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9-藏外

186-龙门心法-清-王常月-第23页

空而无迹,凌日月而无影,谓之明。  若持戒不精密,则不能泰定。不能泰定,则智慧不生。智慧不生,则光明不现。《玉枢宝经》一卷,单提本性,直指人心,性谛显明,天机尽露,使众生转经悟道。怎奈迷者多,悟者少。口徒诵而心不能持,心虽诚而力不能转。可惜辜负圣心,空指法宝。我今不得不代经宣妙,指转真机,使诸子们涣然入悟。尔等各各恭敬,志心谛听。  经云:“吾昔于千五劫之先,心逢此道,遂位上真;意酿此功,遂权大化。”又云:“以清静心发广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又云:“尔诸天人,欲闻至道。至道深杳,不在其它。尔既欲闻,无间者是。无间无见,即是真道。闻见亦泯,惟尔而已。尔尚非有,何况于道。不闻而闻,何道可谈。”又云:“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又云:“得悟之者,俾跻仙阼。”又云:“愚可以智,浊可以清,唯命俾之。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愚之浊之。”又云:“所曾宣说,至士受经,皆当刨金置币,盟天以传。”
  诸子,这便是《玉枢经》中真玄秘密,无上不可思议,乃清静解脱上品微妙之法宝也。你们只知道终日诵经,并不曾明白经中妙旨。若你们诵奉之时,了悟经中秘诀,则为圣智全而慧光生也。所说至道深奥,不可见闻。若非天尊千五百劫之先,开清静之心,发广大之愿,要度一切众生,俱证妙极。再说道本虚无,无声可闻,无色可见。既无音声可闻,则当忘其耳;既无形色可见,则当忘其目。耳目既忘,则闻见亦泯可矣。故耳目有形有色,为六根之首领;闻见着相着念,实六根之源头。岂能合道?若能清静六相,扫除六识,则不听之耳,而听之以心,不视之以目,而视之以神。便不听而闻,不视而见。无闻无见,即合道也。
  《赤文洞古经》有云:“忘于目则光溢无极,忘于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入众妙门。视不见我,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南华经》云:“气止于耳,心止于符。”所以《玉枢经》云:“忘形忘我,入道之机。又以诚而入,这诚字,即戒也。以默而守,这默字,即持戒伏身心了。用默似讷,即是入定忘其耳目也。用柔似拙,即是智慧内藏于密也。”又云:“你们欲于自己色身内闻见求之,终不可见,不可闻也。”《金刚经》云:“以色相求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夫欲入道者,唯当受戒入定,密密修持智慧,复迷以明,而不闻不见而闻而见矣。故入道者,知止,此即持戒止念的功夫;知谨,此即是慎独精进的功夫;知微,此即是绝圣去智的功夫。止念,非戒不能;慎独,非定不能;知微,非智慧不能。诚能持戒入定修慧,即身心泰定,圣智纯全,慧光普照。慧光照透,则与道为一,乃唤作真忘。这真忘,不是静坐打顽空的真忘,乃真空也。这真空之内,中有紫金妙相,即空中不空之妙果。能不落顽空,空中不空,则妙要自然发现。惟其忘无所忘而所忘者,即至真妙道也。  又有云:愚智不同,则清浊各异,虽系风土禀受不齐,皆系造化之机,神运自然,气数之理,在命已定。然而愚者自愚,智者自智,则天地何偿愚之智之。唯是能发清静心,立广大愿。愿出世以度人,必闻道而自度。自度者,皈依三宝,受戒入定,修智慧以放光明,则愚者可智,而浊者可清。若不能持戒入定,智慧不通,无光可照,则清可浊而智可愚矣。《金刚经》云:我所说法,原无定法。此之谓也。  所讲智慧光明,晃朗太玄,照烛法界,岂能出《玉枢宝经》之外哉。玉枢即真机。欲转经者,先转真机,密修福慧。只恐光明藏,不能开不能见也。安能察鬼神之形状,握造化之枢机,参天地之化育,斡日月之运行,摄法界于黍米之中,定事物于未明之始,称妙道之师,进天仙之境也哉!正是:见得光明藏,能闻至道根。若非修戒定,安得智光深。着相非真相,忘闻始可闻。闻思修入妙,自在海潮音。
  十九神通妙用
  诸子,上文所说智慧光明之道,《玉枢经》只用闻见亦泯。无闻无见,即已说尽妙用,现出神通了。诸子,《阴符经》云:“聋者视视,瞽者视听。”古仙云:“静听不闻雷声,熟视无见泰山。”《中庸》曰:“鬼神之为德,其盛已乎!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南华经》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诸经书中,所有妙言,说不可尽。观世音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夫耳根为泄精之窍,非是泄那后天浮欲之精,乃先天太乙含真之炁,真元显应之精。若内听而塞其聪,则精不飞而生智矣。眼为泄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