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愈嚴。是故佛言。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三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龍勝。彼有十四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六佛。名曰勝力。彼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八佛。名曰離垢光。彼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復如是。甚多無數。我但說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尚未能盡。我今為汝略說之耳。彼十方俱生。非佛知佛見。孰可知乎。觀此縱使淨土緣疎之者。亦不可忽諸。須勉力而信。奮迅而念。何則大乘諸菩薩尚爾。我敢自負也哉。
往生公私兩利
佛說十方微塵剎土。俱求生者何哉。大抵如京都會試一般。凡春闈至。各省州縣士子。俱往應試。其應試求名。雖言為己。却因後來理國家大事。他日蒙旨授職。乃各司其事。各選其處。經國化民。所當為矣。然所當為者。其意雖在於國。其功仍歸於己。乃至勳名傳於天下後世也。往生者亦爾。雖則求生見佛。原是為擔荷如來大事因緣。使之不斷也。是以蒙佛授記。乃各分其身。各補其處。而遞相度脫。同證菩提矣。然雖則遞相度生。同得法利。仍為己身當來作佛。而得劫國莊嚴也。如是方知忍後三祇益物。乃是公私兩利。故法華經云。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又云。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涌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滅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淨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之。故以淨土。勸同袍之士。及一切人。不可不生也。何則一生淨土。必得分身化度如是。
稱名復本
夫人者道也。心者佛也。何則道不自道。是人傳道。故言人即道也。華嚴經云。譬如闇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此之謂也。又佛不自佛。是心作佛。故言心即佛也。猶之這塊檀玉。欲以雕琢佛像耳。若無其心。佛則不成。眾生念頭亦爾。夫佛性雖空。因其心念是佛故。後必作佛。果受其樂。惡性雖空。因其心念是惡故。後必作惡。果受其苦。何也。蓋似隻手然。拈檀則香。拾糞則臭。應以捨穢取淨。止惡從善也。是以當人欲起念時。猶自不檢察看。則此念還是善矣惡矣。不亦宜慎乎。今各請自驗。從朝至暮。從暮至曉。決無不起念時。倘有念起。將來決無不受身。有受身決無不受報。有受報決無不苦樂。若分苦樂。決無不取捨。若取捨心生。決無不肯修持。若知修持捷要。決無不信念佛。何以故。蓋佛從念起。不起佛念。即起雜念。所以苦樂二果。即今起念為因。故三昧經云。一念受一身。善念生天上人中身。惡念受三惡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種生死根。後當受八億五千萬雜類之身。乃至百年之中。種後世身。體骨皮毛。徧大千剎土地間無空處。若一念不生。恬然反本。夫經是佛說。安可不信乎。嗚呼。吾人皆因無始習重。為毒所中。毒氣深入。則念頭偏偏與三毒貪瞋癡邊相應。若不深省。焉知自身過患。莊子云。且有大覺。然後方知其大夢也。合觀佛經。宜信佛所說。早辦前程。念佛求生。自免沉淪。莫教後悔難追也哉。當知非起惡念而造罪。焉得入三途之獄門。非起善念而持名。焉得登九品之彼岸。以持名故。念念是佛。外無可加矣。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光。故善導和尚。其念佛一聲。則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十聲以至百聲。其光明亦爾。問今現前念佛者。何以不然。答念佛者。皆有光明。但自不知耳。如貧女懷孕輪王。彼女自不知。昔桐城有二人結伴為客。一死伴葬之。擕貲還其婦。婦疑伴。伴憤甚。往屍處。陳祭哭訴。鬼與伴問答。如生前。乃同歸作證。中途遇事。偶一念阿彌陀佛。鬼大喚。何放光怖我。更速轉數念。鬼懼曰。汝一念胸輙舒五色光十餘丈。眩我心目。不能復近汝矣。故知凡持佛名號。光則煥然。夫何疑哉。蓋光能破闇。縱有闇地妄念。蒙佛威光。當念即滅。喻如盲人當天。縱有闇見妄念。蒙日精光。當處即滅。故智者大師十疑論第八云。如萬年闇室。日光暫至。而闇頓滅。豈以久來之闇。不肯滅耶。猶如被毒箭。箭深毒磣。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皷。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磣。不肯出也。所以清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