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素问要旨论书名:素问要旨论作者:刘完素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15-1234年 <目录><篇名>自序属性:天地之道,生一气而判清浊,而清者轻而上升为天,浊者重而下降为地。天为阳,地为阴,

乃为二仪。

阴阳之气,各分三品,多寡不同,故有三阴三阳之六气。然天非纯阳,而亦有三阴,地非纯 阴,而亦有三阳,故天地各有三阴三阳,总之以十二矣。

然天之阴阳者,寒暑燥湿风火也,地之阴阳者,木火土金水火也。金火不同其运,是故五行 彰矣。然天地气运,升降不以,阴阳相感,化生万物矣。其在天则气结成象,以为日月星辰也,

在地则气化为形,以生人为万物也。

然人为万物之灵也,非天垂象,而莫能测矣。其我机理,归自然也,其非圣意,而宣悟玄玄 之理。故有祖圣伏牺占天望气,及视龙马灵龟,察其形象,而密解玄机,无不符其天理。乃以始 为文本画卦,造六甲历纪命 曰《太始天元册文》,垂示之于后人也。以诮神农,昭明其道,乃始令人食谷,以尝百药,而 制《本草》矣。然后黄帝命其岐伯及鬼臾区,以发明太古灵文,宣陈造化之理,论其疾苦,以着 《内经》焉。

凡此三皇三经,命曰三坟,通为教之本始,为万法宗源,诚为天之候也。若论愈病疾,济苦 保命防危,非斯圣典,则安得致之矣。然经之所论,玄机奥妙,旨趣幽深,习者卒无所悟,而悟 得其意者鲜矣。完素愚诚,辄考圣经,撮其枢要,积而岁久,集就斯文,以分三卷,叙为九篇,

勒成一部,乃号《内经运气要旨论》尔。乃以设图彰奥,绮贯纪倜,袭句注辞,而敷其言意。或 可类推者,以例傍通,例成而陈精粹之文。诂训难明者,兼义释字音,以附之于后。虽言词鄙陋,

所乘从俗,而庶览者曷为悟古圣之妙道矣。

\x河间刘守真谨序\x <目录><篇名>序属性:夫三皇设教,上帝垂慈,悯群生有困笃之疾,救黎庶有夭殇之厄。遂设运气,说太始之册文,

开荥医鉴,彰太素之妙门。先圣既遗轨范,《素问》、《灵枢》二经,共为一十八卷,其理奥妙,

披会难明。

今有刘守真先生者,曾遇陈先生,服仙酒醉,觉得悟《素问》玄机,如越人遇长桑君,饮上 池水,隔腹观病之说也。然先生谈《原病式》一卷,《宣明论》五卷,《要旨论》三卷。其《原 病式》者,明病机之本,说六气病源。《宣明论》者,精要医方,五运六气用药,古往及今,渊 奥妙旨,莫越于此也。《要旨论》者,《素问》隐微,天地大纪,人身通应,变化殊途,其理简 易,其趣深幽,惟此经释,为龟镜者也。然九篇三卷者,犹后之学人,尚难明矣。

宗素自幼习医术,酷好《素问》、《内经》、《玉册》灵文。以师事先生门下,粗得其意趣,

释《要旨》语九篇,分作八卷,入式运气,载设图轮,开明五运六气,主客胜复,太过不及,淫 邪反正。重释《天元玉册》、金匮灵文、《素问》、《灵枢》,撮其隐奥运气之旨也。主药当其 岁,味当其气,性用燥净,力化浅深,四时主用,制胜扶弱,客主 须安。一气失所,余遁更作,脏腑淫并,危败消亡。君臣佐使,明病标本,安危盛衰。若不知年 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可以为功矣。□若不推其《素问》,晓达玄机,天地有运气之升沉,人 身有气血之流转,周天度数,营卫循环,通应人身,昼夜不息。

《素问》者,五太之名也。太者,大之极也。素者,形质洁白,非华绮之问也。《素问》

者,问答形质之始也,形质具而 瘵由是明生。然启玄子诠注,朱书其文,间其理隐奥,习之者 滥觞其说,遗而不解者,实其多矣。今将太古灵文,乃《素问》之关钥也,究其源流,发明解惑 耳。后之学人,识天地之大纪,变化之殊邈。

妙哉《素问》,视如深渊,如迎浮云,莫穷其涯际,玄通隐奥,不可测量。若非刘氏,孰可 发明,用释玄机,敬资昭告。

\x平阳洪洞马宗素谨序\x <目录>卷第一<篇名>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属性:六元之数者,乃天真之一气也。言一气之用者,得之为神,失之则丧真,故知一气为天地万 物神应之母也。是故玄一真人,传庚桑楚六衍之法也。

一衍之道,穷通混玄变化之真源也。二衍之神,晓了造化神明之法用也。三衍之气,明辨 升降动静之精微也。四衍之天,知天道营运万象也,以政刚健之德也。五衍之地,知地之化生万 物也,以政柔顺之德也。六衍之万物,衍万物者,可以明神气之变动,可以晓天地之逆从,然后 可以知万物盛衰、吉凶征兆者哉。言万物者,天地上下,谓升降之中,神气不感,天地不交,道 无体于万物,万物失诚于道。此者是六爻不通,三才不期,故有吉凶。故吉凶征兆之事,彰盛衰 灾祥之化应也。是故天地上下,成临阴阳,左右成间,五运所加,六气所临,迁移有位,应期变 化,无方布政。五运所加,其干六气,所临其支,支干相推,一岁之纪乃应。迁移有位,而分早 晚之期,变化无方,以别盛衰之政。故圣人德以天地为心神,以阴阳为用,德与心政,神与用明,

其道为万物化诚也。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五行生成数(旧经)

属性:昔天候灵龟,出于洛水,以负五行生成之数,于伏牺氏则其始也。或云此治画乃始于禹者,

误也。然五气经彰,亦五行配合之道,因纪之,始出自《太始天元册文》。又,龙马出于洪河,

以负九宫,数因而作,命曰《河图》尔。又,

灵龟出于洛水,以负五行生成之数,因而遂书,命曰《洛书》尔。皆因伏牺为真始也。后因圣帝 命天师推究太古灵文,乃着《内经》,而已言其五行生成之数也。(新添)又,按《太古天元玉 册》灵文曰∶“是故五行得位,水火木金土也,正于五方,表混沌之初分,上下清浊以定,乃成 天地也。”

二神 ,因万物之始生,分阴阳而立左右,辨清浊而分前后,故五行得位而变形,日 月营运而化星。直中气之变,太虚澄净,黑气浮空,势乱如麻,遐尔一色,玄凝分扰, 雨昏翳,

寒资阴化,水始生也。寒湿交而生辰星,乃至阴之精感而化也,故水得其一数,故众水皆一体也。

□□乃阴极而阳化也。寒极而热生,乃物极而反也。太虚昏翳,宛若轻尘,色散如丹,乍盈乍缩,

炎光郁燠,燔灼销融,热资阳化,火始生也。寒热交而生 煌阳光盛而生荧HT 。又云水旺而生荧 HT、 煌,以火而少赤,不行火令,至阳精之化也。故得其火之二数者,应水中之火,石中之火 也。景霁山昏,苍埃四合,山川如堵,鼓坼太虚,天地远,气散焉,口风阳化阴长,木始生也。

燥风交而生岁星,阴阳和而水资,草木敷荣。故木得三数也,乃树木、竹木、草木也。气交之极,

阳气复降,阴气复升,劲风爽气,远近烟浮,白 如絮,遐迩皎洁,势郁声迅,木偃云腾,山川 坚定,肃气凄清,燥热相交,而全始生也。阳气升,阴气降,水就润而生木,阴气升而阳气降,

火就燥而生金,故知木为阳中之阴化,金为阴中之阳化。故金得四数,

乃金银铜铁之类。言五者,铅草不禁于火也。燥气盛而生火,白云腾而雨降,泉出地中,湿热相 搏,五伏之下,土始生也。四方备而生镇星,此火之子也。在五伏之下,而有五色之土者,清阳 为天,浊阴为地,此乃坤正土,非火之子也,故阴土二而阳亦二也。四方备而阴精之内□感阳光 而生五土,上感气而镇星也。

故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轮其次也。其坤元之土,掌于四方,乃得之为成数也。

水木金火,谓得土而成立。物过而出土之上,故有成数也。水一数,加土五成六,火二数,加土 五成七,木三数,加土五成八,金四数,加土五成九,土备五方,无成数,亦得五也。是故天地 五行生成之数者,四十五也,是故脉取四十五,为平脉也。凡人气血长短息数,皆生于四十五也。

图载于后。

五行∶金、木、水、火、土。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r五行生成数图\pt166a1.bmp\r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五运所生属性:甲己土运,乙庚金运,丁壬木运,丙辛水运,戊癸火运。甲乃为夫,己乃为妇,所生真土也。

假令甲子年,土运统之,其五运者,有天运,有客运,有主运也。

五运歌曰∶甲己土运乙庚金,丁壬木运尽成林,丙辛便是长流水,戊癸离宫号曰心。

假令甲子年,土运承天,乙丑年,金运承天,丙辛年,水运承天,丁壬年,木运承天,戊癸 年,火运承天。假令甲与己为土运,上半年乃甲土运,下半年己土运。余仿此。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客运属性:\r五运客图\pt166a2.bmp\r 假令甲子年,土为天运,便为初运。自大寒前十三日交初之运。乙为金运,乃第二运也。丙 为水运,乃第三运也。丁为木运,第四运也。戊为火运,第五运也。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主运属性:\r五运主图\pt166a3.bmp\r 初运逐年木为主,二火三土相生取,四来是金以为常,五运寒水长相许。

假令逐年自大寒交司日木为主运,火为二之主运,土为三之主运,金为四之主运,水为五 之主运。主客天运,另有运策。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太少运属性:\r太少吕图\pt166a4.bmp\r 甲丙戊庚壬为太,乙辛丁癸己少寻,阳年是太阴年少,寄宫所在不相侵。

甲在寅,乙在辰,丙寄辰,丁在未,己寄巳,辛寄戌,戊在戌,癸寄丑。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五音属性:木角火征金为商,土宫水羽最为良,阳年为太阴年少,得地反为太少乡。

假令己巳年,己寄巳,巳本是少宫,却为太宫。辛寄戌,丙戌年,戌内有辛,反为少羽。癸 丑年,为太征。丁未年,为太角。庚辰年,乙与庚合,内有乙,反为少商。余者,阳年为太,

阴少也。其寄干者,所在之处,太少相反也。其余谓阴阳年也。

又法,假令甲子年,便为太宫,乙丑年为少商,丙庚年为太羽,丁卯年为少角,戊辰年为太征。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客运太少法属性:假令甲子年五运,甲为太宫土运,为初之运,乙为少商金,为第二之运,丙为太羽水,第 三之运,丁为少角木,为四之运,戊为太宫火,为第五之运也。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主运太少法属性:\r图\pt166a5.bmp\r 初运逐年木主先,阳年起壬阴丁年,每岁轮至正对位,逢之本干是当年。

阳年起壬,阴年起丁。假令轮行十二支于本年,支上或对冲支上,于十二支上寻本年干字 是也。假令庚戌年,乃阳年起壬,轮行十干于十二支上,轮至辰上,见庚辰也。却为阳年起壬,

为太角,行至对冲,辰上见本年干庚,便为少角也。又如,阴年起丁,本年支上见年干者,为少 角,对冲见者,为太角也。便从庚辰上起丁,乃少角木,为初之主运也。次乃戊为太征火,为二 之主运也,次己为少宫土,为三之主运也,次庚乃太商金,为四之主运也,终乃辛,为少羽水,

为五之主运也。逐年五运主太少,《素问》上载初终字是也。〔出六元纪论。(新添)六元纪论 中分主客太少,初终二字也。〕 壬子、壬午年,上少阴,(司天。)中太角,(木运。)下阳明。(司地。)

太角(初正)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戊子、(天符。)戊午年,(太一天符。)上少阴,(司天。)中太征,(火运。)下阳明。(司地。)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此明太少二字也。戊子、戊午年,客运为太角,主运为少角。

丁丑、丁未年,上太阴,(司天。)中少角,(木运。)下太阳。(司地。)

少角(初正)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年,(太一天符。)上太阴,(司天。)中少宫,(土运。)

下太阳。(司地。)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乙丑、乙未年,上太阴,(司天。)中少商,(金运。)下太阳。(司地。)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太宫 其角为初者,每岁以木为初,主运。羽为终者,乃水为每岁五终运主也。

五音者,五行之音声也。土曰宫,金曰商,木曰角,火曰征,水曰羽。在阳年曰太,在阴 年曰少。《晋书》∶角触动而生其位,丁壬之岁。征者,止也,言物成则止其位,戊癸岁也。商,

强,谓金性之坚强其位,乙庚岁也。羽,舒也,阳气将复,万物孳育,而舒生其位,丙辛之岁也。

宫,中也,中和之道,无往而不理也。又,总堂室奥作而谓之宫,所图不一。盖土亦以通贯于金 木水火,土旺于四季,荣养四藏。皆总之意也,其位甲己岁也。

《太始册文》曰∶故五运从十干起,甲为土也,土生金,故乙次之,金生水,故丙次之,

水生木,丁次之,木生火,戊次之。如此五行相生而转,甲为阳,乙为阴,亦相间而数,如环之 无端也。详其五音、五运之由者,乃上下相召,大 小相乘,同归于治而已。是故因刻成日,因日而成月,因月而成岁。近相因以制用,虽太古占天 望气,天运所至,定表岁之灾变也。

天之气,横于甲己,为土运。素天之气,横于乙庚,为金运。玄天之气,横于丙辛,为 水运。苍天之气,横于丁壬,为木运。丹天之气,横于戊癸,为火运。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五天之气(新添)

属性:凡五运者,乃五天之气也,皆主一年。太过来早,不及乘之,不及来晚,太过从之,即太 过先至十三日,不及后至十三日也,皆在大寒交司日前后也。昔垂象以示于伏牺,圣人占候,视 其五色之气,彰列虚空,圣机测天意以立气,而为五行。以五气终始之际,配名刚柔,而以立十 干。次以十二支为定位,立成二十八宿,命曰五气经天矣。故《太始天元玉册》曰∶丹天之气,

经于牛女戊分, 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壬分,素天之气,经于亢氐 昴毕庚分,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辛分。所谓戊己分者,曰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之所其 道矣。从卯辰巳午未申,行阳度二十五,半周天也,从酉戊亥子丑寅,行阴度二十五,半周天也。

自胃至房 十四宿,为阳,主昼,自昴至心十四宿,为阴,主夜。一日乃百刻之度也。

\r旧经天元五气经天之图\pt166a6.bmp\r 甲己 黄司宫土,( 者,黄色也。黄气积于甲己,故应土运。其音宫,音声也,太而和 ,曰宫也,故长夏土旺,万物太而和平。)乙庚素白主商金,(素者,白也。气积于乙庚,故应 金运。其音商,轻而粗曰商,故秋万物凋零,辙微劲切。)丁壬青苍为角木,(苍者,乃薄青色 也。青气横于丁壬,故应木运。其音角,轻而直曰角,故春则万物舒荣端直也。)丙辛黑玄水羽音,

(玄者,黑也,上微见紫绀,而黑之属也。黑气横于丙辛,故应水运。其音羽,沉而深曰羽,故 冬物藏而深沉也。)戊癸丹赤应征火,(丹者,深沉赤色也。赤气横于戊癸,故应火运也。其音 征,和而美曰征,故爱物蕃鲜美也。)五太甲丙戊庚壬,(甲太宫土,丙太羽水,戊太征火,庚太 商金,壬太角木,曰太过。阳干合阳支,阳用事,故疾速,故太过而盛者也。)五少乙丁癸辛己,

(乙少商金,丁少角木,癸少征火,辛少羽水,己少宫土,乃曰不及。阴干合阴支,阴用事,徐 迟不及而衰也。)欲知平运命加临。(平运者,阳年太过,阴年者不及,非太过、非不及者,平 气运也。木曰正角,火曰正征,土曰正宫,金曰正商,水曰正羽,然上下干支加临推之。)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五运邪正二化(新添)

属性:土为雨化,火热化,金清化,木风化,水寒化。丁丑、丁未年,其连风清热,清热胜复同。

丁乃木运,风化。木运之下,金气承之,清化。木生火,火乃热化。癸丑、癸未年,其运热寒雨,

寒雨胜复同。癸乃火运,热化。火运之下,水气承之,寒化。火生土,土乃雨化。己丑、己未年,

其运雨风清,风清胜复同。己乃土运,雨化。土运之下,木气承之,木乃风化。土生金,金乃清化。

其运者,阴年不及,与所克所生者同化也,乃邪气化度也。阳年太过,运只一化,乃正气 化度也。此乃邪正二化也。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天运来时法(新添)

属性:自大唐麟德元年甲子岁正月一日己酉朔,娄金独直日先下,积年乃减一算。(自麟德至庚戌,

五百二十七年也,明昌元年也。)次以七因之,以十九除之,一名闰数。次以十二乘之,后却加 入闰数、除数,后又加入本月数。此下位,别张之,乃去一年。次出其闰数,又虚去其五行数。

次以上位,进之一位,后三因之。次出下位之数,名去小尽也。后加入月下零日数,看得几日。

次六十除之,不尽,乃百粟之。又以八十七除之,不尽者,乃加入运数,太过加成数,不及加生 数,看得几何。如阳年逢偶数,即加一,阴年逢奇数,即减一,其余加减,毕其数过,当日下刻 中之数也。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五运交司日法属性:凡五运,皆主一年。太过来早,不及乘之,不及来晚,太过从之。运来之日,在司天交司日 前后各十三日,或同交司日齐。大至者,每岁冬至天正之日也。冬至后一月,即丑正大寒之日,

是天交司之日也,斗建丑正。阳年交司日前十三日至,阴年交司日后十三日至。年支运干相符,

合德而平气也。既非有余,又非不及,日平气也。即土运取己丑、己未,金运取乙酉,水运取辛 亥,木运取丁卯,火运取癸巳。此皆阴年不及运,反作平气运也。又于太过年,

当有余而天刑之,反作平气,不得其盛也。火运天刑有二,即戊辰、戊戌,上见太阳,寒水司天 克之,不盛也,故做平气运。金运天刑有四,即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即君相二火司天,故 上见二火,中见金运。司天刑之,不得有余,故作平气也,皆同天至交司日也。太过曰先天,不 及曰后天,平气曰齐天。齐天者,即同至于大寒交司日也。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五运交司日时法(新添)

属性:置大唐麟德元年甲子岁正月一日己酉朔,至今明昌四年癸丑岁,积得五百三十年。以减一算,

乘岁周,分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分三十六秒。乘之,得九亿三千二百一十三万八千六百四十四分。

除交司日,差一十四万六千一百单九。以天纪六十去外,有五十九日,二千五百四十三分一秒,

命己酉,大余得戊申日,大寒及分,得大寒前后或大寒日交也。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二之运属性:置大寒交司日,大余五十九日,加运策七十三日。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次之运属性:置二之运,累加运策,满六十,去之不用,命己酉,见交运日辰乃分。

<目录>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篇名>求法敛加时属性:置逐运下,小余分六,因之五百,分为一辰六十分,为一刻,命子正。算外得时刻也,巳正四刻也。

假令大寒,小余二千五百四十三分。退一位,作二百五十四分。以六乘之,得一千五百二十 四分。一千分得五辰,于五百分上更除了二百五十,乃半辰也。有半辰者为正,无半辰者为初。

外有二百五十分,更有二十五分,计有二百七十五分。六十分为一刻,又除了二百四十分,为四 刻。外有三十五分,弃之。从子起,五辰在巳,有半辰,巳正四刻也。

<目录>卷第二<篇名>五行司化篇第二属性:东方木者,乃厥阴风木,天地号令之始也。春木旺,厥阴司天为主化,春风胜,厥阴司天为 主对,夏火旺,少阴司天为主化,夏热胜,少阴司天为主对,四季土旺,太阴司天为主化,四季 湿胜,太阴司天为主对,秋金旺,阳明司天为主化,秋燥胜,阳明司天为主对,冬水旺,太阳司 天为主化,冬寒胜,太阳司天为主对,天地、上下,升降、阴阳相合。天地太一天真元气,判而 为二,以为阴阳,列而为六。其在天,则为寒暑燥湿风火,三阴三阳上奉之,在地则为木火土金 水,则生长化收藏而下应之,则为知矣。天地各有三阴三阳,先圣测之,立为十二支矣。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六气司天属性:歌曰∶子午少阴君火暑,丑未太阴湿土雨,寅申少阳相火热,卯酉阳明燥金主,辰戌太阳水 司寒,巳亥厥阴木风举。

少阴为标,气始生之元。正化生数,对化成数。少阴君火司化于子午,其气暄暑,太阴湿土 司化于丑未,其主雨湿化,少阳相火司化于寅申,其气炎热。阳明燥金司化于卯酉,主清凉干燥,

太阳寒水司化于辰戌,主寒冷,厥阴风木司化于己亥,主于风举。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司天司地法属性:\r图\pt166a7.bmp\r 天气始于甲,甲者,十干之首也。地气始于子,子者,元气之初也。甲相合而于甲子,乃天 地阴阳之气之始也。甲应土运,故为五运之君主。甲子与甲午相合,故子为阳气之首,午为阴气 之初。子午之,上,少阴火为六气之主,而为元气之标矣。标者,上首之始也。

少阴为初气,周普天气,终于癸,癸者,子午之终也。地气终于亥者,元气终于癸亥也,相 合为癸亥岁也。乃天地阴阳立者,并遍一周,终尽之岁也。癸亥与癸巳相合,故阴终于亥,阳终 于巳。终于己亥,己亥之上,厥阴主之,故为元气之终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六气司天司地(新添)

属性:歌曰∶到者司天进四地,阴阳上下定灾危,后学医流如晓得,逐年病体见根机。

假令甲子年,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司地,乙丑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司地。

假令少阴君火司天,戊子、戊午年,戊为火运,司天与运同为天符、岁会也。进四位,乃在 泉也。如乙酉年,乙金运,酉金乃庚子,司地同天符。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推天符岁会太一天符法属性:\r天符岁会之图\pt166a8.bmp\r \r天符同岁之图\pt166a9.bmp\r 经曰∶岁运太过,则其至先,岁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然先后之至者,所为六部 气候,各于本位前后之至也。交司之先后之至,各差十三日而应 也,以观万物生长收藏而可知也。凡此之谓,多少之异也。五运非太过不及也,则其气当时而至,

