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22-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净土绀珠-清-德真-第8页

二識得本性。要脫生死。生死到來。作麼生脫。三脫得生死。要知去處。四大分離。向甚處去。透此關則不拘生死。不礙去來。今念佛人。於十二時中。持一句阿彌陀佛。思專想寂。更能回光。自看如何是我本性。四大分離。向甚處去。常有此疑。驀然識得。便知落處。即此是直捷底修行正道。
三觀(蓮宗寶鑑)
  夫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由是立三觀。破三惑。證三智。成三德。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過種智。成解脫德。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行者念佛之時。意根為因。白毫圓光為緣。所起之念即所生法。諦觀念佛心起。即是假名。體之即空。洞見此心。有如來藏。是離邊顯中。若根若塵並是法界。諸佛眾生一念普應。是即邊而中。無佛無念。此乃大乘圓修。三觀念佛也。故曰。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三即(蓮宗寶鑑)
  阿彌陀佛有廣大願力。攝娑婆眾生。而歸淨邦。是令反妄而證真也。淨土之道。其為體也。以彌陀即本性。其為宗也。以淨國即惟心。其為用也。以仁恕即滅惡生善。此之三者。盖顯三世報應。制其事。一心空寂。窮其理。俾達乎理者反其妄。信其事者遷乎善。使一人能行是道。以訓于家。家以導於鄉。鄉以達於邦。以至於無窮。則天下之民。涵道泳德。融神實相。高步無何。而極佛境界。豈止以為善人君子而已哉。夫如是則何患乎忠孝。不修禮讓不著歟。
三囚(淨土晨鐘)
  錢孝直曰。從來三界生死輪迴。比于牢獄。然則但未出生死。皆三界獄中囚也。囚有三種。其一自謂決無生理。聊于此中苟圖安逸。一朝劊子手到。觳觫就斃。其一。自負千金之子。不惜金錢。打點營生。而情非決定。一面且偷遊釜之娛。倘再生路絕。亦道盡甘心而已。別有負性崛強之夫。不耐束縛。伺守者少間掙斷枷鎻。一往無前。似此決烈。彼安肯于未死前。偷享餘生。或出不出。情懸兩可哉。噫此亦我輩生死獄中一榜樣矣。第一種人。滔滔皆是駕言於功名富貴。辛苦博來。極宮殿妻妾之奉。以自娛樂。語以生死。恬不關心。語以生死外別有出路。啞然第付一笑。以全不具信根故也。第二種人。生來亦具宿根。禮佛參禪。護持教法。造寺齋僧。金錢不吝。然插足世網之中。名韁利鎻。如入荊棘叢。牽絆不得自由。夫人生出世一件。大事因緣。不專心去做。而欲以餘力及之。世間豈有揚州鶴哉。雖生平作福。不離人天生死關頭。總跳不出。亦緣其怖生死。心原未真切故也。如第三。種人。不求生富貴。但下死工夫。乃真能求出生死者矣。今見縲絏中人。呼天乞命。莫不哀其愚。而[強-弓+口]其求生之不早。吾謂死囚求生。太晚比之。我輩猶為早計也。死囚秋決。歲不過一日。一日前後皆可寬然。打點我輩。在三界獄中。歲歲可死。月月可死日日刻刻可死。賤死貴亦死。老死少亦死。惡人死好人亦死。不序爵。不序德。不序齒。一息不來。便分今古。不早打點。姑待一刻萬一。即此一刻駕帖到來。劊子當面手忙脚亂。何以禦之。然罪人入獄。時刻求出。以知棘墻之外。更有許大安樂世界故也。今眾生以煩惱為家宅。以生死為園囿。不知大鐵圍山是我棘墻。三界法場之外。各各自有家鄉樂地。諸佛憫此。為分別淨穢。指以脫歸。路程而歲久。拋業之人。了無歸處。諸佛又大建宅舍以安之。一則往來獄門。為治道路。一則長伺獄外。修飾旅舘。如是之恩。何身可報。諸佛既不惜垂手接引眾生。反戀此毛頭許事。死而不悟。何哉。
三待(寂室大師說)
  世人欲修淨業。不可言我今忙迫。且待閒暇。我今貧乏。且待富足。我今少壯。且待老時。若分定常忙。分定貧乏。分定夭折。即於淨業。無緣修習。忽爾喪亡。雖悔何及。奉勸諸人。趂身康健。努力修之。
四種念佛(普賢行願記)
  一稱名念佛。謂稱名阿彌陀佛名號。於晝夜間。一心專注。或一萬聲。乃至十萬聲。如是歲月既久。則念念不斷。純一無雜。臨命終時。定見彼佛現身迎接。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矣。二觀像念佛。謂觀阿彌陀佛形像相好。口稱佛名。則心不散亂。心不散亂。則本性佛從而顯現。如是念念不斷。純一無雜。臨命終時。定見彼佛現身迎接。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矣。三觀想念佛。謂端坐正念。面向西方。心作妙觀。或想阿彌陀佛眉間白毫相光。乃至足下千輻輪相。如是從上至下。從下至上。展轉觀之。觀想純熟。三昧現前。臨命終時。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矣。四實相念佛。謂念阿彌陀佛法性之身。即得實相之理。無形無相。猶如虗空。心及眾生本來平等。如是之念即是真念。念念相續。三昧現前。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矣。
四土(蓮宗寶鑑)
  一凡聖同居士。此土但有信願念佛。不斷煩惱。不捨家緣。不修禪定。臨命終時。彌陀接引。皆得往生。便獲神通。得不退轉。直至菩提。二方便勝居士。此土皆是定性。小乘根性。怕怖三界。如虎鬼龍蛇。破見思惑。殺貪瞋癡。斷如來種。偏執小見。沈空滯寂。乃生如來純說大乘調伏。三實報莊嚴土。此土皆是大乘圓修。三觀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