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尋。畢,咽液九過。到十五日、二十五日、二十九日,復作如上,使人開明聰察,百關鮮徹,面有玉光,體有金澤,行之十五年,太一遣寶車來迎,上登太霄。行之務欲數,不必此數日作也。
右一條出《太上消魔經》中。此經亦未出世。
右一條長史寫。
東華真人服日月之象上法:男服日象,女服月象,日一不廢,使人聰明朗徹,五藏生華,魂魄制鍊,六府安和,長生不死之道。 此兩字是摹真本,朱書。
右書日月象法,亦可圓書日也。
右一條楊書。
右此二法,不審是何真所受。
漢孝明皇帝夢見神人,身長丈六,項生圓光,飛在殿前,欣然悅之,遍問朝逕通人。傳毅對曰:臣聞天竺國有得道者,號曰佛,傳聞能飛行,身有白光,殆其神乎。帝乃悟,即遣使者張騫、羽林郎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四人,之大月氏國,採寫佛經四十二章,祕蘭臺石室第十四。即時起洛陽城西門外道北,立佛寺。又於南宮清凉臺作佛形像,及鬼子母圖。帝感非常,先造壽陵,亦於殿上作佛象。是時國豐民安,遠夷慕化,願為臣妾。佛像來中國,始自明帝時耳。此說粗與外書同,而長安中似久已有佛,裴君即是其事。且佛法乃與天竺廚賓,而月氏無有,與此為異。今既欲說小方諸奉佛,故先宜叔此也。按張騫非前漢者,或姓名同耳。傅毅字仲武,見《漢書》。秦景、王遵等不顯。此寺名白馬寺。明帝乃葬顯節陵,此云壽陵者,漢諸帝在位時,皆預造壽陵,猶今世人作壽冢,非陵名也。外書記亦云遣侍中張堪,或云郎中張愔,並往天竺寫致經象,并沙門來至。又恐今此說未必是真受,猶可楊君疏舊語耳。但真經誥中,自亟有論及佛事也。
方諸正四方,故謂之方諸。一面長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有長明太山夜月高丘,各周迴四百里,小小山川如此間耳。但草木多茂蔚,而華實多蒨柴饒,不死草、甘泉水,所在有之,飲食者不死。青君宮在東華山,上方二百里,中盡天仙上真宮室也,金玉瓊瑤,雜為楝宇。又有玄寒山,山上別為外宮,宮室周二百里。中方諸東西面,又各有小方諸,去大方諸三千里。小方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別有青君宮室,又特多中仙人及靈烏靈獸輩。大方諸對會稽之東南,小看去會稽岸七萬里,東北看則有湯谷建木鄉,又去方諸六萬里。方諸是乙地,湯谷是甲地,則自寅至辰十萬里,方五隅七,言之邪角十四萬里,故去會稽七萬里也。
大方諸之西,小方諸上,多有奉佛道者,有浮圖以金玉縷之,或有高百丈者,數十 謂應作層字樓也。其上人盡孝順而不死,是食不死草所致也。皆服五星精,讀夏《歸藏經》,用之以飛行。按夏曰《連山》,殷曰《歸藏》,與此不同。依如三弟子,雖奉佛道,不作比丘形服,世人謂在真菩薩家耳。大方諸之東,小方諸上,多奇靈寶物,有白玉酒、金漿汾。青君畜積天寶之器物,盡在於此。亦多有仙人,食不死草,飲此酒漿,身作金玉色澤,常多吹九靈簫,以自娛樂,能吹簫者,聞四十里,簫有三十孔,竹長二三尺,九簫同唱,百獸扑併,鳳凰數十來至,和簫聲。
大方諸宮,青君常治處也。其上人皆天真高仙,太極公卿,諸司命所在也,有服日月芒法,雖已得道為真,猶故服之。霍山赤城,亦為司命之府,唯太元真人南岳夫人在焉。李仲甫在西方,韓衆在南方,餘三十一司命,皆在東華,青童為太司命,總統故也。楊君亦云東診執事,不知當在第幾住耳。直存心中有象,大如錢,在心中赤色。又存日有九芒,從心中上出喉,至齒間,而 此字儳非真徊還胃中。如此良久,臨目 此字儳非真見心、胃中分明,乃吐氣嗽液三十九過止。一日三為之,行之一年,疾病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必得道,行日中無影,辟百鬼千惡灾氣。恒存日在心,月在泥丸中,夜服月華,如服日法,存月十芒,白色,從腦中下入喉,芒亦不出齒間,而迴入胃。
右此方諸真人法,出《大智慧經》上中篇,常能用之,保見太平。此即應是《消魔智慧》七篇之限也。
右南極夫人所告。
行此日在心、月在泥丸之道,謂省易可得旨,行無中廢絕者也。除身三尸百疾千惡,鍊魂制魄之道也。日月常照形中,則鬼無藏形,青君今故行之,吾則其人也。今以告子,子脫可密示有心者耳。行此道,亦不妨行寶書所服日月法也,兼行益善善也。仙人一日一夕行千事,初不覺勞,明懃道之至生,不可失矣。寶書日月,即謂紫文所用者。
右西城王君告。此並告楊君,令以示諸許也。
為道當如射箭,箭直往不顧,乃能得造堋的。操志入山,唯往勿疑,乃獲至真。
玄清告。按南極西城、玄清二高真,未當有餘降受,唯戒及詩各一條耳,不審此當是何時所喻。
右八條並楊書。
行此四道,按玉玄上法,一年便驚視聽,自可懃之舉之無疑。中君此事失前紙,不知是何法也。
太極真人云:讀《道德經五千文》萬遍,則雲駕來迎,萬遍畢未去者,一月二讀之耳。須雲駕至而去。
右二條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