是谓平气之岁也。然虽皆以应期而至,细而推之,其用各异,不可不通矣。故经云变行有多少,

病行有微甚,生死有早晏,此之谓也。

歌曰∶运同天化号天符,运临本辰名岁位,丑未午酉运同天,岁会太一天符年,太过下加同符天。

\r岁会太一天符之图\pt166a10.bmp\r \r岁会之图\pt166a11.bmp\r 诸运同天化者,木运上临厥阴,火运上临少阴,土运上临太阴,金运上临阳明,水运上临太 阳,皆是运与司天气化协议曰天符者合也。木运临卯,火运临午,金运临酉,水运临子,土运临 辰戌丑未,常是本辰之位,故曰岁位。一名岁会者,谓运与本辰会合而同也。一名岁直,运直本 辰也。直者,司也,至也,辰者,支也。己丑、己未之岁,己为土运,丑未属土,上见太阴土。

戊午之岁,戊为火运,午亦属火,上见少阴火。乙酉之岁,乙乃金运,酉亦属金,上见阳明金。

然六十年中,凡此四岁,皆是运气与年辰符同,是为三合,一名会二者。岁三者,运会命曰太一 天符,故下文曰当六岁会太一天符。经所不言岁会,而唯言太一天符者,是以言其纲,而岁会可 知也。然太一天符者,尊者之 名也。庚子、庚午,金运,下加阳明金。壬申、壬寅,木运,下加厥阴木。甲戌、甲辰,土运,

下加太阴土。然六十年中,凡此六岁,谓之同天符,亦与天符之化同也。不及,下加同岁会四孟 年,辰与运同。辛丑、辛未,水运,下加太阳水。癸酉、癸卯,火运,下加少阴火。癸亥、癸巳,

火运,下加少阳火。然六十年中,凡此六岁,谓之同岁会,亦与岁会之化同也。然岁会者,一名 岁位,一名岁直,其义一而二名,不可不通也。壬为木运,上临寅木,癸为火运,上临巳火。庚 为金运,上临申金,辛为水运,上临亥水。然六十年中,凡此四岁谓之支德符,或干德符,有 邪也。又,壬寅为同天符、支德符,又,癸巳为同天符、岁会、支德符,其用各异,不可不通也。

少角木多,则燥金来胜,五子元建曰∶丁亥六年,正月建寅,丁与壬合,同木运,乃得平,

金不能克己。又,符配者,契合也。

凡当年运气,皆于年前大寒中气日交当年初气。申子辰三年同,寅初一刻交,巳酉丑三年同,

巳初一刻交,寅午戌三年同,申初一刻交,亥卯未三年同,亥初一刻交。凡此四年,为一水同,

此乃三合之义也。

丁年木不及,癸年火不及,己年土不及,乙年金不及,辛年水不及。凡此五运不及,则胜己 者来克之。己气衰而灾者,遇年前大寒日交气时,丁与年运干符合,则能相辅佐,清其运,便为 平岁,则各无胜克交灾之生月也。然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各 月干德符也,此者名为干德符也。以上通为平运岁,(通下天符、

岁会、太一天符同岁会、支德符、干德符之类。)此皆是平运之岁也。则气化营运,皆是平运之岁 也,则气运化行,皆应期而至,乃物生长收藏,及人之脉候,皆顺天气,而无先后之至也。细而 推之,则可知也。

\r旧经六十年运变化之图\pt166a12.bmp\r 凡此诸岁,虽是平运,而盛衰之用,亦有异也。何以明之?然∶若诸不及之岁,得遇天符 岁会同岁,支德符、干德符之类符合相助,则方得平和,而既不衰,则五化通化,各无胜克之变 也。若遇太过之岁,便得天符,或岁会天符、支德符、干得符之类符合相助,则其气转盛,安无 胜克之变乎,然后虽无胜复之变,必然有变矣。故经言∶岁火太过,上临少阳、少阴,火燔 ,

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血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又言∶ 岁水太过,上临太阳,雨冰霜雪不时而降,湿气变物,民病反腹胀痛,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 妄瞀,神门绝者死。凡言赫曦之纪云上征,而收气后也,暴烈其政,藏气乃复,时见发凝惨甚,

则雨冰霜雹劲切,寒邪伤心也。流衍之纪云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

大雨时降,邪伤肾也。凡此之类,皆是天符之岁也。又言,曰太角、云上商,则其气逆,逆则病 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然太角上 临少阳,则下加厥阴,是谓同天符也。以上皆平运之岁也。既所载如此,胜复之变者,安得平运 之岁皆无变乎?斯义昭然而无憾矣。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推大小差郁复属性:经曰∶天气下降,地气随之,地气上升,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恶所不胜,归所 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逆而上,胜之多少,而差其分。

微者少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交,易 则大变生而病作矣。

(新添)差者,差其平常之气候也,而有盛衰之变也。日得其位,常化也,命其位而方月可 知也。六位之气,太少异也,上升下降,随气所在,以定其方,随其各位之方占之。太少者,太 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暴者速而不久,长亡无也。

曰天地盈虚何如?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也。地气胜则岁运 上升,天气胜则岁运下降,运气常先,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病生者,非 其位则变生病矣。

六气应五行之变,位有终始,气有国中,上下不同,求之异也。位者地也,气者天也,天地 之气,互有差移,故气之国中,中者地主事,则气流于地,初者天用事,则气腾于天。初与中,

皆分六步而率科尔。国中各差三十日余四十三刻四分刻之三也。其差者,一气六十日,乃天地用事也。

前说多少而差其分者,乃天地之气升降,差其分有多少也。微者少差,甚者大差,(微者徐,

暴者速。)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

微者小差,徐而迟也,七分也。一分乃十五日,七分者,乃一百十五日,而应其候。甚者大 差,五分也,乃七十五日,而应差过其数矣。其差一说,六元纪论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

(先有胜复,后有复报也。)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待,谓不及差分位也。大温发于辰己,大 热发于申未,大凉发于戌亥,大寒发于丑寅,其温热凉寒,本发于四正之位。子午卯酉,乃春夏 秋冬也。其春温发于寅卯是也,差于辰巳,夏热当午,差于申未,秋凉当于酉位,差于戌亥,

大寒当于子位,差于丑寅也。各差三十日四十三刻四分刻之三。大纪、微纪者,大纪暴急,为病 甚,微者徐,为病持,(持,谓相执持也。)明五郁之早晏也。

假令丙申岁,辛亥为司地,丁酉年,亥为司地右间,戊戌年,亥为司天左间,己亥年,迁 正司。亥乃木,正化伏其己土运。土气之下,木气承之,其运雨风清,胜复同化也。(亥年木胜 土不及。)更或入天冲宫治,民恭,小游太一,土郁不能升发。至庚子年,庚乃金运,己土之子 也,克其亥年司天之木,救其己土,子来救母,土不能郁也。暴急者,七十五日而发也。

歌曰∶天气生运为顺化,运生天气为小逆。天气克运号天刑,运胜天为不和契。太过天刑 运反平,或运胜天为大逆(旧经)。

天气生者,是谓二火生天,在上,而土运在中。土运司天,生金,为主运,金司天,生水,

为主运,水司天,生木,为主运,木司天,生火,为主运之类,皆是临于子位之上,而非为逆,

故曰顺也、化也。运生天气者,是为木运生火,司天,火运生土,司天,土运生金,司天,金运 生水,司天,水运生木,司天之类是也。然父子之义,则父为运,子为令,反子临父位之上,虽 气用,是不当其位,而亦为逆,故曰小逆。(新添)假令壬子年,壬为木运,司天,乃君火侍奉 于天令也,子临父位,为小逆。天气克运者,是谓司天气能克运化,则木运,金司天克之,命曰 天刑。金运上临少阴、少阳,火运上临太阳,水运上临太阴,土运上临厥阴之类,皆是运与天不 相得,而天气克之运,故曰天刑。刑者,克也。运胜天者,是谓岁运克司天之气也。然运克天气,

而不相得,故曰不和契也。(新添)假令乙亥年,乙乃金运,亥乃厥阴木,运克天,令不能和契 而已。太过天刑运反平者,岁火运上临太阳,金运上临少阴、少阳,然虽岁运太过,而气制之,

其化减半,而反平也。或云既反平,则各无胜克之生者,误也。如金运太过,而上临二火,天 气制之,金运反平,而不能胜克于木,风木无畏,而与金运齐化,而和平也。其运本为太过而胜 木,(金气之下,木气承 之。)曲则强制于运,其化方减,非为自然,安为无病之运。火运亦然,故经曰太征火运,赫曦 之纪云上羽与正征同,其生化举其病。颜氏曰∶病金则反炎,运也,岂不深思气相得则和,不相 得则病。今既六气克运,而不相得,安得反无病乎。太过天刑,运气反平,不能胜,亦有自怫之 病,而生于己矣。或不然者,是未明经之奥也。运胜天为大逆者,水运上临少阳,土运上临太阳,

皆运胜司天之气,是谓下克,为逆,运更太过,故曰大逆,而不和也。少宫不及者,天刑,谓木 运上临阳明,土运上临厥阴,水运上临太阴也。胜天者,木运上临太阴,火运上临阳明,金运上 临厥阴也。然五行之道,己不及,则己所不胜者来克之,己所胜者来轻侮之。岁运不及,而与天 运更不相得,其运屈伏,而不能为用,其运同司天正气之化也。故下文曰∶如火运上临阳明,则 其化反同天正气。推太少正同,反同正商,是谓与干金运之化同也。木运上临太阴,则反同正宫,

是谓土运之同化也。余皆仿此。故曰其化反同天正气耳。或云既运同天正化,则便为平岁,而无 变灾也,误也。何以明之?然言∶不详经曰少角木运,上商与正商同。(新添)《内经》所说太 少二宫,庚为太商,乙为少商,乙卯、乙酉为正商,庚年三月为正商也。(庚年建戌,三月庚辰。)

其病支废痈肿疮疡,邪伤肝也。其所伤于肝木,上宫与正宫同,肃瑟肃杀,则金之化也。炎赫沸 腾,火来复也,眚于三,三者,火为豕,复眚在东方木,三也。其主飞蠹蛆雉者,乃物内自化也,

飞乃羽虫也,蠹乃内生虫也,蛆乃蛆蝇之生也。乃为雷霆,如火之卒爆,化霹雳也。又言少征火,

云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凛冽,则水之德也。豪雨霖霪,土之复也。眚于九,火之分也。

其骤注雷霆震惊,天地气争气交之内,害反伤及鳞类,沉阴霪雨。又言少宫土,上角与正角同,

其病飧泄,邪伤脾也。震惊飘扬,木之德也。苍干散落,金之复也。其眚四维,土之位也。其主 败折,虎野狼诸兽以害于木,及伤生命也。清气乃用,生政乃辱,然生政者,木气屈也。又言少商 金,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火之德也。冰雪霜雹,水之复也。眚于七,金之灾也,

害也。其主鳞伏,彘鼠出见,于时潜伏于鳞羽也。岁气早至,乃生大寒。又言少羽水,云上宫与 正宫同,其病癃 ,邪伤肾也。其化丰满,土之德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木之复也。眚于 一,水之分也。其主毛虫显,狐 变化不藏,见诸兽所伤,土化之物,反害裸虫之长,并狐 变 化妖魅,虫见不藏也。凡此之言,皆是明太少运与天气不相得,而其化反同司天正气之化,胜复 之纲也。细而推之,万物悉由之矣,安得言其一,类推之者也。随运之。经言病之寒热温凉,以 运气推移,上下加临,参合而取盛衰,则可以言其病之情势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六气六位(新添)

属性: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六气正化对化属性:子午,少阴君火,午为火,子为木,午为正化,子为对化。丑未,太阴湿土,丑未皆属土,

未为正化,丑为对化。寅申,少阳相火,寅乃火生长之地,申属金,寅为正化,申为对化。卯酉,

阳明燥金,酉兑七宫,属金,卯属 木,酉为正化,卯为对化。辰戌,太阳寒水,辰戌皆属火,《金镜》云∶古以子为干,子,水也,

戌属干,戌乃正化,辰为对化。巳亥,厥阴风木,亥上有甲,属木,巳属亥为正化,亥为对化。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六气主交属性:歌曰∶大寒厥阴气之初,春分君火二之居,小满少阳分三气,太阴大暑四之居,秋分阳明五 之气,太阳小雪气之余。

凡六气者,不动也,静而守位。每岁自年前大寒日交初之气,厥阴风木为主,正月、二月之 分也。春分日交二之气,少阴君火为主,三月、四月之分也。小满日交三之气,少阳相火为主,

五月、六月之分,畏热炎火也。大暑日交四之气,太阴湿土为主,七月、八月之分,霖霪雨化也。

秋分日交五之气,阳明燥金为主,九月、十月之分,金气收敛万物也。小雪日交六之气,太阳寒 水为主,十一月、十二月之分,大寒凛冽也。

(新添)主气歌曰∶初气逐年木主先,二君三相火排连,四来是土常为主,五气金当六水天。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六气客交属性:有气策加之。

阳年为太过年,阴年为不及年。子、寅、辰、午、申、戌,属阳年,丑、卯、巳、未、酉、

亥,皆阴年。主客皆自大寒日交司。天气为客之气也,客气交者后,有气策累加之,见六气所交日辰者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大寒交司日法(新添)

属性:\r新添逐岁主气交守位图\pt166a13.bmp\r 演纪上元自大唐麟德元年正月一日己酉朔,至大金明昌四年岁次癸丑,积得五百三十岁减一 算,以五百二十九年乘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分三十六秒,乘之得一十九万三千二百一十三 日八十六分四十四秒。减交司差一十四日六十一分单九,外有一十九万三千一百九十九日二十五 分四十三秒奇一单九。(八十分以上,收为一日。)以天纪六十除之,外有五十九日二十五分四十三 秒奇一,命己酉。算外得戊申日大寒,乃交司日辰及分,乃壬寅年十二月中气大寒,交得癸丑,

司天气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司天司地日交司属性:到者司天进四地,阴阳上下定灾危,后学医流如晓得,逐年病体见根机。

假令癸丑年,太阴湿土司天,前四位,太阳寒水,司地。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司天逐年客气属性:逐年退三是客乡,上行实所上临方,初终六气轮排取,主客胜衰定者伤。

假令癸丑年,司天后三辰,亥是也,厥阴风木,为初之气,客也。子少阴君火,二之气,丑 太阴湿土,三之气,寅少阳相火,四之气,卯阳明燥金,五之气,辰太阳寒水,终之气。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入宫法属性:置大寒交司五十九日,加司天化数、支数、干迁数,三数化数,太阴湿土五支数,丑五干迁 数,自寄干迁,至交,计几位。癸寄丑,更不迁动,只得一位。一数三位,并得一十一,并交司 五十九,计得七十,进二位,作七千。《天元玉册》云∶阳年减四十九,阴年加四十五。今癸丑 年,阴年,加四十五,计得七千四十五。以四十五除之,外有五,命元首宫。除之五,天禽宫,

为元首宫先除五。运气不入中宫,不叠六,只在四宫,今癸丑年司天,在四宫,天辅宫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四六天交时刻法属性:申子辰三年,乃一六天,自寅初水下一刻交(大寒寅初一刻交初之气)。司天之气。巳酉丑三年,

乃二六天,自巳初一刻交。自寅至巳,计二十六刻,交司天初气。寅午戌三年乃三六天,自申初 一刻交。寅至申,五十一刻,交司天初气。亥卯未三年,乃四六天,自亥初一刻交。寅至亥,七 十五刻,交司天初气。

每一昼夜,计一百刻,每时共八刻二十分,六十分,又为一刻也。假令癸丑年二六天,巳初 一刻交。自巳初一刻,寅初漏水下一刻,寅上八刻二十分,卯上八刻二十分,辰上八刻二十分,

三八二十四刻,寅卯辰各二十分,计二十六刻,交得太阴湿土司天。厥阴风木之分二十六刻,已 前属上年太阳终之气二十六刻,已后属今年厥阴风木。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癸丑年交次气法(少阴君火之分)

属性:每一气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交一气。假令癸丑年,自巳初一刻交初之气,计二十六刻也。一 年六十日,有气策加残零大余,外有八十七刻半。初之气,自巳初一刻数,一辰八刻二十分,数 至寅上,(自巳至寅也,)计八十刻,少七刻半。巳上二十分,午上二十分,未上二十分,共六十分,

至未又是一刻,计八十一刻。又,申上二十分,酉上二十分,戌上二十分,又成一刻,计八十三 刻。子上取四刻,计八十七刻。少半刻,亥上二十分,子上十分,计三十分,为半刻也。二之气,

交在子中之右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三之气(少阳相火之分)

属性:自子中之左,四刻十分。自丑至戌,计十位,每一位八刻二十分,十位计八十刻也。自子至 戌,八十四刻,外少三刻半。丑寅卯,各二十分,计六十分,辰巳午,又一刻,未申酉三位,各 二十分,又一刻,计八十七刻,少半刻。前子上十分,今戌上二十分,计三十分,为半刻。计八 十七刻半,交得三之气。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四之气(太阴湿土之分)

属性:前三之气,少阴君火之分,终在戌上二十分也。起自亥初一刻,起所至申末,十位,计八十 刻。亥子丑,各二十分,为一刻,寅卯辰,各二十分,又一刻,巳午未,又一刻,计八十三刻,

外少四刻半。酉上取四刻,申上二十分,酉上十分,计三十分,为半刻。交在酉中之右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五之气(阳明燥金之分)

属性:始自酉中之左,起四刻十分,从戌数至未,共十位,计八十刻。每一位二十分,子上又一刻,

卯上又一刻,午上 又一刻,计八十七刻,少半刻。前酉上十分,未上二十分,计三十分,为半刻,计八十七刻半也。

交在未末二十分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终之气(太阳寒水之分)

属性:\r昼夜百刻之图\pt166a14.bmp\r 始自申初一刻,数至巳,共十位,计八十刻。戌上一刻,丑上一刻,辰上一刻,共计八十 三刻,外更少四刻。却于巳上取四刻,八十七刻。更少半刻,巳上又取三十分,计八十七刻半交 也,终于巳中之左二十分也。

每一宫,乃八刻二十分,六十分为一刻也。昼夜百刻,每自平旦寅初一刻,五运六气,皆 从寅初一刻起。首数至丑末二十分,所以每位八刻二十分。六十分为一刻者,寅上二十分,卯 上二十分,辰上二十分,计六十分。辰未戌丑各成一刻,共成一百刻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六气交客气日辰法属性:置大寒残零大小余,加气策,命己酉,得者日辰,乃六气所交日辰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二之气属性:假令癸丑年,大寒五十九日二十五分一十三秒单九,加气策八十七分三十九秒奇一,满二收 为一秒,乃三分之一也,满六去之,加之得空日一十二分五十二秒奇二,命己酉。算外空日,己 酉日。壬子年十二月十日,戊申日大寒,得癸丑年二月十二日己酉,二之气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三之气属性:置二之气一十二分五十二秒奇二,加气策八十七分三十九秒奇一,满三收为一刻,加之得一 日□□二十二秒,命己酉,算外得庚戌日,癸丑年四月十四日庚戌,交三之气。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四之气属性:置三之气一日□□二十二秒,加气策,得一日八十七分六十一秒奇一,命已酉。算外得庚戌,

六月十五日,时刻在前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五之气属性:加气策,得二日七十五分□□奇二,命己酉。算辛亥日,八月十七日辛亥日交,得五之气。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六之气属性:加气策,得三日六十二分四十秒,命己酉。得壬子日辰,十月九日壬子日交,得终之气。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求九宫分野(旧经)

属性:昔天候龙马出于洪河,以负阴阳之数,亦于伏牺氏,其位有九,其数始于一而终于九焉。圣 人密符天意,务范而以意九宫,除次中位,而以画成八卦矣。去相率之三位数,皆有五焉。然北 方坎一,合南方离九,成十,兼中五,为十五也。东方震三,兼西方兑七,成十也,兼中五,为 一十五也。北方隅干六,合东南方隅巽四,成十,兼中五,为十五也。东北方艮八,合西南方坤二,

成十也,兼中五,共成一十五也。又,干六合艮八,成一十四,兼坎一,为一十五也。艮八合巽 四,成十二,兼震三,为十五也。巽四合坤二,成六,兼离九,为十五也。又,坤二干六成八,

兼兑七,为十五也。所以五位而合一十五数者,以三位而应三十五也。以数应五行,生数也。以 其一二三四五而积之,其数十有五矣,乃乾坤为用之数也。然干为天者,阳也,其数奇,故一三 五而为九,乃干之用也,坤为地而阴也,其数隅,故二四为六,乃坤之用也。坤六画,是故用,

干三画,而用焉,故九六合有十五也。又,历候,五日成候也。震三兑七中五,成十五也,所以 三位而合一十五数者,以三位而应以数,应五行之生数也。其一二三四五者,积之其数一十五矣,

乃乾坤为用之数者。然干为天者,阳也,阳数奇,故一三五而成九,乃干之用也,坤为地而成阴 也,阴数偶,故二四为六,乃坤之用也。坤六画而用六,干三画而用九者,所为干道包坤,是以 兼而为九,乃其数用焉,故九六合有十五也。又,历候取五日,五运周而为一候,三候为一气,

而应三才之象也。月之亏盈而应之,则知阴阳为用之数,以九六为之纪也。阴气生于天,阳气生 于地,故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然干道包而其数九,故有九宫,上应天之九星,下应 地之九野,九星应人之九窍,九野应人之九脏尔。故经云∶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 阴阳,其九洲、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之,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 三之,合则九也。九分而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而成九脏,以应之也。然非 天理,安得如是乎。

\r旧经九宫分野图\pt166a15.bmp\r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九宫分野属性:歌曰∶坎一蓬天水,(坎一宫者水,上应天蓬星,下应冀州分野,位在北方。)位北冀无双,

