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手清晨貝葉開。不求諸福不禳災。世緣斷處從他斷。劫火光中舞一迴。然後念誦。不緩不急。聲如貫珠。每日法華一徧。彌陀萬聲。一意西馳。年八十五。四月六日。沐浴整衣而逝。洎殮。忽聞蓮華馥郁之氣。皆不知來處。近挹之。葢出自口中也。
孫忠
宋孫十二郎。名忠。四明人。早慕西方。于郡城東。築菴念佛。後因病請僧百人繫念。忽仰空合掌。手結雙印。怡然而化。闔城聞天樂異香。漸向西沒。二子相繼念佛亦坐化。
沈銓
宋沈銓。家錢塘。同妻施氏專心淨土。平時諸善。悉用回向。後及妻前後命終。皆感化佛持錫。接引而去。
唐世良
宋唐世良。會稽人。持戒念佛。年老疾病。猶不就枕。誦彌陀經十萬過。謂家人云。佛來接我。言訖作禮。即便坐逝。利行人。時在道味山。夜夢。西方異光。旛華天樂。空中聲云。唐世良已歸淨土。
計公
宋計公。四明桃源鐵工也。【解】年七十。兩目喪明。里中昝學諭。以擘窠圖印施。勸人念佛。計公初授一圖。念滿三十六萬聲。念至四圖。兩目瞭然。如是三載。念滿十七圖。一日念佛。忽氣絕。半日復蘇曰。佛令分六圖。與昝學諭。是勸導之首。分一圖與李二公。是俵圖之人。囑其子。往謝之。言訖。沐浴向西而化。
沈三郎
宋沈三郎。晚歲回心念佛。因病請僧。念彌陀經。易衣而終。縮膝欲起。二子局于名教。以易龕為難。曳其脛直之。將入殮。忽舉首出衣被。矍然而坐。舉家大驚。二子急前扶衛。乃以肘節捶之。子曰。助父坐脫耳。竟坐逝。茶毗。有白鶴二十九隻。飛鳴雲表。久之西去。
陸俊
宋陸俊。錢塘人。少事公門。久之棄去。【解】以淨土為業。每對佛懺悔。垂淚交頤。道友相見。說淨土因緣。纔十餘句。便悲咽感嘆。臨終請圓淨律師。開示西方。諷觀經至上品。淨曰。可以行矣。俊曰。眾聖未齊。姑待之。少頃忽起。就竹牀。面西端坐而逝。
徐六公
宋徐六公者。嘉興人。務農為業。夫婦蔬食。精勤念佛四十年。預作一龕。臨終易布衣草履。入龕端坐。頃之曰。佛來迎我。即化去。
黃打鐵
宋黃公。潭州人。本軍伍。以打鐵為生。每鉗鎚時。念佛不輟口。一日無疾。託鄰人為寫頌云。叮叮噹噹。久鍊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即化去。其頌盛傳湖南。人多念佛。
何曇迹
元何曇迹。年十八。持菩薩戒念佛。一宵四鼓。即起念誦。人云太早。答云。見佛金相。旛華來迎。遂脫去。
吳子章
元吳子章。蘇州人。世業醫。與兄子才。同參雲屋和尚。精勤念佛。合門奉法。至正間。無疾。合掌稱佛名。化去。
華居士
明華居士。江干人。醇朴無偽。與人不欵曲。中年屬業諸子。獨處一室。不涉世事。朝暮惟孜孜念佛而已。後將卒。自知時至。更衣正寢。手整冠。端坐別眾而逝。其子先已作棺。于是易龕。如沙門故事。舉龕之日。觀者如堵。遠近嚮慕焉。
蓮華太公
明蓮華太公者。越人。一生拙朴。惟晝夜念佛不絕。命終之後。棺上忽生蓮華一枝。親里驚嘆。因號蓮華太公云。
顧居士
明顧源。金陵人。自號寶幢居士。幼能詩。善草書。中年一志淨業。後微疾。集僧俗道友。十念阿彌陀佛。唱和相續。語人云。我決定往生矣。人問何故。曰我見阿彌陀佛。身滿虗空。世界金色。佛以袈裟覆我。我身已坐蓮華中。時一眾聞蓮華香。諸子悲戀不已。居士曰。汝謂我往何處。何處即此處。此處若明。何處不了。乃屏人曰。毋多言亂我心。空中諸佛迎我。三鼓行矣。至期怡然。含笑而逝。
郭大林
明郭大林。湯陰人。平生端潔雅素。出世為懷。遇僧教以念佛。遂一心淨土。年七十六。一日無疾。與子別云。明午當去。至時坐脫。
糖擔老人
明糖擔老人。住杭城艮山門內。平時賣糖為生。口中念佛不絕。忽一日挑糖擔出。見人便曰。汝及早喫我糖。我將歸去也。更至數相識家。約曰。煩儞明日來。[封/巾]我擡棺。我要歸去。識者訝之。且信且疑。次早謂其妻曰。可備酒食。以待來人。餉時識者皆至。老人引令擡棺。到家沐浴。更衣拱手。語眾曰。我當自寢于棺。不勞汝等。將身坐棺中。怡然就寢。遂長往矣。眾咸驚異。
劉通志
明劉通志。京都人。精懇念佛。年五十二。得疾。念益切。鄰人李白齋先卒。通氣絕。自旦至午。復甦謂家人曰。適見一舟。云往淨土。乘舟三十六人。白齋與焉。我亦一數。但衣未鮮潔。又忘帶念珠。命我易衣取珠。舟艤相待。家人急為易衣。珠掛其項。須臾而逝。
唐體如文學
明唐廷任。浙之蘭溪人。號體如居士。孝友醇慤。出自天性。少遊黌校。有聲。已而覺世無常。傾心至道。參雲棲受念佛三昧。遂力行之。凡十三年如一日。唯篤志以西方為歸。萬曆癸卯。值耳順。仲冬之旦。忽謂諸子曰。新春十有一日。吾行矣。數日前。禮誦如平時。至期。盥潄整衣端坐。手結印。口稱佛名。含笑而逝。如入禪定。
楊嘉褘文學
明楊嘉褘。字邦華。泰和人。世家子也。【解】年十三持不殺戒。蚤虱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