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净土全书-清-俞行敏-第20页

清涼。疾遂愈。著淨土決疑行願及淨土懺法。行于世。天聖間。將化之日。炷香禮佛。願諸佛證明。往生安養。至晚坐脫。人見大星隕于靈鷲峰。時號慈雲懺主云。
潞府宗坦疏主
宋宗坦。潞州黎城人。申姓。年十六。落髮受具。少通義學。垂五十年。名播講林。晚于唐鄧汝頴之間。講淨土觀經。勸人念佛。求生安養。聽者如雲。皆稟淨業。政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夢阿彌陀佛。告曰。汝說法止六日。當生淨土。覺而白眾曰。吾修求安養。似得因緣。相應適來。佛告。我得生淨土。敢不信乎。次日雖覺不豫。講唱不輟。五月四月丑時。自知時至。乃鳴鐘集眾。告曰。因緣聚散。固當有時。淨土勝緣。惟憑時刻。幸望大眾。念佛助往。言訖坐滅。滿空雷鳴。白雲覆地。三日方歇。師先有瑪瑙數珠一串。臨終盤于指上。眾人竟不能取。
慈照宗主
宋子元。號萬事休。平江崑山茅氏子。母夜夢佛入門。次旦遂生。因名佛來。十九歲落髮。習止觀。一日定中聞鴉聲悟道。乃有頌曰。二十餘年紙上尋。尋來尋去轉沉吟。忽然聽得慈鴉呌。始信從前錯用心。于是利他心切。慕遠公蓮社遺風。普勸念佛。受持五戒。一不殺。二不盜。三不婬。四不妄。五不酒念。阿彌陀佛五聲。以證五戒。普結淨緣。欲令世人淨五根。得五力。出五濁也。乃撮集大藏要言。編成白蓮懺儀。為法界眾生。晨朝懺悔。祈生安養。四十六歲。障臨江州逆順境中。未嘗動念。乾道二年。高宗詔至德壽殿。演說淨土法門。賜號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于鐸城倪建宅。告諸徒曰。吾化緣已畢。時當行矣。言訖。合掌辭眾。奄然示寂。二十七日茶毗。舍利無數。塔于松江吳覺昌宅。勑賜最勝之塔。
法持
宋法持。居化度寺。修彌陀懺願。促閻浮之壽。早生安養。後小疾。雨淚悲號。祈垂接引。厲聲念佛不絕。忽見佛身丈六。立于池上。即自言曰。我已得中品生。西向而化。
本如
宋本如。號神照。住東山承天寺。與郡守張郇結社。一日升座說法。與眾訣別。退而坐逝。時江上漁人。見雲端有僧西去。明年啟塔。顏貌如生。蓮華產于塔前。
基法師
宋基法師。學于寶雲。住太平興國寺。精意念佛。一日示疾。為弟子廣談玄旨。眾忽見西方現光。空中奏樂。師曰。阿彌陀佛與二大士俱至。即右脇向西而化。門人夢阿彌陀佛授記為超世如來。或夢師坐青蓮華臺者。法智禪師嘆曰。臥病談玄。臨終見佛。是可敬也。
若愚
宋若愚。居雲川仙潭。建無量壽閣。勸道俗念佛。精勤三十年。與道潛則章二師為友。潛能詩近名。愚與章惟務實行。將順世。夢神人告曰。汝同學則章得普賢行願三昧。已生淨土。彼正待汝。愚乃沐浴更衣。命眾諷觀經。端坐默然。忽云。淨土現前。吾當行矣。書偈而化。偈曰。空裏千華羅網。夢中七寶蓮池。踏得西方路穩。更無一點狐疑。
守真
宋守真。永興人。講起信論法界觀。常于中夜。結無量壽佛往生秘密印。繫念西方。一夕天曉。自覺身登淨土。舉目見佛。因俯伏像前。忽曰。四十八願能度我者。乃持香華。入殿供養。就坐而化。
有嚴
宋有嚴。住台州赤城崇善寺。依神照學天台教。晚年結茆樝木之下。號曰樝菴。平生篤修淨業。有懷安養故鄉詩。為時所傳。建中靖國元年。夏四月。將終。見寶池大蓮華。天樂四列。乃作餞歸淨土詩。示眾。後七日跏趺而化。塔上有光如月。三夕方隱。
師贊
宋師贊。雍州人。為僧童。年十四念佛不絕。忽遇疾。暴亡。俄而復甦。謂師及父母曰。阿彌陀佛來。此兒當隨行。鄰人見空中寶臺五色異光。向西而沒。
智廉
宋智廉。居上虞化度寺。初徧參宗門。晚節一意西方。慶元改元。秋八月。別眾曰我夢中見阿彌陀佛。大眾圍繞說法。佛云。諸善人等。當須專心淨業。來生我國。我見勝相。往生必矣。乃書偈曰。雁過長空。影沉寒水。無滅無生。蓮華國裏。書畢。回身向西。結印而逝。
智深
宋智深。號慈川。學于海月。歸嘉禾。開長堂。供眾二十年。專志念佛。常以淨業化人。得往生者甚眾。忽示疾。客至問安。談論如常。時客方出門。即遷化。人見紫雲向西而沒焉。
宗利
宋宗利。居新城碧沼。修念佛三昧者十年。後入道味山。築菴。名曰一相。越十五年。忽謂弟子曰。吾見碧蓮華。徧滿空中。三日復曰。佛來矣。即書偈云。吾年九十頭雪白。世上應無百年客。一相道人歸去來。金臺坐斷乾坤窄。奄然而化。
齊玉
宋齊玉。號慧覺。初于霅川寶藏寺。建淨土會。後住上竺。夜半頂彌陀像。行道念佛。一日謂首座曰。牀前多寶塔現。非吾願也。所欲則淨土耳。可為我集眾念佛。首座鳴鐘。僧至將百餘。玉云。今已見佛。端坐而逝。
處謙
宋釋處謙。精修淨土。一夕誦彌陀經畢。稱贊淨土。告眾曰。吾以無生而生淨土。如入禪定。奄然而化。
圓照本禪師
宋宗本。常州無錫人。初參天衣懷禪師。念佛有省。後遷淨慈。奉詔入東京慧林寺。召對延和殿。稱旨。平居密修淨業。雷峰才法師神遊淨土。見一華殊麗。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