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我無事而民自富,
註:我無徭役徵召之事,民安其業,故皆自富也。○節解曰:謂人無事則形氣精神血脈充溢也。○疏:心既無為,迹又無事,四民居業,六合同歡,輕徭薄賦,不富如何。
我好靜而民自正,
註:聖人言我好靜,不言不教,民皆自忠正也。○節解曰:謂人虛心不邪念,則氣存形中也。○疏:在上好靜,不擾於民,民稟淳風,自歸正道。
我無欲而民自樸。
註:我常無欲,去華文,微服飾,民隨我以為質樸。○節解曰:謂人無情欲,守一堅固,則精氣淳厚,不衰耗也。○疏:君上寡欲少私,清康潔素,則百姓知足守分,歸於淳樸也。自聖人已下數句,并釋無事取天下之義也。
其政悶悶,
註:其政教寬大,悶悶昧昧,似若不明
其民醇醇。
註:政教寬大,故民醇醇富厚,相親睦也。○疏:悶悶,寬裕也。淳,質樸也。言君上無為布政寬裕,下民從化,皆多淳樸也。
其政察察,
註:其政教急疾,言央於。,聽次於耳也。
其民缺缺。
註:政教急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疏薄。○疏:察察,嚴速也。缺缺,零落也。上好有為,為政迫遽,民遭其暴,故多零落也。夫治身亦宜虛忘寬簡,不得執心急速也。
兮福之所倚,
註:倚,因也。夫禍因福而生也,人遭禍而能悔過責己,修善行道,則福來禍去。
福兮禍之所伏。
註:福伏匿於禍中,人得福而為驕恣,則福去禍來。○疏:倚,因也。匿,伏也。言悶悶則致福,察察則招禍,此之三事,近由一心,福則在於禍中,禍則伏在福內,其則不遠也。
孰知其極?
註:禍福更相生,誰知其窮極時也。
其無正。
註:無,不也,謂人君不正其身無國也。○疏:孰,誰也。福禍之徵起乎善惡,業既不定,報亦隨之,所以輪轉三塗,迴還六道,千變萬化,誰知其極乎。上士達人,志我濟物,體玆正道,悟彼重玄,不為禍福之因,故無禍福之報,故《莊子》云: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灾。今所以輪轉無極者,為其不懷正道故也。
正復為奇,
註:奇,詐也,人君不正,下雖正,復化上為詐也。○疏:奇,虛詐也。假使有心學於正道者,則執正為正,未能忘遣,不與實相應,故為虛詐也。
善復為祆。
註:善人皆復化止為祆祥也。○疏:縱為善者,猶執名言,既乖正理,適為妖孽,故《 莊子》 云:為聲為名,為妖孽也。○顧曰:設欲為善,乃為妖孽,名聲之善也。○節解曰:為人得道之福,不能守一,輒有驕盈,邪意復生也。
民之迷,其日固久。
御曰:言人君迷惑失正已來,其日固久矣。○節解曰:謂世之人不能守其一,惑於邪偽,失福得禍,從來久遠,非獨今日也。○疏:言凡鄙之人,所以為妖為奇者,以其愚痴迷惑,其日固久,故抑乃無始,豈日今生。故《西升經》云:如是迷來久。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註:聖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節解曰:方謂一之正道也,守之當堅,行之當久,無復以邪自傷割也。○疏:聖人體道方正,軌則蒼生,隨機引誘,因循任物,終不宰割,使從己也。此則舉聖戒,凡令其修學。
廉而不害,
註:聖人行康清,砍以化民,不以傷害民也。今則不然,正己以害人也。○疏:妙體物境空幻,無可貪取非關,卓爾清康,避世之穢害也。斯則冷穢雙遣,貪康兩忘,不廉而廉,不穢而穢,故《莊子》云:大康不慄,又云:廉清不信。○節解曰:康謂氣之清也。不可以穢濁妨道行也。
直而不肆,
註:肆,申也,聖人雖曲己從人,不自申也。○疏:肆,申也。素質雅正,體無邪餡,而曲從於物,不由己直,故前章云大直若屈也。○節解曰:謂一之功平,隨心委曲,不可以繩墨為正。
光而不耀。
註:聖人雖有獨見之明,常如暗昧,不以耀亂人也。○御曰:聖人善化,不割彼而為方,不穢彼而為康,不申彼而為直,不耀彼而為光,但修之於身,而天下自化。肆,申也。○節解曰:光謂神明流通,內潤形中,不須火燭為耀也。○疏:智慧光明,無幽不照,而韜光晦迹,不炫耀於物,忘其照也。故《莊子》云:滑疑之耀,聖人圖而域之。
治人,
註:謂人君欲治理人民也。
事天,
註:事,用也。當用天道,順四時也。
莫如嗇。
註:音,愛惜也。治國當愛民財,不為奢秦,治身當愛精氣,不放逸也。○疏:天,自然也。式,法也。莫若猶無過也。言上合天道,下化黎元者,無過用無為至法也。
夫唯嗇,是以早服;
註:早,先也,服,得也。夫儉愛民財,則人安。愛惜精氣,則能先得天道也。○御曰:何以聚人?日財,故能檢愛,四方之人根負而至,早服事其君矣。服,事也。○疏:嘆此無為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