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曰極樂。
佛說等者世尊於給孤獨園無問自說告上足弟子舍利弗指其歸趣者也極樂者梵語須摩提此云安養或云清泰言極樂者猶云最勝也。
△次釋數。
百億日月百億須彌百億大海百億銕圍山名一佛土十千為萬十萬為億。
百億下明佛土之相十千下正明數量也日月處須彌之腰大海遶須彌之下銕圍環大海之外一佛土者俱舍頌云四大洲日月須彌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為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以此百億等為一佛土也。
△三結成。
一佛國土已自廣大況億佛國土乎況十萬億乎是則極樂國土去此甚遠。
一佛下展轉況佛土甚多是則下結佛土甚遠況者非比況之況乃以少況多之況也。
△次釋後二句不遠二初正釋三初明不遠之由。
博地凡夫念佛求生彈指即到者正由生吾心所具之佛土也。
博地凡夫者凡字亦該得廣藏教三資粮通教乾慧別教十信圓家五品皆名凡位今明博地者大地庸常之夫也彈指者言其生之速也觀經疏云如一念頃又云屈伸臂頃彈指之所以即到者有乎二義一者淨業內熏二者慈光外攝般舟論乎三力正由下正明不遠之由。
△次明心之相狀。
言介爾心者即凡夫念佛之心也剎那之心至微至劣故稱介爾。
介爾者言其心之微剎那者明其時之速毗曇云百二十剎那為一怛剎那此名一瞬六十瞬為一息仁王云一剎那有九百生滅至微者言其狀之甚眇至劣者言其力之不勝介爾者猶言蕞爾也。
△三明心土相即。
謂十萬億遠之佛土居於凡夫介爾之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故曰初無彼此異。
謂十下指土即心故曰下結歸宗義。
△次料簡二初以小包不遠難。
問曰介爾之心居於方寸云何能包許遠佛土。
此以相難性以妄局真大抵出于尋常之見楞嚴云外洎山河虗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尚何許遠佛土之不能盡包乎。
△次以真妄不二釋三初法二初略明。
答曰介爾之心昧者謂小達人大觀真妄無二。
答中以性融相以真奪妄達人大觀者古德云小智自私賤彼貴我達人大觀無可不可大者對小而言責其局于介爾之心不能以大觀也。
△次釋出。
蓋此妄心全性而起性既無邊心亦無際。
此釋成真妄無二蓋此妄心全性而起者指要云心者趣舉剎那心也圓家明性既非但理乃具三千之性此性圓融徧入同居剎那心中謂之全性而起既全性起故心亦無際也。
△次譬。
性如大海心似浮漚全海為漚漚還匝海。
楞嚴以漚譬頑空海喻真覺此中以漚譬妄心海喻法界也以喻顯法思之可了。
△三合二初正合。
蓋真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合中以不變合乎性海隨緣合乎心漚。
△次結責。
既曰隨緣不變豈可以真妄而局大小哉。
既曰下牒前豈可下結責。
△次一門約正報論妙二初標。
四生佛不二門。
此門約果論因指凡同聖以佛所證與生性佛無二無殊故云不二。
△次釋二初述偈立宗。
阿彌與凡夫迷悟雖有殊佛心眾生心究竟無有二。
阿彌者約悟為言凡夫者約迷而說猶言生佛迷悟雖則殊途尅論本心初非有二也。
△次依宗釋義二初釋初二句約相明不二而二二初正明二初明彌陀悟相。
論曰阿彌陀佛者果人也成就三身四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
三身者即法報化三身也覺性是法身覺相是報身覺用是化身四智者一道慧智見道實性實性中得即開佛知見也二道種智知十法界諸道種別解惑之相一一皆知即示佛知見也三一切智知一切法一相寂滅相即悟佛知見也四一切種智知一切法一相寂滅種種行貌皆知即入佛知見也十力者一是處非處力知一切因緣果報定相從如是因緣生如是果報不生果報悉知之二業智力知一切眾生過現未來諸業諸受乃至第十漏盡力自知我生已盡不受後有是也四無所畏者一者一切智無畏二者漏盡無畏三者說道無畏四者說苦盡道無畏釋云於大眾中廣說自他智斷決定無所失則無恐懼之相也十八不共法者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意無失乃至知過去無礙知現在無礙知未來無礙也此十八種法乃如來果人所證不共二乘故云不共也阿彌陀即能成就之人此等諸法皆所成就也。
△次明眾生迷相。
凡夫者因人也具足無量恒沙煩惱造作無量恒沙業繫當受無量恒沙生死。
煩惱雖多不出三惑業繁雖多不出十惡生死雖多不出二死一一皆云無量恒沙者約別相言之也。
△次約譬結。
迷悟之相譬彼雲泥。
悟者如雲之去來無礙迷者如泥之墜累難通生佛相懸真有若雲泥之隔矣。
△次釋次二句約性明二而不二二初通明不二五初相性對顯。
言究竟不二者謂據相而言則不二而二約性而論則二而不二。
約性而論者虎溪大師云性具之功功在性惡前來恒沙煩惱即性惡也業繫生死即修惡也今體此修惡即是性惡性惡融通任運攝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