法門本旨。東坡臨終語。原自不錯。決定徃生。祇為露聰明相。至今疑煞學人。若尹師魯所謂亦無鬼神。亦無恐怖。則真差矣。大抵儒者學禪。徃徃落無想無色諸天境界。當時若有善知識。祇銷問一句。你在何處。管教認得東坡)曰。并無外緣。而匪夷所思。遠隔久忘境界。瞥爾現前。又將奈何。曰此乃無始以來。第八識中六塵緣影。正因澄靜生光。偶然流露。隨時起滅。尤不足病。但到此境界。便入輕昏。世人往往貪著。以為身境漸忘。其實不可。亟須提起精神。甯使漸散。何以故。經文至心信樂四字。乃是佛願我願相應關鍵。昏則四字全。失。散則非憶非忘。聲光了了。蕅益師云。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於同居土分三輩九品。又云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溼。如銀牆銕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數語深得經意。故綱宗據此。謂總之死盡偷心。甯可顛倒妄想。決不於願門中。別求解路。方是此法門的的宗旨。願深思之。(偷者苟且徼幸之謂。如前所舉知見分疏。機趣湊迫等。及一切巧見。別求解路者皆是。蓋一有此心。則信願必不真切。為法門之內蠹矣。故語意極其抑揚。不可誤會) (十八)。
  問曰。相宗八識之說。與淨宗有合乎。
  答曰。相宗名目繁多。性宗括略為五蘊。故從來不許和會。而以八識釋淨宗。頗易發明。(憨山八識規矩注解。最便初學)蓋現前不念。起滅不停。體即無量光壽。寂照不二。何以故。若非常寂常照。誰為倐起倐滅。相宗就照用邊指點。據楞伽經。名為第八阿賴耶識。又推其最初無染。名第九庵摩羅識。眼耳鼻舌身五根。對前五塵。不動念。而自然色來即見。聲到即聞。名為前五識。(此本自性靈光。相宗謂之現量境界者。以自性無量。而已落量數。故不名性而名識。禪宗所謂無位真人。常在面門出入者。不但不落所見所聞。亦並未有能見能聞。方是靈照。故名無位。破參發悟在此)然纔覺見聞。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