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勞言教。
與人並立而使人化。
〔注〕望其風而靡之。
〔疏〕和光同塵,斯並立也;各反其真,斯人化也。
父子之宜,彼其乎歸居,
〔注〕使彼父父子子各歸其所。
〔疏〕雖復混同貴賤,而倫序無虧,故父子君臣,各居其位,無相參冒,不亦宜乎。
而一間#4其所施。
〔注〕其所施同天地之德,故間靜而不二。
〔疏〕所有施惠,與四時合序,未嘗不間暇從容,動靜不二。
其於人心者,若是其遠也。
〔疏〕聖人之用心,其如上說,是以知其清高深遠也。
故曰待公閱休。
〔注〕欲其釋楚王而從閱休,將以靜泰之風鎮其動心也。
〔疏〕此總結也。
聖人達綢繆,
〔注〕所謂玄通。
〔疏〕綢繆,結縛也。夫達道聖人,超然縣解,體知物境空幻#5,豈為塵網所羈。閱休雖未極乎道,故但託而說之也。
同盡一體矣,
〔注〕無外內#6而皆同照。
〔疏〕夫智周萬物,窮理盡性,物我不二,故混同一體也。
而不知其然,性也。
〔注〕不知其然而自然者,非性如何。
〔疏〕能所相應,境智冥合,不知所以,莫辨其所然,故與真性符會。
復命搖作而以天為師,
〔注〕搖者自搖,作者自作,莫不復命而師其天然也。
〔疏〕反夫真根,復於本命,雖復搖動,順物而作,動靜無心,合於天地,故師於二儀也。
人則從而命之也。
〔注〕此非赴名而高其迹。師#7性而動,其迹自高,故人不能下其名也。
〔疏〕命,名也。合道聖人,本無#8名字,為有清塵可慕,故人從後而名之。
憂乎知,而所行恒無幾時,其有止也,若之何。
〔注〕任知其#9行,則憂患相繼。
〔疏〕任知為物,憂息斯生,心靈易奪,所行無幾,攀緣念慮,寧有住時。假令神禹,無奈何。
生而美者,人與之鑑,不告則不知其美於人也。
〔注〕鑑,鏡也,鑑物無私,故人美之。今夫鑑者,豈知鑑而鑑邪?生而可鑑,則人謂之鑑耳,若人不相告,則莫知其美於人,譬之聖人,人與之名。
〔疏〕鑑,鏡也。告,語也。夫#10生明照,照物無私,人愛慕之,故名為鏡。若人不相告語,明鏡本亦無名。此起譬也。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聞之,若不聞之,其可喜也終無已,
〔注〕夫鑑之可喜,由其無情,不問知與不知,聞與不聞,來即鑑之,故終無已。若鑑由聞知,則有時而廢也。
〔疏〕已,止也。夫鏡之照物,義在無情,不問怨親,照恒平等。若不聞而不知,鏡亦不照,既有聞知,鏡能照之,斯則事涉間奪,有時休廢矣,焉能久照乎。只為凝照無窮,故為人之所喜好也。
人之好之亦無已,性也。
〔注〕若性所不好,豈能久照。
〔疏〕鏡之能照,出自天然,人之喜好,率乎造物,既非矯性,所以無窮。
聖人之愛人也,人與之名,不告則不知其愛人也。
〔注〕聖人無愛若鏡耳。然而事濟於物,故人與之名,若人不相告,則莫知其愛人也。
〔疏〕聖人澤被蒼生,恩流萬代,物荷其德,人與之名,更相告語,嘉號斯起。不若然者,豈有聖名乎。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聞之,若不聞之,其愛人也終無已,
〔注〕蕩然以百姓為芻狗,而道合於愛人,故能無己。若愛之由乎聞知,則有時而衰也。
〔疏〕夫聖德遐曠,接物無私,亭毒群生,芻狗百姓,豈待知聞而後愛之哉。只為慈救無偏,故德無窮已。此合諭#11也。
人之安之亦無已,性也。
〔注〕性之所安,故能久。
〔疏〕安,定也。夫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故無心於動靜也。故能疾雷破山而恒定,大風振海而不驚,斯率其真性者也。若矯性偽情,則有時而動矣。故王弼云,不性其情,焉能久行其企。
舊國舊都,望之暢然。
〔注〕得舊猶暢然,況得性乎。
〔疏〕國都,諭其真性也。夫少失本邦,流離他邑,皈望桑梓,暢然喜歡。況喪道日淹,逐末來久,今既還原反本,故曰暢然。
雖使丘陵草木之緡,
〔注〕緡合也
入之者十九,猶之暢然。况見見聞聞者也,
〔注〕見所嘗見,聞所嘗聞,而猶暢然,況體其#12性也。
〔疏〕緡,合也。舊國舊都,荒廢日久,丘陵險陋,草木叢生;入中相訪,十人識九,見所曾見,聞所曾聞,懷生之情,暢然歡樂。况喪道日久,流沒生死,忽然反本,會彼真原,皈其重玄之鄉,見其至道之境,其為樂也,豈易言乎。
以十仞之臺縣眾間者也。
〔注〕眾之所習,雖危猶間,況聖人之無危。
〔疏〕七尺曰仞。臺高七丈,可謂危縣,人眾數登,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