(夫五行九宫者,然木火土全皆有应宫,惟天水独主冀州一宫,而无应宫。)坤二天内司,(坤 为二宫,属土,上应天内星,下应荆州分野,位在西南,故下文曰房室宫。)荆州宫室房。震三 天冲木,(震为三宫,属木,上应天冲星,下应青州分野,位在东方。)青州在东方。巽四木天 辅,(巽为四宫,属木,上应天辅星。)东南徐郡乡,(下应徐州分野,位在东南隅。下应曰乡 者,里也。)中五天禽土,(中为正宫,上应天禽星,下应豫州分野,位在中央,故下文曰豫州 在中央。)豫州在中央。干六天心应,(干为天心六宫,属金,上应天心星,下应京兆府分野,

位在西北隅,故下文曰豫金西北凉。豫名界也,分也。)豫,金,西北汉。兑七金天柱,(兑为 七宫,属金,上应天柱星,下应梁州分野,位在西方,其左应西梁。)艮八天任火,(艮为八宫,

属火,上应天任星,下应兖州分野,位在东北隅,故下文曰东北兖司当。司者,主也,当者,直 也。)东北兖司当。离九天英分,(离为九宫,属火,上应天英星,下应扬州分野,在南方。)

火位在南阳。奇宫征正位,(奇不在隅也。按,《天元玉册》曰天蓬一,水之正宫,天冲三,木 之正宫,天禽五,土之正宫,天英九,火之正宫,天柱七,金之正宫,北之位也。)偶神应宫堂。

(偶者,双而不奇也。按,《天元玉册》曰∶天内者,土神之应宫,天辅,木神之应宫也,天心 六,金神之应宫也,天任八宫,火神之应宫也。其水者,天应宫,所为水为物之祖始,造化宗源,

乃元气之本,数之首,太一居之,寻余皆从而有之,故无应宫也。)中原分五分。(今详经注∶ 东分自开封县,东至苍海,属木,应春,其气大温也。西分者,自 源县,西至沙州异界,属金,应秋,其分 之气大凉。南分者,自汉蜀江,至南海,属火,应夏,其气大热。北分者,自平遥县,至北海,

属水,应冬,其气大寒。凡此四分之中,属土,无正王之时,寄王四季之后,其气兼□□寒热温 凉兼。此乃往古国家命土,以观万物生长收藏而应之,以验□中原之地分,气候正,为历同也。

东方早温,每应百里而至早一日也。西方早凉,每四十里至早一日也。南方早热,川 之地,每 十五里早一日,广平之地,则每五十里阳气发早一日,阴气至晚一日也。北方早寒,川形有南向 者,每二十五里阳气行晚一日,阴气行早一日,川有弓形向北者,每十五里也,广平之地,每二 十五里阴气早一日,阳气晚一日也。然阳气始于春,盛于夏,故东方温而南方热也,阴气始于秋 而盛于冬,故西方凉而北方寒。凡此之言大纲,以明之矣。更地体之异,不可分通矣,夫地势高 下,亦有寒热温凉之异也。然居高则寒,居下则热,是故东南方阳也,阳积降于下,故地下而热 也,西北方阴也,阴积升于上,故地高而寒也。故曰崇高主阴气治之,冷,污下则阳气治之,热。

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夏气常在。高山更热也则冷,污下易寒者则热,高下寒热,断 可知也。居崇高而气寒则寿,居污下而气热则夭,秋冬气寒而凉则寿,春夏气温而热则夭,明可 知矣。凡此皆以明其中原五 分,物化先后,寿夭不同也。故经曰∶春气西行,秋气东行,夏气北行,冬气南行。春气始于左,

秋气始于右,夏气始于南,冬气始于北,此四时生化之常也。然此明其五分义,诚非谓矣。及余 外四方者,谓中原五分之外。西方之域,其气凉极而热微也,东方之域,其气温极而寒微也,北 方之域,寒极而热微也,南方之域,热极而寒微也。凡此四分之外,至于孤阴独阳之分,则万物 不能生化者也。何以明之?其东方生风西行,西方生燥东行,南方生热北行,北方生寒南行,皆 是阴阳之始生也,未得配合,而安有物象之生化乎。亦犹人始生之后,未得配合交感,而岂有生 化矣。此亦为九野,是以言中原之内五分,及余外四分,合而为九宫,亦应分野之数,不可不推 详。夫九宫分野之道,其义不一,然则应于天地大小,则天下九分中,明应中原之九宫也。仰而 推之,则用邦家者,皆应之。)

歌曰∶辛一丁三己五申,乙七癸九是灾宫,以审胜复时之位,九宫征应吉和凶。

\r推灾宫图\pt166a16.bmp\r 岁运不及,则有灾眚,而不可一概而言之,各随本化宫位,而有胜复之至也。其灾方位宫,

分眚之甚也,后有征兆也,审其时位,而可知也。辛为少羽水,灾一宫,及北方。丁为少角木,

灾三宫,及东方。己为少宫土,灾五宫,寄在二宫申位。乙为少商金,灾七宫,及西方。癸为 少征火,灾九宫,及南方。胜者先变而行其胜也,复者胜己而反复其过也。然胜之动,各有当位 矣。故经曰∶木不及,则春有鸣条畅律之化,秋有雾露清凉之政。火不及,则秋有光显 明之 化,炎热烦躁之候,冬有晏肃振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冷之胜,则有埃昏大雨之复。土不及,则四 时有埃昏润泽之化,春有鸣条鼓折之政,四维发振拉飘骤之变,则有肃杀霜露之复。金不及,则 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冬有严凝肃整之应,夏有干燥烦燎之变,秋有冰雹霜雪之复。水不及,则四 维有润埃霜雪之化,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注雨之变,不时有飘荡振移之复也。九宫 上应天之宫宿,下应地理分野,中应五脏,将傍通万物之盛衰,悉皆应之也。岁运不及,则本宫 之化灾。若遇月干德符,便为平运,而还正宫,复无胜己之灾。

丁年正月建壬寅,五子元建法丁壬,建壬寅,丁与壬合。乙岁三月遇庚辰,乙建戊寅,至三 月,见庚辰,乙与庚合。癸年仲夏逢戊午,癸建甲寅,至五月,见戊午,然戊与癸合。辛年七月 遇丙申,辛建庚寅,至七月,见丙申,然 丙与辛合。己岁季秋逢甲戌,己建丙寅,至九月,见甲戌,然甲与己合。欲还正位克原因。不及,

灾三宫及东方。然正月建壬,丁与壬为夫妇也,来相佐而为平运正位,乃金不能克也。余皆仿此。

故曰所有干德符合契,后为平运也。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月建(新添)

属性:歌曰∶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更向庚寅起,丁壬又寅顺流行,戊癸建从何 位起,正月须向甲寅求。

<目录>卷第二\五行司化篇第二<篇名>日建属性:歌曰∶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子,丁壬庚子居,戊癸逢壬子,顺数不差殊。

假令戊子年五月,正月建甲寅,五月戊午月建,日亦同也。

<目录>卷第三<篇名>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属性:凡初之气,自年前十二月大寒中气日交当年初之气分,主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至春分前 六十日而有奇。自斗建丑正至卯之中,木之位,风之分也。天度至此,风气乃行,天地神明号令 之始也,天之使也,天气加临。(前有四六天交时刻法,具载前也。)

子午岁,太阳(寒水,为初。)居之,为寒,凛冽霜雪水冰也。初之气者,气乃迁,暑将去,

寒乃始,蛰虫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烈,阳气郁,民乃周密,关节禁固,腰 痛。炎暑将 起,中外疮疡。

丑未岁,厥阴居之,为大风发荣而毛气降。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

和气布化,万物以荣,谓之舒气,风湿相搏,雨乃复,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寅申岁,少阴居之,为热风伤人,时气流行。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太温,草木 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拂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痛,肤腠中疮。

卯酉岁,太阴居之,为风雨凝寒不散。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

其病中热,面目浮肿,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辰戌岁,少阳居之,为温,为疫。初之气,地气迁,火乃温,草乃早荣,民病乃疠,暑乃作,身热,头痛,

呕吐,肌腠疮疡赤斑也。

巳亥岁,阳明居之,为清风雾露朦昧。初之气,气始煞,寒方至,民病寒风,时发咳嗽,

左右胁下痛。

凡二之气,自春分中气日交入二之气分,终于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至小满前六十日而 有奇。自斗建卯正至巳之中,二之气,君火之位,谓之少阴,热之分也。天度至此,暗淑火行,

君火,热之分,不行炎暑,君位德也。

子午岁,厥阴居之,为风湿雨,化羽虫。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矣,万物应荣,

寒风清,民乃和,其病目瞑,赤气郁于上而热。

丑未岁,少阴居之,为天正舒荣,以其得位,君令宣行故也。二之气,火正物荣,水化气 乃和,其病温疠火行,远近咸若,湿蒸相搏,雨乃时降,应顺天常,□时候,谓之时雨也。

寅申之岁,太阴居之,为时雨。二之气,及郁入阴,入阴分故也。白埃四起,云趋雨府,

风不胜湿,雨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体热昏愦,脓疮。

卯酉岁,少阳居之,为潜逆,火热时行,疫疠乃生。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木乃生荣,

疠疾大至,民善暴死,君居臣位,臣居君位(君居臣位,壬午,臣居君位,甲子)。故尔。

辰戌之岁,阳明居之,为温凉不时。二之气,大凉乃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折,

民病郁,中满,寒乃始,自凉而又之于寒,故寒气始于来近人也。

巳亥岁,太阳居之,为寒雨,间热。二之气,寒不去,华霜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

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藏,民病热于中。

凡三之气,自小满中气日交入三之气分,终于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至大暑前六十日而有 奇。自斗建巳正至未之中,三之气分,相火之位也,夏至前后各三十日也,少阳之分也。天度之 此,炎热大行。

子午岁,少阴居之,为大暑,亢,民病热。三之气,天政布,火大行,应物蕃鲜,寒气时,

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丑未岁,太阴居之,为云雨雹。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胜,雨乃时降,寒乃随之,

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 肿,胸满。

寅申岁,少阳居之,为暴热至,草萎槁干,炎光,湿化晚布。三之气,天正布,暑气至,少 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耳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嚏,目赤,暴死。

卯酉岁,阳明居之,为凉气向发。三之气,天政布,燥气行,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而疟也。

辰戌岁,太阳居之,为寒气间至,热争冰雹。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乃寒,

反热中,痈疽,注 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当寒反热是也。反天常,热起于心,神之危极,不急扶救,神乃消亡,

故治则生,不治则死。

巳亥岁,厥阴居之,为风热大行,雨化羽虫。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

凡四之气,自大暑中气日交入四之气分,终于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至秋分前六十日而有 奇。自斗建未正至酉之中,土气治之,雨之分也。天度至此,云雨大行,湿热蒸乃作。

子午岁,太阴居之,为大雨霪。四之气,溽暑至,火行,寒热至,民病寒热,嗌干,黄胆,

鼽衄,饮发中满。

丑未岁,少阳居之,为炎热怫胜,云雨冰雹。四之气,畏火临,溽暑蒸化,地气腾,天气痞 隔,寒风晚暮,蒸热相搏,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秋令,万物得之以成,民病腠理 热,血间溢,疟,心腹满,胞胀,甚则 肿。

寅申岁,阳明居之,为清雨雾露。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和,卒其病,腹 满,浮肿。

卯酉岁,太阳居之,为寒雨害物。四之气,雨降,民病暴作,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

反厥心痛,痈肿疮疡,而忽寒疾,骨痿,血便。

辰戌岁,厥阴居之,为暴风雨摧拉,而生裸虫。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物之乃长乃 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痿,注下赤白。

巳亥岁,少阴居之,为寒热气反,山泽浮云,暴溽蒸。四之气,溽暑湿薄争于左之上,民病 黄胆,而为 肿。

凡五之气,自秋分中气日交入五之气分,终于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至小雪前六十日而有 奇。自斗建酉正至亥之中,五之气分,金气治之,燥之分也,之此万物穷燥。

子午岁,少阳居之,为湿为清使政,万物乃荣。五之气,畏火临,暑乃至,阳乃化,万物乃 长乃荣,民乃康,其病温。

丑未岁,阳明居之,为大凉燥疾。五之气,惨令以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 及体,君子周密,民病肤腠。

寅申岁,太阳居之,为早寒。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乘,气门乃闭,刚木凋,民避邪气,

君子周密。

卯酉岁,厥阴居之,为凉风大行,雨生介虫。五之气,春令乃行,草乃生荣,民气和。

辰戌岁,少阴居之,为秋,湿病时行。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舒,大火临御,

故万物舒荣。

巳亥岁,太阴居之,为时雨沉阴。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时行。

凡六终之气,自小雪中气日交入六之气分,终于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至大寒前六十日而 有奇。自斗建亥正至丑之中,终尽天之气,水气治之,寒之分也。天度至此,寒气大行。

子午岁,阳明居之,为燥寒行。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病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

寒气数举,则雾 露雨,瞀翳,病生及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博易也,气胜则可长也。

丑未岁,太阳居之,为大凝冽。终之气,大寒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冰坚,阳光 不治,感于寒,则关节禁固,腰 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病也。

寅申岁,厥阴居之,为寒风飘扬,而生鳞虫。终之气,地气之正,风乃至,万物反生,朦 雾,其病关闭不藏而咳逆。

卯酉岁,少阴居之,则蛰虫出见,流水不冰。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 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君火之化也。

辰戌岁,太阴居之,为凝寒寄地,湿也。终之气,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瞑,野昧,民 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死。

巳亥岁,少阳居之,为寒温,蛰虫不藏,流水不冰。终之气,畏火司政,阳乃大化,蛰虫 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湿厉。

凡此上文,每一主位之内,有主客气耳。是以此为其法也,始于子年,终于亥年。每一岁 之中,常以六位矣,气在其下,地应阴,静而位永定不易,岁岁皆然。天之气,动而不息,居无 常之位,随其岁气交移,则司天为三之气,地为终之气。左右之间气也,地之左间为初之气,右 间为五之气,天之左间为终气,右间为二之气,所谓客气也。

客行则在主之上,主在客之下。上下相召,寒暑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凡此之言人,是以犯其天纲,微微而有异也。先立天地盈虚,以明岁运之太少,及更以别其 盛衰,推六步之临御,适其分野,得而推之,察其得遇,可以其用也。

(新添)夫天之六气阴阳者,动而不息,以轮流而于六矣。主位之上,常以当岁之气,便 为司天,而为三气相火之客也,后三气,便为在泉之气之客也。其司天气者,有南北二政也。甲 己土运,乃南政司天,土独尊,其余金水火木,皆北政。南政者,顺天而转,定左右间气也。假 令甲子年,南政司天,子午乃少阴,君火之上,为司天也。中太宫,土运。下进三位,卯位,甲 与己合,乃己卯司地也。司天气者,两相近者,为间气也。子为司天,少阴君火也,亥乃厥阴风 木也,为右间气,丑,太阴湿土,为左间气也,卯,阳明燥金,为司地,寅,少阳相火,为左间 气,辰,太阳寒水,为右间气也。

一年移一位,以至六居而还会矣。然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气相得则和,不 相得则病,主胜客则客病,而为逆也,客胜主则主病,而为顺也。主客之胜,而无复也,所为三 阴三阳自有盛衰之理也。寅申巳亥为一阴一阳,子午卯酉为二阴二阳,辰戌丑未为三阴三阳,以 义推之,而知盛衰之变异也。

\r旧经南政司天之图\pt166a17.bmp\r 歌曰∶岁辰之气是司天,(岁谓年也,辰为支也,则知子午岁少阴君火司天之理也,则知子午 之左进一位至丑年,每年到,便为司天气也。)左进三辰为在泉。(进三辰,至卯酉,阳明在泉 之类也。)天皆南面言左右,(司天位在南,而北面言其左右之间气也。)北地左右面南言。(司 地位在北,而南面言其左右之间气也。)司天便为三气客,(司天者,上也,南北二政皆司天,

为之气,便是三之气,客也。)地为终气必应然。(司地者,一名在泉,所谓下也,乃为终之气,

客也。)地左间居 终之气,(司地左间为终之气,客也,司地右间为四气,客也,司天居三气,客也。)欲知地 气自排连。(四气司天,右间居二气,司地终气同,而别推之也。)

\r北政司天之图\pt166a18.bmp\r 司天六元真气者,每一岁前三气在天,后三气在地也。其六气,二气在天地之间,余四气在 间气也。司天之气者,主岁半之前,三气也,其在泉者,主岁半之后,也三。谓司天正主三之气 分也,乃是至后。合三十日,余四十三刻七十五分也。余四间气者,为天地阴阳所行 之道路,而各主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也。然总之六步,则为三百六十五日一十五刻,乃成一岁耳。

\r天地所主时位之图\pt166a19.bmp\r 夫五运者,每一岁通主一期,而五为为一周也。以随乎一运主一岁,而太少相次也。然一岁 之中,亦有五运,而合主一岁也。凡此五运,元于之主所,以木火土金水而相袭治之也。常以木 为初运,各随年前交初气之日,时刻皆同。次木生火为二之运,次春分后十三日交。次火生土为 三之运,次小满日后二十五日交。次土生金为四之运,次大暑后三十七日交。次金生水为五之运,

次秋分后四十九日交。终而复始也。凡一运,七十三日五刻,总之为一期。(此乃五运主客者。

前各有运策加临,易见也。)或云岁中 五运,各有主客,当以主客也。以年干前二干为初运之客,而以(因。)五运上下加临,(其年干 前二干为客运者,具载《玉册》内。按∶六元正纪大论曰∶天运便为初运也。)而为燥者,误也。

然司天者在其上,司地者在其下,岁运者在其中。常以般运天地之气,而为升降。又,六步主客 之气者,客气在上,主气在下,岁中天运在其中,而般运上下主客之气,而升降也。凡此皆是三 才之道也,乃自然之理,造化物之由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矣,安得有主客之气,反无 以般之耶,宜为谬矣。运有太少者,但同岁运之太少,

上下太少相因可知。谬以阳年先起太角,阴年先起少角者,非也。(前太少角图,载法在前,与经同也。)

\r旧经六气表里之图\pt166a20.bmp\r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三阴三阳表里十二经(新添)

属性:歌曰∶寅为三焦手少阳,卯手阳明大肠方,辰手太阳小肠火,巳手厥阴包络乡,午手少阴心 是火,未手太阴肺金乡,申足少阳胆是木,酉足阳明胃土当,戌足太阳膀胱水,亥足厥阴肝木傍,

子足少阴肾属水,丑足太阴脾土乡。

足少阴肾之经、足太阳膀胱经,为足两感。手少阴心之经、手太阳小肠经,为手两感。足太 阴脾之经、足阳明胃之经,为足两感。手太阴肺之经、手阳明大肠经,为手两感。足厥阴肝之经、

足少阳胆之经,为足两感。手厥阴包络经、手少阳三焦经,为手两感。其两感者,表里俱病,内 外受病。凡上下加临,取病之本。《素问》∶曰伤寒病,死在六七日之间,何也?皆两感所受也。

(新添)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之主气也。人之伤于寒者,则为病 热,热虽甚不死,

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 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 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 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其两感于寒者,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 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 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满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 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两感于 寒者,病一日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

谵语,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不知人,水浆不入,六日死,五脏已伤。

后有传病法,在卷末,开说出三甲口诀。非《素问》说,故载此也。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论标本属性:经言∶标本之道,浅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举 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度毕矣。

(旧经)六气标本,所从不同,有从本者,有从标者,有不从标本者。少阳、太阴,从本,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 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以六气为本,以三阴三阳为标也。

(新添)少阳之本火,太阴之本湿,本末同,故从本也。少阴之本热,其标阴,太阳之本寒,

其标阳,本末异,故从本从标。阳明之中,厥阴之中,气之化者∶阳明中气为湿,厥阴之中气热,

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之化,从乎中。中者,人气也,人气为病矣。

(旧经)经言∶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 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然寒暑燥湿风火者,气谓本也,则三阴三阳上奉之。

三阴三阳者,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厥阴、阳明,是谓标也。与本相合,为表里者,是谓中 也。是故太阴阳明合,太阳少阴合,厥阴少阳合。合而为六,分而以为手足,应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也。

(新添)又,少阴、太阳,有标本之化,然少阴本热,其标少阴也,太阳本寒,其标太阳 也,遂从标从本之化也。太阴、少阳,从本,然太阴之本湿,其标阴,少阳之本热,其标阳,故 各从其本化也。阳明、厥阴,不从标本,皆从乎中气,阳明其本燥,标为阳,其性凉,清化凉,

与标本不同,而反同其太阴湿土也,又厥阴不从标本,而反从乎中气矣。

(旧经)大凡治病,必明标本中气之化,而寒热温凉治之耳。又,经曰∶气有国中,凡三十 度而有奇,气同位者,何也?然∶国中者,谓一步间气分为二分,故言三十日而有奇也。奇为四 十三刻七十五分。国中相合,而成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乃为一步也。所以气之国中者,是以明 其天地气之升降也。气之初,地气升,气之中,天气降,升降不以,为造化之由也。故经曰∶天 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故出入废则神 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 出入,无器不有。故知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故无不出入,

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之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 谓也。又曰,有不生不化手?然∶与道协议,唯真人。故曰∶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 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 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也。及夫至人,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皆成道者。天地人三才,

运气加临胜复,注上中下矣。癸未日患,便是两感,火运加临上,见子少阴。其运火,两感合死,

标本合病。粗工不识阴阳升降,不知酸苦甘辛咸药性者,十人病,九人死也。

\r标本之图\pt166a21.bmp\r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传病属性:乙酉相女命,癸未日患者,癸火运,未手太阴肺,将未加在辰上,顺行至酉,上见子,子少阴 火,为两感。

(新添)四仲行流己上求,但逢季孟在龙头。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传病法属性:凡人多用《红丝经》传病法,全失《素问》造化之理,并无运气之说。(马宗素述∶黄帝玉 甲密钥机要传病法,非《素问》经载。习之者先明运气逆顺胜复造化,四时旺相,调治四时,所 用皆先看司天日也。)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分五行王相属性:桑君所传加临法∶春,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甲乙日同。夏,火旺,土相,金死,

水囚,木休,丙丁日同。秋,金旺,水相,木死,火囚,土休,庚辛日同。冬,水旺,木相,火 死,土囚,金休,壬癸日同。四季,土旺,金相,水死,木囚,火休,戊己日同。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天符属性:司天与运同,是名天符星。假令戊子日,戊为火运,子为火气,只是天符,此日患病,困半也。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岁会属性:运与支同是也。假令甲辰日,甲为土运,辰为土支,乃岁会也,得病皆重。年月时同,皆仿此。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太一天符属性:运气与支同。假令戊午日,戊为火运,午为火气,又是火支,即为太一天符也。三日若遇吉 运善星,九死一生。年月日时并同。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分司天司地司人属性:当日日辰名司天,司天前三辰名在泉,为司地,左右间气为司人。假令甲子日,足少阴司天,

