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108-正统道藏太玄部-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王冰-第9页

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又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之謂也。○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作連樞。元起云:陽氣定如連樞者,動繫也。卒,倉沒切。佚,音逸。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
  此則不能靜慎,傷於寒毒,至夏而變暑病也。煩,謂煩躁,靜,謂安靜,喝,謂大呵出聲也。言病因於暑,則當汗泄。不為發表,邪熱內攻,中外俱熱,故煩躁、喘、數大呵而出其聲也。若不煩躁,內熱外凍,瘀熱攻中。故多言而不次也。喝,一為嗚。躁,則到切。暍,呼葛切。瘀,依倨切。
  體若墦炭,汗出而散。
  此重明可汗之理也。然#5體若#6繙炭之炎熱者,何以救之,叉以汗出,乃熱氣施散。墦一為躁,非也。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經短,小筋弛長,換短為拘,弛長為痿。
  表熱為病,當汗泄之。反濕其首,若濕物裹之,望除其熱。熱氣不釋,兼濕內攻,大筋受熱則縮而短,小筋得濕則引而長,縮短故拘孿而不伸,引長故痿弱而無力。弛,引也。攘,汝陽切,除也。鍥,音軟,縮也。痿,於危切,弱也。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素常氣疾,濕熱加之,氣濕熱爭,故為腫也。然邪氣漸盛,正氣浸微,筋骨血肉互相代負,故云四維相代也。致邪代正,氣不宣通,衛無所從,便至衰竭,故言陽氣乃竭也。衛者,陽氣也。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
  此又誡起居暴卒,煩擾陽和也。然煩擾陽和,勞疲筋骨,動傷神氣,耗竭天真,則筋脈脹,精氣竭絕,既傷腎氣又損膀胱,故當於夏時,使人煎厥。以煎迫而氣逆,因畎煎厥為名。厥,謂氣逆也。煎厥之狀,當如下說。○新校正云:按《脈解》云: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日煎厥。
  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
  既且傷腎,又竭膀胱,腎經內屬於耳中,膀胱豚生於目,故目盲所視,耳閉厥聽,大矣哉,斯乃房之息也。既盲目視,又閉耳聰,則志意心神,筋骨腸胃,漬漬乎若壞都#7,汨汨乎煩問而不可止也。汨,古沒切。在計切。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莞於上,使人薄厥。
  此又誡喜怒不節,過用病生也。然怒則傷腎,甚則氣絕,大怒則氣逆而陽不下行,陽逆故血積於心胸之內矣。上,謂心胸也。然陰陽相薄,氣血奔并,因薄厥生,故名薄厥。《舉痛論》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靈樞經》曰:盛怒而不止則傷志。《陰陽應象大論》曰:喜怒傷氣。由此則怒甚氣逆,血積於心胸之內矣。菀,積也。并,去聲。
  有傷於筋,蹤,其若不容。
  怒而過用,氣或迫筋,筋絡內傷,機關縱緩,形容痿廢,若不維持。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夫人之身,常偏汗出而潤濕者,久久偏桔,半身不隨。○新校正云:按沮《千金》作祖,全元起本作恒。沮,子魚切,潤也。
  汗出見濕,乃生痤痱。
  陽氣發泄,寒冰制之,熱怫內餘,鬱於皮裹。甚為痤癤,微作痱瘡。痱,風癮也。痤,昨和切。痱,方味切。怫.符弗切。
  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
  高,膏也。梁,粱也。不忍之人,汗出淋洗,則結為痤痱;膏粱之人,內多滯熱,皮厚肉密,故內變為丁矣。外濕既侵,中熱相感,如持虛器,受此邪毒,故日受如持虛,所以丁生於足者,四支為諸陽之本也。以其甚費於下,邪毒襲虛故爾。○新校正云:按丁生之處,不常於足,蓋謂膏梁之變,饒生大丁,非偏著足也。
  勞汗當風,寒薄為齇,鬱乃痤。
  時月寒涼,形勞汗發,凄風外薄,膚腠居寒,脂液遂凝,蓄於玄府,依空滲涸,齇刺長於皮中,形如米,或如針,久者上黑長分餘,色白黃而瘛#8於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謂汗空也。痤,謂色赤膜憤。內蘊血膿,形小而大如酸棗,或如按豆,此皆陽氣內鬱所為,待更攻之,大甚爇出之。齇,織加切。蓄,許竹切。德,尺制切。爇,而劣切。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此又明陽氣之運養也。然陽氣者,內化精微,養於神氣;外為柔更,以固於筋,動靜失宜,則生諸疾。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樓。
  開,謂皮勝發泄。闔,謂玄府閉封。然開闔失宜,為寒所襲,內深筋器,結固虛寒,則筋絡拘經,形容償俯矣。《靈樞經》曰:寒則筋急。此其類也。悽,力主切。
  陷脈為瘓,留連肉勝。
  陷豚,謂寒氣陷缺其豚也。積寒留、舍,經血稽凝,久瘀內攻,結於肉里,故發為瘍瘓,肉勝相連。瘓,力鬥切,癱瘓。
  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
  言若寒中於背俞之氣,變化入深而薄於藏府者,則善為恐畏,及發為驚駭也。俞,音庶。
  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癱腫。
  營逆則血鬱,血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