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8-正统道藏续道藏

49-续道藏-皇经集注-明-周玄贞-第35页

祈謝神衹,酬報天地,合德於神,依科迓福為醮。
  六時行道,非如今時沿途行道,不過依科迓神,轉經念道而已。或云,晝夜十二時,奇時動,偶時静。六時,當作子、寅、辰、午、申、戍。或云子至巳,一云白晝六時。俱通。轉經,心與道合,持真經,國土無厄艱,得清平。
  稻、黍、稷、菽、麥,五谷俱豐熟,各國各界黎民無灾艱,永得安然定、泰然樂。
  功德品續上十九章
  若復有人入諸山林,遇毒惡獸,但能存想一念真經,山神衛護,猛獸自退,終不害己。若入江海,採寶求珍,值遇惡風,如法持念是此真經,風浪頓止,安
  穩達岸。
  真經之利,豈特消天灾,豐歲年,令黎庶安哉。卒然之變,山水風波之厄,亦有不能害者。若復有人入諸山林中,遇毒猛惡獸,但能存想一念真經,不忘此寶章妙法,山神保衛佑護,猛獸自然退去,終不傷害持經入山之己身。若人入諸江海,採寶物,求珍玩,值遇惡風,漂其船舫,如經中誦受之法,持念是此真經,大風自息,波浪頓止,安穩達岸,持經人船終無傷害。
  山林險阻,猛獸毒虫,勢不可近。一旦遇之,必至傷害。存想一念真經,不過暫與道合,如何猛獸便退?蓋人物之生,本一元氣,但分清濁全偏。天地之初,人物混處,沕沕然、穆穆然,一切毒虫惡獸原不害人。後人心漸假,去害虫獸,所以虫獸害人。人若常行好事,存好心,敬信真經,念念不忘,是大善人。入山林,自不遇毒虫惡獸。若平日庸常無有善功,入山適然遇著毒虫惡獸,不貪生怕死,不惶懼不斯心,惟信正法,專一無二,操存默想,一念真經,心與道俱,山神衛護,毒虫猛獸自然退避。虫獸,道中之蠢物,性雖毒惡,好傷殺,各有所敬、有畏、有所忌。是以鷙鳥尊鳳、猛獸朝麟、蛇蝎蜈蜓諸毒虫等畏鸛宏鳥鶴鵬,滅跡不施其毒。仙真達生化之機,明剋制之源,一咒語、一符水,尚能制虫蛇毒,解虎狠厄,返風回天,况《皇經》為萬法之宗,天地之祖。萬物生殺,係於天地,本於大道。一念存想此經,不懼虫獸,法寶光,諸神衛,虫獸雖蠢,性亦尊道,畏天懼神,自然退避。
  江湖河海,風波危險,迺天之怒,數似難逃。此經為萬法之王,風雷雹電皆天之妙用神威也。如法持念此真經,同於天,同於道,天亦為之霽威,風息浪止,船安然達岸。
  攷證:
  《易》云:履虎咥人,凶。子曰:暴虎憑河,死而無悔。此經云,存想一念,如法持念此真經,虫獸退,風浪息。《道德經》言:合於道者,騺鳥不搏,毒虫不螫,虎兕無所投其角,藏牙伏爪,避不敢傷。人多疑儒道相悖,及攷禹過江,黃龍挽首而逝。劉昆守江陵,返風滅火,守弘農,虎北渡河。伊川過江,主敬風息。則知《易經》、孔子所言,無道妄行者也。《皇經》《道德》所言,尊經合道者也。經功尚可以脫獸趣,拔毒業,持經者豈行陸齊出毒哉。
  功德品續二十章
  若在軍陣,戈戟既接,兩刃相交,存心默念是此真經,是諸惡賊悉自退散。
  真經之利,豈但解虫獸風波厄哉?若在軍陣,兵器俱舉,戈戟既接,兩軍之刃相交,存心默念是此真經,是諸陣上侵我之惡賊。悉自退散。
  攷證:
  兵,凶器也。戟,危事也。沖鋒禦敵,矢石之交,兵刃既接,如虎之鬥,勢不可解,存心默念此真經,不過心與道俱,如何惡賊便退?
  兵法云: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默念真經,攝其神,裭其魄,妙典神功,敵人喪氣,無殺心,無鬥志,格惡從善,自然退而散去。
  軍陣,非言萬二千五百數為軍,軍勢成列為陣,止言戰而陣成,相攻之際。
  戈戰非重文,接與交,無大分別,不過順經文官兵刃相交耳。
  存心默念真經,不為苟免殺伐,專心致志,寧死而不畔於道耳。
  諸,眾也。
  惡賊,或言惡指惡人,賊為賊黨。如此分者,非也。不過言惡逆之賊耳。
  悉,皆也。
  退散,退而自迴,散而各歸也。
  解疑:
  老君化胡,于闐國以兵圍之。
  天帝居天宮,天魔舉兵以争衡。
  佛在合衛國,欹利等六王争叛。
  孔子化天下,伐木於陳,削迹於宋。
  此皆大聖人。道身,法身。常轉真經,觀是若有賊害之者。其後老君布道光,于闐皈依。帝顯天光,天魔斂跡。佛運法光,六王歸化。孔子著德光,援琴三唱三和,匡人解甲。是自退散。
  當攷賊多有誓不殺害善人者。
  善人多有臨危不死者。
  或又疑宋徽、欽之好道,受辱漢北;粱武帝好佛,餓死臺城;以為經功不效。然三主之好道釋,但有虛名,非真好也。情欲未絕,不能以道治天下,故有此難。若真體道,正信經力,匹夫匹婦,亦可免難。若疑死難節義,不信經言,則謬矣。吁,稱完節,所以勸世;述經功,所以鼓舞人為善也。要之,經旨不外吾身性道,遇六根之賊作亂,一心于道,則六賊斂迹。由是遇兵,天為解難。老君曰:甲兵不能害。觀音云:刀尋段段壞,理之必然者。語豈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