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03-礼经

2-仪礼注疏-汉-郑玄-第196页

矣。明日,众介亦各如其受之服,从宾拜於朝。)
  [疏]“无摈”。
  ○注“既受”至“於朝”。
  ○释曰:言“无摈”者,决上宾与上介皆有傧。士介贱,故略之。知“明日,众介亦各如其受之服,从宾拜於朝”者,案下夫人使下大夫韦弁归礼,宾受,如受饔之礼,傧之乘马束锦,又归礼於上介,上介受之如宾礼,傧之两马束锦,明日宾拜礼於朝。郑注云“於是乃言宾拜,明介从拜”。夫人归礼,介尚从拜,则君饔饩介皆从拜可知。
  宾朝服问卿。(不皮弁,别於主君。卿,每国三人。)
  [疏]“宾朝服问卿”。
  ○注“不皮”至“三人”。
  ○释曰:自此尽“无傧”,论宾赍聘君之币,问主国卿之事。云“不皮弁,别於主君”者,对上文行聘享、私觌皆皮弁,此朝服降一等,故郑注云“别於主君”。云“卿,每国三人”者,每国三卿是其常,郑言此者,欲见三卿皆以币问之。其主国下大夫曾使向己国者,乃得币问之,与卿异。
  卿受于祖庙。(重宾礼也。祖,王父也。)
  [疏]“卿受于祖庙”。
  ○注“重宾”至“父也”。
  ○释曰:卿受邻国君所问之礼,不辞让者,以其初,君送客之时,宾请有事於大夫,君礼辞许,是以卿不敢更辞,故下记云“大夫不敢辞”。云“祖,王父也”者,大夫三庙,有别子者,立大祖庙;非别子者,并立曾祖庙;王父即祖庙也。今不受於大祖庙及曾祖庙而受於祖庙者,以其天子受於文王庙,诸侯受於祖庙,大夫下君,故受於王父庙。
  下大夫摈。(无士摈者,既接於君所,急见之。)
  [疏]“下大夫摈”。
  ○注“无士”至“见之”。
  ○释曰:行聘享於主国君时,主君摈者三人,以上并有士摈宾,又设介。今直云“大夫摈”,无士摈者,以其设摈介多者不敢质,示行事有渐。但宾行聘享於主君之时,卿以与宾相接,故急见之,不须士摈。
  摈者出请事,大夫朝服迎于外门外,再拜。宾不答拜,揖。大夫先入,每门、每曲揖。及庙门,大夫揖入。(入者,省内事也。既而俟于宁也。)
  [疏]“摈者”至“揖入”。
  ○注“入者”至“宁也”。
  ○释曰:大夫二门,入大门东行即至庙门。未及庙门而有每门者,大夫三庙,每庙两旁皆南北竖墙,墙皆阁门,假令王父庙在东,则有每门每曲之事。云“入者,省内事也”者,《曲礼》云“请入为席”是也。云“既而俟于宁”者,宁,门屋宁也,知俟于宁者,下云宾入,“三揖皆行”,郑注云:“皆犹并也。”宾与卿并行,以卿俟于宁,故得并行。与卿三揖,不俟于庭者,下君也。案《曲礼》云:“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後出迎客,主人肃客而入。”此卿既入,不重出迎客者,彼《曲礼》平常宾客,故重出迎客。此聘问之宾,与平常宾客异,上君揖宾不重出,此卿亦不重出,与彼同,但在庭与在宁不同矣。
  摈者请命。(亦从入而出请,不几筵,辟君也。)
  [疏]注“亦从”至“君也”。
  ○释曰:“亦”者,亦君受聘时,摈者从君而入,几筵既设,摈者出请。此摈者亦从卿而入,省内然後出请。
  庭实设四皮。(麋鹿皮也。)
  宾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阶,让。(皆犹并也。古文曰三让。)
  [疏]注“古文曰三让”。
  ○释曰:不从古文者,亦是不成三,故宾先升一等,大夫从,升堂,故不从三让也。
  宾升一等,大夫从,升堂,北面听命。(宾先升,使者尊。)宾东面致命。(致其君命。)大夫降,阶西再拜稽首。宾辞,升成拜。受币堂中西,北面。(於堂中央之西受币,趋聘君之命。)
  宾降,出。大夫降,授老币,无摈。(不摈宾,辟君也。)
  [疏]注“不摈宾辟君也”。
  ○释曰:上文宾行聘享讫,而君礼宾有束帛乘马,敌者曰摈。今卿不摈宾者,辟国君也。
  摈者出请事。宾面,如觌币。(面,亦见也。其谓之面,威仪质也。)
  [疏]“摈者”至“觌币”。
  ○注“面亦”至“质也”。
  ○释曰:自此至“授老币”,论宾行私面於卿之事。宾私面於卿,其币多少与私觌於君同,故云“如觌币”。宾私觌之时,用束锦、乘马,则此私面於卿,亦用束锦、乘马可知也。云“面,亦见也。其谓之面,威仪质也”者,觌面并文,其面为质。若散文,面亦为觌,故郑《司仪》注云:“私面,私觌也。”又《左传》云“楚公子弃疾以乘马八匹私面郑伯”是也。
  宾奉币,庭实从。(庭实,四马。)
  [疏]“宾奉币庭实从”。
  ○注“庭实四马”。
  ○释曰:以其言如觌币,故知庭实四马也。
  入门右,大夫辞。(大夫於宾入,自阶下辞迎之。)
  [疏]注“大夫”至“迎之”。
  ○释曰:知“阶下辞”者,以其授老币时降故也。知迎者,下文“揖让如初”,明(元缺一字)迎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