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1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净土生无生论会集-清-达默-第20页

淨願者。平日所修福慧。並發求生淨願也。自然心開者。一切境界無有障礙也。無障礙故。所求淨土自現。隨願力往生也。下文還有一情九想。二情八想。乃至純情無想。隨情想二分。判其升沉。茲不具錄也。引經證竟。
  ○二引古證。
  法智大師云。須知垂終自見坐金蓮身。已是彼國生陰。亦此意也。
  彼此恒一門竟。
  ○第十現未互在門二。初偈頌。二論文○今初。
  行者今念佛。功德不唐捐。因中已有果。如蓮華開敷。
  蓮華開敷者。喻因果同時也。華開蓮現。故曰因中有果。功德不唐捐也。
  ○二論文二。初約心法圓融明互在。二約心性常住明互在○今初。
  論曰。圓頓教人。頓悟心性。無修而修。修彼樂邦。性中所具極樂。由修顯發。而此心性。豎貫三際。橫裹十虗佛法生法。正法依法。因法果法。一念圓成。是以念佛之人。名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全性起修。雖名為因。全修在性。因中有果。以所具因法。與所具果法。同居一念。心性圓融。無法不攝。故如蓮華開敷。華中有果。
  頓悟心性。無修而修。修彼樂邦者。頓悟隨緣不變之性。雖然無修。然而不變隨緣之用。無所不修。以性中所具法身之極樂。由般若解脫二種修德而顯發故也。佛法生法。正法依法。因法果法。一念圓成者。理具事造兩重三千。同居一念也。由同居一念故。是以念佛之人。名為全法身之性德。起成般若解脫二種修德。全二種修德。仍在法身之性德中。約修德而論。雖名為因。約性德而言。因中有果。以因法果法。同居一念故也。理具三千因法。事造三千果法。同居一念。故曰心性圓融。無法不攝。猶如蓮華開敷。華。喻因。蓮。喻果。華開蓮現。喻因果同居一時。故現未互在也。心法圓融明互在竟。
  ○二約心性常住明互在。
  況此心常住。無生滅去來。即今念佛之心。便是當來華池受生之時。故說初發心人。極樂寶池。已萌蓮種。若精進不退。日益生長。華漸開敷。隨其功德。大小輝煌。其或懈退悔雜。日漸憔顇。若能自新。華復鮮麗。其或不然。芽焦種敗。且此蓮華。人誰種植。現未互在。斯言有歸也。
  越國夫人王氏。宋哲宗從父荊王之妻也。專修淨土。晝夜無間。導諸妾婢。并志西歸。中有一婢。獨懈慢。夫人曰。不可以爾一人。壞我規矩。擯之。婢悚悔。遂發憤精進。久之不倦。一日謂同事曰。吾其行矣。夜聞異香滿室。無疾而逝。越宿。同事者告夫人。夜夢化去之婢。令致謝夫人。幸蒙訓責。得生西方。感德無量。夫人曰。彼能入我夢。乃可信爾。其夕夫人夢婢致謝如前。夫人曰。西方可至乎。婢曰。可。遂導夫人行。頃之。見一大池。有蓮華大小間錯。或榮或悴。夫人問其故。婢曰。世間修西方者。纔發一念。此中便生一華。勤惰不同。榮悴亦異。精進者榮。怠廢者悴。若歷久不息。念熟觀成。形消神謝。決生其中。中有一人。朝服而坐。寶冠瓔珞。莊嚴其身。夫人問曰。何人也。婢曰。楊傑也。又一人朝服而坐。夫人又問何人。曰。馬玗也。兩人俱修淨業。事具本傳。夫人曰。我當生何處。婢導之行。可數里。望見一華臺。金碧晃耀。光明洞然。婢曰。此夫人生處。乃金臺上品上生也。既覺。悲喜交至。其年遇生日。晨起秉爐焚香。望觀音閣而立。諸眷方趣前為壽。眡之。則已化去矣。現未互在門竟。
生無生論會集(終)
○舊跋
幽溪大師。中興天台教觀。以性具圓理。闡淨土法門。著為生無生論。初開演於新昌石城寺。每一登座。天樂盈空。大眾同聞。事非虗誑。誠可謂離五濁之大津梁。登九蓮之勝方便。正知於丁巳年春。歸依大師。即蒙相授。旋梓流通。後因板寄慧慶。遂復久置高閣。今與十疑。寶王。重梓。合成淨土三論。伏願見聞隨喜。盡斷狐疑。遂成三昧寶王。頓悟無生法忍。親覲彌陀。等蒙授記。
  比丘正知識
跋語
原夫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心唯識是開閉閫入涅槃。趣無生之關鑰也。教乘云。法不孤起。假因緣湊巧而生。古今 佛祖同一鼻孔出氣。無非拯拔眾生為大事因緣。故種種粗言細語。循循善誘。導歸覺岸。獲無生忍之意也。 天台幽溪老人造論。發揮淨土。布列十門。彰顯妙有之宗。演唱無生之曲。言簡義週。事確理圓。性相融通。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托底掀翻。究竟極譚。可謂皓月懸於晴空。無暗不燭者也。題名會集者。乃紅螺 亮座主。為法情深。婆心切切。咸繇時當末劫法運。垂秋後進。根淺機鈍。智力微弱。妙義難達。上不契 佛祖之聖意。下不領會於自心。故此以善巧妙智。採薈經教。撮集祖語。隨時應症。染指即效九品金地。如在掌中花池寶所。似現目前。誠能救濟貧乏之良方也。苟能公諸同好。若將此書。執持勤撥。展轉流通。庶不負亮公大師苦心。不昧熱血無乾。闡揚法道。永不墜落。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去則不遠西方極樂勝莊嚴者。乃生無生論會集也矣。
  時於道光二十九年季冬紅螺山二有丈室蓮村氏敬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