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故。不造善不作惡者易生。念能一故。諸惡已作業報已現者易生。實慚懼故。雖有眾善。若無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者。則不得上上品生矣。噫彌陀甚易持。淨土甚易往。眾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眾生何。夫造惡業入苦趣。念彌陀生極樂。皆佛言也。世人憂墮獄而疑往生。不亦惑哉。晉遠法師與高士劉遺民等結社廬山。蓋致精於此。爾後七百年。僧俗修持感應非一。見於傳記豈誣也哉。然贊輔彌陀教觀。其書山積。唯智者十疑論最為首冠。引聖言。決羣惑。萬年闇室。日至頓有餘光。千里水程。舟具不勞自力。非法藏後身不能也。傑於都下獲斯文。讀示所知無不生信。自遭酷罰感寤益深。將廣其傳。因為序引。
淨土十疑論
隋 天台 智者大師 說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秪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塗中救苦。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生。捨離眾生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答。菩薩有二種。久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所責。未得忍已還及初發心凡夫。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智度論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強。無忍力。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假令得生人中。聖道難得。或因施戒修福得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貪迷放逸廣造眾罪。乘此惡業一入三塗。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貧賤身。若不逢善知識。還墮地獄。如此輪迴至於今日。人皆如是。此名難行道也。故維摩經自疾不能救而能救疾人。智度論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無方便力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取筏乘之悉皆得脫。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生。為此當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生如得船者。又論云。嬰兒不得離母。離母或墮阬井渴乳而死。鳥子翅羽未成。依樹傅枝不能遠去。翅翮成就方能飛空自在無礙。凡夫無力。唯得專念阿彌陀佛使成三昧。以業成故。臨終斂念得生決定不疑。見彌陀佛證無生忍已。還來三界。乘無生忍船救苦眾生。廣施佛事任意自在。故論云。遊戲地獄行者。生彼國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教化地獄受苦眾生。以是因緣求生淨土願識其教。十住婆沙論名易行道也。
第二疑
問諸法體空本來無生平等寂滅。今乃捨此求彼豈不乖理。經云。淨土先淨其心。心淨即佛土淨。此云何通。答。釋有二義。一總答。二別答。總答者。若言求生西方彌陀淨土是捨此求彼。不中理者。汝執住此不求西方。是捨彼著此。此還成病。不中理也。又轉計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則斷滅見。金剛般若云。汝若作是念發阿耨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發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二別答者。夫不生不滅者。於生緣中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體亦不可得。此生生時無所從來。故名不生。諸法散時不守自性。言我散滅。此散滅時去無所至。故言不滅。非謂因緣生外別有不生不滅。亦非不求生淨土喚作無生。中論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又。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維摩經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羣生。又云。造立宮室。若依空地隨意無礙。若依虗空終不能成。諸佛說法常依二諦。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智者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真無生。此謂心淨即佛土淨。愚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無生解。不知生即無生無生即生。不達此理橫相是非。瞋他求生淨土。幾許誣哉。此是謗法罪人邪見外道也。
第三疑
問。十方一切淨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淨土。今偏求一佛淨土。與平等性乖。答。一切諸佛土皆平等。但眾生根鈍濁亂者多。若不繫一境。三昧難成。專念阿彌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專至。得生彼國。隨願往生經。普廣菩薩問。十方悉有淨土。何故偏讚西方。佛告普廣。閻浮提眾生心多濁亂。偏讚一佛淨土。使專心一境即得往生。若總念一切佛。境寬則心散漫。三昧難成。故不得生。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為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淨土即生一切淨土。華嚴經。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又云。譬如淨滿月。普應一切水。影像雖無量。本月未曾二。如是無礙智。成就等正覺。應現一切剎。佛身無有二。智者以譬喻得解。能達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體無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無二故。熾然念一佛。說即是念一切佛也。
第四疑
問。十方佛土。隨念一土隨得往生。何偏念彌陀佛。答。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專用佛語。釋迦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數十餘部殷勤指授。故偏念也。又彌陀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又觀經。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徧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又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云。釋迦佛說經時。皆有十方恒沙諸佛舒舌相覆大千世界。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