前三辰是丁卯阳明,

为在泉,为司地,足少阳为右间气,足太阳为左间气,为司人也。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分四时伤寒病传证候法属性:若要知四时伤寒病传证候,须将人之相属加左右间气之上,司地在阳,乃加左间气,在阴,

乃加右间气,数至司天气上,见何脏腑,先受病也。假令庚申人己卯日得病者,以手阳明司天,

前三辰壬午,手少阴心,阴,为在泉,手为阳支,手太阴为左间气,乃在左间气上将午加至卯上,

见寅,为三焦也。第一日,三焦受病,为主。第二日丑,太阴脾土,三焦火,火生土,为微邪,

当先补心泻脾。第三日传至子,足少阴属火,三焦亦是火,当解心经。第四日传至亥,足厥阴肝 属木,三焦是火,为木生火,为虚邪,当补肝泻心则愈。第五日传至戌,为足太阳膀胱,属水,

三焦是火,水克火,为客胜主,其人必死也。兼日辰癸未,癸,肾水也。(其法二也,一法用人 命者,一法用日辰也。一法用日辰加左右间气,又一法加左右间气于相属者,皆至日辰。医者详 推,有验准也。)假令甲子人戊午日病,少阴司天,前三辰癸酉,足阳明为在泉,酉阴交少阳,

右间气,将甲子加申,数至午上,见戌,为膀胱。第一日为主病。第二日传至酉,足阳明胃,胃 属土,膀胱是水,为土克水,为客胜主,为贼邪,必死也。太一其日得病,十死一生也。第二日,

胃受病日辰,己未日土运,土气也。三土当克一水,其人未时而亡,为四土临深也。假令壬申人 己丑日得病,手太阴为司天,前三辰太阳,手太阳司地,辰为阳支,合加手厥阴,为左间气。将 壬申数至司天,上见辰,为手太阳火。第一日,小肠受病,为主。第二日,传至于卯,手阳明大 肠属金,小肠属火,火克金,主胜客,为微邪,宜泻肺补小肠而愈也。假令丙寅人丙戌 日病,此日丙辛水运,辰戌太阳,为水气,天符日,其病难痊。当是足太阳司天,前三辰司地,

辛丑足太阴司地,乃丑为阴支,子为右间气。将丙寅加右间气,数至司天,上见子,为手少阴,

是第一日受病也。生我者母,见子为虚邪,我克者为实邪,生我者为微邪,克我者为贼邪,生我 者为正邪,自病。第二日传至亥,足厥阴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为母生子,为虚邪,宜补 肝泻脾而愈。第三日传至戌,足太阳膀胱属水,心属火,水克火,客胜主,为贼邪,其日虽困不 死。从初病至第三日是戌,子为火运,子为火气,为水不能克火,一水不能克三火也。(据子午,

少阴,君,太子者,本属肾水,传于戌,乃表里也,非贼邪也。)第四日传至酉,足阳明胃属土,

心属火,火生土,为虚邪,宜补心则愈。第五日传至申,足少阳胆,属木,心属火,木生火,母 见子,为虚邪,宜补肝泻脾。第六日传至未,足太阴脾属土,心属火,火生土,为实邪,补脾则 愈。第七日传至午,足少阴肾属水,心属火,病七日,至壬辰,木运为水气,木运生火,水气克 火,中半之道,其人虽然不死,大困矣。第八日至巳,手厥阴心包络属火,两火相逢,遇比和,

或日合辰,自差也。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五脏病证(新添)

属性:心病为主面赤,口干,善笑,口苦,焦臭,多言,足汗,其病心烦心痛,掌中热,口干也。

肝病面青,善怒,

脐左痛,其病四肢,满闷,淋溲,便难,转筋也。脾病面黄,善噫,当脐痛,腹胀满,食不消,

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肺病为主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脐右痛,其病喘咳,

洒淅寒热也。肾病为主面黑,恐,脐下痛,四肢厥逆,小腹急痛,泄注下重,足寒,而多逆也。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推三阴三阳病证歌属性:厥阴所至土当灾,令民交病水不来,心痛胃脘两胁满,咽喉壅闭甚难开。太阴湿土雨时行,

民病头痛骨痹生,脱项拔腰并折髀,皆由肾脏未通享。少阴君火热临身,民病心烦干呕频,两胁 头痛时咳喘,恶寒瞀闷悸惊人。少阳相火热司天,所胜之年心病先,胸满鼻衄两胁胀,喘咳腹胀 火当年。阳明燥胜木为殃,头痛昏昏左胁伤,男子伤筋浮肿胀,妇人腹痛又心狂。太阳寒水心受 灾,民病头痛寒热来,腹痛肘挛筋急痛,面黄嗌向口干烦。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求癸丑年七十二候(新添)

属性:\r旧经七十二候之图\pt166a22.bmp\r 演纪开元十二年甲子岁正月一日己酉朔,积至今明昌四年,积得四百七十年。减一 ,乘岁 周,分乘之,

得一十七万一千二百九十九日二十四分八十四秒,去天纪,命己酉, 外得戊申日交司日辰及分,

(六十去之。)外有□。置大寒五十九日二十四分八十四秒,加候策五日零七分二十八秒,满六 去之。假令癸丑年大寒交司,五十九日二十四分八十四秒,加候策五日零七分二十八秒,得六十 四日三十二分一十二秒,命己酉,得癸丑日。鸷鸟厉疾,大寒气下,乃鸡始乳也。此鸷鸟厉疾者,

大寒后五日。

经曰∶何谓气?岐伯曰∶上帝所秘,先师传之。日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

四时谓之岁。岁者谓之期,四期谓一小周,十五小周为一大周,乃六十年也。凡此之数,九六为 之纪也,故经曰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气数者,所以生化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者,分纪也。周有道理,日行 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曲成一岁,积气余而盈润矣。然昼夜日行 天之一度,月行十三度零十九分之后也。(后载法在用针补泻内,出八正神明论中。)然五星者,

皆属地,体循天而右行也。南面东转,北面西行,故曰天顺地而左旋,地承天而右行矣,是日行 迟而月行疾也。

凡太阳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一日行一度,一年行一周天。月一日行十三度有奇,二十九日行 一周天,日方行二十九度。此之比月,则月已先行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外又行天之二十二度,

则反少七度,而不及日也。又加半日,则同宫而为一月。《阴阳说》谓∶月之行,月有前后,迟 速分等,周天常准,则有大小尽之异也。本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荆朴曰∶周天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者,故日行天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月二十七日行一周天,更二 日半行,乃日与月相会,成一月。计日二十九度半,在人二十九日半,合个二十九度半,共五十 九日,故月有大尽有小尽。一岁日共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计三百五十四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四分度之一,成人间一年,今只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计三百五十四日,余却一十一度四分度之 一,计一十一日三时辰,故三年一闰,五年而再闰,十九年七闰,方成一章。至八十章,然后盈 虚之数尽而复始。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求月周天法(旧经)

属性:置周天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分,以二十七日除之,每日得一十三度,余有一十四度二十五分。

以约法相减,(以二十七减十四度二十五分。)得七十五停,相减停也。三次相减停,以七十五 为法,先除母二十七日,乃二千七百也。除之得母,(三十六为母也。)以七十五除子一十四度 二十五分,得一十九也,故三十六分度之一十九。一日一十三度三十六分度之一十九,二日二十 七度三十六分之二,三日四十度三十六分度之二十一,四日五十四度三十六分度之四,五日六十 七度三十六分度之二十三,六日八十一度三十六分度之六,七日九十四度三十六分度之二十五。

直候加至二十七日,乃得三百六十五度三十六分度之九也,故二十七日合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四分 度之一也。度之一者,乃一百刻中得二十 五,四个二十五也,乃百刻也。共合之今法,以三十六分为母,以合三百六十五度三十六分度之 九,故四个九,亦三十六也,合四分度之一也。

(新添)当六岁也,自余岁外之法。别有三百五十四日,而为一岁,通少一十一日五十五 刻,乃积气余而盈闰也。凡闰之月,无中气,皆是前后三辰之分也,乃天度之数也。其象应期而 有圆缺者,月象非有缺也。然月为太阴,水之精也,日象太阳,火之精也,日月相见,则为明字,

乃天之道也。火为阳明之于外,水为阴明之于内,以火大彰,以水鉴形,而可形之也。目之见也,

同其太阳,照而象方见也。日光不能照者,其象不彰而缺也,以视其象,而可狂也。故上弦月南,

则日乃西见而下之半也,下弦月南,则日乃东见而上之半也,望则日月相对,是故圆明,晦则同 宫,是故视之不见矣。又如,冰虽莹,夜悬暗室,非火炳明,而岂鲜见其形矣。是知冰虽内明,

非明曜而形无所见,月虽中朗,非日辉其象不能彰。是故月本无缺,盖因日月行之迟速不等,而 故有盈亏矣。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太阳早晚出入(新添)

属性:经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中者也,然地太虚之中,非谓至下之处也。以观平野之外,目视之 极,天圆之际,非谓天之有际,而与地之相接也。凡遐迹山休,皆黄隔而致之然也。物隔之际,

是为日月营运道路上下之中也。是故日 未出而先晓,日乍入而朗明矣。然日月星象,非谓高下齐等,循天而营运也矣。

\r新添太阳出入早晚之图\pt166a23.bmp\r 然南方阳火,其气炎上,北方阴水,其性下流,故上南也,下北也。北方下而为阴也,子正 阴极,而反生阳而上升,日乃上行,循于丑寅,至卯乃晓,以上物隔之际,而乃出也。次乃上循 辰巳,至午正阳极,而反生阴而下降,日 乃下行。循于未申,至酉乃暮,以下物隔之际,而入之也。次下循于戌亥,至子,周而复始也。

此乃一日之中,阴阳升降营运之道也。岁中升降,亦如是也。故冬至为子正也,日行之下,循天 营运,道路阔远,故日昼行南道,而迟出早入也。乃昼凡四十刻,而夜凡六十刻也。然冬至之后,

阳乃始生,日反上行,而渐高也。则循天之营运,道路穿狭,故日昼渐北行,而早出迟入也。凡 九日,昼加一刻,而为约也。至为春分,日行中道,故昼夜停而各得五十刻也。至于夏至,为午 正也,日行之道,而至高也。高则循天,收而穿行,故日昼行北道,而早出迟入也。

昼夜一日百刻,二十四节气定时刻也。立春正月节辰KT ,手太阴经也,昼四十三刻,夜五 十七刻。雨水正月中寅KT ,手太阴络,肺也,昼四十五刻,夜四十五刻。惊蛰二月节甲KT ,

手阳明经也,昼四十七刻,夜五十三刻。春分二月中卯KT ,手阳明络,大肠,昼五十刻,夜五 十刻。清明三月节巳KT ,足阳明经,昼五十三刻,夜四十七刻。谷雨三月中辰KT ,足阳明络,

胃,昼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立夏四月节巽KT ,足太阴经,昼五十七刻,夜四十三刻。小满 四月中巳KT ,足太阴络,脾,昼五十九刻,夜四十一刻。芒种五月节丙KT ,手少阴经,昼六 十刻,夜四十刻。夏至五月中午KT ,手少阴络,心,昼六十刻,夜四十刻。小暑六月节丁KT ,

手太阳经,昼六十刻,夜四十刻。大暑六月中未KT ,手太阳络,小肠,昼五十九刻,夜四十一 刻。立秋七月节坤 ,足太阳经,昼五十七刻,夜四十三刻。处暑七月中申KT ,足太阳络,膀 胱,昼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白露八月节庚KT ,足少阴经,昼五十三刻,夜四十七 刻。秋分八月中酉KT ,足少阴络,肾,昼五十刻,夜五十刻。寒露九月节辛 ,手厥阴经,昼 四十七刻,夜五十三刻。霜降九月中戌KT ,手厥阴络,手心主,昼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立 冬十月节干KT ,手少阳经,昼四十三刻,夜五十七刻。小雪十月中亥 ,手少阳络,三焦,昼 四十一刻,夜五十九刻。大雪十一月节壬KT ,足少阳经,昼四十刻,夜六十刻。冬至十一月中 子,足少阳络,胆,昼四十刻,夜六十刻。小寒十二月节癸KT ,足厥阴经,昼四十刻,夜六 十刻。大寒十二月中丑KT ,足厥阴络,肝,昼四十九刻,夜五十一刻。乃昼凡六十刻,而夜四 十刻也。然夏之后,阴乃始生,日反下行,故日昼渐南,迟出早入。凡九日,昼减一刻,而为约 也。至秋分,日行中道,乃昼夜停,而各得五十刻也。至于冬至,周而复始。然日一所行之道路,

虽有高下、周圆、大小之异,皆合六度而行,故日高则远,视之小而行迟也,日下则近,视之大 而行之疾也。又,日高则阳居阳分,故喧而热也,日下则阳居阴分,故凉而寒也。然一日阴阳升 降之小,故寒热温凉异之小也,一岁阴阳升降之大,乃寒热温凉异之大也。又,夏日循天高行,

故昼长夜短,是为阴少而阳多,故热也,冬日循天下行,故昼短夜长,是为阳少而阴多,故寒也。

又,冬至之后阳生,则昼渐长,夏至之后阴生,则夜渐永也。此乃天理自然升降营运之道路也。

故春秋二分,阴阳两停。春居阳分,故为温也,秋居阴分,故为凉也。分则日月同道而行,余皆 日月异道而行,高下而相反也。

其五星者,岁星十二年行一周天,荧惑星七百四十日行一周天,镇星二十八年行一周天,太 白星、辰星常以太阳同宫,而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乃行一周天矣。各星气运盛衰,而有高下,

所行道路之异也。然盛则其星荧然明大,高而上行循天,北越其道也。气运各无盛衰,则不失其 常矣,其同天星象,皆顺阴阳升降之理而行也。子正之后,上而行之,午正之后,下而行之,故 皆于将隔之际,而为出入之期也。又,星昼伏,明而不见者,盖日光曦辉而然也,故曰大明见则 小明不彰矣。凡此之道,照而无惑也。故经曰∶天变代惑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 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灵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之与枝叶也,

仰观其象,虽远可悟其道矣。

<目录>卷第三\六气变用篇第三(旧经)

<篇名>五行傍通(新添)

属性:夫天地之道者,以五运阴阳为变化之用也。故经曰∶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 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在天为风火暑湿燥寒,在地为木火土金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

气形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五气∶风、暑、湿、燥、寒。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星∶岁星、荧惑星、镇星、大 白星、辰星。五音∶角、征、宫、商、羽。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应∶春、夏、长夏、

秋、冬。五化生气∶生、长、化、收、藏。五运平纪∶敷和、升明、备化、审平、静顺。五候气∶ 端素、高茂、允平、凋凉、澄明。五性∶暄而随、暑而速、泽静直平、凉而洁、澶而下。五用∶ 曲直摇动、燔灼躁动、高茂满化、坚成散落、 衍下流。五虫∶毛、羽、裸、介、鳞。五畜∶羊、

马、(相火化马,属火,辛一。)牛、鸡、猪。五谷∶麻、麦、稷、稻、豆。五果∶李、杏、枣、桃、

栗。五菜∶韭、薤、葵、葱、藿。(豆叶番味没。)五实∶核、络、肉、壳、濡。五物∶坚、脉、肤、

外坚、濡。五色∶青、赤、黄、白、黑。五臭∶臊、焦、香、腥、腐。五味∶酸、苦、甘、辛、

咸。五运成数∶八、七、五、九、六。五德∶敷和、彰显、润泽、清洁、凄怆。五化∶生荣、蕃 术、丰盈、坚敛、清隘。五政∶发散舒启、明曜、安静、劲肃、清净。五令∶和风暄发、暑热郁 蒸、湿 云雨、燥湿雾、雾露寒。五变∶振拉摧拔、销铄炎赫、动骤注雨、肃杀惨凄、凛冽严凝。

五灾∶散落、燔KT 、溃覆、冰雪、霜雹。五病∶衰、急、(然相火运,夏满闰变,亦君火化。)

否、咳、厥。

五脏神∶魂、神、意、魄、精。五脏∶肝、心、(下皆君火之化也。)脾、肺、肾。五志∶怒、喜、

思、悲、恐。五官∶目、舌、口、鼻、耳。五脏开窍∶目、耳、(少火相清故也。)口、鼻、溺。五 脏主∶目、舌、口、鼻、二阴。五养∶筋膜、血脉、肌肉、皮毛、骨髓。五脏内应∶胸胁、膺肋、

心腹、膺胁腹背、腰下脊骨髓。五脏外应∶关节、经络、肌肉四肢、皮毛、溪谷蹄膝。

凡此五化,非太过不及,以平而为期也。生长化收藏,先后之至,各务其德,则无胜淫。治 之生月,五化宣平,不失其常,是化而无变也者,谓之物极盛也。经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 变,则天道失常,而病由生也。则如木太过而变,则风气大行,邪淫脾土,湿化屈伏,皆病也。

风木过极,而亦自病。木不务德,轻侮肺金,胜注脾土。土气屈伏,求救于子,子者金也,子复 母仇,则清气大举,燥令乃行,而肝病也。若木不及,则金来胜克,肝乃受邪侮,反曰病于虚也。

金乃胜木,火复母仇,金反病也。五星万物,尽皆应之,人亦由之。余皆仿此,推而可知也。

故经曰∶五气而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病生之变也者,气相得则微,不相得 则甚。主岁者,气有余则制己所胜,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寡 于畏也,斯之道欤!夫五运太过者,与己不胜而齐化,是谓木齐金化之类也。夫复则化淳,其气 变动,则病由生也。以胜衰者受邪,盛之过及极,而亦同病也。随所胜之微甚,复其过而反招其害也。

太过五纪,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日坚成,水曰流衍。辰戌,上羽,其运风、

暑、阴埃、凉、寒肃。其化鸣条启坼,暄暑郁燠,柔润重泽,雾露萧杀,凝惨凛冽。其变振拉摧 拔,炎烈沸腾,

振惊飘骤,肃杀凋零,冰雪霜雹。其病眩掉目瞑,热郁,湿下重,燥,背瞀胸满,大寒流于溪谷。

寅申,上征,其运风鼓、暑、阴雨、凉、寒肃。其化鸣条启坼,暄嚣郁燠,柔润重泽,雾露霜 ,

凝惨栗冽。其变振拉摧拔,炎烈沸腾,振惊飘骤,同前。其病掉眩支胁惊骇,上热郁血溢血泄心 痛,体重 肿痞饮,肩背胸中,寒浮肿。子午岁,上征,其运风热、炎暑、阴雨、凉劲、寒。其 化同前,暄曜郁燠,柔润时雨,雾露萧 ,其变同前。其病支满,上热血溢,中满身重,下清,寒下。

凡定期,是以疏其纪,不必皆然,有变动病之用也,所以其间亦非太过者,推之可知也。其 病者,病由生也。则如岁太角风胜,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支满忽忽善怒,

眩昌巅疾。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绝者,死。岁太征火胜,肺 金受邪,民病HT 疾,少气咳喘,血溢向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甚则胸中痛,胁支 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肤痛,而为浸淫。雨水霜寒,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 鸣,下甚则血溢血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 治。岁太宫土胜,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 善,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收,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岁太商金胜,肝木 受邪,民病两胁下满,痛引少腹,目赤 疡,耳无所闻,胸痛引背,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 阴股膝髀 足皆痛,金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反 胁暴痛,不可反侧,咳逆甚而 血溢。太 冲绝者,死不治。岁太羽水胜,心火受邪,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皆寒,谵妄心痛。寒 气早至,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且至,埃雾朦郁,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

飧泄,食不化。神门绝者,死不治。

凡此五运太过之胜,由乎变也。变则胜至,有胜则后复之胜之,作病之蓄也。

五运不及,则其化减半,己所不胜,来兼其化。则如土不及而兼木化之数也。己所不胜来于 其胜,衰而受邪,屈伏不伸,求救于子,子报母仇,后复其过,随胜而复,病之作也。

不及五纪,木、火、土、金、水,委和、伏明、卑监、从革、涸流,其运风清热、热寒雨、

雨风凉、凉热寒、寒雨风,其灾宫,三、九、五、七、一,所谓运不及而兼其胜复之化也。

凡此定期,是以专明不及之运,非谓但逢阴干,便为不及。凡阴干之中,亦有平运,不可不 通。岁运不及,则 如此之化及灾也。

岁少角木衰,燥令大举,草木晚荣,肃杀而甚,甚则刚木辟着,柔萎苍干,民病中清, 胁 痛,少腹痛,侮反受邪,脾病肠鸣溏泄,金土并化,则凉雨时至。天刑克,木气失正,草木焦槁,

苍木再凋,火后则炎暑流行,湿性乃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痱疹 痈痤。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反病也。岁少征火衰,寒气大举,物荣而 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民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 痛,郁冒瞀昧,心痛,暴喑,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屈不能伸,髋髀如裂。复则埃郁,大雨且至,

黑气乃辱,则病 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注泄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也。岁少宫 土衰,风气乃行,草木荣茂,飘扬而甚,秀不实,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徭复,肌肉 酸。复则名木苍凋,病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民病食少失味,苍谷乃陨。

岁少商金衰,炎火乃行,生气乃用,庶物以茂,燥烁以行,民病肩背瞀肿,鼽衄,血便注下。复 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脑顶,发热口疮,甚则 心痛也。岁少羽水衰,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 流水,腰股痛发, 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 肿。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 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 辟,肌肉 ,视KT KT ,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

凡此五运太过、不及,虽有常位,胜无必也。然有胜则复,无胜则否。亦有胜而不能复。以 其所在,推其至理,而可知也。

<目录>卷第四<篇名>抑怫郁发篇第四属性:五运之气,岁有天气,抑而怫之,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故经曰土郁之发,岩谷振惊,雷 殷气交,(云之分也。)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 牧土驹,(大水去已,石土危然,若群驹散牧于田野。)化气乃敷,善为时雨,物之始生始长,

