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1-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东海若解-清-实贤-第4页

來。則生西方者。為復即在此處。為復本無方所。得非如夢所見。非真實邪。答。不觀上影沈寒水之句乎。言影沈寒水。則顯西方實有化生之身。但以求其往來之相本不可得。故言不去不來。子何迷悶之甚邪。去羣惡是斷德。集萬行。是智德居聖地。是四十一位真因。同佛知見。是開示悟入之理。
  向之一人者。終與十二類同而不變也。
  此明不念佛之害。言十二類者。謂卵胎濕化。有色。無色。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如楞嚴所明。此之十二皆眾生數攝。若證四果。出三界。則非十二類所能攝矣。問。參禪念佛。均之為了生死。吾人祗患心性未明。心性苟明。則孰非淨土。三界本空。何出之有。十二類非實。何同之有。佛尚不可得。何況眾生。答。如汝所言皆有名無義。但取一時快論。並不知利害也。吾試問子。汝證四果邪。曰。未也。曰。既未證四果。則是凡夫。盡此一生。必受後有。若受後有。不在人天。則在三途。終不出十二類。汝尚不能超欲界。何況能出色無色界。尚不能超三途。況能超佛問。聲聞證四果。此身尚在。豈非十二類攝。答。聲聞證四果。身雖未滅。不久即滅。滅則受法性身。居方便土。出三界外。譬如旅舍寄客。不久出門。其家眷屬不得以家人目之。聲聞暫寄三界。亦復如是。問諸佛菩薩有時化度眾生。示現世間。必假胞胎父母。豈非亦是胎生。當何所攝。答。諸佛度生。示理胞胎父母。既云示現。則雖有非實。豈得實判眾生。收歸十二類邪。其寂光實報二土。是佛菩薩本所住處。此乃暫現耳。間若爾。何故經論中。十法界。總名眾生。答此乃通論。葢三乘人出三界。尚有變易生死。佛亦有常住五陰。故得名焉。今乃捨通從別。祇論分投主死。不論變易及以常住。故不可以彼難此問。西方淨土亦有化生。豈非十二類攝。答。淨土雖有化生。然身非分段。純一化生。故無十二類。(分是分限段是形段以彼土壽命無量故無分限形體無方變化不一若有若無故非形段)況生彼土。便入聖流。直至成佛更不受身。豈得名為十二類邪。問禪宗悟達之士。見性已徹。其于三界。不出不入。于十二類。不捨不受。隨緣寄寓方便度生。有何不可。答。悟達之士。雖有見地。不斷惑業。若生三界。一入胞胎。便成隔陰。從前所悟尋復忘失。畢世工夫。一朝唐喪。可不惜哉。更有業焉。牽入異類。汝又安能自主。而不被惡報之所障邪。若生彼土。親近導師。一入聖階。便登佛地。較之浮沈三界。出入胞胎。孰得孰失。宜自思之。故知不悟則已。悟則求生西方。當愈急焉。如人得寶。須覔善地藏之。方得受用。否則終致散失。悟達往生。亦復如是。當知欲超生死。無過淨土一門。若在此土而能出離。斷無是處。願無爭口舌。幸平氣而思之。
  夫二人之相違也。不若二瓠之水哉。今不知去一而取一。甚矣(按下文當有其惑也三字)。
  此總結前文以明去取也。夫像季之世。豈唯宗教之士宗趣相違。如二瓠之水。即同一法門。同一師學。知見不同。其類非一。葢正見之難遇。邪徒之易親。亦已久矣。今論去取。宜知利害。如上所陳。信毀得失。利害皎然。何有智者。而不知去取。嗚呼。今人莫不求利。而常失利。亦莫不避害。而常遇害。何哉。大抵心不虗。行不實。知見不正故也。是故。修心之士。務虗其心。實其行。端其知見。以聖教為明鏡。以師友為鞭策。自始至終。戰兢惕勵。庶幾無大害矣。否則終身受害。恬然不知。及其將死。尚不自悟。以至空過一生。遺恨千古者多矣。是皆不知去取也。甚矣。是責辭。言智不如歸海葫蘆之水也。可勝歎哉。
東海若解(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