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行白。对者宜等,间者宜平。

  简缘云:识得疏密等半,自然行间茂密。

  篇段。平、起、伏。六分之一平,其三起,最后二分伏。平者圆稳而平画多也,起者振动而仰画多也,伏者收敛而多偃画也。

  第十一变法

  情。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气。清和肃庄,奇丽古淡,窗明几净,气自然清。笔墨不滞,气自然和。山水仙隐,气自然肃。□□□□,气自然庄。珍怪豪杰,气自然奇。佳丽园池,气自然丽。造化上古,气自然古。幽贞闲适,气自然淡。八种交相为用,变化无穷矣。

  形。字形八面,迭递增换,一面变形凡八变,两面变形凡十六,三面以上变化不可胜数矣。

  势。形不变而势所趋背各有情态,以一为主,而七面之势倾向之也。

  简缘云:写去自知。

  第十二法书

  真。锺繇力命、克捷、宣示、季直。王右军乐毅论、画赞、黄庭、曹娥、霜寒、遗教、临锺书、道德经。王子敬十三行、洛神。智永千字文、临羲之书。虞永兴破邪论。欧阳兰台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姚辩、皇甫君、捣素、心经。虞永兴庙堂碑。褚遂良圣教序、三龛碑、枯树赋、阴符经。张旭郎官石。陶弘景瘗鹤铭。徐浩不空三藏。颜鲁公麻姑坛、放生池、中兴颂、东方朔、干禄字书、家庙、宋Z、臧怀恪、八关斋、多实。柳公权玄秘、冯宿、苻U、西平王、普照、陀罗尼。裴休圭峰。张从申季子庙、四绝、季子志。欧阳通道因。吴通微楚金禅师。

  行。王右军兰亭、圣教。张从申玄静碑、高氏铁弥勒颂。李北海云麾、岳麓寺、娑罗树。褚遂良哀册。虞世南汝南公主。颜鲁公争座位、祭侄文、刘太冲序。

  草。右军十七帖。简缘云:有二本,后有敕字者佳,今翻刻甚多。怀素自序、圣母。

  淳化阁帖。诸帖之祖,宋太宗淳化三年,出内府真迹,命王著用枣板摹刻十卷,虽近肥俗,深得古意,不见真迹,得此足矣。上有银锭纹,用澄心堂纸、李廷墨拓打,手模之而不污。亲王大臣各赐一本,人间罕有。今世所传,俱从赐本转相摹刻者。

  绛帖。淳化之子,用淳化阁帖增入别帖,重编廿卷,潘师旦摹刻。骨法清劲,足正王著肉胜之失。然骏马露骨,又未免羸瘠之憾。

  潭帖。淳化之子。宝月大师摹刻。风韵和雅,血肉停匀,但形势俱圆,颇乏峭健之气。庆历间僧希白重摹者亦佳,第三次者失真矣。

  大观帖。淳化之弟。大观间奉旨以御府真迹重刻于太清楼。中有兰亭帖,蔡京摹刻。京沉酣富贵,笔偏手纵,非复古意,赖刻手精工,犹胜他帖尔。

  太清楼续阁帖。刘焘摹刻。工夫精致,亚于淳化。肥而多骨,求备于王著,乃失之粗硬,遂少风韵。

  戏鱼堂帖。刘次庄摹于临江,除去淳化年月,而增释文。在淳化翻刻中为有骨格者,淡墨拓尤佳。

  东库本。世传潘氏子析居,石刻分为二。其后绛州公库乃得上十卷,绛守重刻下十卷,足为一部,名东库本。其家亦复重刻上十卷,足为一部。于是绛州有公私二本。靖康之祸,石并无存。今重刻者去之远矣。

  鼎帖廿卷。绍兴间武陵丞赵父子编,中有黄庭经,石硬而刻手不佳,虽博而乏古意。

  星凤楼帖。曹士冕摹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清楼续帖。

  玉麟堂帖。吴琚摹刻。浓而不清,多杂米家笔仗。

  宝晋斋帖。米元章手摹二王以下真迹入石,佳帖难得,学者赖此得见晋唐人仿佛尔。

  汝州帖。摘诸帖中字牵合为之,每卷尾有汝州印,后有会稽重摹,俗谓之兰亭帖。

  黔江帖。秦子明借宝月古法帖摹刻,石在黔江绍圣院,乃潭人汤正臣父子刻。

  赐书堂帖。宋宣献公摹于山阳。石已不存,后又重摹。

  蔡州帖。蔡州临摹绛帖上十卷,出于潭帖之上。

  彭州帖。刻历代法帖十卷,不甚精彩。

  利州帖。庆元中以戏鱼堂帖重刻于益昌。

  泉州帖。淳化帖翻,最为完善。少逊于大观绛帖,比之他刻亦大相径庭。自智果而后缺十馀帧。

  群玉堂帖。韩腚锌蹋笔意清遒,虽有胜趣,憾刻手不佳,不为精妙。

  百一帖。王万庆摹刻。

  修内司帖。淳熙间出内府所藏刻,石禁中,题尾云:修内司奉旨上石。亦名s阁续帖。

  甲秀堂帖。庐江李氏刻,前有王颜书,多诸帖所未有。

  二王帖。许提举刻于临江。

  真赏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