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吾友不信,誠靜處養之,當自知之。
師言:海蟾公本燕國相,一日一悟道,乃絕家累。其詩有:拋離火宅三千口,屏棄門兵百萬家之語。後但乞食自資,逢場作戲,至與娼妓家擔酒攜梳,不以為恥。後來一等學道者,言我從富貴中來,你比他海蟾公不著。
師曰:清靜之道,人能辨之,則盡善盡美矣。故經云: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言天地者,非外指覆載之天地也,蓋指身中之天地也。人之膈已上為天,膈已下為地。若天氣降,地脈通,上下沖和,精氣自固矣。此小任仙所說也。
師曰:守炁妙在乎全精,尤當防於睡眠。方欲寢時,令正念現前,萬慮悉泯,斂身側外,鼻息綿綿,魂不內蕩,神不外遊,如是則黑精自定矣。師曰:儒家云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昔真人云以信結友,以恩復儼。可謂至矣。
師在萊州時,有姜禧者,攜《呂公傳》呈師。師讀到世人惟務名之與利,不知身之有神,逐物不返,喪盡天真,其誰咎矣。師乃掩卷謂禧曰:此語實中理矣。然世無悟者,何道之難行也。
有韓淘,字清甫。慕陶淵明、邵堯夫為人,號安樂園公。師自關右還束牟,道過濟南,邀師到園中,供以素飯。既畢,淘叩首於師曰:淘自幼歲慕道,今已垂白,幸遇我師,願垂一語,以燭愚蒙。師答曰:夫道以無心為體,忘言為用,以柔弱為本,以清淨為基。若施於人,必節飲食,絕思慮,靜坐以調息,安寢以養黑。心不馳則性定,形不勞則精全,神不擾則丹結。然後滅情於虛,寧神於極。可謂不出戶庭,而妙道得矣。韓謝曰:大道鴻濛,無所扣詰,今聞妙論,得其門而入矣。
曹、萊二公本儒生也,曉儒學道,多年莫逆。常從容而問曰:師在關右時,如何辦道?曹萊答曰:師父冬夏披一布懶衣,食粗取足,隆冬雪寒,庵中無火,兼時用玲水。其神黑和暢,殊無寒意。如此十年,非腹中有道黑,則不能枝捂矣。
師曰:凡事必當有備,則無患。故為道者,於少壯之時防其情欲,早為之備,則神仙可冀。若素髮垂領,志氣衰憊,始欲學道,譬若大寒而後索衣裘,不亦晚乎。
師曰:三十六道引,二十四還丹,此乃入道之漸門,不可便為。大道若窮於爐寵,取象於龜蛇,乃無事生事,於性上添偽也。此皆俟人之甚矣。故道家留丹經子書,千經萬論,可一言以蔽之曰清淨。
師曰:清淨者,清為清其心源,淨為諍其黑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撓,故情定而神明生焉。黑海淨則邪欲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實矣。是以澄心如澄水,養黑如養兒,黑秀則神靈,神靈則黑變,乃清淨所致也。若行有心有為之功,則有盡之術法也。若行無心無為之理,乃無盡之清虛也。
師曰:無為者,不思不慮也。愛欲慎怒,積畜利害,其問雖有為而常無為,雖涉事而常無事。何況專一清心,諍意養氣,全神飄遊於逍遙之地,入於無何有之鄉。
師曰:劉高尚居環堵四十年,別無他事,但虛其心,實其腹,去其華,忘其名,棄其利,清其神,全其氣,丹自結,仙自成。乃有讚之曰:塞其兌,閉其門,昔誦此語,今見斯人,可謂簡且當矣。
師曰:無心者,非同貓狗蠢然無心也,務存心於清淨之域,而無邪心也。故俗人無清淨之心,道人無塵垢之心,非所謂俱無心,而與木石貓狗一般也。
師曰:不生滅,見如來,悟了之時,免卻再投胎。丘君曰:此乃出陰神,若到天庭,忽有雙華飛,方出陽神。此乃初地也。
師曰:大道人情遠,無為妙本基。世問無愛物,煩惱不相隨。
師曰:修行人功行未滿,大限到來,聖賢不教死。若不做修行,人大限到來,免他不得。
師曰:一念勿絕一世休。龔道昇問曰:湛然常寂時如何?師答曰:將來和湛然,都不用。
于清風問曰:修行數年,道眼不明,心地不靈,何也?師曰:別無他事,行道不精爾。
師曰:一切男女從無始已來為有,種種恩愛貪欲,不出輸迴世界。一切胎卵濕化,種種性相,皆因愛欲而生性命。性因愛而生,命因欲而有,皆因愛欲而起逆順,生嫉拓,從此輪迴,綿綿不斷。法言欲諍其土,當淨其心。若心清淨,輪迴自息。
師性嗜撥粥,午問則啖一缽,畢與人談道,訓誘後進不倦。師蓋性慈善君子也。在萊陽時作長短句,有一餐缽粥罷,須辦十分功之句,學者省此。徒飲食端坐,不以道為事者,其譴累故可知也。
師言:學道者,不須廣看經書,亂人心思,妨人道業。若河上公注《道德經》,金陵子注《陰符經》,二者時看亦不妨。亦不如一切不讀,貲盧都地養氣,最為上策。
師言:學道人行住坐臥,不得少頃心不在道。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情於太虛,坐則勻鼻端之息,睡則抱臍下之珠。久而調息,無有問斷,而終日如愚,方是端的功夫,非干造作行持也。
師曰:凡初學道,截自今日已往俗事,不得掛心。若有織毫未除,則道不固。既往事不思,未來事不念,且遮目前為見在,便是無事人。
師又言:道人不厭貧,貧乃養生之本。饑則餐一缽粥,睡來鋪一束草,縊縊縷縷以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