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2.解密

先看这个六七年。嘉靖对朱佑杬做了些什么事。其实吧,这个六七年,实际上是指的七年。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明史-本纪·卷17,七年,六月辛丑,《明伦大典》成,颁示天下。癸卯,定议礼诸臣罪,追削杨廷和等籍。秋七月己卯,追尊孝惠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恭穆献皇帝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辛巳,尊章圣皇太后为章圣慈仁皇太后。戊子,诏天下。正因为如此,才有祖师登坛高坐,开讲大道。开讲大道是诏天下之意。世宗取得完全的胜利,就在嘉靖七年。通过世宗七年的努力,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

这个七年解出来后,别的就好解了。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正德十六年(1521)朱厚熜恩承帝位,第3日就遣官迎母进京奉养。

对菩提前作礼启谢。正德十六年三月癸卯,至京师,止于郊外。丙午,遣使奉迎母妃蒋氏。戊申,命礼臣集议兴献王封号。

那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这句也是这段解密的关键。在嘉靖的这七年里,经历了两个门的大事件。一个是大明门冲突事件,一个是左顺门外冲突事件。这两件事都是大众与朱厚熜之间发生冲突时出现的事件。

大明门冲突事件发生过二次。

第一次是朱厚熜即位时出现的。“嗣皇帝位”四字最为关键。朱厚熜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但杨廷和仍要求朱厚熜按照礼部的方案(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基。但未行,最后是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当天中午,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诏书曰:“奉皇兄遗命入奉宗祧”。以第二年为嘉靖元年。

第二次是其母蒋氏进京时出现的。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发生在此时。七月,兴献王妃蒋氏,从安陆旧邸登舟北上,十月四日,抵达北京通州城,当她听说自己当作王妃而不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迎接,自己的儿子将被迫称她为叔母时,她说:“安得以吾子为他人子!”蒋氏拒绝进入京城,并要即刻返回安陆。朱厚熜闻后,流着眼泪入启皇太后张氏,愿避天子位,和他的母亲一道返回安陆。朝廷和皇室既已拥立新帝,又不想废黜,也不想接受朱厚熜的退位,于是礼部尚书毛澄提出了妥协立场,经与太后商议,太后懿旨遵兴献王和兴王妃蒋氏为兴献帝、兴国后,朝廷还接受了朱厚熜为迎接他的母亲而提出的从大明门进入的最高礼仪。这时,蒋妃才同意进入京城,朱厚熜在午门内候迎。至此,嘉靖初年的政治稳定,与他母亲是分不开的,母亲不仅是他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他政治上的谋僚。

这两次,都是以退为进的。第一次是止步于郊外而不行。第二次是退位回安陆。这两次世宗是以退为主而获胜的。

左顺门事件。这件事也是二次完成的。

《明史》卷190《杨廷和传》: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又以持考献帝议不合,疏语露不平。三年正月,帝听之去。责以因辞归咎,非大臣道。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对众臣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大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哭声、喊声震天。这就是左顺门事件。

明世宗此时正在靠近朝堂的文华殿斋戒,他听说左顺门外有骚动,立即派几个太监去让群臣散去。但是群臣推说他们没有得到书面的诏令便拒绝离开。但当诏书随要随有时,群臣仍然拒绝走开。于是明世宗立即下令锦衣卫将翰林学士丰熙等8人逮入诏狱。一时群臣情绪更加激愤。左顺门前出现混乱,杨慎等人于是撼门大哭,一时“声震阙庭”。明世宗大怒,派人将员外郎马理等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逮入诏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姑令待罪。一时间锦衣卫从四面八方围来,左顺门前血迹斑斑。这些血迹清楚地表明了十八岁的明世宗的旨意是不能被逆转的。

左顺门事件五天后,被逮捕的大臣受到了处罚。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受杖,受杖者一百八十多人,其中十七人被创死亡,另八人编伍充军。杨廷和已经在这之前被迫辞官,所以未受其害。但是,朱厚熜余怒未息,命将杨慎、张原等纠集者实行廷杖。张原当时即被杖死,杨慎等或削职为民,或充戍边疆。这件事,当时也称为“大礼狱”。

这两次世宗是以进为主与大臣周旋而获胜。

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明朝故宫的左顺门就是今天的协和门。协和门位于紫禁城外朝中路、太和门东侧廊庑正中。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安排寝处就是把这些大臣或削职为民,或充戍边疆。

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经过二门的冲突后,世宗基本扭转了局面。大礼议结束。大礼议个人认为应该来自于《大礼辨》。学言语礼貌指的就是学的这个大礼议。这个过程也是世宗因为大礼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后来运用自如。

《大礼辨》:杨廷和致仕归里后,此时,颇感群龙无首的礼部尚书汪俊酝酿再一起集体谏诤。适逢主事侯廷训据宗法作《大礼辨》,吏部尚书乔宇等人遂据此率群臣近两百五十人一同进言,反对明世宗以兴献王为皇考。明世宗不悦,下令更多的官员参与进议论中来。于是,给事中张翀等三十有二人,御史郑本公等三十有一人,以及邹守益等,也都抗章力论。状元唐皋也上疏说:“陛下宜考所后以别正统,隆所生以备尊称。”表面上是在调停,实际上倾向于反对。因为邹守益是王阳明的大弟子,唐皋是前朝状元,在朝中都属于影响较大的文臣,明世宗因此恼羞成怒,此次进言之人均被斥责、罚俸甚至罢黜。最后,汪俊等只好妥协:“于兴献帝、兴国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备尊称。”

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世宗很喜欢请僧、道设斋坛祈祷。杨廷和极力劝说,引用梁武帝、宋徽宗的事例来做论说。世宗优旨采纳。这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扫地锄园就是指的清除异已。养花修树,寻柴燃火。在前面的解,这个树指的是朱佑樘,祖师问是树生的,这个树就是指的朱佑樘。而这个柴则是指的朱佑杬,去心府时就是遇到砍柴的樵夫。这个前面解过了。这个花则是花果山之意,朱厚熜属火,这个燃火就是旺火,巩固其皇权的意思。总的来看,就是削弱朱佑樘这一派在朝庭的势力,而培养自已的势力。养花就是培养自已的势力,修树就是削弱旧势力。寻柴燃火就是用朱佑杬之事,巩固自已的皇权。挑水运浆则是扩建明显陵。明显陵就是水帘洞所在地。前面已经解过了。

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说明世宗对明显陵的扩建,是非常在意的。


3.探讨

1.以前解密,有点马虎。因为《西游记》是一体三面的。所以在一面出现难解之时,喜欢跳到另一面去解。但这样就有失作者之本意。这次改正了这个毛病,但难度骤增。

2.这一解是儒学部分,所以尽量摒弃了道学与佛学之解,互不混淆。

3.作者的每一句,都包含有其意,所以这次是每一字每一句斟酌,不敢马虎。但是我能力有限,只能尽力而为。至于以后会解成什么样子,我现在也是不知晓的。希望解密成功,但也准备着接受失败。毕竟这本书五百年都没人解出来,说明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