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13-正统道藏太玄部-云笈七签-宋-张君房-第519页

,爰有白簡之靈書,出於玄元之寶殿,告國祚廷洪之兆,示坤珍啟迪之符。惟此休徵,實為上瑞,宣付史館,頒示萬方。乃咸通十三年壬辰之歲也。
  鵠塑老君像,而山中土石相渾,求訪極難。夢青童告之曰:殿東丈餘,所有土如堊,可以用之。求而果得,塑太上之容,侍衛凡八九身,土無餘矣。既成,天儀粲然,碎容伊穆。月玄日角,若載誕於渦川;雙柱三門,疑表靈於相野。洎潔齋以贊之,則景氣融空奇光煒爍,似間笙磬絲竹之音,咸以為休瑞。昔桐栢初構天尊之堂,有雲五色,浮靄其上,三井有異,雲氣入堂,復出者三書於國史,以紀符應。清河崔尚碑文詳焉。此聖祖殿亦自有記。
  楊鬧兒奉事老君驗
  成都楊鬧兒,父母崇道,常奉事老君,精勤不怠。鬧兒在軍伍中,於金堂把截,為敵人擒虜,往南山寨中,不被傷殺。晝夜常念老君,願再見父母。忽夢老君賜雲一朵,令童子引之,送於平地。童子曰:可以歸矣。及覺,已出山寨,因得還家。到家之日,父母為其作百日齋矣。
  雲笈七籤卷之一百一十八
  #1 苦:原作『若』,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 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作『綿』。
  #3 邸:原作『陀』,叢刊本、輯要本同,據四庫本改。
  #4 忽:四庫本同,叢刊本、輯要本作『忽』。
  #5 機:通『幾』。叢刊本同,四庫本、輯要本作『幾』。
  #6 裒袖:叢刊本、輯要本同,四庫本作『褒袖』。
  #7 拆:四庫本同,叢刊本、輯要本作『折』。
  雲笈七籤卷之一百一十九
  道教靈驗記
  昭成觀壁畫天師驗絹畫驗附
  昭成觀壁畫天師,歲月既深,彩粉昏剝,在通廊之下#1,未嘗有香燈之薦。頒政坊內居人姓李,患痁逾年,醫不能愈,日以羸瘠,待時而已。忽夢一道流,長八九尺,來至其前,以大袖布衣,拂其面目之上,頓覺清凉。謂之曰:自此差矣,勿復憂也。於是醒然疾愈,稍能飲食。洎晚策杖,行繞其家,不覺為倦,但覺所夢道流,猶在其前,遽欲入昭成觀。家人慮其困憊,亦頗多止之,不聽,入觀,於天師真前,瞻眎良久,曰:即所夢也。拜禮數四,乃命夾紵塑人劉處士塑天師真,改葺堂宇,旦夕供養,人所祈禱,福祥立應。其所塑夾紵真,於夾紵內,畫羅隔布肉色,縫絳綵為五臟腸胃。喉嚨十二結十二環,與舌本相應。臟內填五色香,各依五臟兩數。當心置水銀鏡,一一精至,與常塑不同。其塑中土形,移在天長觀,金彩嚴飾,亦皆靈驗。
  彭城劉存希,天師靈驗,云自幼以來,於唐興觀瞻禮天師,發心圖寫供養,因得絹本,出入護持。雖祇命遠行,奉使南北,未嘗一日闕香火之薦。黃巢犯闕,時在內署,蒼惶之際,隨駕不及,唯捲天師幀,捧持而行。同伍三十餘人,皆為擄捉,或被殺傷,獨於眾中得免。將入南山,夜深村落,行次遇避難人偶語,而聞妻在其間,因得同往洋州大巖山深處,結草寓居。況素無骨肉,唯夫婦而已,既兔支離,决志林谷,不復有名宦之望。野麋山鹿,性已成矣。山下居人,以其口食不多,時亦助其粮儲,饋其鹽酪。此外拾栢子焚香,禮敬天師而已。無何,舊交宋開府入掌#2樞務,知其在洋山之中,強之使出,錫以朱紱,加以品位。固辭不獲,黽勉#3從焉。又駕出石門,因便奔竄,投莎城山中,自匿數月。有軍士搜山谷,不得安居,夫婦棄繒帛之衣,夜行四十餘里。出及平陸,遙見馬軍十餘騎,兩面交至,已擒擄行人數輩。存希夫婦驚恐而立,馬軍過其側,似若不見,由是得兔。後數年,奉使西川,携天師幀而至。余亦傳寫其本。存希深山窮谷、虎狼之中,軍士紛擾、白刃之下,心常坦然,若與數人居,憂懼之際,隱隱然若侍立在天師之側。亦有感降之事,祕而不言。
  陵州天師井填欠數鹽課驗
  《陵州天師井本傳》云,天師經行山中,有十二玉女,來謁天師,願奉箕帚。天師知其地下陰神也,謂之曰:汝等何以為獻?將觀汝心厚薄,選而納焉。玉女各持一玉環,徑皆數寸。天師曰:所獻一般,不可並納。吾化此十二環,令作一環,投之入地,有得之者,即納之焉。遂合十二環為一大環,徑餘一尺,投於地中,隨即深陷,已成井矣。玉女皆脫衣入井,以探玉環,竟不能得。天師取其衣,藏石匱中,玉女至今只在井內。今陵州鹽井,直下五百七十尺,透兩重大石,方及鹹水。每年一度,淘洗其中,須歌唱喧聒,然後入井。不然必見玉女,裸居井中,見者多所不利。井既深,不可數入,或絚索斷損,皮囊墜落,唯於天師前,炷香良久,玉女自與挂之,依舊不失。
  頃年井屬東川,有張常侍主其盥務,於事稍怠,鹽課不登,欠數千斤,交替之後,摩留填納,未得解去。替人素亦崇道,因與虔告天師云:張填所欠之鹽,家資已盡,空此留滯,益恐困窮。於三五日內,願借神力,增加所出,為其填納。與張俱拜,祈訴懇切。自每日所煎水數,四十五函如常,而鹽數羨溢,五六日內填之果足。此後一如舊數,無復增减矣。十二玉女,戌亥二人在天,唯十人在井,所煎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