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其所為也。此其所以論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不亦遠乎。慘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監於體;怵惕之恐,欣懼之喜,不監於心。知為為而不知所以為,是以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於患也。
推正不忘者,言汝之無意於富貴,豈其智不足邪。意,度也。度汝亦知此而力有不及邪。故推正理以遏求富貴之心而不能忘邪。此人,富貴之人也。言此等富貴之人皆與我同生斯世,同處此鄉,豈是絕俗過世之士,言其非有甚高而不可及也。其意蓋謂此亦眼前人耳,我豈不知之。此人其心全無所主,全失其.性命之正,但知趨時以求己分之益,而為流俗所化,言其所為皆俗人也。是非之分者,言以他人為非,以己為是,自求其身之益也。古今,久近也。前一時如何,今一時如何,覽察其時之向背,以自求利也。至重至尊者,天理之自然也。皆棄而去之,獨為其所謂求富貴之事,此豈長生安身養心之道也。求富貴之人,其身其心或安或否,或悲或喜,迷而不覺,不能自見,故曰不監於體,不監於心。為為者,為其所為,乃人為也。所以為者,天理也。知有人為而不知有天理,雖為天子猶不免於損身之患害,况其下者乎。
無足曰:夫富之於人,無所不利。窮美究勢,至人之所不得逮,賢#4人之所不能及,俠人之勇力而以為威強,秉人之知謀以為明察,因人之德以為賢良,非享國而嚴若君父。且夫聲色滋味權勢之於人心,不待學而樂之,體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惡避就固不待師,此人之性也。天下雖非我,孰能辭之。知和曰:知者之為,故動以百姓,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爭,無以為故不求。不足故求之,爭四處而不自以為貪;有餘故辭之,棄天下而不自以為廉。廉貪之實,非以迫外也,反監之度。勢為天子而不以貴驕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財戲人,計其患,慮其反,以為害於性,故辭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譽也。堯舜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非虛辭讓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辭其害,而天下稱賢焉,則可以有之,彼非以興名譽也。
此又不言貴,只言富。窮美者,可以盡求其所好也;究勢者,可以盡權勢之事也。雖至人賢人亦有不及焉,言其力量之可以自用也。使人因人、秉人,皆言其富可以使人也,即十萬通神之意。欲,欲富也;惡,惡貧也。避貧而就富,不待教而後能,故曰不待師。此出於天性之自然也。天下之人雖皆以為非,而我安能辭避之,此設為貪者之言。無足,貪而不知足也,故名以無足、滿苟得之類也。動以百姓者,言智者之所為,每以百姓之同得於天者為主,故不敢自違於法度。百姓所同得,有物有則者也,度即則也。足而不爭,德足於己而無所爭也。無以為故不求為,不在人而在天,人力無所與,故曰無以為。知人力之無所與,則不求矣。使其在我有所不足,則窮極四方而爭求之亦不以為貪,此求德也,求在內者也。德足而有餘則身外之物皆辭之,雖辭天下亦不為康。此食康二者之實非以為人也,非務外也,而皆反求諸天理之法度而監之,故曰反監之度。以財戲人,鼓舞天下也。慮其反,反身而慮之也。雍,黎民於變時雍也。不以美害生者,言其無為而為,不以美名而害其身,有天下而不與也。可以有之,言天下之賢名可以自有而無愧也。其為道為德出於中心之誠,非求以興名譽也。此又把堯舜與許由皆作好說。
無足曰:必持其名,苦體絕甘,約養以持生,則下久病長#5阨而不死者也。知和曰:平為福,有餘為害者,物莫不然,而財其甚者也。今富人耳營鍾鼓管籥之聲,口賺於芻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可謂苦矣。貪財而取慰,貪權而取竭,靜居則溺,體澤則馮,可謂疾矣。為欲富就利,故蒲若堵耳而不知避,且馮而不舍,可謂辱矣。財積而無用,服膺而不舍,滿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謂憂矣。內射疑刦請之賊,外則畏寇盜之害,內周樓疏,外不敢獨行,可謂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遺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盡性竭財單以反一日之無故而不可得也。故觀之名則不見,求之利則不得,繚意絕體而爭此,不亦惑乎。
必持其名者,言必欲求名而不求富貴之利,則徒然自苦其身,雖存如大病然。絕甘,去美味也。約養,儉以自奉也。父病長阮而不死,即易所謂貞疾常不死也。平為福,有餘為害,物莫不然,財其甚。此篇文字枝葉太粗,比之讓王漁父又不及,但如此一句亦好語也,豈可泯沒。嗛,塞滿其口也。猿猴之頷曰嗛。感其意者,動其意也,言役其心也。遺忘其業,失其所當為也。馮氣,怒其氣而不得通也。侅,溺,不自在也,若人行負重物而登高然。取慰,取足也。取竭,用盡也。今諺云有勢莫盡用是也。靜居則溺,言不耐閑而自沒溺於嗜慾也。體澤則馮者,其身充肥悅澤則馮滿有驕漲之意也。滿若堵者,言積財而高於堵,所謂阿堵物是也。不知避,不知足,趨求而未已也。馮,恃也。恃此以為誇而不能舍,服膺念念不忘也。念念不忘,但見憔憔戚戚之意滿於胸中,故曰滿心戚醮。不自得如此,猶求益而不止。
剎請,劫取也。藏於屋內者,恐有刦盜,故為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