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3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清-张渊-第1页

續藏經 念佛起緣彌陀觀偈直解
 清 張淵述
念佛起緣觀偈直解敘
念佛一門。乃諸佛教網之宏綱。主掌淨土之要門也。初倡自靈山。接脉於震旦。則自晉時廬山始。至隋出有天台智者。弘通念佛之一法。於是宏綱揭。教網張。而我佛廣長舌相。遂即遍覆於震旦。隋時之智者。即天台第一代祖也。所作有十疑論。指歸淨土。成就出世三不退地。於末法眾生機緣易接處。要功則仗在念佛。一一論中。抉破羣疑。發明玄奧。實主掌淨土之大宗匠也。余思佛教之行。較難於儒。其欲振季世之頹綱。紹靈山之法脉。此一大事。決非聖人不能任。先賢以為天台第一代祖。即釋迦再來身者。洵屬可信。嗣是有繼天台而起者。如唐之飛錫。則有寶王論。宋之優曇有寶鑑。元之天如有或問。其餘若宗鏡若公據若合論。歷代傳人。著作甚富。余難盡述。迨到明時蕅益大師出自靈峰。集有淨土十要一書。允可謂繼。天台而集其大成。第窮鄉委巷。老幼婦女。但知習得八句觀偈。未能達得大部全書。是可慨也。甚至有怖冥司乏資。直將念佛一句作錢抵者。噫。是把明珠彈雀耳。不知念佛一門。乃橫截生死之慧劍。徑出幽冥之快帆。作佛度生。在此一念。生蓮出劫。在此一念。肯將此念作錢抵乎。盖念無大小。要知圓解。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故知佛面向於一切眾生。念一句佛。則能摧敵一切眾生之業障。念一句佛。則能震動一切眾生之慧茅。業障摧。則土不期淨而自淨。是以有淨土出生。慧芽震。則華不期敷而自敷。是以有蓮華托體。世界廣無邊。則此一念之力亦無邊。眾生出無盡。則此一念之力亦無盡。當知能把佛號。但念一聲。則菩提種子。永劫長栽。巍巍功德。法界同量。由是一柱香一瓣華供在佛前。即能徧供一切眾生。能令眾生熏此華香。均獲未來作佛資糧。借幻求實。無幻非真。識是圓解。念佛方能得力。噫。此一法門。功德誠難思議。爾借八句觀偈。因所習而順導之。亦欲其儕儕齊超淨土。使信知有念佛一門也。惟願有志斯道者。閱吾是編。進以靈峰之十要。則淨土之趣。直可當下自悟矣。
  同治甲戌孟夏 剡南後學 張淵 謹識
念佛起緣彌陀觀偈直解
剡南 張 淵潛室氏 述
    章夢仙鹿遊氏 輯
    剡西 樓仁深靜山氏 趙洪文許齋氏 衲 戒肅蓮芳 同校
  阿彌陀佛身金色
  佛地論。佛。覺也。覺一切種智。復能覺有情。如睡夢覺。故名為佛。又具一切智。一切種智。出煩惱障。及所知障。覺了一切諸法性相。能自開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如蓮華開。故稱為佛。又覺有三義。自覺。覺他。覺滿。
  (按。智有三種。即自覺覺他覺滿同一義故。一切智圓。即羅漢界。種智圓。即菩薩界。一切種智圓。則法身充滿法界。即佛界也。又。入羅漢界。則煩惱障出。圓一切智。尚餘無明一所。留滯成知。入菩薩界。則所知障出。圓道種智。此智既從道種而流。則無明已破。所知不留。但破猶未盡。若入佛界。則破盡無明。寂智雙照。是名圓一切智一切種智。又。煩惱即是無明內障。無明即是煩惱外障。羅漢未全道種。但過內障。未過外障故。於眾生塵勞界內。畏其復為惑着。一出不敢復入。只能自覺。未能覺他有情。菩薩已全道種。能以種種助道因緣。對治無明惑着。故能徧入塵勞。無復為障。既能自覺。能覺他也佛則自他圓解。證究竟覺。全惑即智。全障即德。是為覺滿○上三種智。分屬三人。欲人易解。故依別教漸次分別。若依頓教。念佛成佛。不經漸次。何以故。念佛即是佛之親種故。但得三昧開發。當念即入佛智。超過別教諸位菩薩也。於十地中。位在初地)。
  阿彌陀。翻譯。釋云無量。即觀經所稱無量壽佛也。諸佛如來。智慧。功德。慈悲。攝化。神通。方便。及法身等。一切雖皆云無量。惟壽命之脩短。則各隨本願。彌陀住世願深。壽命亦稱無量。故號之曰阿彌陀。噫。有彌陀之住世。則釋迦可滅度矣。念佛者。應作本師替身觀(百)。
  身金色。身有三義。即法身報身應身也。第法身一端。乃諸佛垂教之宗旨。念佛者若解其義。則根器自利。他日出生境界。與中下二根不同。此一要義。不可不詳。余為一一述之。法身者。即如來藏大涅槃體。生滅心滅。真如心現。即名法身。此身無土可來。無土可去。本法界身。周徧一切。何以故。葢心體本寂。故曰真如。取亦自心。離亦自心。余有偈曰。心惟自心取。即心成非相。非相宛轉生。故起眾生界。世界悉幻法。皆即自心造。離心心亦空。幻法憑誰立。本無眾生相。那有諸法生。諸法尚不生。世界緣誰起。此即妙真如。一路涅槃門。涅槃本如是。是即如來藏。十方諸如來。同此齊超越。同此證究竟。當知此妙真如。即徧具徧造之本智。一切如來平等之法身。念佛者。若達其義。則一念在佛。即成一念智。念念在佛。即成念念智。念到念無可念。念入無念。忽然念到心空解脫。萬境俱寂。當下瞥見彌陀現前。故知即是本性彌陀。淨土出生。故知即是唯心淨土。悟自他分別之等非。獲感應惟心之妙旨。然但是凡地脩行。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