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9-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新注-唐-李约-第4页

,其中有物。若其心中從恍兮有欲,而能為惚兮無欲,則其道復化為妙物,湛然居於心中也。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窈,深也。冥,暗也。精,道之妙也。言道以精妙之氣,出入於萬物之中,莫見其
  朕,唯虛心者能得之。其精甚真,得不假之精,遂成真人也。其中有信。誠能虛心,則精應不失也。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古猶今也,今人虛感應其不失,因知古之感者其應亦然也。以閱眾甫。閱,尋閱也。甫,始也,。尋閱古始,得道者眾矣,一一皆以無欲而得之矣。吾何以知眾甫之然?以此。老子曰:我何以知得道之人如此?以其上事而知之矣。
  曲則全,無所不順,孰為我害?枉則直,屈如不言,終必自申。窪則盈,唯下下者,天下歸心。弊則新,不重所得,方能進修。少則得,不分其志。多則惑。好殉群方。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唯守道而已,天下不敢違。不自見,故明;晦己能,能必昭也。不自是,故彰;亡己是,是必著矣。不自矜,故長;以短自與,而長反歸。不自伐,故有功。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夫唯不争,天下莫能與之争。其行如前,則無不伏。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但行之當,自見其效。
  希言自然。慎言者,不唯寡尤,亦乃合自然之道也。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此二者傷物太甚,故不可久為。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天地有形之至大者,為暴風疾雨損於物,猶不敢久為,而瓦至細之人而欲多言傷自然之氣乎?故從事於道者,希言者,其人也。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各以其類會也。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同類相遇,皆相得也。信不足,有不信。不信希言合道,而以多言獲戾,則悔而求之,雖發丹誠,而從事於道之人,亦不足信也。
  跂者不立,跂踵之浪,不堪持久。跨者不行。跨闊其足,安能致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由跂者跨者生自見等行,是皆妄作,且越天真,有一於身,則為人倫之棄物,况兼之乎?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其可惡也,如食之殘,如形之剩肉也。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凡庸之物,猶或致嫌,則有道之人固不留意於此。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元氣圓凝之時,未有天地也。寂兮寥兮,至虛至靜。獨立而不改,不與物群,復不隨物化也。周行而不殆,備行萬物之中,又無時而危也。可以為天下母。為能生育。吾不知其名,無得而稱。強字之曰道,字以表德,為有生天生地之德,故字道以表之。強名之曰大。名以召實,為其無所不包,故名曰大。以示於人人欲修之,當有所謂矣。大曰逝,已不在大。逝日遠,又逝處復失也。遠曰返。遠追之不獲,俄然返於虛心也。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王雖不得比於三大,其為大也亦次之。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道已下三大,皆自道而生。王已上三大,皆令王法則。人法地地,地體靜載而生物,法之者令與地同,同地故云地地也。法天天,天德廣覆而無私,法之者令與天同,同天故云天天也。法道道,道性忘功,法之者令與道同,同道故云道道也。法自然。人能法三者,皆與為一,始可稱王爾,則為萬人之中一人爾。言地天道三者,皆有自然妙理,王者當法之爾。自然理者,是覆載生成皆不私也。
  重為輕根,萬物莫不由根而生者,為根重也。靜為躁君。故兆民未有不受制於君者,為君靜也。是以君子行終日不離輜重。君子欲有所詣,必先備其輜重,用防寒暑饑乏之患。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超然者,超脫之貌也。榮觀,春臺也,燕燕爾也,治容之所也,此皆守重靜者之能超脫者也。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物之與人皆守重靜,如何天下之主不重其身,輕其出入也。輕則失臣,輕其舉措則難服事,故失臣心。躁則失君。躁其情性,不自安靜,則失其君位。
  善行無轍迹,行道無迹。善言無瑕謫,言道無謫。善計不用籌算,守清靜,不假籌算。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閉七竅諸門,群魔不能入。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清五臟諸神,外物不能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濳行如上之善,道被草木,而而况人乎?。是謂襲明。內行而外不見。故善人,不善人之師;善人能以善與人也。不善人,善人之資。資,給也。不善人是善人可資之物者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皆至於道,遂相忘也。雖知大迷,是謂要妙。忘師資,俗以為迷,道以為妙也。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有雄武之材而不用,能雌伏以為心,則為眾所歸,如天下深谿也。為天下谿,常德不離,謙德不離其身,則如谿為百川所凑。復歸於嬰兄。和氣充具。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式者,法也。韜白如黑,則天下之人,罔敢不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抱此晦用之德,於身常無差失。復歸於無極。其德若此,故福壽不可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以榮如辱,則其量如谷,無所不容納也。為天下谷,常德乃足,量無不容,德無不備,復歸於樸。樸,器之本也,德備則能返本。本,道也。樸散則為器,器周於用者,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