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 ,呕吐霍乱,饮发注下, 肿身重。(脾 热之生也。)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其气四,云横天山,浮游生减,怫之 先兆。(王冰云∶天际云横,山犹冠带,岩谷丛薄,乍减乍生,有土之见,怫兆已彰,皆平明占 之浮游,以午前候望也。)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劲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

雾数起,(丑后辰前。)杀气来至,草木苍干,(其色黄赤黑而杂而至。物不胜杀,故草木苍 干。)金乃有声,故民病咳逆,心胁痛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金胜 而木病也。)山泽焦枯,土 凝霜卤,怫乃发也。(王冰云。)其气五,夜寒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兆也。水郁之发,阳气乃 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岩凝,寒 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霜乃为杀,水 乃见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 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阴胜阳,则 故也。)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瞑,而乃发也。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 黄,怫之先兆也。(王冰云∶寅至辰分,可候也矣。)木郁之发,太虚昏埃,云物以扰,大风乃 至,发屋折木,木有变。(土生异木,奇状也。)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是谓筋骨强直而不用,卒倒无所知也。)太 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无风而 自低。)柔叶呈阴,(白杨叶也,无风而叶皆背见。)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王冰 云∶甚者发速,微者发徐也。山行之候,以松虎期之,原行以麻黄为候,秋冬以梧桐、蝉叶候之。)火郁之发,

太虚昏翳,(而空见赤气也。)大明不彰,(而昏暗是也。)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 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呈黄,风行惑言,(南风行令,惑言雨而不作。)湿化乃后,

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肢 愤,胪胀,疡痱呕逆,螈 骨痛,节乃有动,注下,

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 ,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 府,而乃发也。其气四,〔(新添)郁极乃发,待时而作者,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

天气从之,运居其中,木气欲升,金气郁之,火气欲升,水气郁之,土气欲升,木气郁之,金气 欲升,火气郁之,丁酉、己亥、己巳、庚午、辛丑、庚寅。假令庚午,金气欲升,天气抑之,又 逢三之气,上下火郁,不能升降。故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台,

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变易则大变生而病作 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甚纪者速,微纪者缓。一纪者十五日,甚纪者七十五日,

而待时而发也,微纪者缓,一百五日而发也,所以知天地阴阳过差矣。〕动复则静,阳极反阴,

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

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其发无时者,示发无常。

水随二火之位,水火发于四气,金发五气。然有多少,发有微甚,微则当其气而不兼他气,甚则 兼其己所不胜。故水发而冰雹,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其所不胜 之气,推其下承,而可知也。然下承者,所谓实盛过极,则有承袭之害也。故经曰∶相火之下,

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 承之,君水之下,阴精承之,皆所以制其胜也,视其物而明也。如人物热极,而体流津,以火炼 金,热极反化为水,是知火热过极,而兼水气下承之也。又,水气寒极,则物坚水凝如地,是知 水气过极,而兼土气下承也。又,雨湿极盛,则为骤注烈风而淫溃,是知土气过极,而兼风气下 承之也。又,风大则反凉,而草木散落,是知风气过极,而兼金气下承之也。又,秋气大凉,而 物皆干燥,是兼火气下承之象也。然万事不可过,太过者必有胜己者来承而制之也。故经曰∶亢 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然亢者,过极也,物恶其极,故曰 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又,俗云物极则反,皆斯道也。

(新添)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达者,在上涌之,吐令条达。)火郁发之,

(解表发汗,令其疏散。)土郁夺之,(夺谓宣下之,令无拥碍也。)金郁泄之,(渗泄、解表、

利小便也。)水郁折之。(抑制其盛气,折其冲逆也。)过者折之,以其畏也。

<目录>卷第四<篇名>元相胜复篇第五(旧经)

属性:夫六气之胜,元相为邪,随其所乘,而生其病,不必皆然。邪淫已胜,而为病始,故有虚实 微正贼之五邪也。大凡治病,先求其病之由,次审病之所,知本知标,而悉明矣。其胜者,风胜 则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塞,大风数举,裸虫不滋, 胁气并,偏着一边,化而为热,小 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飧泄,小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膈咽不通,饮食 入而复出也。热甚则心下热,善饥,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流津,草乃萎,呕逆躁烦,

腹满溏泄,传为赤沃也。湿胜则火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囟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鳞 见放陆,燥乃化见,少腹满,腰膝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不温,头重, 肿,饮发于中,

肿于上,湿胜及火气内郁,则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 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 强。火胜则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心痛溺赤,善惊谵外家,暴热消烁,草萎 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燥 胜则清发于中,左 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 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 不便,嗌塞而咳。寒胜则凝栗且至,非时水冰,羽虫后化,痔,疟发,寒厥入于胃,则内为心痛,

阴中生疮,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 食减,热反上行,头项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泄。

<目录>卷第四\元相胜复篇第五(旧经)

<篇名>六气所胜用药属性:治此诸胜,风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厥阴之胜,木旺,当先补其不胜。木旺 者,先补其脾土,然后方泻其肝木也。治以甘清者,甘味和其脾,清者,春木旺,凉为用,可以 甘清。佐以苦辛者,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以辛润之。以酸泻之,是酸泻肝之旺气也,是乃先 归其不胜者,然后方泻之。)热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君相二火所至,肺病生焉,

治以辛寒,辛寒者,佐其肺也。夏以寒用,散其火气。佐以苦咸者,肺苦气上逆,急食苦泄之,

咸者佐于君相火,脾宜食咸。然后以甘味泻之。所以用咸补甘泻,方得和平。)湿胜治以咸 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湿胜,太阴之病,土旺而肾水受邪,木归于不胜者。此湿胜之治,

谓相火之后,湿热相搏,咸热者,咸者柔而软火也,肾为胃之机关,取咸柔软之性味也,热者。

佐以辛甘者,以辛甘发散出汗,散其湿气也。)火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同热胜 治。佐以甘咸者,佐其脾土,后以甘泻旺火也。)燥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泻之。(燥生 于秋,肝木受邪,以酸泻其木,秋用温。佐以甘辛者,辛泻其肺气,乃先归其不胜也,然后以甘 泻其火热。以苦泄之,去其病也。)寒胜者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冬用热,太阳水 化,治以甘热。佐以辛酸者,甘者以辛相佐,发散寒邪,酸增金气。以咸泄之者,咸泻肾水,补 心。人缘冬用热,合补火泻水也。六化惟太阳不归不胜,与前异也。)

凡此之用,先有其胜,后行其复。所谓其复者,过也。(旧经)风复则少腹坚满,里急暴 痛,偃木飞砂,裸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肉中动也。)

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 不治。热复则懊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KT ,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 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洒淅恶寒,振栗谵外家,寒已而热,渴而欲饮,

少气,骨痿,膈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痱胗疮疡,痈疽 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湿复则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 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项痛重,而掉 尤甚,呕而密默,

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泄无度。太溪绝者死。火复则大热将至,枯燥烦热,介虫乃耗,惊 咳 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 ,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 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

传而为 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者死。燥复则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 胁,气归于左,善太息,心痛痞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膈中,头痛,甚则入肝,

惊骇筋挛。太冲绝者死。寒复则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中不利,心痛痞 满,头痛,善悲,时眩运,食减,腰 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睾,引腰 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者死。

<目录>卷第四\元相胜复篇第五(旧经)

<篇名>六气所复用药属性:治诸复者,风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咸泻之,以甘缓之。热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 甘泻之,以酸收之,以辛苦发之,以咸软之。湿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

火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表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燥复治之 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泻之,以酸补之。寒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

复者,有胜而有复也。(新添)假令少阳下降,肺气承之,金乃受邪,病喘咳头痛。肺金生 水,邪传入肾,病脐腹痛,腿脚肿痛,身寒。水为金之子,水克火,金水相生,子母同制于火,

乃子救于金母也,此名复也。治者补其子,折其肝气也。风复者,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咸泻 之,以甘缓之。木胜则土气受邪,土生金,为子者。治以酸寒者,酸补金,寒去热。更以辛甘佐 之,甘者补脾,泻火之盛势,辛佐肺气,泻其邪气。以咸泻之者,脾宜食之,肾者胃之机关,咸 柔和之性,以利机关也。其余湿火燥寒,治之皆若此也。

(旧经)凡治诸胜复者,以寒治热,以 热治寒,以清治温,以温治清,以酸收散收缓,以辛散抑散结润燥,以甘缓急,以咸软坚,以苦 坚脆,以燥除湿,泻盛补衰,以平为期,必安其气,而病已矣。有胜至而未复者,上胜下俱病,

以地名之,病上胜,其方顺地气而逆天气,下胜上俱病者,以天名之,病下胜,其方顺天气而逆 地气为制。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悉如复气为法。然胜复之变,虽有常位,而气无必至。上三气,

天主之,胜之常也,下三气,地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胜至则复,无常数也,

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复而反自病者,谓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

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二火在泉,居其水位,谓司天金居其火位也,余气则否也。然治气胜 者,随微制甚,制气复者,和以平调,暴者泻盛补衰,其气自平。而以主客之气胜而无复,所谓 阴阳自有盛衰之故也。

主胜为逆,客胜为从,上下之道也。巳亥上角,客胜则耳鸣掉眩,其则咳,主胜则胸胁痛,

舌难以言。子午上征,居臣位,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

甚则 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丑未上宫,客胜则首面 肿,

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寅申上征,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 疮疡,呕逆,喉痹,

头痛,嗌肿,内为螈 ,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卯酉上商,金居火之位上,火 气上行,则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膈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浅淡红色血,似肉似肺,

是白血也。)辰戌上羽,客胜则胸中不利,而出清涕,感寒而咳,主胜则喉嗌中鸣。(在泉主客,)

寅申下角,客胜则大关节不利,(所谓腰脊也。)内为痉强拘 ,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繇,腰 腹时痛。卯酉下征,(火居水位之上,水曰下流,故有客胜之理。相火同候。)客胜则腰痛,尻 股膝髀 足皆病,瞀热以酸, 肿,不能久立,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膈中,

众痹皆作,发于 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辰戌下宫,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利,湿客下 焦,发而濡泄,及为肿隐曲之疾,(是谓隐蔽委曲之处。)主胜则寒气逆满,饮食不下,甚则为 疝。巳亥下征,客胜则腰腹痛,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

格中而呕。少阴同候。子午下商,客胜则清气动下,少腹坚满而数便泻,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 生寒,下为骛溏,(是谓鸭溏之候也。)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丑未下羽,

客主俱水,则寒复内余,病腰尻痛而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

凡治主客之胜者,举下抑高,补衰泻盛,适气同异,主客气相得,则逆所胜气以治之,气不 相得,则顺其不胜气以治之。逆者,主治之法也。然客者,天之六气行乎主位之上,主者,地之 六气在于客气之下。客气动而不息,每一岁二气司天地,四气为左右之间气,随主气之所在,居 无常位。主气静而守位,永定无移,常以木为初气,火为二气,相火为三气,土为四气,金为五 气,水为终气。凡此六气之中,各有主客之胜,经唯言天地主客之胜者,以举水火二位,余皆可 知也。故经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 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厥阴之 客,以辛补之,以 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 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以苦泻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适主客之胜,而补泻也。所之妙道,不可不通矣。

<目录>卷第五<篇名>六步气候变用篇第六属性:其标∶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其本∶风、热、湿、火、燥、寒。其时之常∶ 和平、暄、埃溽、炎暑、清劲、寒 。其用之常∶风府璺启、火府舒荣、雨府员盈、热府出行、

司杀府庚苍、寒腑归脏。其化之常∶生而风摇、荣而形见、化而云雨、长而蕃鲜、收而雾露、藏 而周密。德化之常∶风生终肃、热生中寒、湿生终注雨、火生终蒸溽、燥生终凉、寒生中温。毛、

羽、裸、羽、(溥明羽翼,蜂螗之类。)介、鳞。布政之常∶生、荣、

濡、茂、坚、藏。令行之常∶挠动迎随、高明焰曛、沉阴白埃晦瞑、光显彤云而曛、烟埃霜肃,

劲切凄鸣、刚固坚芒而立。气变之常∶飘怒大凉、大暄而寒、雷霆注烈、飘风燎霜、散落而温、

寒雪冰雹白埃。

<目录>卷第五\六步气候变用篇第六<篇名>六气六化为病属性:厥阴所至,为病里急,筋缓缩也。支痛, 戾,胁痛,呕泄吐逆。(厥阴者,风木之病,肝 胆之气,二脏所受也。木者风化,以风为本,以厥阴为标也。又,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 中气。然阳明本燥,标为阳,厥阴以风为本,标为阴,标本不同也,乃从其中气。中气者,厥阴 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经曰热即生风,治风者,治于风热,又曰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皆 治于中见也。)少阴所至,为疡疹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 。(血污也。少阴君火,

热之化也。足少阴肾,手少阴心也。少阴君火,以热为本,以少阴为标。少阴、太阳,从本从标。

少阴乃肾经,太阳乃膀胱经,肾与膀胱,为表里之经也。手与手合,足与足合者,为中气。少阴 以热化为本,其标阴,太阳以寒化为本,其标阳,标本不同,遂从标从本也。)太阴所至,为积 饮痞隔, 满,霍乱吐下,体重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太阴乃湿土所化,以湿为本。足太 阴脾,手太阴肺也。太阴与少阳,从本,然太阴本湿,其标阴,少阳其本热,其标阳,标本皆同,

遂从本也。太阴与阳明为表里,手与手合,足与足合者,为中气。经曰∶木为主,泻以酸,补以 辛,金为主,泻以辛,补以酸。)少阳所至,为嚏呕疮疡,喉痹呕涌耳鸣,惊躁瞀昧,(目不明 也。)暴注 ,暴病暴死。(少阳热化,相火之气也,三焦经也。少阳、太阴,从本也。少阳 之本火,其标少阳,太阴之本湿,其标阴,二脏本末同,故从本也。手太阳三焦,手太阴肺,足 少阳胆,足太阴脾,皆从本。经曰∶火淫所胜,平以咸冷,佐以苦甘,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 以酸辛。)阳明所至,为鼽嚏,浮虚肿,皴揭,鼽尻阴股膝髀 足病也。(以上皆燥本病也。

阳明燥化,又为清化,卯酉之气,肺与大肠之病也,以燥为本。阳明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 气。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皆从中气之化也。足阳 明胃,足厥阴肝,手阳明大肠,手厥阴心包络,阳明燥为本,性寒,阳为标,厥阴以风为本,化 为热,标为阴,标本不同,反得中气之化也。)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腰痛,寝浸汗,痉,流泄 禁止。(太阳所至,寒水之化,肾与膀胱病,是以寒为本也。其伤者,为足太阳膀胱之受,为水 之化也。皆传足经,不传手经,为从足经受也。六日遍足经也,叔和云∶出至风门,过太阳。七 日之内见脱,厄,六日已至风门,辰为太阳,七日过也。此标本表里之说者,前少阴已说也。)

凡此诸变,皆随德化政令变用而布之,各随阴阳所在之分,而变生其病也。故经曰∶风胜则 动,热胜则肿,(然热气盛,则为丹瘭,热胜血,则为痈脓,热胜骨肉,则为 肿也。)燥胜则 干,(燥于外则皮肤皴揭,燥于内则积血枯干,燥于气及津液,则肉干而皮着于骨也。)寒胜则浮,

(虚肿也。)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而 肿也。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目录>卷第五\六步气候变用篇第六<篇名>六气施用属性: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矣。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

施于少阳,少阳火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而 征之也。

<目录>卷第五\六步气候变用篇第六<篇名>所在傍通属性:司天之化∶风、热、湿、火、燥、寒。司地之化∶酸、苦、甘、苦、辛、咸。司运之化∶ 苍、君火不主运、 、丹、素、玄。间气之化∶动、灼、(君火不名,名居气也。)柔、明、清、

藏。凡此之化,司天者在乎上,司地者在乎下,司运者在乎中,间气者纪其步。客行主之上,主 在客之下,五运更始,而终期日,度之亦然。上盛下衰则天气下降,下 盛上衰则地气上升。升极则降,降极则升,升降不已,而变化之为用也。变者物之初,极者病之 始也,化者,布化而物之生也。随其所在,阴阳盛衰,气之同异,故万物生化。岁有宜否、薄浓、

多少,化而不等也。然五虫之类,岁有胎孕不育,制之不全者,随其司天在泉气所制之也。同天 者静而不育,化生者少,所谓天自抑之也,同地者育而化多,司地所胜者耗而不成,运乘其胜则 甚也。地所制者制其形也,天所制者制其色也,随胜天之色而制之也。故经曰∶地气制己胜,天 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此之谓也。

夫五虫者,毛羽裸介鳞也,以应木火土金水之化也。五虫之长者,麟凤人龟龙也。凡诸有形,

行飞走喘息之类,各有胎生、化生、湿生、卵生,悉宗乎五虫之类也。凡此者,生气根于身中,

地无根系,所谓动物,以神为主,命曰神机。此等之外,金玉土石草木之类,悉宗气味色也。凡 此之类,则气根于外,生源系地,所谓植物,以气为主,命曰气立。然神机、气立,悉由天真之 气化与变也。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盛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绝则物死,皆随气之所在 盛衰,而为变化之用也。故万物元有生,元有成,元有死,元有盛衰不齐。其化者,悉由所在之 气使然也。岁有气立生化薄浓少多不同者,盖随其天地气之同异,而以制之也。异者,寒与热殊,

燥湿之异,温清不同也。凡寒热燥湿温清之类毒药,皆由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化。若异司之气者,

不生而化少也。五味、五色、五谷者,若司地之气所胜之类不生化少,运乘其胜则甚也。同天地 之化者,浓而化多,同天地化多之谷,命曰岁谷。木司天地,木火同德,元相胜克,则气专正而 化淳,则不兼化间谷。岁谷者,苍丹也。金司天地,金火合德,化素丹,为岁谷,兼化 ,为间 谷,以间上下金火之克伐也。水司天地,水土合德,化玄 ,为岁谷,上下虽有胜克,寒湿不为大 忤,兼化素,为间谷,而间水土之克伐也。然万物变化,皆以气而为用,故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 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斯之谓也。夫天地之气,神明之用,正则化而物生,邪则变而病作,五 星应见,万物皆由,人亦从之也。

司天之变者,巳亥岁上角风胜,则太虚埃昏,云物飞动,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 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 治。子午岁上微热胜,则怫热大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 满,皮肤痛,寒热咳 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 肿,肩背臂 及缺盆中痛,心痛,肺 ,腹大满 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丑未岁上宫湿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民病 肿 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 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寅申岁上征火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

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 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

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卯酉岁上商燥胜,则木乃晚荣,

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 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 溏,

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 疝,妇人少腹痛,

目,皆疮 ,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辰戌岁上羽寒胜,则寒气反 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

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 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

司天之气补泻用药歌曰∶土位甘和药,辛温本治金,木酸凉味好,火苦水咸分。肝木主酸,

心火主苦,肺金主辛,肾水主咸,脾土主甘。补泻歌曰∶司天风胜药凉辛,辛补酸泻病自安,火 主甘泻咸补命,土言苦泻补甘欢,金辛味泻酸宜补,水主泻咸苦补痊。此是上工医未病,药归五 脏体同天。假令东方肝病,以酸泻之,以西方辛补之。西方金病,以辛泻之,以东方酸补之。南 方火病,以甘泻之,以北方咸补之。北方肾病,以本位咸泻之,以南方苦补之。中央土病,以苦 泻之,以本位甘补之。

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东方本性酸,以西方 辛味补之。辛凉者,风以热为中见之藏也,兼风木春和之气,以凉为用。佐以苦甘,苦者补肾泻 脾,又恐春木旺,以甘补土气,甘能缓之。以酸泻之者,肝木得辛补,兼木旺生风,恐伤脾土,

是以甘缓之,酸泻肝之旺气也。)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少阴君火之热,

乃君天有德之火,平以咸寒者,咸泻肾水,寒平 火热。佐以苦甘,甘者泻心火补脾土。以酸收之,经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也。)湿淫所胜,

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太阴脾土之湿,乃中央脾土之化也,平以苦热者,

经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湿淫者,温气溢于内,皆为肿满,除其肿满者,其在上者,以苦吐 之,在下者,以苦泄之。苦热者,或出汗也。佐以酸辛者,以酸收之,以辛润之,为苦燥,急以 酸收敛,湿气肿满,辛润燥。以淡泄之,平淡之味,通利小便,渗泄利水道也。治湿之病,不利 小便,非其治法也。)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身半以上,湿气有 余,火气复郁。郁湿相搏,则以苦温甘辛之药,解表发汗而祛之,除其病。)火淫所胜,平以酸 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法。(前君火之热化皆同,更不复解。)

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燥者,西方肺金之化也。苦湿者,详经之说,苦 温也,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苦者,补肾水,泻脾土,乃泻母补子。左以酸辛者,以酸收 辛润之,辛泻酸补,正补泻其肺,以平为期。以苦下之者,故以苦温渗泄之也。)寒淫所胜,平 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太阳寒水,肾病之主也,平以辛热者,肾宜食辛,肾苦燥,急 食辛以润之,辛润其燥。辛热者,冬寒为用,以宜服热。恐辛热过极,木气有余,遂以甘苦佐之。

以酸缓其中,苦微燥之,苦补其肾也,以平为期。)

邪反胜天者,清反胜温,治以酸温,佐以甘苦。(谓厥阴在泉,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 酸温,以酸泻其厥阴木。佐以甘苦者,以肝宜食甘缓之,脾宜食苦燥之,甘苦和之,以平为期也。)

寒反胜热,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少阴在泉,热司于地,谓为卯酉金司天,火司地 也,以此地邪胜也,治以同前说。)热反胜湿,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太阴在泉,

湿司于地,辰戌之岁也。水司天,丑未土司地,土湿胜,反热于天,治以苦冷,泻脾土之气。佐 以咸甘,咸泻水气,以甘缓之。以苦平之者,苦泻土而补水也。)寒反胜热,治以甘热,佐以苦 辛,以咸平之。(寅申之岁,火司于地,寒反胜热也。治以甘热者,热者缓其寒,甘补其脾土也。

