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人婵娟,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其行、草之间,即居二公之后。显庆四年卒,年六十四。遂良隶、行入妙。亦尝师授史陵,然史有古直,伤于疏瘦也。

  陆柬之,吴郡人,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虞世南之甥。少学舅氏,临写所合,亦犹张翼换羲之表奏,蔡邕为平子后身。而晚习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迹,犹有怯懦。总章已后,乃备筋骨。殊矜质朴,耻夫绮靡。故欲暴露疵,同乎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虽为时所鄙,“回也不愚”。拙于自媒,有若通人君子。尤善运笔,或至兴会,则穷理极趣矣。调虽古涩,亦犹文王嗜昌蒲{,孔子蹙O而尝之,三年乃得其味。一览未穷,沉研始精。然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以此为少也。隶、行入妙,章草书入能。(一本云:“隶、行、草、章草并入能。”)
卷下

  △能品

  汉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人,官至京兆尹。善古文,传之子吉,吉传之杜邺,杜邺传其子林。吉子靖,字伯松,博学文雅,过于子高。三王以来,古文之学盖绝,子高精勤而习之。其后杜林、卫宏为之嗣。子高好古博雅,有缉熙之美焉。

  严延年,字次卿,东海人,河南太守。雅工史书,规模赵高,时称其妙。后以罪弃市。

  后汉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官至中郎将。工篆,李斯、曹喜之法,悉能究之。昔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汉兴,闾里书私合之,想谓《苍颉篇》,断六十字为一章,凡五十五章。至平帝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未央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作《训纂篇》二十四章,以纂续《苍颉》也。孟坚乃复续十三章。和帝永初中,贾鲂又撰《异字》,取固所续章而广之为三十四章,用《训纂》之末字以为篇目,故曰《滂熹篇》,言滂沱大盛。凡百二十三章,文字备矣。明帝使孟坚成父彪所述《汉书》。永平初受诏,至章帝建初二十五年而成,以窦宪宾客,系于洛阳狱,卒。年六十三。大小篆入能。

  徐郑字伯张,扶风平陵人,官至班超军司马。善章草书,班固与超书称之曰:“得伯张书,稿势殊工,知识读之,莫不叹息。实亦艺由已立,名自人成。”后有苏班,亦平陵人也。五岁能书,甚为张伯英所称叹。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官至太尉、南阁祭酒。少好古学,喜正文字,尤善小篆,师模李斯,甚得其妙。作《说文解字》十四篇,万五百余字。疾笃,令子冲诣阙上之。安帝末年卒。

  晋吕忱,字伯雍,博识文字,撰《字林》五篇,万二千八百余字。《字林》则《说文》之流。小篆之工,亦叔重之亚也。

  张超,字子并,河间郑人,官至别部司马。工章草,擅名一时。字势甚峻,亦犹楚共王用刑失节,不合其宜。吴人以皇象方之,五原范晔云:“超草书妙绝。”

  崔,字子真,瑗之子也。博学有俊才,为五原太守。章草雅有父风,良冶良弓,斯焉不坠。张茂先甚称之。

  罗晖,字叔景,京兆杜陵人,官至羽林监。桓帝永寿年卒。善草,著闻三辅。张伯英自谓方之有余,与太仆朱赐书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朱赐,亦杜陵人,时称工书也。

  赵袭,字元嗣,京兆长安人,为敦煌太守。与罗晖并以能草见重关西,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与张芝素相亲善。灵帝时卒。敦煌有张越,仕至梁州刺史,亦善草书。

  左伯,字子邑,东莱人。特工八分,名与毛弘等列,小异于邯郸淳。亦擅名汉末,尤甚能作纸。汉兴,用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而子邑尤得其妙。故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云:“左伯之纸,妍妙辉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伯英之笔,穷神尽思。妙物远矣,邈不可追。”然子邑之八分,亦犹斥山之文皮,即东北之美者也。

  张,字子纲,广陵人。善小篆,官至侍御史。年六十一卒。孔融与子纲书曰:“前劳笔迹,乃多为篆。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观其人。”融之此言,不易而得。之小篆,时颇有声。

  毛弘,字大雅,河南武阳人。服膺梁鹄,研精八分,亦成一家法。献帝时为郎中,教于秘书,建安末卒。

  魏卫觊,字伯儒,河南安邑人,官至侍中。尤工古文、篆、隶,草体伤瘦,笔迹精绝。魏初传曰,古文者篆,出于邯郸淳,伯儒尝写淳《古文尚书》,还以示淳,淳不能别。年六十二卒。伯儒古文、小篆、隶书、章草并入能。子孙皆妙于书。

  晋何曾字颖考,陈郡阳夏人。官至太保,咸宁四年卒,年八十余。工于稿草,时人珍之也。一云,颖考善草书,甚有古质,少于风味。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是之谓乎?

  傅玄,字休奕,北地范阳人。祖燮,汉汉阳太守。父干,魏扶风太守。休奕少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钟律,性刚直,不容人之短。举秀才,为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善于篆、隶,见重时人,云得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