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青{君巾}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到复是隐言也。时人莫知之。唯张子房知之。乃往拜之。此乃东王公之玉童也。所谓金母者西王母也。
木公者东王公也。仙人拜王公揖王母。
君曰。昔有傅先生者。其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积七年。而太极老君诣之。与之木钻。使穿一石盘厚五尺许云。穿此盘便当得道。其人乃昼夜穿之。积四十七年。钻尽石穿。遂得神丹。乃升太清为南岳眞人。此有志之士也。子其识之。若有此试。愼勿言不能也。
君曰。昔有黄观子者。亦少好道。家奉佛道。朝朝朝拜。叩头求乞长生。如此积四十九年。后遂服食入焦山。太极眞人百四十事试之。皆过。遂服金丹。而咏大洞眞经。今补仙官为太极左仙卿。有至志者也。非佛所能致。是其中寸定矣。(此说与傅含眞奉佛事亦同)
君曰。昔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张兆期。皆后汉时人也。学道在王屋山中。积四十余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
谢稚坚。张兆期。见之如此。不敢服之。并捐山而归去。后见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就请道。与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数百歳。今犹在山中。游行五岳。此人知神丹之得道。而不悟试在其中。故但陆仙耳。无复登天冀也。
(谢稚坚有三处出。一云与葛玄相随。一云在鹿迹洞中。一即是此。未详为是一人。当同姓名耳)
君曰。晋初有眞人郭声子。在洛市中作卜师。
时刘石张臧四姓并欲学道。常自叹云。不遇明师。明师出而己不觉。皆为试不过。皆无所得也。常当愼此。有异不觉。便为试不过也。人有学道之心。天网踈而不失。皆并试人。汝深思此意愼之也。
君曰。昔闾成子少好长生。好学道。四十余年后。入荆山中。积七十余歳。为荆山山神所试。
成子谓是眞人。拜而求道。而为大蛇所噬。殆至于死。頼悟之速。而存太上想七星以却之。
因而得免。后复为邪鬼所惑。失其左目。遂不得道。而絶山中。子当愼此之试。恒存于师也。
犹是成子用志不专。颇有邪心故也。
君曰。黄子阳者魏人也。少知长生之妙。学道在博落山中九十余年。但食桃皮。飮石中黄水。后逢司马季主。季主以导仙八方与之。遂以度世。(此六国时魏。非汉后魏世也)
君曰。有刘奉林者。是周时人。学道在嵩高山。
积四百年。三合神丹。为邪物所败。乃行徙入委羽之山。能闭三日不息。于今千余年矣。
犹未升仙。犹是试多不过。道数未足故也。此人但服黄莲。以得不死耳。不能有所役使也。
君曰。昔高丘子殷人也。亦好道入六景山。积五百二十余歳。但读黄素道经。服饵朮。后合鸿丹。以得陆仙。游行五岳二百余年。后得金液。以升太清也。今为中岳眞人。(此说与剑经序亦略同)
君曰。为道当令三关恒调。是根精固骨之道也。三关者口为心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谓之三关。三关调则五藏安。五藏安则举身无病。昔赵叔期学道在王屋山中。时时出民间。
闻有能卜者在市闾中。叔期往见之。因语叔期曰。欲入天门。调三关。存朱衣。正昆仑。叔期知是神人。因拜叩头。就请要诀。因以一卷书与之。是胎精中记。拜受此书。入山诵之。后合神丹而升天。此皆前事之征者。汝当识此言。
(三关事与黄庭同。并有说而无法)
君曰。当存五神于体。五神者谓两手两足头是也。头想恒青。两手恒赤。两足恒白者。则去仙近矣。昔徐季道学道在鹄鸣山中。亦时时出民间。忽见一人着皮袴练褶。{木主}桃枝杖。逢季道。季道不觉之。数数非一。季道乃悟而拜谢之。因语季道曰。欲学道者。当巾天青。咏大暦。{足冉}双白。徊二赤。此五神之事也。其语隐也。
大暦。三皇文是也。(此即太素五神事也。别有经法)
君曰。欲使心正。常以日出三丈。错手着两肩上。以日当心。心中间暖则心正矣。常能行之佳。昔有姜伯眞者。学在猛山中。行道采药。奄値仙人。仙人使平倚日中。其影偏。仙人曰。子知仙道之贵。而笃志学之。而不知心不正之为失。因教之如此。后遂得道。(定録目许先生云。姜伯眞之徒。
不知即此姜不)
君曰。常以夜半时。去枕平卧。握固放体。气调而微者。身神具矣。如有不具。便速起烧香。平坐闭目。握固两膝上。心存体神。使两目中有白如鸡子大在目前。则复故也。五日一行之。(此即二十四神中事也)。
君曰。食草木之药。不知房中之法及行导引。服药无益也。终不得道。若至志感灵所存必至者。亦不须草药之益也。若但知行房中导引行。不知神丹之法。亦不得仙也。若得金{水杓}神丹。不须其它术也。立便仙矣。若得大洞眞经者。复不须金丹之道也。读之万过。毕便仙也。房中之术。导引行气。世自有经。不复一二说之。(此谓徒服药存修。而交接之事不絶。亦不得长生。非言都不为者。若都不为。止服药皆能得仙)经曰。得道者皆隐谷虫之法。而见三尸之术。夫谷虫死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