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白:原本作『日』,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1 若:原本作『共』,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2 正:四庫本作『心』。
#23 含:四庫本作『與』。
#24 者:叢刊本作『守』。
#25 大:四庫本、輯要本作『天』。
#26 固:四庫本、輯要本作『因』。
#27 舍:四庫本、輯要本作『含』。下同。
#28 久:原本作『九』,據四庫本、輯要本政。
#29 金:按文義當作『全』。
#30 五星者:四庫本、輯要本均無『五星』二字,疑為衍文。
#31 丁壬:四庫本、輯要本作『壬丁』。
#32 木氣有所生者:四庫本、輯要本無,疑為衍文。
#33 蟄:原本作『執』,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34 得歸:四庫本、輯要本作『歸得』。
#35 故:原本無,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補。
#36 者何:四庫本、輯要本無。
#37 行:原本無,據四庫本、輯要本補。
#38 者何:此起至『奸邪惡公正』凡八十三字,四庫本、輯要本無。
#39 辨雜呼神名:此章四庫本、輯要本無。
#40 此:四庫本、輯要本無。
#41 之:四庫本、輯要本無。
#42 嘉:四庫本作『佳』。
#43 若著:四庫本、輯要本無。
#44 即、之:四庫本、輯要本無。
#45 仰卧:原本無,據四庫本、輯要本加。
#46 由:通『猶』。四庫本、輯要本作『猶』。
#47 假:原作『暇』,據四庫本、輯要本改。於:四庫本、輯要本無。思慮:四庫本、輯要本作『求』。
#48 則:原本無,據四庫本、輯要本補。
#49 必:此前四庫本、輯要本有『然』字。
#50 飽:四庫本、輯要本作『飲』。
#51 桑榆子曰:此起二十五字,四庫本、輯要本無。
#52 須:四庫本、輯要本無。
#53 易:四庫本、輯要本無。
#54 先導引:四庫本、輯要本作『先出入』。
#55 不得:四庫本、輯要本作『失各』。
#56 桑榆子曰:此起四十二字,四庫本、輯要本無。
#57 為之:四庫本作『服氣』。
#58 本:四庫本作『名』。
#59 者:四庫本、輯要本無。下同。
#60 未:四庫本、輯要本作『不』。
#61 决:原本作『泱』,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62 其:四庫本、輯要本作『乃』。
#63 但:四庫本、輯要本無。
#64 暇:原本作『假』,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65 火:四庫本作『久』。
#66 更:四庫本、輯要本無。
#67 即:四庫本、輯要本無。下同。
#68 如得此狀:四庫本、輯要本無。
#69 新鍊得通潤則止,慚漸汗出即好: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此二句。
#70 即:四庫本作『方』。
#71 墮:四庫本、輯要本作『惰』。下同。
#72 昏悶:四庫本、輯要本作『勉強』。之時:四庫本、輯要本作『而復』。
雲笈七籤卷之六十二
諸家氣法
太清王老口傳法序
此卷口訣,並是楊府脫空王老所傳授。其脫空王老,時人莫知年歲,但見隱見自若,或示死於此,即生於彼,屢於人間蟬蛻轉脫,故時人謂之脫空王老也。多#1遊楊府,自言姓王,亦不知何處人耳。每逢志士,即傳此說#2,云祕妙方若傳非其人,自招其普。此卷並學有次第,志#3人口訣,非初學法也。為當學人初兼食服,以此屢言食物。且食氣祕妙,切資斷食,使穀氣並絕。但能精修此法,知騰陟仙道不遠耳。
說隔結
凡人腹中,三處有隔:一心有隔,初學服氣者,皆#4覺心下、胃中滿,但#5少食,久作之,自覺,通下;二生藏下有隔,即覺腸中滿,久而覺到臍;三下丹田中有隔,能固志通之,然後始覺氣周行身中矣。遊行身中,漸入於鳩。後覺鳩中氣出,即能與人治病也。
初學訣法
初學時,必須安身閑處,定氣澄心,細意行之,久而不已,氣入腸中,即於行住坐卧一切處不妨。胃中氣未下入腸中來,即不得,顧#6處作難#7。初服氣,皆須因入息時即住其息,少時似悶滿,其息出時三分,可二分出還住,少時咽之,咽已又作,至腸中滿,休。必須日夜四時作,為初學人氣未入丹田,還當易散,意欲#8得氣入丹田,縱不服氣,亦氣不散。四時者,朝、暮、子、午時是也。如覺心滿悶,但咬少許甘草,桂亦得,其滿悶即散。丹田未滿,亦不至滿悶也。元氣下時,自然有少悶。祕之,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