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為善死墮地獄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惡已熟也。今世為惡死生天堂者。今世之惡未熟。前世之善已熟也。熟處先受報。譬如欠債。急處先還。左氏謂欒武子有德可以庇其子。故其子黶雖為惡而可以免禍。黶之子盈為善。而黶之惡乃累之。故盈雖善而及於難。止於世間目前可見者言之。善惡之報。尚有如此者。況隔世乎。書曰。天道福善禍淫。老子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是三教皆言此理。但有遲速耳。豈可以目前未見果報。而遂不信因果。因以不信淨土乎。
又曰。或者疑之云。人此間念佛。西方七寶池中。如何便生蓮華一朵。予告曰。此不難知也。譬如大明鏡。凡有物來。便現其影。鏡何嘗容心哉。以其明而自然耳。阿彌陀佛國中。清淨明潔。自然照見十方世界。猶如明鏡覩其面像。是故此間念佛。西方七寶池。自然生蓮華一朵。無足疑也。或者又疑之云。念往生真言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衛護其人。若無量世界。有無量眾生念此真言。阿彌陀佛豈能一一徧往其頂乎。曰。亦自然耳。譬如天上一月。普現一切水中。豈不自然哉。或者修行精進。疑之云。又有臨終之時。佛與菩薩來迎。且如十方世界。有無量眾生精進。烏能皆知其期而往迎乎。曰。亦自然耳。譬如天上一日。普照無量境界。豈不自然哉。況佛之威神。不止如日月乎。則徧住其頂。徧知其期。何足疑哉。
慧覺玉禪師曰。或謂淨土乃聖人之權方。所以接鈍根。化凡器也。苟能一超直入如來地。何藉於他力乎。答曰。佛世文殊普賢。滅後馬鳴龍樹。此土智者智覺。皆發願往生。應盡是鈍根乎。釋迦於大寶積經。勸父王淨飯并六萬釋種。皆生淨土。應盡是凡器乎。此等聖賢。應皆不逮今之利根勝器乎。況若以此為權。將何為實。權實之判。非止一途。自非教眼瞭焉。何以甄別。資爾有識。當信佛言。招報非輕。切勿容易。昔孫莘老學士始以此疑之。因會楊次公主客王敏仲侍郎。論道契合。遂釋其疑。次公敏仲。皆儒之學禪者。方且汲汲於淨土為歸依。則知淨土非聖人之權設。真禪侶之棲止也。
柏庭法師曰。修淨業者常多。得其門而徑造者無幾。談淨土者常多。得其要而直指者或寡矣。未聞有以自障自蔽為說者。自障者莫若愛。自蔽者莫若疑。但使疑愛二心了無障礙。則淨土一門。未始間隔。無為子十疑論序曰。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晉遠法師結社廬山。於淵明則招之。貴其能達而斷愛也。於靈運則拒之。為其心雜而念不能專也。豈非政以二者。為淨土之津要乎。
無為楊次公曰。世有善士。發三種不信心不求生者。尤可嗟惜。一曰吾當超佛越祖。淨土不足生也。二曰處處皆淨土。西方不必生也。三曰極樂聖域。我輩凡夫不能生也。夫行海無盡。普賢願見彌陀。佛國雖空。維摩常修淨土。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讚。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試自忖量。孰與諸聖謂不足生者。何其自欺哉。至如龍猛。祖師也。楞伽經有預記之文。天親教宗也。無量論有求生之偈。慈恩通讚。首稱十勝。智者析理。明辨十疑。彼皆上哲。精進往生。謂不必生者。何其自慢哉。火車可滅。舟石不沉。現華報者。莫甚於張馗。十念而超勝。處入地獄者。莫速於雄俊。再甦而證妙因。世人愆尤未必若此。謂不能生者。何其自棄哉。自欺自慢。自棄己靈。流入輪迴。是誰之咎。
天如法師淨土或問。問曰。人心易進易退。一聞警策。勇猛精勤。忽于目前逢一障難。便轉念頭。別求方便。都道淨業只是身後之事。於今目前無所利濟。從此身心一時放退。是亦無怪其然耶。答曰。汝之所見未廣也。豈不見經中道。受持佛名者。現世當獲十種勝利。一者晝夜常得一切諸天大力神將河沙眷屬。隱形守護。二者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三者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四者一切惡鬼。若夜叉。若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中。五者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枷鎖橫死枉生。悉皆不受。六者先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七者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八者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九者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歡喜禮拜。猶如敬佛。十者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聖眾。持金蓮華。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如上十種利益。經文具載。乃佛口之所宣也。既是現生來世。皆有利益。然則世出世間要緊法門。無如念佛者矣。但當精進。不用懷疑。
長蘆賾禪師曰。夫如來世尊。雖分折攝二門。現居淨穢兩土。然本聖之意。非以娑婆國土。邱陵坑坎。五趣雜居。土石諸山。穢惡充滿。直為可厭。又非以極樂世界。黃金為地。行樹參空。樓聳七珍。華敷四色。直為可忻。蓋以初心入道。忍力未淳。須託淨緣以為增上。何則。娑婆國土。釋迦已滅。彌勒未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說法。娑婆國土。觀音勢至。徒仰嘉名。極樂世界。彼二上人。親為勝友。娑婆國土。諸魔競作。惱亂行人。極樂世界。大光明中。決無魔事。娑婆國土。邪聲雜亂。女色妖淫。極樂世界。水鳥樹林。咸宣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