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50-正统道藏太玄部-山海经-晋-郭璞-第19页

勞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清水。音如論詐之謫。是多飛魚,其狀如鮒魚,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今平陽永安縣、廬江濟縣、晉安羅江縣、河南鞏縣皆有霍山,明山以霍為名者非一矣。按《爾雅》:大山繞小山為霍。其木多穀。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腦腦,養之可以已憂。謂蓄養之也,普珠反。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簷棘。未詳。音瞻。
  又北三十五里曰陰山。亦曰險山。多礪石、文石。礪石,石中磨者。少水出焉,其中多彫棠,其葉如榆葉而方,其實如赤菽,菽,豆。食之已聾。
  又東北四百里曰鼓蹬之山。多赤銅。有草焉,名曰榮草,其葉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
  凡薄山之首,自甘棗之山至于鼓鐙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歷兒家也,其祠禮:毛,太牢之具,縣以吉玉。縣,祭山之名也,見《爾雅》。其餘十三山者,毛用一羊,縣嬰用桑封,瘞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銳其上,而中穿之加金。言作神主而祭,以金銀飾之也。《公羊傳》曰:虞主用桑。主或作王。
  《中次二經》濟山之首曰輝諸之山。其上多桑,其獸多閭麋,其鳥多。鶡。似雉而文,青色有毛,勇健,鬥死乃止。音易。出上黨也。
  又西南二百里曰發視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礪。即魚之水出焉,而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無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此或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刀,切玉如豁泥也。周穆王時,西戎獻之。《尸子》所謂昆吾之劍也。《越絕書》曰: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谷涸而出鋼,歐冶子因以為統鈎之劍。汲郡冢中得銅劍一枝,長三尺五寸,乃今所名為干將劍。汲郡亦皆非鐵也。明古者通以錫雜銅為兵器也。有獸焉,其狀如負而有角,其音如號,如人號哭。名曰蠪蚳,上已有此獸,疑同名。食之不眯。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音□山。葌水肄,耐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有木焉,其狀如棠而赤葉,名曰芒草,音忘。可以毒魚。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獨蘇之山。無草木而多水。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今與,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洛。今伊水出上洛盧氏縣熊耳山東北,至河南洛陽縣入洛。有獸焉,其名曰馬腹,其狀,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凡濟山經之首,自輝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人面而鳥身。祠用毛,擇用毛色。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中次三經》貧山之首,曰敖岸之山。或作獻萯,音倍。其陽多□琈之玉,其陰多赭、黃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或昨石。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說者云,蒨、舉皆木名也,未詳。蒨,音倩。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又東十里日青要之山,實維帝之密都。天帝曲密之邑。北望河曲,河千里一曲一直也。是多駕鳥。未詳也。或曰,駕宜為駕。駕,鵝也。音加。南望憚渚,水中小洲名諸,墰,音蟬也。禹父之所化,鯀化於羽淵,為黃熊。今復云在此,然則一己有變怪之性者,亦無往而不化也。是多僕纍、蒲盧。僕纍,蝸牛也。《爾雅》曰:蒲盧者,螟蛉也。□武羅司之武羅,神名。□,即神字。其狀人面而豹文,小腰而白齒,或作首。而穿耳以鐻,鐻,金銀器之名。未詳也。音渠。其鳴如鳴玉。如人鳴玉珮聲。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音軫。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鳥焉,名曰鴢,音如窈窕之窈。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朱,淺赤也。有草焉,其狀如葌,菅似芽也。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藳本,根似革本,亦香草。名曰荀草,或作苞草。服之美人色。令人更美艷。
  又東十里曰騩山。音巍。其上有美棗,其陰有□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飛魚,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禦兵。
  又東四十里曰宜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未詳。滽滽之水出焉,音容。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黃貝。
  又東二十里曰和山。其土無草木而多瑤碧,實惟河之九都。九水所聚,故曰九都。是山也,五曲,曲回五重。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蒼玉。吉神泰逢司之,吉猶善也。其狀如人而虎尾,或作口尾#3。是好居于萯山之陽,出入有光。太逢神動天地氣也。言其有靈爽能興雲雨也。夏口,口口口口萯口之下,天大風,晦冥,孔甲迷口,口口口口#4。見《呂氏春秋》也。
  凡萯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太逢、熏池、武羅皆一牡羊副副謂破羊骨礫之以祭也。見《周禮》音悃愊之情。嬰用吉玉。其二神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