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之士,遇微言妙行,慎勿執之,是可為而不可執,若執之者,腹心之疾,無藥可療。
抱一子曰:學者得一善言,聞一善行,則拳拳服膺而勿失,可謂好學矣,殊不知此可以成德,不可以入道,道則靈臺皎潔,一物不留,庶可唏覬#8。若遇微言妙行,執之於心,是為腹心之疾,無藥可療。何則?土石易拾,金玉難捐,微言妙行入人心府,終身不忘,昔人謂一句合道語,萬劫繫驢樁,信哉。
關尹子曰:人不明於急務,而從事於多務他務奇務者,窮困災厄及之,殊不知道無不在,不可捨此就彼。
抱一子曰:世之學者信異而不信常,好奇而不好正,故多從事於奇務他務多務,而荒其本業,廢其常產,失其生計,道未見而窮困災厄先及之'矣。殊不知日用常行,道無不在,故日人當明於急務。所謂急務者,為人子以事親為急,為人父以教子為急,為人下以事上為急,為人上以安下為急,至於為士以行業為急,為農以耕桑為急,為工以村器為急,為商以貨通為急之類。皆急務也,豈可拾此就彼哉!此之急務了辦不志於道則已,苟有餘力而志於道,則道在其中矣。
關尹子曰:天下之理,捨親就疏,捨本就末、捨賢就愚,捨近就遠,可暫而已,久則害生。
抱一子曰:此章又重發明上章之旨,謂學者亦有拾親就疏、拾本就末、拾賢就愚、拾近就遠,而於道有所得者,可暫而已,久則害生。
關尹子曰:昔之論道者,或日凝寂,或日邃深,或日澄徹,或日空同,或日晦冥,慎勿遇此而生怖退。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說。
抱一子曰:自古聖賢立言垂訓,所上不同,同歸於道,有言凝然寂默者,有言澄湛虛徹者,有言空無大同者,有言晦冥息滅者,學者遇此,勿生退怖,道不在言意,言意豈能盡道耶,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聖人之說。
關尹子曰:聖人大言金玉,小言桔梗芣苜也,用之當,桔梗芣苜生之,不當,金玉斃之。
抱一子曰:聖人之言,精者如金如玉,粗者如梗如莒,昔人謂細語及贏言,皆歸無上道,有因贏言而悟道者,有研細語而不悟者,如用藥之當,服草木生之,用之不當,服金玉斃之,安取乎藥之貴賤哉,惟其當而已矣。
關尹子曰:言某事者,甲言利,乙言害,丙言或利或害,丁言俱利俱害,必居一于此矣,喻道者不言。
抱一子曰:道與事不同,事則有利有害,故言事,則有某言中利、某言中害之理,至於言道,則終無某言中道,某言不中道之理,故善喻道者不言。
關尹子曰:事有在事言有理,道無在道言無理,知言無理,則言言皆道,不知言無理,雖執至言,為梗為翳。
抱一子曰:道與事相及,如水火晝夜之不伴也,學者言道如言事,則誤矣,言事則事有所在,故事之言有理也,言道則無在無不在,則道之言安有所謂理哉。若知夫道無理可言,則言言皆道,不然,則雖執至言,為梗為翳而已。
關尹子曰:不信愚人易,不信賢人難,不信賢人易,不信聖人難,不信一聖人易,不信千聖人難。夫不信千聖人者,外不見人,內不見我,上不見道,下不見事。
抱一子曰:學道自信門入信,苟不篤道,無由而入矣。然而信聖賢易,信狂愚難,信至狂愚,則吾之信可謂篤矣,然吾之所謂信者,非世人之所謂信也,世人之所謂信者,信之信也,吾之所謂信者,不信之信也。若夫不信狂愚之人,則世人皆能信吾之不信也,至於不信賢人,則世人未叉信吾之不信也,況乎至於不信聖人,則豈世人信其不信者乎,又況乎至於不信千萬聖人,此則世人尤所難信之法也。惟能信吾不信千萬聖人者,其信可謂真信矣,是人也,其亦外不見人,內不見我,上不見道,下不見事者哉。
關尹子曰:聖人言蒙蒙,所以使人聾,聖人言冥冥,所以使人盲,聖人言沉沉,所以使人瘡。惟聾則不聞聲,惟盲則不見色,惟瘡則不音言。不聞聲者,不聞道、不聞事、不聞我,不見色者,不見道、不見事、不見我,不音言者,不言道、不言事、不言我。
抱一子曰:昔有學者問於其師曰:有一人,負盲聾瘠三者之病來見於師,師何以發藥?師曰:汝近前來。學者近前而立,師以掌示之曰:此何物?日掌。師叱出曰:汝非三種病人矣。噫,是人聞師語而近前,則不聾矣,能見掌,則不盲矣,日掌,則不瘠矣,然其人始發問端,似知此理,及乎被師一勘,則本情露矣。《參同契》曰:耳目口三寶,固塞勿發通。《陰符經》曰: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與此同旨。嗚呼,安得不聞聲不見色不音言者,與之意會哉!
關尹子曰:人徒知偽得之中有真失,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徒知偽是之中有真非,殊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
抱一子曰:天下學者皆知偽得之中有真失,偽是之中有真非,故求真得以為得,真是以為是也。殊不知道無得失,無是非,纔有得失有是非,則是事也,非道也,若人學道而忽遇異物異景,而橫執以為真得真是者,往往多遭魔攝,而不悟其為真失真非矣。
關尹子曰:言道者如言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