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20-正统道藏太玄部-刘子-北齐-刘书-第1页

劉子
  經名:劉子。北齊劉書撰,明袁孝政注。十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玄部。參校本:《四庫全書》 文淵閣本(簡稱文淵本)。
  目 錄
  卷一
  清神第一
  防慾第二
  去情第三
  韜光第四
  呂學第五
  專學第六
  卷二
  辯樂第七
  履信第八
  思順第九
  慎獨第十
  卷三
  貴農第十一
  愛民第十二
  從化第十三
  法術第十四
  賞罰第十五
  審名第十六
  卷四
  鄙名第十七
  知人第十八
  薦賢第十九
  因顯第二十
  卷五
  託附第二十一
  心隱第二十二
  通塞第二十三
  遇不遇第二十四
  命相第二十五
  卷六
  妄瑕第二十六
  適才第二十七
  文武第二十八
  均任第二十九
  慎言第三十
  卷七
  貴言第三十一
  傷讒第三十二
  慎陳第三十三
  誠盈第三十四
  明謙第三十五
  大質第三十六
  卷八
  辯施第三十七
  和性第三十八
  殊好第三十九
  兵術第四十
  閱武第四十一
  明權第四十二
  卷九
  貴速第四十三
  觀量第四十四
  隨時第四十五
  風俗第四十六
  利害第四十七
  禍福第四十八
  貪愛第四十九
  類感第五十
  卷十
  正賞第五十一
  激通第五十二
  惜時第五十三
  言苑第五十四
  九流第五十五
  劉子卷之一
  播州錄事參軍袁孝政註
  清神第一
  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本也。神者,心之寶也。故神靜而心和。
  心靜無勞汝形。問靜不擾其性情者,去塵遠穢。故天清而白日昭,河清而聖人出,時清即太平,水清即魚躍,神清即無累,心清即影直。神者,深智之名。清者,不濁之稱。若能清潔其身,則垢不染穢焉。能靜其心神,身無損累。故孔子以伯夷叔齊可言清矣。
  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將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養神則自安於內,清虛棲心則不誘於外。神恬心清,則形無累矣。虛室生白,吉祥至矣。
  人心內若生白而不濁,則吉祥至矣。瞻彼不闋者,虛室生白。人心若空虛,則純白獨生。司馬彪曰:闋,空也,止也。
  人不照於昧金而照於瑩鏡者,以瑩能明也。不鑑於流波而鑑於靜水者,以靜能清也。鏡水以明清之性,故能形物之形。由此觀之,神照則垢滅,形靜則神清;垢滅則內慾永盡,神清則外累不入。今清歌奏而心樂。
  韓娥善歌,欲之齊。唱歌行至雍門,大雨雪,糧盡,欲唱歌乞食,雍門人不識,以杖擊之。韓娥乃悲哭,雍門人聞其哭,盡皆悲泣,三日為之不食。有智者謂娥曰:子既善歌,可止哭而歌。韓娥即唱歌,其歌清暢可動梁塵,雍門人聞之,三日忘其食也。
  悲聲發而心哀,神居體而遇感推移。以此而言,則情之變動自外至也。夫一哀一樂猶塞正性,況萬物之眾而能拔擢以生心神哉。故萬人彎弧以向一鵠,鵲能無中乎。
  鵲是奸點之烏,故人皆之於射,比喻人心萬端,情亂心蕩,如彼鵲中箭也。
  萬物眩曜,以惑一生,生能無傷乎。七竅者精神之戶牖也,志氣者五藏之使候也。耳目誘於聲色,鼻口之於芳味,肌體之於安適,其情一也,則精神馳騖而不守。志氣摩於趣捨,則五藏滔蕩而不安。嗜慾連綿於外,心腑壅塞於內,蔓衍於荒淫之波,留連於是非之境而不敗德傷生者,蓋亦寡矣。是以聖人清目而不視,靜耳而不聽,閉口而不言,棄心而不慮,貴身而忘賤,故尊勢不能動。
  昔堯讓位與許由,許由不受,洗耳於河也。
  樂道而忘貧,故厚利不能傾。容身而處,適情而遊,一氣浩然,純白於衷。故形不養而性自全,心不勞而道自至也。
  防慾第二
  人之稟氣,必有情性。性之所感者,情也。情之所安者,慾也。
  慾者,貴愛之原,奢淫之本也。故夏癸商辛以慾亡國,慶封智伯以慾亡家,皆由不防微慮遠,積小成大枚。太公《六韜》曰:兩葉不去,將尋斧一柯;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此為小之不除,禍之大也。
  情出於性而情違性,慾由於情而慾害情。情之傷性,性之妨情,猶煙波之與水火也。煙生於火而煙鬱火,冰出於水而冰遏水。故煙微而火盛,冰浮而水通;性貞則情銷,情熾則性滅。是以珠瑩則塵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慾不能染也。故林之性靜,所以動者風搖之也;水之性清,所以濁者土渾之也;人之性貞,所以邪者慾眩之也。身之有慾,如樹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