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弘天台教觀。其所著述。有楞嚴玄義。圓通疏前茅。圓通疏。海印三昧。謂之楞嚴四書。又著淨名無我疏。彌陀圓中鈔。永嘉集註。般若融心論。性善惡論。幽溪文集等。今無生論。是其一也。其生平履踐行實。具韓求仲太史所著高明寺碑。與教私記年譜。茲不備述。
△三釋正文。大師。講此論時。已有分判。今依舊科。毫無所加。大科為二。初皈命述意。二依義立論。初中三。初稽首三寶三。初兩土佛寶。
稽首能仁圓滿智 無量壽覺大導師
菩薩造論弘經。必先皈命三寶者。有二意。一歸宗有在。知非臆說。二懇請冥加。不致紕謬。吾祖亦然。稽首即皈命之義。葢人之所重。莫大於命。命之所尊。莫大於首。今以最尊之首。稽叩於三寶足下。表我身命。無他所歸。獨歸於三寶之至尊也。能仁等者。此土教主。梵語釋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能仁。彰其用。寂默。顯其體。今略稱能仁者。以寂默智在於默。今存智在於說。故云能仁。能仁是別號。通號有十。第十名佛。佛者覺也。亦智也。天台釋此有六種即。今云圓滿智。乃究竟覺。然與眾生理性。無二無別。故觀經疏明理即佛云。此是圓智。圓覺諸法。徧一切處。無不明了。法智大師云。此是者。指大經眾生即佛等。皆是本性圓覺。非三般若融即微妙。智不名圓。知一切法。一一含受一切諸法。全法是智。全智是法。待對斯絕。名圓覺諸法(云云)。然則眾生雖具。無了因力。全以三智。而為三惑。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邊際智滿。種覺果圓。是故稱佛為圓滿智。無量壽覺。即西土教主阿彌陀佛。此中已翻為覺。故上以智代。大導師者。法華疏具列四種。謂通途慈悲。結緣。權實二智。若從踈洎親。今是二智。亦具上二種。能仁則折以權道。從娑婆此岸將導之。無量壽則攝以實道。從極樂彼岸接引之。又能仁示以即實而權。無量壽示以即權而實。故二世尊。皆得稱圓滿智大導師。互存無在也。
△次兩土法寶。
所說安養大乘經 了義了義至圓頓
佛之度生。示以形聲二益。形則現身現通。聲則以說以默。上所皈命佛。以形益也。今所歸命法。以聲益也。或問說為聲益可爾。默既無言。何為聲益。答曰。默為無聲。乃說之待。令人得益。故亦聲益。所說安養大乘經。且就娑婆教法。說極樂世界事者為言。義實含乎安養依正二報所宣之法。了義等者。讚佛所說淨土法門。乃即權而實。即實而權。其中義理。無不了了也。圓頓者。圓則圓滿具足。頓則即心即佛。至圓頓者。謂圓頓之至也。應云圓頓中之圓頓。了義圓頓。皆重言之者。如華嚴法華。皆了義圓頓之教。而此二經。皆讚淨土往生法門。豈非了義中之了義。圓頓中之圓頓乎。如十念七日。專持名號。若得往生。便階不退。何有了義圓頓更過于此。慈雲大師所謂了義中之了義。大乘中之大乘。是也。
△三兩土僧寶二。初菩薩僧。
妙德普賢觀自在 勢至清淨大海眾
妙德等諸大菩薩名號。已翻梵為華。若翻華為梵。則妙德。梵語文殊。普賢。梵語秘輸颰陀。觀自在。梵語婆婁吉仾輸。勢至。梵語摩訶那鉢。妙德普賢。則為能仁左右輔弼揚化弟子。觀音勢至。則為無量壽左右輔弼弟子。或在華嚴。或在法華。或在方等。如來宣說。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小彌陀經。鼓音王等經時。莫不碪椎相扣。主伴擊揚。以成淨佛國土之機。以攝往生清淨之眾。在此菩薩既爾。在彼大士亦然。譬如一主二臣。動靜必俱。至於清淨海眾。皆法門之先達。華池之勝友。凡是西方僧寶。一一頂禮皈依。
△次聲聞僧(問曰此等諸師亦大菩薩云何以聲聞稱之答曰傳持佛法現聲聞相故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故)。
馬鳴龍樹及天親 此土廬山蓮社祖 天台智者并法智 古往今來弘法師
馬鳴菩薩。即西天第十二祖。著起信論。發明繫念西方。最為切要。龍樹菩薩。西天第十四祖。南天竺人。於九旬內。誦通三藏。深入法忍。造大悲方便論。大無畏論。又著十住婆沙智度論等。多讚西方。勸人念佛。有偈云。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即得為現身。故我皈命禮。一家宗之為始祖云。天親菩薩。北天竺人。造唯識金剛般若等論。仍著無量壽論。有求生淨土偈。及五門修法。蓮社祖者。蓮社祖有七。初祖晉慧遠法師。俗賈氏。雁門人。學通儒老。年二十餘。見道安法師。因聽講般若。豁然開悟。乃曰九流異議。皆糠粃耳。後入廬山。刺史桓伊。創東林居焉。影不出山者。三十餘年。每送客遊履。常以虎溪為界。時息心緇侶。絕塵信士。不期而至。望風遙集。共一百二十三人。結為蓮社。名跡尤著者一十八人。六時禮誦。精進不退。十年三覩聖相。後般若臺定起。見彌陀佛。身滿虗空。圓光之中。有諸化佛。觀音勢至。侍立左右。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下。演說苦空。佛告遠曰。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汝後七日。當生我國。後七日果終。有雜文十卷。號廬山集。盛行於世。事詳本傳。文繁不錄。此土念佛實始於遠。故稱為初祖焉。二祖長安善導光明法師。三祖南岳承遠般舟法師。四祖長安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