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102-正统道藏太玄部-随机应化录-元-何道全-第5页

觀道經》云: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夫修行人須是眼不觀色,耳不聽聲,見如不見,聽如不聞,絕聲色,除念慮。只粧外相,終成何濟。呂祖師云:
  打破虛空見,便摯拳來來,最好作生涯。不知納被蒙頭趣,笑煞西來舊作家。語畢。
  或曰:前者汝言不在三千六百數內,正是如何修養,何處安爐立鼎,何為藥材,何以水火煅煉,何以成丹?師答曰:以乾坤為爐鼎,以精氣神為藥材,以靜定為水,以慧照為火,一意和合三寶,密密為丸,混而為一,久久不散,即成丹矣。只這一也是眼中添屑,和一除去,方可合道。李清菴先生詩云:
  撐天柱地太模糊,只許元神在裹居。
  若向此中留一物,豈能證道合虛無。
  或曰:如是莫不落空了?師曰:既有覺照,如何空得。
  或曰:若覺照,莫不逐境着物?師曰:雖然燈光褊照,本來燭不離臺。乃作詩一首:
  萬籟風嗚本沒情,千江月照一般明。
  境物從來無染着,山自巍巍水自行。
  或曰:如何是道?師云:五行不到處,一氣未生前是也。又曰:修行之人何處是?師曰:善惡兩忘處,一念未生時,湛然寂然,即契道矣。又曰:如何修養,得到這地位?師曰:須要體用相兼。又曰:何為體用?師曰:道之用要安人利物,道之體須無為清靜。若能降伏心念不起,自然清靜無為。凡不動其念,毀讚不生,嗔喜無過,此乃是守道也。又問曰:天堂地獄之事有無否?師曰:天堂無則已,有則君子登;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入。道經云:生前無刑囚之憂,身後不淪沒之苦。當今聖治,賞善罰惡,則乃是天堂地獄矣。古聖人千經萬論,忠孝為先,天上人間,方便第一。送火筋與師,乃回頌曰:
  火筋一雙,渾身是鋼。驀直穿過,同與行藏。不離爐竈,來往相將。抽添攢簇,烈焰熒煌。辟盡幽陰,煉就純陽。投火不壞,入水不妨。撥開灰燼全身現,忽然大地放毫光。
  又詩曰:
  爐竈中間好立身,莫教傍壁落埃塵。
  猛然撥著埋藏火,普天匝地煖如春。
  師至靜室,有僧聰都參師,問曰: 假若有一女子迎面而來,看為女子,看為男子乎?師曰:此是古語公案,要你自參自悟。吾若開解,難做功夫。其僧再三請解,師叱曰:看作女人着境相,看作男子無眼目。真性本無殊,着相生分別,背境向心觀,自然萬事徹。師又叱曰:學落花流水去。其僧不語。師曰:見如不見焉,知男女;心若無心焉,有罪福。大道不分男女,你別辨做甚。經云一體同觀,猶自着相。活潑潑地過去,應事若風嗚萬籟,鑑物似月照千江,若此之人乃高士也。僧謝而別。
  師在靜室,有何御史訪師,問曰:老師坐靜,功夫若何?答曰:養拙而已。御史曰:百無所能謂之拙,似此如何修得仙道?師曰:予養拙者,乃傚古朴之拙也。是志誠守分,無為自然。《雷經》云:用誠似愚,用默似訥,用柔似拙,此也。使返朴歸根復命,知白守黑,能生智慧,出離生死,能成仙佛也。豈比百無所能之拙哉。
  御史再問曰:心靜勝如室靜,境忘不若心忘,又要靜位何用?師曰:碧天秋夜月,無雲月更明。且室靜則外魔不入,心靜則內魔不起,內外清靜,表裹瑩徹,乃是道人活計。太上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仙真云:外境不侵,內神自定。此之謂也。
  御史又問曰:道經云不失其所者久。此理何也?師曰:此理有三,宰輔、士庶、修行人,各有所得處,如若不失,即得久長也。且宰輔者,忠君利國,恤軍愛民,公正無私,剛柔兼濟,不失其所,即得爵祿久長也。為士庶者,懼國法,明人倫,治勤克儉,不失其所,即得家道久長也。修行人囂塵不染,世俗無干,一心清靜,三寶混融,不失其所,即得身命久長也。且各人身中有金樓玉室、靈臺絳宮、密戶生門、玄關丹闕。若不自修,漸至倒塌,主人無處安居,是失其所也。
  御史又問曰:死而不亡者壽,何也?師曰:且修行人臨行之際,氣盡而道氣不盡,身死而真性不亡,巍巍獨立,湛湛若凝,境物不能引,造化不能拘,不轉輸迴,逍遙自在,亘古長存,此者乃無窮之壽也。常人則不然,色身有限,天命有期,四大分張,一真散亂,被日前愛境所搬,造化推遷,作主不得,引入胞胎,隨業受報,輪迴往來,不能停息,所以不能久長也。先師云:色身數限有盡,法身久遠無窮,認得生前面目,依然明月清風。姬真人云:形可忘,天真不忘。不忘者,乃不死不生之壽也。釋氏云:凡相滅時性不滅,真如覺體離塵埃,了悟斷常根果別,此名佛眼見如來。此等之壽無有窮盡,然人不修不能到此地也。御史作禮而別。
   有鄧指揮,遣李校尉送紫竹杖與師,乃回頌一首:
  黃芽從地長,翠葉苦天凉。皮膚渾似漆,心內勝如霜。節透虛空界,根蟠古道場。賢哉親採得,智者敢承當。入水知深淺,登山有主張。打開生死路,驀直入仙鄉。
  李校尉受詩頌,拜而問曰:昔日誌公和尚,因何於拄杖上掛拂子剪刀尺,何也?師曰:此是不語禪,亦乃譬喻?示人自參自悟。予今語汝。且拄杖者,非手中之拄杖,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