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我身即是大富盲兒。具足無上法身財寶。煩惱所翳。道眼未開。要當修治。終不放捨又無量劫來習因何定。豈可自疑。失時失利人身難得。怖心難起。莫以疑惑。而自毀傷。若疑師者。我今無智。上聖大人。皆求其法。不取其人。雪山從鬼請偈。天帝拜畜為師。大論云。不以囊臭而棄其金。慢如高山。雨水不停。卑如江海。萬川歸集。我以法故。復應敬彼。普超經云。人人相見。莫相平相。智如如來。乃能平人身子云。我從今去不敢復言。是人入生死。是人入涅槃。即此意也。常起恭敬。三世如來。師即未來諸佛。云何生疑耶。若疑法者。我法眼未開。未別是非。憑信而已。佛法如海。唯信能入。法華云。諸聲聞等。非己智分。以信故入。我之盲瞑。復不信受。更何所歸。長淪永溺。不知出要。若心信法。法則染心。猶豫狐疑。事同覆器。
不思議境
不可思議境者。如華嚴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種種五陰者。十法界五陰也。法界者三義。十數是能依。法界是所依。能所合稱。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濫。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一一當體。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云云。十法界。通稱陰入界。其實不同。三途是有漏惡陰界入。三善是有漏善陰界入。二乘是無漏陰界入。菩薩是亦有漏亦無漏陰界入。佛是非有漏非無漏陰界入。釋論云。法無上者涅槃是。即非有漏非無漏法也。無量義經云。佛無諸大陰界入者。無前九陰界入也。今言有者。有涅槃常住陰界入也。大經云。因滅無常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常樂重沓即積聚義。慈悲復葢即陰義。以十種陰界不同故。故名五陰世間也。
攬五陰通稱眾生。眾生不同。攬三途陰。罪苦眾生。攬人天陰。受樂眾生。攬無漏陰。真聖眾生。攬慈悲陰。大士眾生。攬常住陰。尊極眾生。大論云。眾生無上者。佛是。豈與凡下同。大經云。歌羅邏時名字異。乃至老時名字異。芽時名字異。乃至果時名字亦異。直約一期。十時差別。況十界眾生。寧得不異。故名眾生世間也十種所居。通稱國土世間者。地獄依赤鐵住。畜生依地水空住。修羅依海畔海底住。人依地住。天依宮殿住。六度菩薩同人依地住。通教菩薩惑未盡。同人天依住。斷惑盡者。依方便土住。別圓菩薩惑未盡者。同人天方便等住。斷惑盡者。依實報土住。如來依常寂光土住。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土土不同。故名國土世間也。此三十種世間。悉從心造。
又十種五陰。一一各具十法。謂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先總釋。後隨類釋。總釋者。夫相以據外。覽而可別。釋論云。易知故名為相。如水火相異。則易可知。如人面色。具諸休否。覽外相即知其內。昔孫劉相顯曹公相隱。相者舉聲大哭。四海三分。百姓荼毒。若言有相。闇者不知。若言無相。占者洞解。當隨善相者。信人面外具一切相也。心亦如是。具一切相。眾生相隱。彌勒相顯。如來善知。故遠近皆記。不善觀者。不信心具一切相。當隨如實觀者信心具一切相也。
如是性者。性以據內。總有三義。一不改名性。無行經稱不動性。性即不改義也。又性名性分。種類之義分分不同。各各不可改。又性是實性。實性即理性。極實無過。即佛性異名耳。不動性扶空。種性扶假。實性扶中。今明內性不可改。如竹中火性。雖不可見。不得言無。燧人乾草。徧燒一切。心亦如是。具一切五陰性。雖不可見。不得言無。以智眼觀。具一切性。
如是體者。生質故名體。此十法界陰。俱用色心為體質也。
如是力者。堪任力用也。如王力士。千萬披能。病故謂無。病差有用。心亦如是。具有諸力。煩惱病故。不能運動。如實觀之。具一切力。
如是作者。運為建立名作。若離心者。更無所作。故知心具一切作也。
如是因者。招果為因。亦名為業。十法界業。起自於心。但使有心。諸業具足。故名如是因也。
如是緣者。緣名緣由。助業皆是緣義。無明愛等。能潤於業。即心為緣也。
如是果者。尅獲為果。習因習續於前。習果尅獲於後。故言如是果也。
如是報者。酬因曰報。習因習果。通名為因。牽後世報。此報酬於因也。
如是本末究竟等者。相為本報為末。本末悉從緣生。緣生故空。本末皆空。此就空為等也。又相但有字。報亦但有字。悉假施設。此就假名為等。又本末互相表幟。覽初相表後報。覩後報知本相。如見施知富。見富知施。初後相在。此就假論等也。又相無相。無相而相。非相非無相。報無報。無報而報。非報非無報。一一皆入如實之際。此就中論等也。
二類解者。束十法為四類。三途以表苦為相。定惡聚為性。摧折色心為體。登刀入鑊為力。起十不善為作。有漏惡業為因。愛取等為緣。惡習果為果。三惡趣為報。本末皆癡為等。
三善表樂為相。定善聚為性。升出色心為體。樂受為力。起五戒十善為作。白業為因。善愛取為緣。善習果為果。人天有為報。應就假名。初後相在為等。
二乘表涅槃為相。解脫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