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3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清-张渊-第3页

應身佛也。並在八萬四千光明中流光滿界。各現化佛。故曰光中。又化有二義。一自化應身。則曰化佛。二化他成佛。亦曰化佛。彌陀在因地時。已化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人同至成時。何況到今成佛已久。則分無數億應身化佛廣化世間。其化更弘。而其化他。甯有億數可量哉。
  按此與下句二化字。與度眾生三字相呼接。又與末句咸令二字直貫。宜重化他一邊。
  化菩薩眾亦無邊
  亦字。承上光中來。一化佛應身均各有。化菩薩應身為隨侍。故曰化菩薩。盖此菩薩。雖即觀音勢至等所化應身。然亦須知三聖應身。俱同一體。何以故。諸佛一法身中。原無分別相故。亦惟三相既備。法體斯全。何以故。仍即一佛三身義故。又化有二義。同上。
  四十八願度眾生
  彌陀在因地時。號曰法藏比丘。誓有四十八願。謹出願文列后。願諸同志。留意細參。
  眾生。眾緣和合而生之謂。盖眾生出生。本無自性。所生之性。皆由緣會。所會之緣。皆因業招。在人有三業。身業。口業。意業也。佛立四十八願。攝授眾生。令結淨緣。教以念佛見佛。謝彼塵業。勝緣一值。直往無礙。徑生淨土。徑入蓮胎。故知念佛一門。非同小緣。乃彌陀慈悲開度之大因緣也。
  九品咸令登彼岸
  九品。先分上中下三品。三品之中。又各分三品。是謂蓮華九品也。眾生出生其國。托胎蓮華之內。謂之蓮胎。與此土之投入母胎者不同。盖此則從愛染生。彼則從法化生。昔賢有願云。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願中上二句。即是托胎蓮華之意。但第三句無生二字意甚奧。余按之。即是菩薩通達無我法門也。盖眾生之生。本無自性。既無自性生。亦無自性死。出生入死。皆由諸緣為聚散。若離諸緣。畢竟無生。故圓覺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非漸次。此中當有一大悟處。若在此土修證未悟者。一到見佛。未有不悟。第彼土蓮開有遲速。則見佛非無早晚也。大抵上品之蓮。其開最速。中品次之。下品則遲矣。何以故。盖因此土眾生。有根器利鈍之不同。有功力淺深之不一。亦有生前從未念佛。迨到臨終苦逼。經善知識指點。方始憶念者。勇猛以疾亦得生蓮。是以蓮華之生則同。蓮華之開則不同也。若論往生一節。生時亦非無據。臨終必有瑞相現前。或見金蓮擁足。或見彌陀來迎。或滿眼光明。遍照無極。淨土聖境。一時俱現。或聞天樂。或聞妙香。此時定知決生淨土。乃至復有生前造罪。到臨終時。地獄惡相。顯現在前。猛火燄燄。乘虗來襲。忽化一陣清涼風。而送歸淨土者。此由悔罪猛利。一念心疾。能抵百年悠悠業力。觀經下品往生之輩類如此。但到此時靠著念佛。定須立起如山願力堅牢不動。決志求生。必令佛光從我照見。必令寶華從我擁起。則感應道交。自然瞥見本性彌陀。自淨土來。自淨土去。我於爾時。隨從佛後。乘寶蓮華。逕生其國。此即九品蓮華托胎之始。但在此時見佛。要知即是本性彌陀。何以故。一切眾生悉各具有如是自性功德故。雖非現成所有。亦非假緣作合。特不蒙彼佛感應。則不顯。當知自性功德。靡不徧造。靡不徧具。念佛即是造此功德性。見佛即是具此功德性也。又見彼佛真身。必華開后方見。見則未有不悟。此則但是感應道交。故性佛顯。譬如鴻爪印泥。鴻杳而印在泥。若知自性由印而顯。則一時佛現在前。非同假緣。故知即是自性佛迎自性眾生也。
  咸令二字甚直截。佛以真如性海功德之力。成就如是九品蓮華。正為一切有情。令得咸生也。但得眾生。信有淨土。立願求生。加以念佛功力。助彼信力願力。無論根器利鈍。無論造有十惡五逆一切極重罪業。皆得帶業往生。何以故。一到見佛。則未有不開悟故。況能至心向佛。即是悔心猛利故。所以不能害其往生信願也。要知彼九品蓮。上攝利根上器。乃至一切菩薩。旁攝中下二根一切眾生。直是普利羣機處。蓮華九品。出十六觀經。
  彼岸。即指淨土。亦名極樂。蓮有九品。攝念佛者所登之地。彼對此言。岸對海言。此土娑婆。是退地。出生入死。輪迴不息。一切悉苦。故又別名為苦海。眾生沉溺其際。愛河浩浩。慾浪滾滾。那時復有出劫之期。彼土極樂。是不退地。無生死。無輪迴。無諸男女愛染情慾。一切眾生。純以化生。衣食資具。均以法化。寶樓寶閣。園林池沼。一切俱是法性莊嚴之功德。因是法性。敷演法樂。念念具足法喜禪悅樂。增道損生樂。如是乃至第一義諦樂。非復此土所受人天諸樂。極樂如彼。娑婆如此。正是濟此苦海眾生所登之岸。眾生何不求生。又況生彼國已。雖復回轉生死界內。出入輪迴苦趣。開度娑婆一切情緣眷屬。亦永不退。是則所謂不退菩薩之乘權開化也。當此之時。或出娑婆。或回淨土。所願隨心。豈不快哉。噫彌陀出世。實關一切眾生無窮無盡不可思議之福量。眾生不信極樂。不信彌陀。則曷不信自性功德中之福量哉。中峰懷淨土詩云。六方佛出廣長舌。俱讚娑婆念佛人。須信九品蓮世界。無時不散劫壺春。又云。塵沙劫又塵沙劫。數盡塵沙劫未休。當念只因情未瞥。無邊生死自羈留。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