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灌溉瑤池水。謂大丹之道,與地道相參合也。夫大丹之道,所以與天地相參合者,何哉?皆在乎此心默為之運用也。古之修丹者,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中以稽於人心。於是虛吾心,運吾神,回天關,轉地軸,上應河漢之昭回,下應海潮之升降,天地雖大,造化雖妙,而其日月星辰之著明,五行八卦之環列,皆為五攘入於一身之中。或為五之鼎爐,或為吾之藥物,或為吾之火侯,反身而觀三才,皆備於我。蓋未嘗外五身而求之他也。《擊壤集·觀易吟》云:一物其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能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綸。天人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淵乎其有旨哉?
動則依卦變,靜則循《象》辭。
《道德經》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五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日靜,靜日復命,至矣哉。此萬物之所以復命也。吾身之金丹大藥,其胚胎於至靜之中,而產於陰極之時乎。《易》日: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蓋坤為地,純陰之卦也。地能翕受天氣,故百昌皆產於土。丹法含光返照之時,潛神于內,與純陰之月,閑塞成冬,略無少異。《復命篇》云:受得真仙訣,陰中鍊至陽。蓋謂此也。然靜極又有動以繼之,頃之一陽動於六陰之下,一變而為《復》,再變為《臨》,三變為《泰》,四變為《大壯》,五變為《央》,至六變為純《乾》,則陽氣周遍於六虛,而現出深潭日一輪矣。
乾坤用施行,天地然後治。
乾、坤之用,坎、離是也。天地得坎、離,運用於其問,所以陰陽交泰而和氣致祥。天地一日而非坎、離,則造化或幾乎熄矣。大丹妙用法乾坤,安有異於乾坤者哉?
可不慎乎,御政之首。
一陽纔動作丹時,猶人君御政之首也。發號施令,可不慎乎?
管括微密,閱舒布寶。
管括微密者,眼含其光,耳凝其韻,鼻調其息,舌緘其氣,疊足端坐,潛神內守,不可一毫外用其心也。蓋眼既不視,魂自歸肝。耳既不聽,精自歸腎。舌既不聲,神自歸心。鼻既不香,魄自歸肺。四肢既不動,意自歸脾。然後魂在肝而不從眼漏,魄在肺而不從鼻漏,神在心而不從江漏,精在腎而不從耳漏,意在脾而不從四肢孔竅漏。五者皆無漏矣,則精、神、魂、魄、意相與混融,化為一氣,而聚於丹田也。迨夫一息換鼻,吾心恍然,則龍虎衝關#5大路開,而一渠流轉八瓊槳矣。
要道魁杓,統化綱紐。
丹道之要,全在乎斗。斗者,所以斡運一身之陰陽,統攝一身之萬化,猶網#6之有綱,衣之有紐也。蓋、人身三田,分於三處。若得斗柄之機幹運,則真氣上下循環,如天河之流轉,此之謂要道也。若夫《復命篇》云:驅回北斗轉天呈,手握南辰入洞房。
是又要之又要者也。
爻象內動,吉凶外起。
《悟真篇》云:受氣之初容易得,抽添運用切防危。蓋一陽生于身內,是謂受氣之初,得之固易;然於此時下手,則吉凶悔吝生乎動,不可毫髮差殊也。
五緯錯順,應時感動。四七乖戾,診離仰俯。
五行要鑽簇,金火要同爐,亦在人一念問返本還源爾。否則鼎中列宿皆差違,而天地懸隔矣。
文昌統錄,詁責台輔。百官有司,各典所部。
《史記.天官書》云: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官。今日文昌統錄者,絳官#7天子統乾坤#8也。人身之中,安有所謂文昌者哉?無非譬喻也。天有三台四輔,丹有三龍四虎。詁責台輔者,甲乙無令失,庚辛莫要差也。天有眾星分野,丹有眾卦火符。百官有司,各典所部者,按一年二十四氣,列周天二十八宿,而鼎爐火候密推排也。由是言之,則天之萬象森羅,皆在吾一身中矣。
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紀。五六三十度,度竟復更始。
日有十榦,五榦剛而五榦柔。月有十二管,六管陰而六管陽。以丹道言之,日即火也。日含五行精者,一物含五彩也。月即藥也。月受六律紀者,白金烹六卦也。五六三十度,度竟復更始者,太陽一日行一度,行至三十度,則又與太陰交合,周而復始,未嘗暫停也。
原始要終,存亡之緒。
始,月朔也。終,月晦也。存亡之緒者,晦朔之閒,陰將盡而猶未盡,陽將生而猶未#9生也。然所謂晦朔,乃譬喻爾,非真所謂三十日之終,初一日之始也。
或君驕溢,亢滿違道。或臣邪佞,行不順軌。弦望盈縮,乖變凶咎。執法刺譏,拙閣過貽主。
君乃神也,臣乃氣也。作丹之時,鉛汞歸土釜,身心寂不動。蓋身動則氣散,心動則神散。須是凝神聚氣,心息相依,然後靈胎可結。不然,則身中之弦望有盈縮,而乖變凶咎矣。推求其故,蓋由心君放肆而違道,於是氣亦邪佞而行而順軌,故日:執法刺譏,詁過貽主。
辰極處正,優游任下。
《復命篇》云:北斗南辰下,眉毛眼睫邊。灰心行水火,定息探真鉛。又云:精氣元為本,神靈共一家。但能擒五賊,自可結三花。當其含光默默之時,要在綿綿若存,任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