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極物,民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兵不常勝,敗亦隨之,反覆之道也,惡可亟戰而求數勝哉?主勝而驕,民罷而戰,伐國之斧矣。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其是之謂歟?
平王問文子曰:吾聞子得道於老聃,今賢人雖有道,而遭淫亂之世,以一人之權,而欲化久亂之民,其庸能乎?文子曰:夫道德者,匡衺以為正,振亂以為治,化淫敗以為樸,醇德復生,天下安寧,要在一人。人主者,民之師也,上者,下之儀也。上美之則下食之,上有道德,即下有仁義,下有仁義,即無淫亂之世矣。積德成王,積怨成亡,積石成山,積水成海,不積而能成者,未之有也。積道德者,天與之,地助之,鬼神輔之,鳳鳥翔其庭,麒麟游其郊,蛟龍宿其沼。故以道蒞天下,天下之德也;無道蒞天下,天下之賊也。以一人與天下為讎,雖欲長久不可得也。堯舜以是昌,桀紂以是亡。平王曰:寡人敬聞命矣。
文子家睢,與亳為鄰,久師老子,聞道故博。平王聘而問道,文子對以積德成王,積怨成亡。堯舜以是昌,桀紂以是亡。平王曰:寡人敬聞命矣。以是觀之,平王若有志於為治者也,何不能修德釋怨,而乃信讒懷疑,輒誅伍氏?此文子所以去楚而適越也。子胥勸吴伐楚,遂致鞭尸之辱,甚矣。有國者,怨其可不釋乎?
通玄真經纘義卷之五竟
#1 聚珍本此句後有『故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2 志得:聚珍本作『至德』。
#3 執一者見小也,見小故能成大也:聚珍本作『執者見小也,見小故不能成其大也』。
#4 期:聚珍本作『具』。
#5 反:原作『返』,據聚珍本改。
#6 細:原作『總』,據聚珍本改。
#7 玄聖:原作『時君』,據聚珍本改。
#8 必:原作『不』,據聚珍本改。
通玄真經纘義卷之六
南谷子杜道堅纂
上德篇
老子曰:主者國之心也,心治即百節皆安,心擾即百節皆亂。故其身治者,支體相遺也;其國治者,君臣相忘也。
德一也,有二焉,長養萬物,天之德,愛養百姓,君之德。夫君者國之心,君有德則心廣體胖,氣不亂而身自治。治國猶治身,君臣相安,國其有不治者乎?故曰上德不德,則是有德,而不自恃以為德,是以有德。
老子曰:學於常樅,見舌而守柔,仰視屋樹,退而目川,觀影而知持後,故聖人虛無因循,常後而不先,譬若積薪,燎後者處上。
常樅,古之聖人也。老子學於常樅,猶孔子學於老子。目擊道存,精神冥契,故能見舌而守柔。觀影而知持後,是以聖人因循虛無,不爭強,不敢先,夫是之謂上德。
老子曰:鳴鐸以聲自毀,膏燭以明自煎,虎豹之文來射,猨狖之捷來格,故勇武以強梁死,,辯士以智能困,以智知,而未能以智不知。故勇於一能,察於一辭,可與曲說,未可與廣應。
人貴有德,不貴多智。智多則出乎己,而反乎己,鮮不自害,虎豹之文來射,猨狖之捷來格,士之勇死於強,智困於辯宜矣。惟不以智知,而以智不知者,則不局於一,而所應者廣。
老子曰:道以無有為體,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謂之幽冥。幽冥者所以論道,而非道也。夫道者,內視而自反,故人不小覺,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莫鑑於流潦,而鑑於止水,以其內保之止而不外蕩。月望日奪光,陰不可以承陽,日出星不見,不能與之爭光。末不可以強于#1本,枝不可以大于#2幹,上重下輕,其覆必易。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玉在山而草木潤,珠生淵而岸不枯。蚯蚓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道以無有為體,故可並行;物以有形為用,故不兩立。無有為體,一則定矣。有形為用,兩則爭矣。然小大有間,君臣有分,人君懷道抱德,曾不我有,此道之所以大,德之所以久也。天下孰敢以爭強為哉?
清之為明,杯水可見眸子,濁之為害,河水不見太山。蘭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浮江海,不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為莫知而止,性之有也。以清入濁,必困辱,以濁入清,必覆傾。天二氣即成虹,地二氣即泄藏,人二氣即生病。陰陽不能常,且冬且夏,月不知晝,日不知夜。川廣者魚大,山高者木脩,地廣者德厚。故魚不可以無餌釣,獸不可以空器召。山有猛獸,林木為之不斬;園有螫蟲,葵藿為之不釆;國有賢臣,折衝千里。通於道者若車軸轉於轂中,不運於己,與之致於千里,終而復始,轉於無窮之原也。故舉枉與直,何如不得,舉直與枉,勿與遂往。
水清鑑影,心清鎰物,明之故也,濁則昏矣。君子小人,勢不兩立。冬寒夏暑,時不並行。時並行則灾癘生,勢兩立則禍患作。雖然,為君子者,豈以小人在位,道不可行,而終不出乎?
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今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故事或不可前規,物或不可預慮,故聖人畜道待時也。欲致魚者先通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