佐以苦辛者,苦燥辛润,和其肾水。以咸平之者,咸泻心火,补肾水,以平为期。)热反胜燥,

治以辛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子午之岁,燥司于地,性恶热而畏寒,治以辛寒 者,寒和其热,辛润之也。恐辛寒过极,伤肺经,遂乃佐以苦甘者也,苦以燥,甘以缓。以酸收 之,以和为平。)热反胜寒,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丑未之岁,太阳司地,乃辰戌 寒司地也,热反胜之,治以咸冷者,咸泻肾水,补心火也。佐以甘辛者,辛散甘缓。辛咸二味,

恐伤其肾水肺金,复以苦燥平之,以和为期。)

司地变者,寅申岁下角风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

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 重。卯酉岁下征热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肠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

皮肤痛,目瞑,齿痛 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 虫不藏也。辰戌岁下宫湿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积饮,心痛,耳聋,浑浑 ,嗌干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 不可以回, 如结, 如别。巳亥岁下征火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

溺赤,甚则便血。少阴同候。子午岁下商燥胜,则 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 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丑未岁下羽寒胜,则凝肃惨栗,民病少腹 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 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以辛润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苦坚之。

邪反胜地者,清反胜风,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寒反胜热,治以甘热,佐以苦辛,

以咸平之。热反胜湿,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热反胜燥,治以辛寒,佐以苦甘,以酸 平之,以和为利。热反胜寒,治以 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凡此淫邪在内也者,淫者,溢也,子母相生,皆为淫溢也。胜者得 地而太过,别刑克也。假令心火太旺,更治肝气,所生乃子母相生,皆为淫溢之病治也。别无刑 克,相生独味者,为胜之治也。淫反胜复者,补泻皆取前五运六气歌治法用之。肾为胃关,脾与 胃令软,假咸柔软而以利其关也。胃气乃行,脾气方化,故宜味与众脏不同也。

五脏补泻∶肝木酸泻辛补,心火甘泻咸补,脾土苦泻甘补,肺金辛泻酸补,肾水咸泻苦补。

五脏互换苦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五脏所宜∶肝宜食甘,心宜食酸,肺宜食苦,脾宜食咸,肾宜食辛。

凡天地淫胜,不必皆然,随气盛衰,变生其病。盛则淫胜,己气则衰,则己所不胜邪反胜。

邪无有盛衰,以平为期,病无由起。推其至理,命其所在,而可征矣。

凡天之六气所至,则人脉亦应之而至也。气至而脉应者,是谓平和之脉,故曰天和六脉也。

岁厥阴所至,其脉弦软虚而滑,端直以长,是谓弦,风之性也,木之象也。实而强则病,不实而 微亦病,不端直长亦病,不当其位亦病,位不能强亦病。岁少阴所至,其脉钩,来盛去衰,如偃 带钩,是谓钩,暑气之性,火之象也。来不盛去反盛则病,来盛去盛亦病,不偃带钩亦病,不当 其位亦病,位不能钩亦病。岁太阴所至,其脉大而长,往来远,是谓长,湿之性也,土之象也。

大甚则病,长甚则病,不大不长亦病,不当其位亦病,位不能大长亦病也。(经言此脉在太阳所 至之下,其气亦安,今易于此尔。)岁少阳所至,其脉大而浮,(浮,高也。大谓稍大于诸位脉 也。)热之性也,火之象也。大浮甚则病,浮而不大亦病,大而不浮亦病,不当其位亦病,位不 能浮大亦病。岁阳明所至,其脉短而涩,(往来不利,是谓涩,往来不远,是谓短。)燥之性 也。短甚则病,涩甚则病,不短不涩亦病,不当其位亦病,位不能短涩亦病。岁太阳所至,其脉 沉,(沉,下也。)按之乃得,(下于诸位脉。)寒之性也,水之象也。沉甚则病,不沉亦病,不当其位 亦病,位不能沉也病。

凡此天和六脉,所至之状,咸有归旨,天之道也。然厥阴风木主肝,故其脉弦,少阴君火主 心,故其脉钩,太阴湿土主脾,故其脉大而长,少阳相火主心包络,故其脉大而浮,阳明燥金主 肺,故其脉短而涩,太阳寒水主肾,故其脉沉。经云太阴所至其脉沉,太阳所至其脉大而长者,

误也。非谓古圣之误,乃传写者互书之过也,乃校正补注亦不明斯之道矣。不详土火而长远,水 性下流,其义昭矣。或曰∶太阳旺五月六月,其脉洪大而长,以谓此太阳之脉如此也。此乃地之 六脉也,是以岁中六位脉气盛衰而言太少,以为三阴三阳,非谓天和六脉,应标本之阴阳也。

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阴病阳不病,阳病阴不病,是为正病,

则正治之谓也,以寒治热,以热治寒。阳位已见阳脉,阳位又见阴脉,是谓反病,则反治之谓尔,

以寒治寒,以热治热,故曰反者反治。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命曰平脉者,

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平,如拽绳平齐,曰平脉。春夏则 人迎微大,秋冬则寸口微大,名曰平脉。

司天不应脉,北政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卯酉二年,两手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 寸不应,(寅申二年,君火在右。)太阴在 泉,则左寸不应,(君火在左。)少阴在泉者,(丙子、庚戌、壬子、戊午年。)两手寸口不应,

司天者,尺不应。(厥阴司天,右尺不应,太阴司天,左尺不应。)南政少阴司天,(甲子、甲 午。)则寸口不应,(面南行令,君火在上,两手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己巳、己亥。)则 右寸口不应,太阴司天,(己未、己丑、壬未三年。)则左寸不应,(君火在左。)在泉者,尺 不应也。(少阴在泉,二尺不应,厥阴在泉,右尺不应,太阴在泉,左尺不应,皆君火在近,位 不应也。)诸不应者,反诊则见矣。(不应为脉沉下者,仰手而沉,覆手则沉为浮也,细为大也。

反诊者,翻手合手诊之,大为少,小为大。)

经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证候。诊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又 曰∶随其气之所在,期于左右,从其气则和,逢其气则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寸尺 交反者死,阴阳交者死。谓阴阳交者,谓岁当阳在左而交于右,谓岁当阴在右而交于左,若交者 死。若左右独然非交,是谓不应,惟寅申、己亥、辰戌、壬未八年有应也。谓寸尺反者死,谓岁 当在寸而反见于尺,谓岁当在尺而反见于寸,若寸尺反者死。若寸尺独然非反,是谓不应,惟子 午、卯酉四年应之。今根据《素问》正经直言图局,又言脉法,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

然后乃言死生也。

凡三阴司天在泉,上下南北二政,或左或右两手寸尺不相应,皆为脉沉下者。仰手而沉,覆 手则沉为浮,细为大也。

\r北政在泉之图\pt166a24.bmp\r \r北政厥阴在泉之图\pt166a25.bmp\r \r北政太阴在泉之图 北政司天之图\pt166a26.bmp\r \r南政司天之图\pt166a27.bmp\r \r南政厥阴司天之图\pt166a28.bmp\r \r南政太阴司天之图 南政三阴在泉之图\pt166a29.bmp\r \r仰手覆手诊脉图\pt166a30.bmp\r 女人反此,背看之者,女人者,阴也。男者阳也,阳者南政司天,天面南向,女者阴也,阴 者北政司天,天 面北也。阳南政者,覆而下北,阴北政者,仰而上南,南政者东为左,北政者东为右。此者,女 人反此也。

夫左手为阳,阳气始于子,右手为阴,阴气始于午。故左尺属水,以应初之气分,是太阳寒 水之位,故肾与膀胱之脉见也。次木生君火,左手以应二之气分,少阴暑火之位,故心与小肠之 脉见也。然君火在上,相火在下,应于右,以应三之气分,少阳热火之位,故命门与三焦之脉见 也。次生土于右关,以应四之气分,太阴湿土之位,故脾与胃之脉见也。次土生金于右寸,以应 五之气分,阳明燥金之位,故肺与大肠之脉见也。次金生水于左尺。周而复始也。

凡此六气六位之脉,浮者为阳,而应其腑,沉者为阴,而应其脏,不沉不浮,中而和缓者,

胃脉也。然胃土者,为万物之母也,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

\r六气脉出现图\pt166a31.bmp\r 夫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 之终始也,所以知天地阴阳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脏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 还会,天有六气,地有五位,天以六气临之,地以五位承之,以地气不加君火故也。以六加五则 五气,而余一气,故迁一位。若以五承六岁,乃备尽天元之 气,六十年一环会,所为周而复始也。又,地气左行,往而不返,天气东转,常自木运数五岁。

巳其次气正当君火之上,法不加临,则右迁君火,上气以临相火之上,故曰五岁而右迁也。由期 动静,上下相临,而天地万物之情,变化之机也。

故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旺,其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者,期无常准。约其大纲,则当一 周甲子,分为二分,则各得三十日也。加在冬至之后,正谓大寒中气日也,是始交入初之气分。

至春分之前,风木之位也。阳气以旺,而天用事,其气尚少,故曰少阳也。物之始萌而乍生,大 小长短不等,是其脉之象。风令为用,以应肝木之脉也。若得甲子以来,天气温和,是应至而至 也。已得甲子,天气大寒者,是至而不至也。未得甲子,天气温和,是未至而至。应至而天气大 暄,是至而太过。应至而天气反大寒者,是至而不及也。人脉亦应之,非应者,病也。复得甲子,

阳明旺,其脉浮大而短者,是春分至小满前二之气分,君火之位也。其气非太非少,故曰阳明,

物之番鲜矣。虽旺而尚未高茂,是其脉之象也。暑令为用,以应心火之脉也。或曰辰为三月,主 左足之阳明,巳为四月,主右足之阳明,以谓阳明之义者,非也。此是分寒暑幽明之义也,故戌 为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亥为十月,主左足之厥阴。然东南方,阳也,两阳合明,故曰阳明,西 北方,阴也,两阴交尽,故曰厥阴。西南方,是热极之分也,东北方,是寒极之分也,故曰寒热 温凉,皆盛于四维也。盖五行不及,则其数生,是谓不兼土之数也,太过则其数成,是兼其土之 数也,所谓土为五运之君主,是万物之母,物得之则旺,失之则衰也。土气兼并寄,旺于四季之 后,故寒热温凉之盛也。故经曰∶幽显 既位,寒暑弛张,厥阴之谓幽,阳明之谓显,此之谓也,非谓脉之义也。亦犹水之本寒,标为太 阳,月是水之精,名曰∶太阴,火之本热,标为少阴,日是火之精,名曰太阳。又,《灵枢经》

曰∶心为手太阳,肺为手少阴,肾为足太阴,脾为足厥阴。又,经曰寅亦为太阳。此等之类,而 义甚多,元相不同者,非有误也。盖各随其用而言之文,言虽同而用之各异,不可不通矣。复得 甲子,太阳旺,其脉洪大而长者,所谓小满至大暑之前三之气分,相火之位也。其气甚盛,故曰 太阳。物之洪盛高茂,是其脉之象也。火令为用,以应心包络相火之脉也。复得甲子,太阴旺,

其脉紧大而长者,所谓大暑至秋分之前四之气分,湿土之位也。阴气已旺,而地主之,当阴之分 不可言其阳,其气尚盛不可言其少,故曰太阴。物之至矣,已长盛而化速,是其脉之象也。湿令 为用,以应脾土之脉也。复得甲子,少阴旺,其脉紧细而微者,所谓秋分至小雪之前五之气分,

燥金之位也。其气收敛而渐少,故曰少阴。物之凋陨穷燥,紧劲细微,是脉之象也。燥令为用,

以应肺金之脉也。复得甲子,厥阴旺,其脉沉短而敦者,所谓小雪至大寒之前终之气分,寒水之 位也。其气已衰,将尽而交也,故曰厥阴。物之收藏在内,而坚守不伸,是其脉之象也。寒令为 用,以应肾水之脉也。

然此之六脉,是谓岁中六步主位之脉也。此三阴三阳者,随其脉气盛衰,天地阴阳之分,言 其太少,以为三阴三阳,非为六气标本之阴阳也。天和六脉,是随六步客气所至,而应见之脉,

所谓气有主客,脉也有主客也。主客气同,则人脉亦同,是俱本位也。则如岁少阳相火司天,是 主居相火之位也。少阳之客,其脉大而浮,相火之主,其 脉洪大而长,是大同而小异。所谓主气守位不移,客气居无常位,天地同则小异,故脉大同而有 小异也。假令岁少阳司地,是火居水位也。少阳之客,其脉大而浮,水位之主,其脉沉短以敦,

所谓主客不同,故人脉异之也。此乃古圣之奥旨,使天下莫能释矣。然应主脉反不应客脉者,而 为病也,若应客脉反不应主脉者,而为病也。此之二脉,元相为反者,适气盛衰,而可明也。水 位之主气盛,则天气大寒,脉当沉短以敦,反此者,病也。少阳之客气盛,则天气大暄,脉当稍 大而浮,所谓火居水位,其用不全则故也,反此之脉者,病也。若主客气平,冬无盛衰,则天气 不寒而微温,而脉各减其半,微沉微浮,大不能大,短不能短,中而以和,反此者,病也。余皆 仿此,推而可知也。大凡脉候,慎明天地主客之脉,不可以执其天脉而去其地脉,亦不可持其地 脉而去其天脉。天地相参,审其同异,察其盛衰,适气之用,可以切脉之盈虚,断病之祸福矣。

天之六脉,应气而至,不强不弱,不盛不衰,则和平之脉也。弦似张弓弦,滑如连珠,沉而 附骨,浮高于皮,涩而止住,短如麻黍,大如帽簪,长如引绳,皆谓至而太甚,则为病也。应弦 反涩,应大反细,应微反大,应沉 反浮,应浮反沉,应短涩反长滑,应软虚而反强实,皆谓至而反也,异常之候,则为病也。

凡此诸脉,悉当审其主客气之同异,适其盛衰,而言其病也。气位已得,而脉气不应,是至 而不至则病,气位未至,而脉气先变,及与岁政南北改易而应者,是未至而至则病也。不应天常,

阴位反见阳脉,阳位反见阴脉,是阴阳交易,病而危也。阴阳之位者,视其岁政南北,而可知也。

上角则左尺不应,上宫则右尺不应,少阴在泉,两寸不应,下角则右寸不应,下宫则左寸不 应,所谓脉沉于指下,不应引绳大小齐等,故云不应也。不应而沉者,阴也,故曰阴位也,应而 浮者,阳也,故曰阳位也。凡不应者,于指下反其平常之诊也,故经曰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此之谓也。

欲知岁政之南北者,审君臣之运,而可知也。然五运以土运为君主,面南而为君,故曰南政,

余四运为臣主,面北而侍君,故曰北政也。阴阳之脉位者,亦谓君臣之道也。然六气以少阴火为 君主,余皆为臣,治内而降其命,臣奉命而治其外。外者,阳也,故其脉浮,内者,阴也,故其 脉沉。假令南政之岁,是面南而君之也。遇少阴司天,所谓天位在南,故两寸不应,而脉沉也。

遇厥阴司天,则少阴在右,故曰上角,则右寸不应。遇太阴司天,则少阴在左,故曰上宫,则左 寸不应。遇少阴在泉,亦名司地,地位在北,故两尺不应也。左右同法。余皆仿此,皆随君火所 在,乃脉沉不应也。斯其妙道,至真之要,昭然可征,而诚非谬矣。故经曰∶知要要者,一言而终,不 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当阴之位而脉沉,当阳之位而脉浮者,平和之脉也。阴位反见阳脉,阳位反见阴脉者,遇君 火司天地四岁有之,是谓反,反者殆而死。若阴位独见阳脉,或阳位独见阴脉者,是谓不应气,

非反也。反者,谓尺寸也,遇木或土司天地之八岁有之。不名反而谓之交,阴阳俱交,是谓二次 者殆而死。或阴独然,或阳独然,是谓不应气,非交也。交者谓左右也。不应气者,病也。阳位 反见阴脉者,是谓君居臣位,虽失其常,不为大忤,则病而微,阴位反见阳脉者,是谓臣居君位,

为大逆,则病而甚。交反者,殆而死,所谓君反居其臣位,臣反居其君位,君臣易位,大反其常,

逆天之道,岂不殆而死乎!

夫脉者,血之府也,心之所养,其应于火,其气动躁,故能动也。血气流通,神之用也,故 可以候其脉而知其病否。然四时脉,春弦、夏数、秋涩、冬沉者,乃平和之脉也。若不应者,亦 不得便言其病。盖人脉候,悉应于天地之气也,四甚之脉,盖由寒热温凉气候使然也。气温则脉 弦,气热则脉数,气凉则脉涩,气寒则脉沉。脉与天地中外相应,则为平和,不应则病也。中外 相应而亦病者,是脉应之甚也。假令天气炎热,其脉当数,然而一息不过于五至也。所谓炎热则 呼吸急速,脉也应之,故曰数也,命其息而可知矣。一息六至或七至者病,所谓 有热也。在里则脉沉数,当以下之,在表则脉浮数,当以汗之,此为治之大体也。反其治者,死 矣。一息八至以上者死,所谓数之过极也。余皆仿此,推而可知也。或曰春得秋脉,秋得夏脉,

夏得冬脉,冬得长夏脉,长夏得春脉,是四时官鬼相刑之脉,其病当死者,慎不可便言其死也。

然春脉当弦,秋脉当涩,若岁阳明金居初之气,客气盛则其气大凉,其脉短而涩。虽是春得秋脉,

金当克木,是鬼贼之脉,又有何咎,所谓脉应天时而至,虽反时位,不反无常,亦为平和之脉也。

或曰肝病得肺脉,肺病得心脉,心病得肾脉,肾病得脾脉,脾病得肝脉,此是鬼贼之脉,其病必 死者,亦不可便言其死也。假令春有脾病,或遇厥阴所至,其病欲愈,脾本位而见肝脉,是谓平 和之候也,若便言死,岂非粗工之谬也。若春气温和,而肝有病,反见秋脉者,此是鬼贼之脉也,

其病殆而殂也。余仿此。又,孟春脉沉而不弦,孟夏脉弦而不数,孟秋脉数而不涩,孟冬脉涩而 不沉者,虽不应时,而亦非病也。盖四时之气,皆始于仲月,而盛于季月,差在一月之后,人脉 亦从之,故经曰各差其分,此之谓也。

大凡切脉,心明三部九候,可以候其脉。盖各人肥瘦长短不等,故谨察之也。三指之下,各 得同身寸之一寸,率而成三,以应三寸之道也。或曰三部之脉,非应三寸者,同身寸以验之,而 可知也。取寸之法,以从男左女右,以中指与大指相接如环,度中指上侧两横文之际,乃为一寸 也。或言此非一寸者,是未知其道。经言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一天、二地、三人,因 而三之,则三三成九也。然九而因之,则为八寸一分也。故冬至之后,阳生则数 九,终于八十一也。故《素问》及《道德经》,皆八十一篇,越人八十一难,皆合九九之数,乃 自然之道也。人亦应之,故人足至顶,长八尺一寸,又手掌谓之咫尺,长八寸一分,以应九九之 数,将此度之,而可征也。又,关前为阳,将寸量至尺泽,一尺,故曰尺也,尺寸之间,阴阳之 格,故曰关也。以寸脉应天,尺脉应地,关脉应人,以为三部也。部各有浮沉中,而又应九候,

故有三部九候也。以应其身,则上部天主头角,地主唇口,人主耳目,中部天主肺,地主胸中,

人主心,下部天主肝,地主肾,人主脾。凡此三部九候及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气口,是谓手 太阴肺之经,脉之大会也。凡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精微入于脉也。脉气流经,经 气归于肺,肺朝百脉,盖肺为华盖,位复居高,治节由之,故受百脉之朝会也。肺始自寅初,起 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循 内侧,至气口,以成寸关尺 之三部,应期而脉之见也。故经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

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也。欲将持脉,审其荣辱勇怯,性之缓急,察色听声,

询其憎欲,穷其所病,工无所惑,方可切其脉也。凡诊之手,以从男左女右,先以中指按高骨为 关,适其远近,而次按寸尺。诊其脉,则目无邪搜,耳无乱闻,口无乱言,意无妄想,询明部候,

谨察阴阳,视岁政南北而君臣之位,适主客同异而气之盛衰,追乎众法,而应于心手。中外俱明,

得其标本,可以言病患之由,断病吉凶之处,谓治之方,愈疾人之苦矣。

<目录>卷第六<篇名>通明形气篇第七属性:夫人之始生者,禀天地之阴阳,假父母之精血,交感凝结,以为胞胎矣。先生右肾则为男,

以外精内血,阴为里也。先生左肾则为女,以外血内精,阳为里也。其次肾生脾,脾生肝,肝生 肺,肺生心,然脏为阴,故始于肾水而终于心火,以生其胜己也。其次自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

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然腑为阳,故始于小肠火而终于膀胱水也,以生其己胜矣。脏腑 一定,自膀胱生三元,三元生三焦,三焦生八脉,八脉生十二经,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 百八十孙络,一百八十孙络生一百八十缠络,一百八十缠络生三万六千系络,三万六千系络生三 百六十五骨,三百六十五骨生五百筋脉,五百筋脉生六百五十五穴,六百五十五穴生八万四千毛 窍。胎完气足,灵光入体,则与母分解,而生为人也。然当十月满足而生者,期之常也。或不然 者,盖由灵光早晚之届也。自生之气,随其变蒸,而生其神智,爪发满也。然神者气之余也,智 者意之余也,爪者筋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齿者骨之余也,皆发于生育之后,故言余也。逮夫 从道受生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思谓之志。事无不周谓之智。智周 万物谓之虑。动以营身谓之魂。静以镇身谓之魄。思虑不得谓之神。冥然变化谓之灵。流行骨肉 谓 之血。保形养气谓之精。气清而快谓之营。气浊而迟谓之卫术。众象备见谓之形。块然有阂谓之质。

形貌可测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驱。总括百骸谓之身。

\r图\pt166a32.bmp\r 然骸者,处形名之也。其首者脑户。后项大筋宛宛中为风府。项两傍为颈。颈上为脑。脑 上为巅。巅前为顶HT 。顶HT 前为囟。囟前为发际。发际前为额颅。额颅两傍为额角。额角两傍耳 上发际陷中为曲隅。曲隅前为肩骨。肩骨间为颜。颜下为鼻。鼻山根为 。 两傍为目。目内连 深处为系。目内 为睛明。黑为瞳子。目外 为锐 。锐 外为耳。耳本脉中为鸡足。耳下曲颊 端陷中为颊车。耳前发脚为兑发。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空处为客主人,一名上关。耳前目下为 。

