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二邊。今諦觀靜亂。本無相貌。名言路絕。想念都忘。名息二邊分別禪。如是五門。從淺至深。若夫圓覺體性。本無淺深。而淺深宛然。
四教離念
如上雖用五方便門觀佛真體。又須明於四教離念。以示揀偏取圓之意。夫心不孤生。必託緣起。行者念佛之時。意根為因。如來毫相為緣。所起之念即所生法。觀此三相遷動。念念不住。分析方空。即藏教小乘念佛也。即觀念佛心起。能生所生無不即空。妄謂心起。體之即空。所觀佛相。如鏡中像。無佛無念。即通教大乘念佛也。即觀念佛心起。即是假名。假名之心。洞鑑無量名相。了知此心有如來藏。歷劫斷證。離邊顯中。無佛無念。即別教大乘念佛也。即觀念佛心起。即空即假即中。若根若塵。竝是法界。塵剎諸佛。一念照明。六道眾生。剎那普應。初心即是。今始覺知。如大福人執石成寶。必無捨念。別求離念。即邊而中。無佛無念。此大乘圓教念佛。瓔珞經明頓悟如來。即此法也。
般舟三昧
摩訶止觀正修章中。四種三昧。第二常行三昧也。梵語般舟。此云佛立。此三昧成。見十方佛在空中立。如清夜觀星。以九十日為一期。嚴飾道場。不受別請。灌沐其身。著淨衣服。唯除飲食大小便利外。晝夜此身常行不息。發大誓願。使我筋骨枯朽。三昧未成。終不休息。口常稱阿彌陀佛名號。心常憶佛。無有休息。以彌陀為法門主。功成即與十方諸佛等。從足下千輻輪相。一一逆緣。乃至無見頂相。復從頂相觀。至千輻輪相。了知能念之心。所念之佛。即空即假即中不可思議。若人欲得智慧如大海。不運神通。悉見諸佛者。當修是三昧。於諸功德。最為第一。是諸佛父母。一切如來從是法生。
○行法門第五
知淨邦之勝。而發願往生。若織紝之有經也。而加功進行。猶緯焉。非緯則經為徒設。非經則緯何所施。兩者相須。則縑素有成矣。願以導行。行以填願。二者相成。則淨邦可至矣。自執持名號。下而至於十念一念。皆淨因也。由淨因而克淨果。其應如響。亦猶耕稼之有刈穫也。希淨報者。可不勉哉。
執持聖號
阿彌陀經云。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淨覺疏云。福德雖多。大略如觀經三種淨業可也。天台判三種淨業為散心。十六妙觀方名正受。以彼例此。福德因緣即散心。一心不亂名正受。孤山判此經為散善。觀經屬定善。予不韙彼說。且普門品疏。釋一心稱名。有事有理。若用心存念不間。名事一心。若達此心。四性不生。與空慧相應。是理一心。用彼驗此。一心亦然。普門品中。無不亂二字。智者尚作空慧釋之。今云一心不亂。何得貶為散善。
四種行願
慈雲懺主。為杭州知府馬侍郎亮。作決疑行願二門。其行願有四門。第一禮懺門。禮佛懺悔。淨除業障。使身心皎潔。如淨良田。第二十念門。執持聖號。定心成行。立願要期。植往生正因。如下種子。第三繫緣門。愛護長養。滋發芽莖。如注以膏雨。第四眾福門。助成繁茂。使速成華果。如灌以肥膩。相由雖爾。若或少暇。隨修一門。皆得往生。以四門中各有行願。皆是正因故也。亦可於六齋日。修禮懺法。每日修十念法。其餘二門隨力行之。
禮佛懺悔
行人清旦冠帶服飾。端莊謹肅。於佛像前。手自燒香。合掌定心。作是唱言。
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常住三寶(一禮胡跪然香唱云)。
願此香烟雲。徧滿十方界。無邊佛土中。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冥心少頃。運想香雲。供養三寶。普熏眾生。咸生淨土。禮已贊云)。
如來妙色身 世間無與等 無比不思議 是故今頂禮 如來色無盡 智慧亦復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歸依 大智大願力 普度於羣生 令捨熱惱身 生彼清凉國 我今淨三業 歸依及禮讚 願共諸眾生 同生安樂剎
一心頂禮常寂光淨土阿彌陀如來清淨妙法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實報莊嚴土阿彌陀如來微塵相海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方便聖居土阿彌陀如來解脫相嚴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大乘根界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十方化往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觀世音菩薩萬億紫金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大勢至菩薩無邊光智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清淨大海眾滿分二嚴身徧法界聖眾
(禮已。胡跪。然香。一心作是唱言)。
我今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至心懺悔。我弟子某。及法界眾生。從無始世來。無明所覆。顛倒迷惑。而由六根三業。習不善法。廣造十惡及五無間一切眾罪。無量無邊。說不可盡。十方諸佛常在世間。法音不絕。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淨光明。照觸一切。常住妙理。遍滿虗空。我無始來。六根內盲。三業昏闇。不見不聞。不覺不知。以是因緣。長流生死。經歷惡道。百千萬劫。永無出期。經云。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是故當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