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極者,尸居推席之問可以治天下。高祖大其言,延入內殿講《道德經》,拜以為師。忽一日聞禁中奏時鼓曰:陛下聞鼓乎,其聲一而已。五聲十二律,鼓無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萬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賜通玄先生。後不知所之。
剪韭務光,服葵桂父。
《列仙傳》:務光者,夏時人也,耳長七寸,好琴,服薄韭根。殷湯伐桀,因光而謀,曰:非吾事也。湯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湯曰:伊尹何如曰:強力忍垢,吾不知他。湯既克桀,以天下讓光曰:智者謀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遂之,請相吾子。光辭曰:廢上非義也,殺人非仁也,人犯其欺,我享其利,非康也。吾聞非義不食其錄,無道之世不踐其位,況於尊我,我不忍也。遂負石自沉寥水.已而自匿。後四百餘年至見武丁時,復見武丁,欲相之,不從。武丁以輿迎而從辟不以禮,遂投河浮山。後遊尚父山。《真誥》云務光剪韭以入清泠之泉是也。
又桂父者,象林人,時黑時白,時赤時黃,南海人見而尊事之。常服挂及葵,以龜腦和之,千丸十斤。桂父累世見之,今荊州之南尚有桂丸焉。
仙流譚宜,客作子主。
《仙傳拾遺》:唐譚宜,開無末生,墮地能言,數歲身逾六尺,髭髮,風骨不與常兄同,不飲食,行及奔馬。後忽失所在,遠近異之,以為神人,鄉里立廟杞之q大曆中忽還家,即霞冠羽衣,真仙流也。告別父母訖,騰空而去。
《列仙傳》:子主者,不知何處人也,詣江都王,自言宵先生雇我客作二百餘年,不得作真人。以為狂王,問先生居止,云:在龍眉山上。王遣史將上龍山,巔果見宵先生毛身廣耳,披髮鼓瑟。主見之叩頭,史致王命,先生曰:此主是我比舍九世孫也,汝勿預吾客事。史乃下山。
師文泉涌,萇洪雪飛。
《列子》:瓠巴鼓瑟而烏舞魚躍,鄭師文聞之,棄家從師襄遊,師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曰:得之矣,請嘗試之。於是當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凍風忽至,草水成實。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鍾,溫風徐回,草木發榮。當夏而叩羽弦以召黃鍾,霜雪交下,川池暴沍。當冬而叩徵弦以激蘿賓,陽光熾烈,堅冰立散。將終而命官以總四弦,則景風翔,慶雲浮,甘露降,醴泉湧。
《拾遺記》:靈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臺,亦名宣昭臺,高百丈,昇之以望雲色。時有萇洪能招致韋異,王乃登臺,望雲氣蓊鬱,忽見二人乘雲而至,鬚髮皆黃,遊龍飛鳳之筆,駕以青璃,其衣皆縫緝毛羽也。王即迎之上席,時天下大旱,地烈木燃,一人先唱,能為霜雪,引氣一噴,則雲起雪飛,坐者皆凜然,官中池井,堅冰可琢。又設狐腋素裘,紫熊文褥,褥是西域所獻也。又有一人唱,能使即席為炎。乃以指彈席上,而暄風入室,裘褥皆棄於臺下也。
蕭隨弄玉,犢配連眉。
《列仙傳》:蕭史者,秦穆公時人,能政孔雀白鵲舞。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以女妻之,遂教弄玉作鳳嗚。居數十年,吹簫作鳳聲,鳳來止其屋。穆公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官,時有簫聲。
《神仙傳》:黑山仙人犢子者,鄭人也。居黑山,探松子、扶苓餌之,已數百年,時壯時老,時美時醜,乃知其仙人也。都陽女者,生而連眉,耳細而長,眾以為異,俗皆云天人也。會犢子求耦,都女悅之,遂留相奉。時出門,共牽犢耳而走,莫能追之。左太沖魏都賦曰:昌榮練色,犢配連眉。昌容事載別巷。
張老席帽,孟岐草衣。
《神仙傳》:張老,楊州六合縣園史也。因娶比鄰韋恕女為妻,一日乃挈妻去,且曰:某土居山下有小莊,明旦且歸,他年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壇山南相訪。去數年,絕無消息。韋念其女,令男義方訪之,至天壇南,有崑崙奴迎拜。至一甲第,樓閣花木異常,見一人戴遠遊冠,朱履,儀狀偉然,細視之,乃張老也。引入堂內,見妹且碧窗珠箔,服飾之盛,世所未見。進候精美,留經日而別,贈金二十鎰並一度帽,曰:兄若無錢,可於楊州北郊賣藥王家取錢一千萬,特以此信。既歸,五六年問金盡,訪王老取錢,果留帽付錢,乃信真神仙也。
《仙傳拾遺》:孟岐,清河逸人也。年七百餘歲,言及周時事如在目前,云曾侍周公升壇,以手摩周公之足,而周公以玉質一枝與之。岐常執之,今已說矣。每切桂葉而食。漢武帝好神仙,遂披草衣而來,帝異之。
驪母剋木,搓客支機。
《廣記》:李荃往嵩山石室中得《黃帝陰符經》,本未曉其義理,因往驪山,於路傍見火起燒木,有一老姥曰:火生於木,禍發又克。荃聞之大驚,曰:此《黃帝陰符》之祕文,姥何得而言之。姥曰:吾受經已三元六周甲子矣。荃於是拜請奧義,姥曰:吾受此符,名列仙籍,而後可語至道之妙。夫《陰符》者,上清所祕,玄臺所尊,理國則太平,理身則得道,非奇人不可妄傳。泄天機者沉乎三劫,可不戒哉。
《博物志》:客有居河濱者,年年八月十五日浮搓來過,至不失期。客陰異之,乃多責糧,乘搓去,任其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