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39-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报恩论-清-沈善登-第10页

金人入夢至今。耳可得聞。目可得見矣。其中眾生百千萬億分不可說不可說之多也。所行之法。無非飲食男女倫常日用等種種世法也。而佛則如是若干眾中之一人也。所說之法。如是若干法中之一法也。使佛意必離如是若干眾所行之法。而後行我法。其為偏小極已。廢而不行久矣。何待三武之暴。諸儒之謗。使依教奉行者。必抑黜世法。而後為護持佛法。則其必不能護持亦決矣。然則今日法門之壞孰壞之。說法行法者之巧見戲論壞之。(才學念佛。便道莫著相。莫心外見佛等。皆是巧見。不行而空言契理不契機等。皆是戲論)非謗法者所能壞也。猶之國家立法之美善。而奉法者壞之。非外國人所能壞也。是故欲望法運之轉機。莫要於提倡淨宗。欲提倡淨宗。莫要於不壞世法。不談元妙。三經具在。諸方明眼。當共鑒諸。
答問(二十五則)
問曰。子讀儒書。近人講西學。子亦盛稱之。顧專談佛法。其將以佛法治天下乎。
  答曰。是必不能。亦斷不可。利祿所勸。權勢所歸。必至名存實亡。奸弊百出。有元之國師。泰西之教王可證也。佛。師道也。其教止於脩身治心。罕及家國。上先師書已明辨之。(見卷附)三代以後。不可無佛教。醒迷歌已略言之。夫國所與立。萬億愚賤之心也。歷代典章制度。因之而變者也。人心之離散思亂。至今極矣。誠使三五年中。海內幸無事。儒教極四部之選。西學擅各國之長。各得數百數千人。功不至大效不至速哉。而盡中國四萬萬人。莫能與焉。莫能解焉。以為高遠莫及。可畏而不可親也。(中國人決定不信佛者。萬中之一爾。信而若存若亡。不知好者。十之七八。知好者十之二三。此兩語通言之。畏官長。良民也。以為不可親則殆矣。故誠欲親民。莫近於佛。因此見法藏比邱之棄國。實為大慈。悉達太子之出家。實為大孝。而我孔子盛德在庶。為萬世師。天之位置。何異佛之示同凡夫。豈無意哉)以為與己不同道。己所信向。且目為背畔犯禁忌也。(此專指念佛者言之)以為不如歸異教者。官為保護。莫敢指摘也。其平日之壅隔揣虞若是。一旦有事。沿海沿邊。耕夫漁戶。皆早入其彀中。我所召募勇兵。皆素拒之門外。四兩五兩之守糧戰粮。能得其死力乎。數千數百之博學高才。能獨治之乎。嗚呼。無與同好。誰與同惡。故竊謂今日中國以提倡佛教。固結人心為第一義。此義得而後西學真有用。否則被他人用爾。前車可鑒已。若夫儒之於佛為同為異。二教通喻盡之矣。聖人復起。不易我言。乃自論出後。惟香巖居士能通其說。餘皆不解。甚至不能句讀。根器陋劣至此。尚復何言。(葢嘗思之今之士習不變。仕途不清。實無一能為。子弟讀四子書畢。極多加詩經一部。便可應試入學。詩經能背誦乎。不能也。希見之字不識也。易幾卦何名十翼何物。書禮幾篇春秋幾公。概未觸手寓目。不知也 本朝開國至今若干年。咸豐以前年號。先後若何。不知也本省幾府幾縣。在何方向不知也。父師不教乎。父師先不知也。如此等人。一縣以數百計。無財則可以教鄉里。以其道傳徒。有財則可以捐納。可以得一榜。得甲榜。得館選得高官。問何所能曰能取巧。能敷衍。能搆虗架。孰教之乎。曰自其開筆作八股時。心思才力。一注於此。習與性成。不待教也。然則當局者。何取乎。曰正取其如此。則軟熟不生事。可苟安也。然則不能改法乎。曰非不能也。不欲也。為己子弟計。為宗族親戚交游子弟計。為同寮閱卷計。何苦作法自斃。且取詬病焉。嗚呼。人之無良。邦國殄瘁。其果無良至此乎。亦非也。七百年來。憑空。講中庸。習非成是。釀為風氣。一人言之。必有多人攻之。其攻之者。徒黨皆此類。彼眾我寡。明知必不敵也。夫如是雖有良民。誰能用之。余所以徃徃廢書而歎。憤極而涕下也) (一)。
  問曰。禪教律淨。皆佛說也。何獨談淨。
  答曰。禪佛心也。教佛言也。律佛行也。淨則佛境界也。得佛境界而心言行自在其中。同戒錄序已言之。(見卷附)捨禪取淨之故。法門綱宗已言之。曰既言淨宗無參無悟。則以何為得手。曰執辭害意。學者大病。綱宗此段。全對禪家立說。淨家本無所謂得手不得手。但念而已。因禪家耽著無想無念。身境兩忘為好境界。却是墮在死水。(故初祖達磨掃除六宗。呵為邪見。寂靜居其一)不知念佛。亦有身境兩忘時。(不可又誤解作事一心。及念自佛。葢祇如想一箇人。想至出神而已。凡人專注一事。徃徃有此光景。但自不覺耳。何足異哉)而一句佛名。朗朗在口。却正是活潑潑地。(近時惟玉峯師。為得淨土正宗。每見打佛七者。一時香燼止息。師家便道此是好消息。須着眼。玉師呵之曰。一向專念。不讚其功。蹔時止息。便稱好消息。豈念時反為惡消息乎。此語可謂立破餘地)非謂別有得手也 (二)。
  問曰。何以無參無悟。
  答曰。禪家以疑入。故須參悟。淨家以信入。故不須參悟。楞嚴大勢至圓通章。事理雙顯矣。先以二人相憶。喻專念他佛。次以如母憶子。喻彼佛願力接引。乃言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謂惟其如此。故但憑現前一念信心。常憶常念。直至見佛。其事相類。又申明其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