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云栖净土汇语-清-虞执西-第6页

將謂一悟便可上齊諸佛乎。故普賢為華嚴長子。雖塵塵華藏。在在蓮邦。而行願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樂為言也。已悟尚然。未悟可知矣。
  問。參禪貴一心不生。念佛貴淨念相繼。茲參究念佛一門。意在妙悟而得往生也。今念時雖心佛分明。參時即二俱坐斷。斷故參功漸勝。念力漸微。則他時焉得亦悟亦生耶。
  答。一念不生是禪非參。起念下疑。乃名曰參。楞嚴云。又以此心。反覆研究等是也。念時參時。俱屬有念。亦不相悖。
答錢養淳州守廣霑
問。此心放逸來久。雖以念佛攝持。暫得還失。如何保任。
  答。久反之地。非一戰所可收功。惟在堅勇不退。直待心地開明。自然一得永得。
  問。猿方著銷。漸即昏沉。惺惺策發。隨復散亂。云何降伏。
  答。寂寂治散亂。散去。則生昏沉。惺惺治昏沉昏去。則生散亂。止觀雙持。昏散皆退。今只須精明念佛。念無二念曰精。念而返照曰明。精即止。明即觀。一念佛而止觀備矣。
  問。七處徵心。心不在內外中間。二祖問安心。心不可得。云安心竟。此非凡夫境界。今欲住對面念如何。
  答。莫管七處八處。亦莫管安與不安。亦莫管對面不對面。但只一心念佛。古云。直趨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問。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佛法誓在普濟。不愛髮膚。而治生情存什一。如何圓解。
  答。若一向舉揚向上。不但治生產業。即殺盜。婬。妄。何曾與實相違。背。今就世間論。什一是世間常理。亦不礙道。彼欺罔取利者。乃不可耳。
答朱西宗居士
問。苦迫中如何念佛。
  答。孔子言終食造次顛沛不違仁。此不違工夫。雖一時不。易到。然作之不止。乃成自然。況久久行持。忽地有箇省處。則苦樂逆順。道在其中。所謂咳唾掉臂。無不是祖師西來意。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問。觀佛廣大。相好。不能成就。
  答。古德謂眾生心雜。觀想難成。大聖悲憐。直勸專持名號。今且持名。觀想姑置勿論。
答江廣宥居士
問。一心不亂。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或一日七日內一心。此後。復不一心。可得生否。
  答。既能一心以後。心即少散。定不至大散。如顏子三月不違仁。難道三月後。便是惡人。此等人心中縱有妄生。如紅爐點雪。未至即化焉得不生。
  問。人不信淨土。恐只是本來福薄。
  答。此言甚是。
答吳廣頴居士
問。修行人。執勞作務。固其本分。說有色身尫弱者。袖手安坐。攝心念佛。亦可得道往生否。
  答。實能一心不動則可。
  問。念佛貴乎念念相續。固矣。然有時不整威儀。反似凟慢。假如脫巾褻服時。躶臥澡浴時。乃至大小便利時俱可念佛否。
  答。默念不妨。
  問。設有二人焉。一人肉食而不廢念佛。一人蔬食而絕不念佛。二者孰優。
  答。二者病只一般。念佛者稍勝。勝彼不知有佛故。
  問。念佛或四字。或六字。稍有繁簡之分。經文只云執持名號。似止四字。今叢林盡從六字。畢竟何者為是。大師自用何法。
  答。四字自念。六字隨眾。
  問。終日念佛。遇福則作。吾師明誨也。夫作福時。心在福事。即不在佛號矣。拈一放一。可謂一心不亂乎。
  答。明鏡本空。物來則現。於鏡空何礙。人但事未至而將迎。事已過而留滯。乃為病耳。
答餘姚蔣居士
欲為生人根本。斷之誠難。有不淨觀。治其標也。反究欲念起處。治其本也。今只消究念佛者就是。
  持名念佛。且專一持名。但禮佛時作。觀可也。
答龔廣淇居士
不論在家出家。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即執持名號四宇。是入頭處。執持二字。莫草草看過。
  返照念佛人是誰。與參禪意同。
  諸大。乘經可看。而以顧正念為主。
答大鏡
以上教意。宗意。不必妄求。但自精勤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自當悟人。
答姜居士
轉身後更有轉身。未得不受後有。故求生淨土為貴。
答為廣鐈為母墮胎求懺
古云。寧可九蓮居下品。不來人世受胞胎。厭患胞胎但勤念佛。一心念佛。蓮花化生。
  問。一心稱名時。又著求生。不幾二念乎。
  答。求生須於早晚發願時。若稱名時。一心一念不可夾雜。譬如舉業家。讀書作文。其行也。其所以讀書作文者為何。要中舉中進士。其願也。
  以上未詳問人。
  端坐念佛。恐心難攝。不若經行。
  參念佛是誰。須是有真疑起。真疑未起。且默念去。
  禪定人雖願力不深。亦能往生。然修淨業者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法滅之際。凡舉一莖草。便成鎗刃。可以殺人。此時諸法已滅。止留彌陀一句救人。人有念得一句全者。便為世間師。
  以上併未詳問語。

  勸修作福念佛圖說
  人天路上作福為先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