下为腮。腮下为颔。颔中为颐,一名地阁。颐下为渐,一名下颐。地阁上陷中为 承浆。承浆上为口。口内前小者为齿,两傍大者为牙。牙齿根肉为龈。牙齿间为舌。舌根为舌本。

舌本上相对为悬壅。口两傍为侠口。侠口内为唇。唇上为人中。人中上两傍为鼻孔。

\r图\pt166a33.bmp\r 其手臂者,肩前后之下为膊。膊下对腋为 , 有内外,各有前廉后廉。 尽处为肘,一名 。 下为肱,一 名臂。臂有上骨下骨,臂上骨为辅骨。臂有上廉下廉,臂分内外,亦有前廉后廉。臂骨尽处为腕。

腕下踝为兑骨,上踝为高骨。高骨傍动脉为关,关后为尺,关前为寸口。寸口骨为束骨。束骨前 掌骨后肥肉际为鱼际。鱼际外为两筋。两筋前为两骨,一名歧骨。歧骨前为虎口。

\r图\pt166a34.bmp\r \r图\pt166a35.bmp\r 其胁肋者,胁上际为腋。胁骨为肋。腋下三寸,从胁至 八肋骨间为季胁。季胁下空软处为 眇。眇外为HT 。其胸腹者,前阴后,后阴前。屏翳两筋间为纂。纂内深处为下极。下极之前,男为阴延,女为窈漏。

阴延下为阴器。阴器上为聚阴。聚阴上为毛际。毛际两傍动脉中为气冲,一名气街。气街上为少 腹。少腹内为中极。中极上为关元。关元上为脐。脐上至鸠尾为腹。鸠尾骨为蔽骨,一名臆。臆 上为胸。胸中两乳间为膻中,一名元儿。胸两傍高处为膺。膺 上横骨为巨骨。巨骨上为缺盆。缺盆骨为 KT ,一名HT 。HT 中会处为额。额下连舌本起者为 结喉。结喉两傍各一寸五分,在颈大脉应手,以候五脏气处为人迎,一名五会。五会上曲颔前一 寸三分陷中动脉处为大迎。大迎内为喉咙。喉咙上为颃颡。颃颡内为咽门。

其腰脊者,脊骨节为憔骨。憔骨下尽处为焦尾。焦尾锐为尾骨,一名 骨。 骨两傍为扁骨。

扁骨之内,男曰十二 ,女曰八 。尽分合处为尻。尻上横者为腰监骨。腰监骨上为腰骨,一名 ,HT 。HT 上为KT 。KT 上侠脊内为脊骨,凡二十一节,通顶骨三节,则二十四节。脊内为KT 。

KT两傍为膂。膂内为胛,一名 。 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者为肩胛,一名膊。肩端两骨 间为 骨。肩胛上际会处为三柱。三柱之上,两傍之前为 。

其股膝者,足跟为端。端上为踵。踵上为 ,一名胼肠。胼肠之上,膝后曲处为 。膝上至 腰髋骨下通为楗。楗上侠髋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肉。臀后为 。机前为髀厌,一名髀枢。下内 为股,一名胯。胯骨为HT KT 。

股下为鱼腹。股外为髀。股髀之前,膝上起肉为伏兔。伏兔后交文中为髀关。关上横骨为枕骨。

关下膝解为骸关。侠膝解中为膑。膑下通为HT 。HT 外为后辅骨。HT 两傍为 。 前为 ,一名 ,

亦名胫。胫骨下尽处为曲节,一名腕。

\r图\pt166a36.bmp\r \r图\pt166a37.bmp\r 其足者,大指爪甲之后为三毛。三毛后横文为聚毛。聚毛后为本节。本节后为歧骨。歧骨上 为跗。跗内下为窍骨,一名核骨。大指下为跖。跖下为跽。跽后为板。板后为足心。足心后为足 掌。足掌后为足跟。两踝相对为腕。内踝之前,大骨下陷中为然谷。外踝上为绝骨。足外侧大骨 下赤白肉际为京骨。

其腑脏者,下喉咙之前为气系。气系下连为肺。肺下相连为心。心下为膈。膈下为肝,肝左 三叶短叶相连为胆。肝 右四叶之下为脾。脾后上之连属为胃,一名太仓,亦名水谷之海。胃下两旁入脊膂,左为肾,右 为命门。两肾下之前为膀胱。膀胱下为廷孔。咽门下为食系。食系下连太仓。太仓下连小肠。小 肠近下右连大肠。大肠下连肛门。小肠下连膀胱。又曰∶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太 仓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二肠相会处为拦门。下极为魄门,一名肛门。又曰∶心以上为上焦,

心下至脐为中焦,脐下为下焦,通为三焦。

凡脏腑各主一脉,以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也。通行营卫,总贯百骸,周流而无已矣。

凡一脉,左右双行。手三阴之脉,从脏走至手,次手三阳之脉,从手走至头,次足三阳之脉,从 头下走至足,足三阴之脉,从足下走至腹。其脉常以十二经络始自寅初,起于中焦,流注手太阴、

阳明,足阳明、太阴,手少阴、太阳,足太阳、少阴,手厥阴、少阳,足少阳、厥阴。等脉一遭 毕,而复注手太阴之脉。

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 内,

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

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次注手阳明。

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入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

入肘外廉,循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 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下入 齿缝中,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侠鼻孔。次注足阳明。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缝中,还出侠口环唇,下 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 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侠脐,入气 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 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 间,出其端。次注足太阴。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胫骨后,

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 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次注手少阴。

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系。其直 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 掌后兑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次注手太阳。

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 间,上循 外后廉,

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循咽,络心,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 颊,至目锐 ,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颧。次注足太阳。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

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侠脊,贯肾,

入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 中,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次注足少阴。

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 内,出 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入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次注手厥阴。

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

上抵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次注手少阳。

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 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 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次注足少阳。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少阳 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者,别锐 ,下大迎,合 于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

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 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 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次注足厥阴。

\r十二经脉昼夜百刻流注之图\pt166a38.bmp\r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

上内廉,循股阴,

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侠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颈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夫天有五运,人有五脏。五脏者,应五行,乃金木水火土,五运者,乃风火燥湿寒,皆应阴 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用 针者先明脏腑阴阳,调和顺逆,补泻迎随。经曰∶一曰治神,调养神气,专精其身。二曰养身,

用针者以我知彼,用之不殆。三曰知毒药为真,攻邪宜顺王真之道,其在兹乎。四曰制砭石小大,

用针者随病所宜,内外调治,以平为期。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诸阳为腑病,诸阴为脏病。故曰 少阳、少阴,少血多气,太阳、厥阴,多血少气,太阴多气少血,阳明多气多血。是以刺阳明出血 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又曰治补有多少,力化有浅深,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期当 发,过者穴闭,精心专一,神不外营也。刺实须其虚者,留针,引阴至阳,阴气隆至,针下热,

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引阳至阴,阳气隆至,针 下热,乃去针。一经有五穴,五脏各归其本脏穴也。用针者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不虚不实,

以经取之者,当刺本脏穴也。

\r图\pt166a39.bmp\r \r图\pt166a40.bmp\r 《素问》曰∶凡刺之法者,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 之。谨推昼夜百刻,人气日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故人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

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 于中,一周于身,水下二刻,日行二十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水下四刻,日行四十分。

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水下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计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 身,水下百刻。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故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月二十七日行 一周天,更行二日半,乃日与月相会,成一月,计日二十九度半,在人计二十九日。合个二十九 度半者,共五十九日,故月有大尽小尽。一岁日共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计三百五十四日。周天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成人间一年,今只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计三百五十四日,余却一十 一度四分度之一,计一十一日三时辰,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七闰,方成一章。至八十 章,然后盈虚之数尽,而复始也。

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以二十八日除之,得每日十三度有奇。余有零者,以之分法 分之,是日月行之度数也。

谨按《灵枢经》、《素问》所说流注,不比诸家所说流注,补泻生脉如神。用之勿误,须明 病之标本、虚实、反正、迎随、逆从、补泻、生刑,井、荥、输、经、合。人气所至者,经络便 为开,过者为闭。八般补泻∶迎随补泻、递顺补泻、转针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从逆补泻、

针头补泻、六字气诀补泻。

《素问》曰推昼夜百刻人气日行周天度数法,人气日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度 数合日月星辰缠度也。昼夜一百刻,乃一千单八分,人气行八百一十丈。一万三千五百息,通计 行八百一十丈,行尽二十八宿,共为五十周也。人气行二十八舍,每一舍三十六分,计一千单八 分,每一周计一十六丈二尺。法曰∶置一百刻,以二十八除之,得三十五,外有一十六入之分。

先于二十八内减一十六,直后相减停,除母一十六,次除子一十八,相减各得四。以先除二十八,

得七为母,次除一十六,得四为子,累加过母者为一刻。每一舍得三刻与七分之四,每一舍得三 十六分,计一千单八分。昼夜共五十周,每一周计一十六丈二尺,五十周计八百一十丈,计一万 三千五百息数也。

法置三十六分,以八尺一寸乘之,得二十九丈一尺六寸,以一十六丈除,(每一周得一十六 丈二尺,除得周数也。)乃血气长短,人气所行度数也。人气行于十分身之人也,日行一舍,计 三刻与七分之四。一刻人气行足太阳,二刻行足少阳,三刻行足阳明,四刻行足太阴,五刻行足 少阴,六刻行足厥阴,气血周身一度,计三十六分,长二十八丈九尺二寸,计八百一十息。日行 二舍,七刻人气行手太阳,八刻行手少阳,九刻行手阳明,血气周于身三度,计七十二分,长 五十七丈八尺五寸,计一千二百一十五息。日行三舍,一十刻人气行手太阴,十一刻行手少阴,十二刻 行手厥阴,十三刻行足太阳,血气周于身五度,计一百八分,长八十六丈七尺一寸,计一千七百 五十五息。日行四舍,十四刻人气行足少阳,十五刻行足阳明,十六刻行足太阴,血气周于身七 度,计一百四十四分,长一百一十五丈七尺一寸,计二千一百六十息。日行五舍,十七刻人气行 足厥阴,十八刻行手太阳,十九刻行手少阳,二十刻行手阳明,血气周于身八度,计一百八十分,

长一百四十四丈六尺四寸,计二千七百息。日行六舍,二十一刻人气行手太阴,二十二刻人气行 手少阴,二十三刻行手厥阴,血气周于身一十度,计二百一十六分,长一百七十三丈五尺七寸,

计三千二百四十息。日行七舍,二十五刻人气行尽东方七宿,入阴分,此时血气难交也,二十六 刻人气行足太阳,二十七刻行足少阳,血气周于身一十二度,计二百五十二分,长二百二丈五尺,

计三千六百四十五息。日行八舍,二十八刻人气行足阳明,二十九刻行足太阴,三十刻行足少阴,

三十一刻行足厥阴,血气周于身一十四度,计二百八十八分,长二百三十一丈四尺二寸,计四千 一百八十五息。日行九舍,三十二刻人气行手太阳,三十三刻行手少阳,三十四刻行手阳明,血 气周于身一十六度,计三百二十四分,长二百六十三尺五寸,计四千五五九十息。日行一十舍,

三十五刻人气行手太阴,三十六刻行手少阴,三十七刻行手厥阴,三十八刻行足太阳,血气周于 身一十七度,计二百六十分,长二百八十九丈二尺八寸,计五千一百三十息。日行十一舍,三十 九刻人气行足少阳,四十刻行足阳明,四十一刻行足太阴,血气周于身一十九度,计三百九十六 分,长三百一十八丈二尺一寸,计五千五百三十五息。日行十二舍,四十二刻人气行足少阴,四 十三刻行足厥阴,四十四刻行手太阳,四十五刻行手少阳,血气周于身二十一度,计四百三十二 分,长三百四十七丈一尺四寸,计六千七十五息。日行十三舍,四十六刻人气行手阳明,四十七刻行手 太阴,四十八刻行手少阴,四十九刻行手厥阴,血气周于身二十三度,计四百六十八分,长三百 七十六丈七寸,计六千六百一十五息。日行十四舍,五十刻人气行尽南方七宿,入阴分,此时血 气难交也,五十一刻人气行手太阴,五十二刻行手少阴,血气周于身二十五度,计五百四分,长 四百五丈,计七千二十息。日行十五舍,五十三刻人气行手厥阴,五十四刻行手太阳,五十五刻 行手少阳,五十六刻行手阳明,血气周于身二十六度,计五百四十分,长四百三十三丈九尺三寸,

计七千五百六十息。日行十六舍,漏水下五十七刻人气行足太阴,五十八刻行足少阴,五十九刻 行足厥阴,血气周于身二十八度,计五百七十六分,长四百六十二丈八尺五寸,计七千九百六十 五息。日行十七舍,漏水下六十刻人气行足太阳,六十一刻行足少阳,六十二刻行足阳明,六十 三刻行手太阴,血气周于身三十度,计六百一十二分,长四百九十一丈七尺八寸,计八千五百五 息。日行十八舍,漏水下六十四刻人气行手少阴,六十五刻行手厥阴,六十六刻行手太阳,血气 周于身三十二度,计六百四十八分,长五百二十丈七尺八寸,计八千九百一十息。日行十九舍,

漏水下六十七刻人气行手少阳,六十八刻行手阳明,六十九刻行足太阴,七十刻行足少阴,血 气周于身三十三度,计六百八十四分,长五百四十九丈六尺,计九千四百五十息。日行二十舍,

漏水下七十一刻人气行足厥阴,七十二刻行足太阳,七十三刻行足少阳,七十四刻行足阳明,血 气周于身三十五度,计七百二十分,长五百七十八丈五尺七寸,计九千九百九十息。日行二十一 舍,漏水下七十五刻人气行尽西方七宿,入阴分,此时人气难交也,七十六刻人气行手太阴,七 十七刻行手少阴,血气周于身三十七度,计七百九十六分,长六百七丈五尺,计一万三百九十五 息。日行二十二舍,漏水下七十八刻人气行手厥阴,七十九刻行手太阳,八十刻行手少阳,八十 一刻行手阳明,血气周于身三十九度,长六百三十六丈四尺一寸,计一万九百三十五息。日行二 十三舍,漏水下八十二刻人气行足太阴,八十三刻行足少阴,八十四刻行足厥阴,血气周于身四 十度,计八百二十八分,长六百六十五丈三尺五寸,计一万一千三百四十息。日行二十四舍,漏 水下八十五刻人气行足太阳,八十六刻行足少阳,八十七刻行足阳明,八十八刻行手太阴,血气周 于身四十二度,计八百六十四分,长六百九十四丈二尺八寸,计一万一千八百八十息。日行二十 五舍,漏水下八十九刻人气行手太阴,九十刻行手少阴,九十一刻行手厥阴,血气周于身 四十四度,计九百分,长七百二十三丈二尺一寸,计一万二千二百八。日行二十六舍,漏水下九 十二刻人气行手太阳,九十三刻行手少阳,九十四刻行手阳明,九十五刻行足太阴,血气周于身 四十六度,计九百三十六分,长 七百五十二丈一尺四寸,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五息。日行二十七舍,漏水下九十六刻人气行足少 阴,九十七刻行足厥阴,九十八刻行足太阳,九十九刻行足少阳,血气周于身四十八度,计九百 七十二分,长七百八十一丈七寸,计一万三千三百六十五息。日行二十八舍,漏水下百刻人气行 足阳明,血气周于身五十度,计一千单八分,长八百一十丈,计一万三千五百息。

\r素问百刻流注之图\pt166a41.bmp\r \x所定百刻前第二卷明昼夜二十四气百刻图开说\x 凡此十二经脉流注一遭,谓之一度。凡一昼一夜百刻,如此流注五十度而为期,不然则病也。

加一遭则热,减一遭则寒,是故病热则脉数,病寒则脉迟,随其微甚而加减应之矣。又,四时之 脉,不必常准,皆随昼夜之刻数,而为流注之数矣。然昼者阳也,夜者阴也。冬至之日,昼四十 刻,夜六十刻,而阳少阴多,是故天气寒则脉行迟,而脉行四十度也。夏至之日,昼六十刻,夜 四十刻,是谓阴少阳多,是故天气热矣,然则脉行疾数,而脉行六十度也。脉与昼夜之刻数,凡 九日而为一刻,及度加减之约也。若天气暴寒暴热,而脉之迟速亦应气流注矣,不然则病也。及 夫十二经脉者,非谓一身有十二首脉也。脉唯一道而周流,贯注流身一遭毕,而相次环会于寸口,

以成三部九候,以见脏腑之神也。所以十二经者,随其手足三阴三阳所主部分,为十二经脉矣。

然十二经脉内应五脏六腑,其数不合者,所谓心包络亦是一脏,以应手厥阴之经,是脏亦有六也。

今详近代医书及世工所论,皆不知心包络之脏若何形状及何处所居,咸云有名无形,只膻中是也。

以此为义,是以执本而言,若以穷其至理,则未尽知其善哉。然虽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 出焉,然末者是谓言其标,而不言其本,以举用事之处,故不言脏之所居,乃古圣之奥也。岂不详 经言七节之旁,中有小心。然人之脊骨,有二十一节,从下第七节之傍,左为肾,右为命门。命 门者,便是心包络之脏,以应手厥阴之经,与手少阳三焦合主表里。二经皆是相火,相行君命,

故曰命门,而义昭矣。又,《玄珠》先取化源,于三日迎而取之,刺大陵,曰此是泻相火小心之 源也,是知相火包络是少心,小心便是右肾命门也。又,《仙经》云心为君火,肾为相火,是以 言其右肾命门属火而不属水也。或云∶既云命门属相火,何故喜乐出于膻中乎?答曰∶火气炎上,

水性下流,走命门者,位居下部,是火居水之乡。而火气不能为用,其气上行,至于膻中。膻中 者,在胸中两乳间,为气之海,是手厥阴,少阳脉之交会之处,是乍出鬼贼之乡。得其本位,君 相二火相近,得其君命,权势方施,其气始发,故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及夫脏为阴 而主其里,在腑为阳而主其表,然一脏一腑,合主表里,而为阴阳者,非为夫妇阴阳配合之道,

乃兄妹之义,皆同姓矣。

凡一脏一腑相合,于左右三部之中,各主一部,从其旺气主位,而相次见其脉也。

\r六部脉位之图\pt166a42.bmp\r \x六部脉前有手鉴图开载详见前图\x <目录>卷第七<篇名>法明标本篇第八属性:夫大道始生于一气,一气分别清浊,升降而为二仪,天为阳,地为阴,其二也。天地阴阳,

各分三等,而太少不同,故有三阴三阳之六气也。天非纯阳,而亦有三阴,地非纯阴,而亦有三 阳,是故天地各有三阴三阳,而为十二矣。天之阴阳,应人之手,地之阴阳,应人之足,以应手 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也。故经曰∶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又,经曰身半之 上,天气主之,身半之下,地气主之。然正谓脐以上应春夏,脐以下应秋冬。然春天中之阳,夏 为天中之阴,秋为地中之阳,冬为地中之阴。故经曰∶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是以明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令也,是以知寅卯辰为手三阳,巳午未为手三阴,申酉戌为足三阳,

亥子丑为足三阴也。天地阴阳气运,以平为期,各无盛衰,则无胜复淫 灾眚之变。人之手足三 阴三阳十二经脉亦然,和平各无盛衰则无疾病,不和则病由生也。

<目录>卷第七\法明标本篇第八<篇名>十二经本病属性:足厥阴肝病,则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 疝,妇人小腹肿, 胁痛引少腹。甚则嗌干,面尘,

善怒,忽忽眩冒巅疾,目赤肿痛,耳聋颊肿。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 捕之,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 癃。

足少阳胆病,则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 热。虚则头痛,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

膝外至 、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手少阴心病,则胸中痛,两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甚则嗌干,心痛,渴而欲饮,

身热,肤痛,烦心,谵妄。虚则善悲,时睡卧,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痛,目黄,胁痛, 臂 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手太阳小肠病,则嗌痛,颔痛肿,不可回顾,肩似拔, 似折。虚则少腹控睾,引腰脊,上 冲心痛,耳聋,目黄,颊颔肿,肩、 、臂外后廉痛。

手厥阴心包络病,则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 大动,面赤,目黄,

喜笑不休。虚则烦心,心痛,掌中热。

手少阳三焦病,则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小腹肿,不得小便。虚则汗出,目锐 痛,

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能为用。

足太阴脾病,则舌本强,食则呕,腹胀,溏,瘕泄水闭,饮发中满,食减,善噫,身体皆重。

甚则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 ,脚下痛,四肢不举,大小便不通。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 不化,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 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足阳明胃病,则洒洒振寒,善伸,数欠,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 闭户牖而处。甚 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骂詈不避亲疏,是谓 厥。气盛则病身以前皆热,消谷善 饥,溺色黄,气虚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腹胀满。盛则胃脘当心而痛、上走两胁,膈咽不通,

饮食不下,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颈肿,喉痹,腹胀水肿,膝膑肿痛,循膺、

乳、气街、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能为用。

手太阴肺病,则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 臂内前廉痛 厥。甚则交两手而瞀,肩背痛,风寒汗出。虚则气少不能报息,溺色变。

手阳明大肠病,则齿痛,颈肿。虚则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腹中雷鸣,气常冲胃,喘不 能久立,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能用。

足少阴肾病,则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 所见,心悬,如饥,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虚则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肢痛 发, 、 、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意不乐,大便难,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 为骨厥。实则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脊臀股内后廉痛,

痿厥,嗜卧不宁,足下热而痛。

足太阳膀胱病,则囟顶脑户中痛,气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 结, 如裂,是为踝厥。虚则痔,疟,巅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项、背、腰、脊、尻、

