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注〕無心於物,故不奪物宜;無物不宜,故莫知其極。
〔疏〕真人應世,赴感隨時,與物交涉,鈴有宜便。而虛心慈愛,常善救人,量等太虛,故莫知其極。
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
〔疏〕堯攻叢支,禹攻有扈,成湯滅夏,周武伐殷,並上合天時,下符人事。所以興動干戈,弔民問罪,雖復滅亡邦國,而不失百姓歡心故也。
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
〔注〕因人心之所欲亡而亡之,故不失人心也。夫白日登天,六合俱照,非愛人而照之也。故聖人之在天下,煖焉若春陽之自和,故蒙#10澤者不謝,妻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彫落者不怨。
〔疏〕利物滋澤,事等陽春,豈直一時,乃施乎萬世。若芻狗百姓,故無偏愛之情。
故樂通物,非聖人也;
〔注〕夫聖人無樂也,直莫之塞而物自通。
〔疏〕夫懸鏡高堂,物來斯照,不迎不送,豈有情哉。大聖應機,其義亦爾。和而不唱,非謂樂通。故知惑意於物,非聖人者也。
有親,非仁也;
〔注〕至人#11無親,任理而自存。
〔疏〕至人無親,親則非至人也。
天時,非賢也;
〔注〕時人#12者,未若忘時而自合之賢也。
〔疏〕占玄象之虧盈,侯天時之去就,此乃小智,豈是大賢者也。
利害不通,非君子也;
〔注〕不能一是非之塗而就利違害,則傷德而累當矣。
〔疏〕未能一窮通,均利害,而擇情榮辱,封執是非者,身且不能自達,焉能君子人物乎。
行名失己,非士也;
〔注〕善為士者,遺名而自得,故名當其實而福應其身。
〔疏〕矯行求名,失其己性,此乃流俗之人,非為道之士。
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注〕自失其性而矯以從物,受役多矣,安能役人。
〔疏〕夫矯行喪真,求名亡己,斯乃受人驅役,焉能役人之哉。
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注〕斯皆合己效#13人,徇彼傷我也。
〔疏〕姓狐,字不偕,古之賢人,云堯時賢人,不受堯讓,投河而死。務光,黃帝時人,身長七尺。又云:夏時人,餌藥養性,好鼓琴,湯讓天下不受,自負石沉於廬水。伯夷叔齊,遼西孤竹君之二子,神農之裔,姓姜氏。父死,兄弟相讓,不肯嗣位,聞西伯有道,試往觀焉。逢文王崩,武王伐紂,夷齊扣馬而諫,武王不從,遂隱於河束首陽山,不食其粟,卒餓而死。箕子,殷紂賢臣,諫紂不從,遂遭奴戮。胥餘#14者、箕子,名也。又解:是楚大夫伍奢之子,名員,字子胥,吳王夫差之臣,忠諫不從,抉#15眼而死,屍沉乎江。紀他者,姓紀,名他,湯時逸人也;聞湯讓務光,恐及乎己,遂將弟子陷於竅水而死。申徒狄聞之,因以踏河。此數子者,皆矯情偽行,亢志立名,分外波蕩,遂至於此。自餓自況,促齡夭命,而芳名令譽,傳諸史籍。斯乃被他驅使,何能役人。悅樂眾人之耳目,焉能自適其情性耶。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
〔注〕與物同宜而非朋黨。
〔疏〕狀,進也。義,宜也。降進同世,隨物所宜,而虛己均平,曾無偏黨也。
若不足而不承;
〔注〕沖#16虛無餘,如若不足也;下之而無不上,若不足而不承也。
〔疏〕韜晦沖虛,猶如神智不足;率也。
與乎其瓤而不堅也,
〔注〕常遊於獨而非固守#17。
〔疏〕觚,獨也。堅,固也。彷徨放任,容與自得,遨遊獨化之場而不固執之。
張乎其虛而不華也;
〔注〕曠然無懷,乃至於實。
〔疏〕張,廣大貌也。靈府寬閑,與虛空等量,而智德真實,故不浮華。
酈郵乎其似喜乎#18。
〔注〕至人無喜,暢然和適,故似喜也。
〔疏〕鄧那,喜貌也。隨變任化,所遇斯適,實忘喜怒,故云似喜者也。
崔乎其不得已乎#19。
〔注〕動靜行止,常居叉然之極。
〔疏〕崔,動也。已,止也。真人凝寂,應物無方,迫而後動,非關先唱故,不得已而應之者也。
痛乎進我色也,
〔注〕不以物傷己也。
〔疏〕清,聚也。進益也。心同止水,故能清聚群生。是以應而無情,惠而不費,適我益我,神色終無喊損者也。
與乎止我德也;
〔注〕無所趨也。
〔疏〕雖復應動隨世,接物逗機,而怛容與無為,作於真德,所謂動而常寂者也。
厲乎其似世乎#20。
〔注〕至人無厲,與世同行,故若厲也。
〔疏〕厲,危也。真人一於安危,冥於禍福,而和光同世,亦似厲乎。如孔子之困匡人,文王之拘美里,雖遭危厄,不廢無為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