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之道。若轻敌而自矜自眩,则必至于丧败。不争而胜宝也,轻敌以求胜则丧其宝矣。故两敌之国抗兵以相加,能自哀者常胜。哀者,戚然不以用兵为喜也。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则非哀者矣。此章全是借战事以喻道,推此,则书中借喻处,其例甚明。
吾盲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之人莫有知者,莫有行者,此欺时之不知己也。宗,主也,君亦主也。众言之中有至言,故曰言有宗。举世之事,道为之主,故曰事有君。世无知至言至道之人,所以莫有知我者,故曰夫惟无知,始不我知。既言天下不我知矣,又曰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此即前章不笑不足以为道之意。圣人之道,足于己而不形于外,犹被褐而怀玉,故人不得见之也。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于其至知,而若不知,此道之上也。于不可知之中,而自以为知,此学道之病也。人能病其知之为病,则无此病矣。圣人之所以不病者,盖知此知之为病而病之,所以不病。此一章文最奇,或以上为尚,又于首句添两矣字,误矣。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不畏刑者常遭刑,章首之言借喻也。居,广居也。生,长生久视之理也。人皆自狭其所居,自厌其所生,不安于退而务进,不观于无而惑于有,是自狭也,自厌也。无者,戒敕之辞,言才可如此也。夫惟不厌者而能久安,故曰是以不厌,只就下句紬绎。一厌字不及狭字文法也。圣人虽知道,而若不自见,然能晦也。虽爱其身,而若不自贵,然能谦能贱也。去彼者,去众人狭厌之心。而自取足于斯道也,故曰取此。
页于敢章第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敢为者,必至于自笺其身。临事而惧,是勇于不敢也。活者,可以自全也。敢者之害,不敢者之利,二者甚晓然。天道恶盈而好谦,则勇于敢者,非特人恶之,天亦恶之也。而世之人未有知其然者,故曰孰知其故,欺世人之不知也。圣人犹难之者,言圣人于此,亦以此道为难能也。天惟不争,而万物莫得而传之;天惟不言,而自有感应之理;阴阳之往来,不待人召之而自至。坦然,简易也。干以易知,坤以简能,即坦然善谋之意也。天道恢恢,譬如网然,虽甚疏阔而无有漏失者,言善恶吉凶,无一毫不定也。圣人之于道,虽以无为不争,而是非善否,一毫不可乱。此数句又以天喻道也。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手矣。
此章言人之分别善恶。自为好恶,至于泰甚者,皆非知道也,故以世之用刑者喻之。言用刑者不过以死惧其民,而民何尝畏死。使民果有畏死之心,则为奇寰者,吾执而刑之,则自此人皆不敢为矣,故曰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今奇寰者未尝不杀,而民之犯者曰众,则民何尝畏死哉?司杀者,造物也。天地之间为善为恶,常有造物者司生杀之权,其可杀者造物自杀之,故曰常有司杀者杀。为国而切切于用刑,是代造物者司杀也。以我之拙工,而代大匠斲削,则鲜有不伤其手者,此借喻之中又借喻也。此章亦因当时嗜杀,故有此言,其意亦岂尽废刑哉?天讨有罪,只无容心可矣。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食税之多,言取于民者太过也。上之有为,言为治者过用智术也。上贵利则民愈饥,上好智则民愈难治,此两句亦借喻也。凡人过于自爱,反以丧其身,饮食太多,亦能生病,此其一也。过于自爱自养,欲以谋生,故曰求生之厚。轻用其身以自取死,故曰轻死。忘其身而后身存,故曰无以生为者,贤于贵生。贵生,犹前章曰益生,求生之厚者也。贤,犹胜也。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柔弱、坚强,皆借喻也。老子之学主于尚柔,故以人与草木之生死为喻。徒,类也。是以而下,又以兵与木而喻之。兵之恃强者必不胜,木之初生者皆柔,久而坚强,至于拱把,则将枯矣。故知道者以柔弱为上,坚强为下。共,犹宰上木拱之拱也。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