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108-正统道藏太玄部-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王冰-第213页

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
  度各有其二,故二五為十以量度。
  陰陽氣盡,人病自具。
  診備盡陰陽虛盛之理,則人病自具知之。
  脈動無常,散#28陰頗陽,脈脫不具,診無常行,診必上下,度民君卿,
  脈動無常數者,是陰散而陽頗調理也。若脈診脫略而不具備者,無以常行之診,而察候之,則當度量民及君卿三者,調養之殊異爾。何者?憂樂苦分,不同其秩故也。
  受師不卒,使術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持雌失雄,棄陰附陽,不知并合,診故不明,
  皆謂學不該備。
  傳之後世,反論自章。
  章,露也。以不明而授與人,反古之逵,自然章露也。
  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
  至陰虛,天氣絕而不降;至陽盛,地氣微而不升。是所謂不交通也。至,謂至盛也。
  陰陽并交,至人之所行。
  交,謂交通也。唯聖人乃能調理使行也。
  陰陽并交者,陽氣先至,陰陽後至。
  陰陽之氣,并行而交通於一#29處者,則當陽氣先至,陰陽後至。陽氣先至,陰氣後至。何者?陽速而陰遲也。《靈樞經》曰:所謂交通者,并行一數也。由此則二氣亦交會於一處也。
  是以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奇怛之勢》乃六十首,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論,取#30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
  《奇恆勢》六十首,今世不傳。
  是以切陰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學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後,故治不久。知醜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31,診道乃具#32,萬世不殆。
  聖人持診之明誡也。
  起所有餘,知所不足,
  《寶命全形論》曰:內外相得,無以形先。言起已身之有餘,則嘗知病人之不足也。
  度事上下,脈事因格。
  度事上下之宜,脈事因而至於微妙矣。格,至也。
  是以形弱氣虛死;
  中外俱不足也。
  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
  藏衰,故脈不足也。
  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
  藏盛,故脈氣有餘。
  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
  坐起有常,則息力調適,故診之方法,叉先用之。
  出入有行,以轉神明,
  言所以貴坐起有常者何?以出入行運,皆神明隨轉也。
  必清必靜,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脈動靜,
  上觀,謂氣色。下觀,謂形氣也。八正,謂八節之正侯,五中,謂五藏之部分。然後按寸尺之動靜而定死生矣。
  循尺滑澀,寒溫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復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失條理,
  數息之長短,候脈之至數,故診之法,或視喘息也。知息合脈,病處叉知,聖人察侯條理,斯皆合也。
  道甚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
  謂失精微至妙道也。
  解精微論篇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名《方論解》。
  黃帝在明堂,雷公請曰:臣授業傳之,行教以經論,從容形法,陰陽刺灸,湯藥所滋。行治有賢不肖,未必能十全。
  言所自授,用可十全,然傳所教習,未能叉爾也。腎,謂心明志#33遠。不肖,謂擁造不法。
  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濕寒暑,陰陽婦女,請問其所以然者,卑賤富貴,人之形體所從,群下通使,臨事以適道術,謹聞命矣。
  皆以先聞聖旨,猶未究其意端。
  請問有毚愚仆漏之問,不在經者,欲聞其狀。
  言不智狡見,頓問多也。漏,脫漏也,謂經有所未解者也。毚,校也。愚,不智見也。仆,猶頓也,猶不漸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仆作,朴。
  帝曰:大矣。
  人之所大要也。
  公請問:哭泣而汨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言何藏之不#34為而致是乎?
  帝曰:在經有也。
  《靈樞經》有悲哀涕泣之義。
  復問:不知水所從生,涕所從出也。
  復問,重問也。欲知水涕所生之由也。
  帝曰:若問此者,無益於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
  言涕水者,皆道氣之所生,問之何也。
  夫心者,五藏之專精也,
  專,任也。言五藏之精氣,任心之所使,以為神明之府,是故能。
  目者其竅也,
  神內守,明外鑒,故目其竅也。
  華色者其榮也,
  華色,其神明之外飾。
  是以人有德也,則氣和於目,有亡,憂知於色。
  德者,道之用,人之生也。《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氣者,生之主,神之合也。天布德,地化氣,故人因之以生也。氣和則神安,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