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入單。畢,右直堂擊鐘三通。畢,直日放鉢,出門番牌,以閉關二字向外。次擊雲版三聲,回堂詣香案,三上香,三禮。畢,次上手爐香,執爐至本鉢揖,依次序,各單大眾前皆一揖,不行拜禮,復至香案前,上香三拜。畢,直日方入單坐。左直堂擊靜鐘三下,候鈴太,右直堂擊動鐘五下,直日者起身開門,擊雲版五下,番牌啟關,大眾出單。
冠服制度章
冠服古之衣冠,皆黃帝之時衣冠也。自後趙武靈王改為胡服,而中國稍有變者,至隋煬帝束巡,便於畋獵,盡為胡服。獨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黃冠之稱。
通天冠
余所製也。內用束髮冠,頂用三台,前南斗後北斗,左右用日月,上用捲雲之冠,以纓擊之。衣通天服,則戴之,謂之主冠,非王者不敢用。
通天服
余所製也。服用玄色黃裹,上衣下裳,胸前用朱雀,背後用玄武,左肩用青龍,右肩用白虎,以表四靈。皆用織金,前用龍虎二帶,下裳用十二幅,以應十二月。用邊襴所以取範圍之象,乃帝王得道飛昇沖舉之冠服也。及奉天祀神用之,非常人所宜也。
結巾
余始製也,以玄色為之。冬夏各有二樣,不拘紗帛,自成一家,製度不同於俗,非王者不宜用。
雪巾
余始製也,以玄色紵絲為之,以天鵝皮為裹。凡雪天嚴寒,皆用之以護腦。
雷巾
山中道士燕居之巾,野人冠服之屬。古無網巾,戴之以籠亂髮,各則護寒以裹其首,豈宜入朝堂見帝王,而為禮哉!山野修道之士,不論貴賤,皆戴之,今之護薄之士欲為自尊,以為有直事者戴之。吴草廬有雷巾詩曰:山野猥慵可護寒,豈宜裹卻謁時官,時澆世態非純俗,反奔玄門正一冠。正謂此也。
網巾
古未有之,自我朝洪武開創始製有也。圈用大環,不同於俗。
帽
帽之製,任用拖巾縵飾,即同世用藤竹輕羅,細紗裝之,亦可。
漆帽
如雲笠樣,布台黑漆,不用幕。
雨笠
識竹箬及樺皮為之,以禦雨露日光。最輕省,世以藤竹□根作之,亦甚輕妙,而嫌其太華也。其大而置肩謂之井□,此尤為修道全真雲水之用也。
雪笠
頂六方,上小檐闊,用皂絹或紗幕,其上以避風紗日色,尋真問師雲遊用之。
野笠
以竹為台,用小懈葉鹽水煮過,砌之於上,以隔雨雪,山居可用。
法服
黃帝見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于上,衣金星斗雲霞之法服,執玉圭而前曰:帝勞心天下,為生民主,可謂德矣,帝始體其像,以製法服,為道家祀天之服。
上清法服
紫青作帔,紫於外青於內,帔廣四尺九寸,以應四時之數。長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氣。表裹一法,表當令二十四條,裹令一十五條,以應三十九帝真之位。爾者身佩帝皇之服,故也。無此服,不得妄動寶經。此法服給玉童各十二人,不得妄借異人,并犯厭穢,輕慢神服。
女真衣
紫紗之褐,用二丈四尺身,袖長短就令取足,當使兩袖作十六條,身中二十三條,合三十九條。又作青紗之裙,令用紗十五尺,作八幅,幅長四尺九寸,餘作攀腰,分八幅,作三十二條,此則飛青之裙也。無此法服,不得詠於上清寶經。此服給玉女十二人,不得妄借異人,并犯厭穢,輕慢神服。
洞衣
寇謙之所製。
袍
經云:鶴翅森霜之袍,今世人懦之,安下欄廣尺者,其製與鶴氅同。
鶴氅
凡道士皆用,其色不拘,有道德者以皂為之,其尋常道士不敢用。
裘
上古之世,皆衣毛革,道士多用鹿皮為裘,取其仙之物,後世多用狐褐。
襖
襖者,懦之異名,自古有之。凡出家之人,及居山修道者,既未能逃陰陽卻寒暑,故宜備此以禦風寒之用,不可有缺。
半臂
半臂之製,短袖衣也。道家用之,以為灌花種藥之服也。
抱肚
其制亦同世問者,綿夾之厚,任其所宜,居山學道之年老者,尤切用之。
汗衫
汗衫,乃近身之服,最須洗濯潔爭,使不褻穢可也。
短衫
其制以蔽至腰者,名為短衫,山居野外,所以便登涉之用,古之修真者,或指以為採芝之像也。
欘
道經曰:青裙羽欘,龍文鳳衣,古有明光飛雲之欘,今謂綽袖耳,蓋大袖而身短,下裙之裝也。學道者必服之。
裩
渾如裙形,兩頭各安腰及帶,每日一洗易之。 修道出家之人,夜暫寢息勿脫內裩,大小綿夾皆須清今,常使香氣薰蒸,免生穢氣。
袴
單夾綿各時製洗易亦宜勤數。
臂衣
衣之所設,一取護净,二則禦寒,修道之士不可缺。
行滕
今謂行纏,修行入山飛步,特宜具之,尤緊。
靴
圓頭闊底之製,古謂之靴,履諸穢處,未皆勿登堂,蓋人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