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31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集义-明-危大有-第36页

曰:無心之人物無與敵,曷由而傷之。○呂氏曰:至人其神全,其道大,透金貫石,坐在立亡,驅龍伏虎,役鬼制魔,毒蟲不敢肆其口尾,猛獸無所施其爪牙,攫鳥不能逞其爪距。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廙不嘎,和之至也。
  林氏曰:赤子骨至弱,其筋至柔,而手之所握甚固,未知有雌雄之事而其□亦作者,精氣盛也。□,赤子之命元也。終日雖號而其嗌不嗄者,心無喜怒,氣本和也。嗌,咽喉也。嗄,氣逆也。赤子純一專固,故能如此。而有道者亦然,只是不動心也。○何氏曰:□,赤子陰也。人之初生,筋骨未勞,柔軟綽約,所握堅固,而陰陽作怒,非知牝牡之欲,以其精氣之盛也。而有德者固精固氣固神,積至易筋易骨易形者似之。嗄,聲破也,號雖終日而聲不破,以其和氣之全也。而有德者敬之不喜,侮之不怒,同乎天和者似之。○李氏曰:不知有男女之別,其□亦作,精氣全也。雖作而無心,故能全其至精,終日號而其聲不變,沖和所至也,修身以此,純全其本,然是謂含德之厚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林氏曰:和者純氣之守也,知此至和之理,則可以常久而不易也。知此常久之理,可謂明於道矣。生不可益強,求益之則為殃矣。祥,祆也,故曰益生曰祥。傳曰:是何祥也,即此祥字之意。以心使氣,是志動氣也。強者暴也,暴則非道矣,故曰心使氣曰強。○何氏曰:日夜無隙,而與物為春,何常如之,和也。是非美惡,不藏靈府,何明如之,常也。人生有涯,欲益反狽,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身,《莊子》曰:言人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又曰:過度,益也。故曰無以生為者,乃賢於貴生。如餘食贅行,則為妖為孽之祥矣。志,氣之師,氣,體之充,如心使氣,則氣反動心,為猛為隘之強矣。○呂氏曰:和之為言,以直自養,初無趨蹙謬戾之患,豈為自暴而失其常哉。既知其和,終不失其所守,靜一而不變,與天地為常,既知常道,朝徹見獨,無古無今,明白四達,與日月參光。故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然而謂之神者,寧不為生之所累,若非理益之,必至凶祥,故有喪於執迷。謂之氣者,寧不為心所使,氣血妄作,強暴滋甚,故溺於邪僻。若夫生生之厚,妄念不斷,弗知常道,凶祥至矣。專氣至柔,攝生之理,今反為心所使役,其氣勇暴,豈道哉。惟知道者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林氏曰:早已,速已之而弗為也。已者止也。○呂氏曰:物之壯者必至於老,心之強者必至於凶,且道以柔弱含德為用,今以壯強為心,謂之不道,故不道者早亡而已。夫人萬物中最靈者,有生則有少,有少則有壯,有壯則有老,有老則有死,此皆不知道而不能逃於造化之內者也。倘能奪天地之機,達陰陽還返之妙,則形可以不生,神可以不化,我命在我,不屬天地矣。如其未達,非欲壯不得不壯,故曰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吴氏曰:常如赤子,則不壯矣,惡乎老,既不老,惡乎已。○何氏曰:善養德者,辯之在早,素不以事變滑其和,故德全而神不虧,所以為含德之厚也,不見少壯老之氣有三變者此也。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林氏曰:知者不言二言者不知,謂道不容言也。必塞兌閉門,而藏之於密,必挫其銳而磨礱之,使無圭角,必解其紛而調理之,使不紊亂,必和光同塵而自不眩露,此所謂至玄至妙,同然而然之理也。何氏曰:知道易,勿言難,知而不言,所以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道本自然,行者能得,聞者能言,知道者以道深妙故不言,昧道者以道相煩故不知。塞其兌者悅不以道不悅也,閉其門者由不以道不由也。挫其銳者破險峻之圭角也,解其紛者離邪見之纏網也,和其光者守智如愚也,同其塵者忘機混迹也。此六者必以其道,則行真歸身,能通其玄德,與天為徒,故曰玄同。○呂氏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蓋道存乎默,貴乎簡,默而辯簡而當,《莊子》曰:知之者終日言而未嘗言,不知者終日言而未嘗知,至人知道以心而不以辯,貴行而不貴言,談道者以辯而不以心,喪道而不喪說,倘然而齧缺之問王倪,四問而四不知,乃真知也。故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至人能塞其兌,收視返聽,況默守神,胎仙泰定矣。能閉乎門,退藏於密,禍患不能入,邪氣不得襲矣。能挫乎銳則以深為跟,剛強息矣,能解其紛則以約為紀,繁亂除矣。能和其光則不眩耀,能同其塵則不與物競,夫如是則復於至幽,歸乎至一,至幽謂之玄,至一謂之同,無可無不可矣。○李氏曰: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害也。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林氏曰:有此玄同之道,則天下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言其超出於親疏利害貴賤之外,此道之所以為天下貴也。○呂氏曰:造道之微,不與陰陽為用,超於形數之外,上與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