、脚皆痛,小指不能为用。

<目录>卷第七\法明标本篇第八<篇名>五邪生病属性:凡此诸病,是以言脏腑十二经脉所受虚实之证,所谓标也。为其病者,寒暑燥湿风火之气,

所为本也。夫六气之用,己胜则克其妻,己衰则夫来克者,淫治之纪也。大抵腑脏之气,以平而 为期,气盛则行其胜也,无问夫妻子母,乘虚而感之,生其病也,实感过极,而亦自病矣。气虚 者受邪,无问相生相克,但感其邪,而病由生也。夫五行之道,正则和平,而递元相生相济,否 则邪生,元相克伐,故有虚邪、实邪、贼邪、微邪、正邪。而此之五邪也,然虚邪者,谓母邪乘 其子而病也。假令风木行胜,则肝气有余,心火感而以生其病。然风木行胜,则土气自衰,土衰 不能制水则水盛,水盛制火,而心不能实,故曰虚邪也。实邪者,谓土来乘火,而心病也。然土 胜则水衰,水衰不能制火则心火自盛,故曰实邪也。贼邪者,谓水来乘火,而心病也。然水能克 火,故曰贼邪也。微邪者,谓金来乘火,而心病也。然火能克金,故曰微邪也。正邪者,谓心火 有余,而自生其病也。然无相下,故曰正邪。余仿此推之。凡此五邪,各有微甚。至微者,微邪 也。次甚者,实邪也。其次者,正邪也。更次者,虚邪也。至甚者,贼邪也。欲知五邪之要,必 明脉与病气,而以受病腑脏经脉参合,推其五行相生相克,昭然可知矣。大凡病生之处谓之标,

为病之气为之本也。

(新添)夫受病之由者,或从外而得者,或从内而得者。其六气为病者,乃风火寒三气,皆 外感而得者。所为邪风似箭,玄府开张,风寒暑感于皮毛,在于腠理,入于卫,乃肺经所受也。

或风池、风府、口鼻而入,未入于营,当有汗,可以解肌而已。或入于营者,属心,无汗,当发 汗而已也。若燥湿热三气者,或饥饱劳损,忧愁虑恐悲恨,蛊 毒魑魅,皆内感而得者。经曰∶从外而得者治其外,从内而得者治其内。从外而得,盛于内者,

先治其外,然后治于内。从内而得,盛于外者,先治其内,然后治于外。不在内,不在外,治于主病。

<目录>卷第七\法明标本篇第八<篇名>五运本病属性:夫病之气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 郁,病痿,皆属肺金。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目录>卷第七\法明标本篇第八<篇名>六气本病属性:诸暴强直,支痛软戾,里急筋挛,(缩也。)皆属于风。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 混浊,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痈疽疡胗,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鼽衄,血泄 淋闭,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 ,(血汗也。)皆属于热。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

霍乱吐下,体重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也。)皆属于湿。诸热瞀 ,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 詈惊骇, 肿疼酸,气逆上冲,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呕痛溢食不下,目眯 不明,暴注, ,暴病暴死,皆属于火。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瘕 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青白,食已不化,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新添)夫医教者,伏自三坟,流于黄帝,至今数十万载。人皆不达《素问》五运六气造 化之理,皆检寻方论,妄为调治,全不论五运六气造化之理,标本顺逆,与三阴三阳,虚实邪正 者也。《素问》∶曰治之者,正者正治,反者从治,从少从多,皆平是也。正治者,寒者热治,

寒者寒治是也。病逆者,可以从治。病反逆者,脉大气衰,脉小气盛,谷入多而气少,谷入少而 气多,此为反也,可以从顺其病势。若逆之者,命以危之矣。药有四时之宜,曰用温远温,用热 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此乃四时之用也。春宜服凉药,夏宜服寒 药,秋宜用温药,冬宜用热药。又曰∶不远寒、不远热者奈何?经曰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痞 腹满急痛,下利青白,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惊骇瞀闷,悲笑谵妄,疮疡,鼻窒鼽,衄血溢血,

淋病生矣。又曰∶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知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此之谓 也。夫标本之道,浅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 可令调,明知逆顺,正行无问,为万民式,天之大道也。

(旧经)凡此六气,为诸病之本也,候其六脉,而可知矣。大凡治病,必明此之寒暑燥湿 风火六气,最为要也。其治病之法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以清治温,以温治清,以燥治湿,

以湿治燥,乃正治之法也,又云逆治,所谓药气 逆病之气也。诊其脉候,惟不应气,而无左右尺寸交反,其病轻微,则当如此之治也。或其左右 尺寸脉见交反,君臣易位,其病必重而危,当从反治之法也。其反治者,亦名从治,所谓药气从 顺于病气也,是故以热治热,以寒治寒。然以热治热者,非谓病气热甚而更以热性之药治之,本 是寒性之药,反热佐而服也。所谓病气热甚,药气反寒,病热极甚而拒其药寒,则寒攻不入,寒 热交争,则其病转加也。故用寒药,反热佐而服之,令药气与病气不相为忤。其药本寒,热服下 咽之后,热体既消,寒性乃发,由是病气随之。余皆仿此也。然正治之法,犹君刑臣过,逆其臣 性而刑之矣,故病热不甚,治之以寒,逆其病气,而病除自愈矣。反治之法,犹臣谏君,非顺其 君性,而以说之,其始则从,其终则逆,可以谏君去其邪而归其正也。又,王冰∶病小犹救人火,

火得草而KT ,得木而燔,得水而灭。病大犹救龙火,然火得湿而焰,得水而燔,以人火逐之,

其火自灭尔。然病气热甚,攻之以寒,病气热盛,必能与药气相持,而反生其祸也。是故以寒,

反热佐而服之,其始顺其病气,使病不为相忤,而终必去其邪矣。又,久病热泄,以寒药下之,

久病寒泄,以热药下之。又,中满下虚,则峻补于下,疏通于中,下虚得实,中满通利,乃得和 平,亦皆反治之法也。故经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 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此之谓也。

凡此之道,是以明其药寒热温凉之性也。药有酸苦辛咸甘淡之味,皆各有所能,而不可不通 矣。夫药之气味,不必气寒之物而味皆咸,味咸之物其气皆寒之类也。凡同气之物,皆有诸味,

同味之物,皆有诸气,元相气味各有浓薄,性用不等,制其方者,必且明其用矣。经曰味为阴,

味浓者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气为阳,气浓者为纯阳,气 薄为阳中之阴。气味者,各有五也,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五气者寒热温凉中。又曰∶辛散、酸 收、甘缓、苦坚、咸软。又曰∶五气肝凑臊,心凑臭,肺凑腥,脾凑香,肾凑腐也。气味浓薄,

性味燥静,治补多少,力化浅深是也。然味浓则泄,味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气浓则发热。又云∶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咸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然发之谓发汗也,涌之谓吐也,泄之谓下也,

渗泄谓利小便也。凡此之味,各有所能,然辛能散结润燥,苦能燥湿软坚,咸能软坚,酸能收缓 收散,甘能缓急,淡能利窍。故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以甘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以苦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以咸泻之。凡此者,是以明其味之用也。若用其味,必明气 之可否,用其气者,必明味之所宜。适其病之标本,腑脏寒热虚实,微甚缓急,而以其药之气味,

随证所宜,而以制其方也。是故方有君臣佐使,轻重、缓急、大小、反正、逆从之制也。然主治 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之用者为使,皆随病之所宜,而又赞成方而用之也。故经曰∶君一 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去咽嗌近 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 偶,下者不以奇。补上治上制之以缓,补下治下制之以急。急者气味浓也,服剂大,缓者气味薄 也,服剂小。薄则少服而频于食后,浓则多服而稀于食前。肺少九服,肾多二服,余皆相次而为 加减,随证大小,而以制之。故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 佐九,制之大也。微者逆其病气治之,正治之法也,甚者从其病气佐之,反治之法也。从少从多,

观其证用。然一同二异,谓之从少,二同三异,是谓从多,随证所宜,而以其毒?然毒者,所谓 药有三品,上品为小毒,中品为常毒,下品为大毒。三品之外,谓之无毒。《神农》云∶药有三 品,以应三才之义也。上品为君,主养命,小毒,以应天,中品为臣,主养性,常毒,以应人,

下品为佐使,主治病,大毒,以应地。凡此君臣佐使之义,是以明其药性善恶之殊贯,乃服饵之 道也。治病之道,不当从此,皆从病之所宜,而以用其毒矣。又,其人皮浓色黑,大骨肉肥者,

皆能胜毒,治之以其浓药。瘦而薄肤,色 白者,皆不能胜毒,治之以其薄药。故经曰∶能胜毒 者以浓药,不能胜毒者以薄药,宁小勿其大,宁善勿其毒。小者是谓奇方,奇方不去,偶方主之。

偶方病在,则反偶以佐之,而以同病之气而取之。勿令太过,而反中其毒。若妇人重身,而病 瘕坚积,痛甚不堪,不救必死者,以其毒衰其大半而止,则子母无殒。若令太过,则伤其命。故 经曰∶病有新久,

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有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 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此之谓也。

及夫治病之要者,必明五气为病,郁之甚者,如法治之。故曰木郁达之,所谓吐令条达也,

火郁发之,所谓汗令疏散也,土郁夺之,所谓下令无壅碍也,金郁泄之,所谓渗泄、解表、利小 便也,水郁折之,所谓抑其冲逆也。通其五法,气乃平调,复视其虚实,而以调之,乃治病之大 体也。及夫诸阳病热而脉数,重手按之,其脉不动者,乃寒盛格阳而致之,非热也,是谓阳中伏 阴,而寒气郁之甚也,治之则当以热,逆其外而顺其内也。诸阴病寒而脉迟,顺其阴证,重手按 之,其脉反甚,鼓击于指下而盛者,所谓热盛拒阴而生其病,非谓寒也,是谓阴中伏阳,热气郁 之甚也,治之以寒,是以逆其外而顺其内也。逆外顺内则生,逆内顺外则死矣。故曰∶知标与本,

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然病有标本,治有逆顺。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

有生于中者。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者,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者,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 而求之于本。故治病有取之本而得者,有取之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 取而得者。然反佐取之,是谓逆取,乃反治之法也。奇偶取之,是谓从取之,

乃正治之法也。故曰∶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与本,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夫阴 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然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或其先病而后逆者,先逆而后病者,先寒而后生 病者,先热而后生病者,先中满而后生烦心者,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先病而后泄者,先泄而 后生他病者,皆治之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必谨察之矣。其或先热或先病而后生中满者,

皆治其标。人有客气有主气。小大不利者治其标。其或先病而重大者,后发病而轻小者,先治其 本后治其标,是谓本而标之。其或先发病而微缓,后发病而甚急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是谓标 而本之。审量标本不足有余,而以治之,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然间而并 行者,非谓一经病也,所谓他经共受邪,而令病也。甚者独行者,一经受病,而无异气相掺也。

标本相参,随证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微者逆而治之,甚者从而伏 之,燥者润之,湿者燥之,散者收之,结者散之,坚者软之,软者坚之,缓者收之,急者缓之,

客者除之,留者攻之,劳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衰者补之,

盛者泻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灸之刺之,适事为故,各安其气,必清 必静,则病衰去,腑脏和平,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已矣。

夫历古及今,圣贤先达之谈,论修真保命、治病防危之言,不为少矣。世人多不能悟者,由 乎心不明而志不坚,行非良而工所误也。然圣经所论妙道玄机,非谓圣意故惑后人,而以藏机隐 意,惟恐轻泄圣传,乃密传于有志之士,是故愚昧莫能明矣。况有非其人者,其于经旨,百未达 一二,强自分别,以为小法傍门,编成歌颂,自谓已能递相授受,以矜己德,而惑乱他人。及其 为用,全无征应,致使圣经妙典日远日疏,而习者少矣。修学之士,真伪邪正,不可辩也。则如 世传《灵枢》、《甲乙》,以为课之术。以六十甲子为法,将日干取运,日支取气,便言何脏受 病,及宜何治,而几日痊愈。然将甲为土运,子为足少阴肾水,土能克水,便言肾病则当泻脾补 肾,则六日痊愈。所谓水一土五,而至六日痊愈。以此之类为法,误也。何以明之?且天下地理、

方位、节令、气候不同,及人之老幼男女,脏腑禀受所生,大小高下,前后偏侧,浓薄长短,坚 脆虚实,各各不同,岂能世人同日得病,而证候皆同,及宜一法治疗,及同日愈者耶!夫世传十 二经络病证歌诀,以为课病之法。然以始病之日,以干取运,以病患支干加在日运帝 王之辰,阳命之人,顺而数之,阴命之人,逆而数之,至于得病之日,见何支干,便谓是何脏腑 受病,如何传。若以此为法者,误也。此法世工多传,以为运气推病法治,及其为用,而多不应 焉。何以明之?且天下同属之人,同日得病,岂能证候相同,而一般传变者邪!及夫日中运气与 人命相合加临,取其相生相克,以定吉凶者,误也。何以明之?且天下同命之人有病,岂能同日 吉凶者耶!或将日中支干纳音,与病患命及支干相合,而定吉凶者。此是推平人灾福之法,非谓 占病之道也。凡此之类,皆非圣经之旨,足以狂惑人心,征之无验矣。

然圣经妙旨,大包天地,细入毫毛,合造化咸有所宗,何止于此端异论乎?欲穷病之吉凶,

必明岁之天地盈虚,运之太少,谨察胜复之用,适主客同异盛衰。次推病之标本,何气使然,以 厉何脏,及虚与实。将岁中运气加临,取其同异逆从,而可定其吉凶者也。故经曰天符为执法,

犹辅相,岁会为行令,犹方伯,太一天符为贵人,犹君主。若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执法官人 绳准,自为邪僻,故病速而危也。中行令者,其病徐而迟,犹方伯无执法之权,故无速害,故病 但执持而已。中贵人者,其病暴死,羲无凌犯,故病暴而死也。然邪者,五运六气胜复之受也,有 变则病乘其气之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而流于胆也。热气大来,火之胜 也,燥金受邪,肺病生而流于大肠也。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热火受邪,心病生而流于小肠也。

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而流于膀胱也。风气大来,木之胜也,湿土受邪,脾病 生而流于胃也。所谓感邪而生其病也,外有其气,而内恶之,中外不喜,周而遂病,是谓感也。

乘年之虚,则邪乃甚也,则如年木不足,而外有清邪,至而肝病之类也。

失时之和,亦邪甚也,所谓六气临统,与主气相克,感之而病者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遇月 下弦之后,上弦之前,是谓月空,感于邪,则亦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也,所谓年已不足,邪 气大至,是谓一感,年已不足,天气克之,此时感邪,是谓重感,内气召邪,天气不 ,不危何 哉!则如丁卯、丁酉之岁,外有清邪,至而肝病,己巳、己亥之岁,外有风邪,至而脾病,辛丑、

辛未之岁,外有湿邪,至而肾病。凡言病之吉凶,必明病之腑脏虚实,而与岁中运气胜复之变,

而以加临,可以言也。假令风木之胜,民病脾肺实而肝气虚者,病皆微也。若病脾肺虚而肝气实 者,皆甚也。余皆仿此,推而可知也。

欲知五脏得失间甚之时,死生之期者,必明其脉候,以知何脏也。其病者,愈于子,子不愈,

甚于鬼,鬼不死,持于母。四时日干时辰同法。故经曰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 而愈,是谓病藏生之子也,至其所不胜而甚,是谓病藏之鬼也,至于所生而持,是谓病藏之母也,

自得其位而起,是四时五行旺相及日干时辰与病之藏同也。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

死生之期,此之谓也。

欲知热病间甚大汗之期,取其本脏,遇胜己日甚,己旺日大汗,气逆则胜己日死。故经曰肝 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

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心热病者,

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满,喜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 大汗,气逆则壬癸死。脾热病者,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 不可以俯仰,腹满,溏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肺热病者,洒淅然 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 甚,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肾热病者,先腰痛 酸,苦渴数饮,

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 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及夫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 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皆所谓病之始也。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

谓气旺日为所胜,则如肝甲乙、心丙丁之类也。汗后脉迟静而愈,脉尚躁盛者死。今不与 诸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狂言失志者,死矣。

然皆圣经之旨也,必凭问望闻切,知其病宗,而与天地时日阴阳相合,推其胜克,而 为法也。审察间甚逆从,而以随证治之,适其治之逆从可否,而以言吉凶,慎不可执其阴 阳而已。然虽阴阳为万物之纲纪,论其吉凶,亦须由其用也。

大抵死因病致,病由邪生,邪因变起,变由不平。平则安而无咎,否则祸患由生。内 则内验,外则外征。外者心行德过,内者腑脏衰兴,大小缓急,无不相应。故经曰∶德者 福之,过者伐之,有德则天降福以应之,有过则天降祸以淫之,则知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耳。故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 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然则岂不亦由人之所为乎!

<目录>卷第八<篇名>守正防危篇第九属性:夫天地阴阳,与人之无异,天地乃得长久,惟人不然者,所谓人事不合天机,失其至道 则故也。夫天地之道者,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强者制之,弱者益之,胜者复 之,有者用之,德化政令,无不报之,致使气运无有终始,故能长久而无已矣。人之道者,

不然也,高者不抑或更举之,下者不举或更抑之,强者不制或更益之,弱者不补反更损之,

真伪不辨,邪正不分,虚实不察,损益不明,虚者误损,实者误益,终无所悟,迷于六 欲七情之邪。种种盗扰天真之气,数犯其禁,累冒贼邪,致使腑脏偏倾,气乱而病,不已 则气绝而死,不能尽其天寿也。大抵内真则外假不能为害,内正则外邪不能有伤,故有达士 密符天机,预防祸患,勿使受邪而生其疾,乃得身安而满其天寿矣。或持功积行而圆成,

亦得与天同长久矣。且夫世人多因内邪而外盗,耗竭真气,以致危亡而已。先圣恤之,故 得传修真保命,备患愈疾之道。然养生之要,内功外行,衣饮药食,诸所动止,应其时候,

各有益否。宜者为之,禁者避之,盛者制之,衰者益之,使气血和平,精神清利,内无邪僻,外 没冤嫉,安得有祸患夭亡而至于己矣。

夫岁主药食之宜者,上下征火宜以咸寒,上下宫苦热,下宫中征下甘温,上宫中角征 上苦温,下宫中宫下苦温,下宫中商羽下甘热,上商苦小温,下商苦小温,下商中宫下酸 热,下商中商中征羽下酸温,上羽宜苦温,下羽宜苦热,上羽中宫商羽上甘热,下羽中宫商 征下甘温,上下角宜辛凉。

木运之岁,是谓中角,上商角中辛和,上宫中辛温,上征中酸凉,上火羽中酸和。火运 之岁,是谓中征,上征中甘寒,上角中咸和,上宫商中咸温,上火羽中甘和。土运之岁,

是谓中宫,上羽中苦温,上宫商角中甘和,上火中咸和,上征中苦热。金运之岁,是谓 中商,上征火羽中辛温,上商中苦和,上宫角中酸和。水运之岁,是谓中羽,上火羽中酸 和,上宫商角中苦和,上征中咸热。

凡此五味四气者,所谓岁主药食之宜也。上谓司天,前三气也,下谓司地,后三气也,

中谓司运,通主岁也。或上下火者,谓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地之岁也。然药食之宜者,必明 岁中运气同异多少,而以治之也。然同异者,寒湿燥同,阴也,风热火同,阳也。否者,

异也。又,燥湿者,小异也。将其岁运参合,取其同异。同天化者多,地化以治之,同 地化者多,天化以治之,同少同多,加减治之,有毒无毒,谷肉果药法服之。无使太过,

而生其害。适其气运,先取化源,而以刺之。郁者取而折之,衰者资而益之,强者抑而 制之,弱者扶而补之,以平为期。无使盛衰,而生其病矣。

然取其化源者,是谓先于五常气位未主之前,适其运气胜复之甚兆已彰,方可取其化 源,而用针补泻也。则如风木将胜,苍埃乃见,林木乃有声,东风数举,雨湿不行,岁 星明大,镇星光芒,彰其兆也,则于年前十二月 先取其化源,用针泻其木而补其土矣。二火将胜,远视天涯,光辉赤气,草乃萎,南风 频至,荧惑明,太白光芒,其兆已彰,于三月先取化源,泻其二火,补其金矣。土湿将胜,

黄埃四起,溽蒸乃作,浓云数布,燥物皆濡,辰星光,镇星朗然,有此之兆,于五月先取 化源,泻土补其水矣。燥金将胜,西风数举,地气先燥,濡物皆干,土生白卤,山彰 白气,林起青烟,肃杀乃作,柔叶先凋,太白明大,岁星微是,彰其兆也,于六月先取 化源,泻金补于木矣。寒水将胜,太虚深玄,阳光不治,寒气乃至,蛰虫早藏,辰星明,

荧惑失色,胜兆已彰,于九月先取化源,泻水补其二火矣。

凡言化源者,所谓六化之源也。肝木之源,名曰中封,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

君火(真心)。之源,名曰通里,在手腕后一寸。相火(心包络。)之源,名曰内关,在掌后,

去腕二寸,两筋间陷中。脾土之源,名曰公孙,在足大指本节之后一寸。肺金之源,名曰 列缺,去腕后上侧半寸。肾水之源,名曰涌泉,在足内踝骨上动脉中为太溪,次下一寸是也。

凡取化源者,其气欲旺之前,迎而取之,泻其盛气,无使行胜,而生其疾,补衰之源,

勿令受邪,而生其疾。谨候其时,各无志乱,以手持针内之,至于经脉之分,无问息数,

不可久留,于欲得气之前后,呼而徐徐引至其门,呼 尽乃出,勿按其穴,大气皆出,是谓泻之法也。其补者,必先以左手指循按其穴,令气 舒缓宣散,推 其皮,弹而怒之,使脉气 满,忽而下之,置针有准, 按穴皮,令当应针 之处,则令神气内守。候呼尽而内针,无令气忤,无问息数,静以久留,使气布。吸则转针,

以得气,故气至慎守,勿令改变,而生其咎。候吸引针,急按其穴,气不得出,各在其处,

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是谓补法也。

<目录>卷第八\守正防危篇第九<篇名>补泻生脉法(新添)

属性:惟针补泻,最为急用,偏取一脏,不防他脏也。假令治心者,根据前说,左手扪背 穴,

第三椎两傍各一寸半,捻定其穴。先以六字气法调和阴阳,泻者先呵气七口,次呼气五口,

次吁气九口,次吹气六口,次 气八口,自穴内气至,然后诊之,脉当高现。补者先呼气 一口,气尽下针。先以缓缓入针二分,候气至而推而内之,而候脉大得气。左手按穴,吸 气一口,缓缓出针。气尽针出,勿令真气随针出,以左手闭其穴,名曰补。次针阴跷穴,

乃曰阴中生阳也,即左手先应也,次针阳跷穴,乃曰阳中生阴也,右手脉应,后再针左边 心穴,而胃气和也,即病愈。凡用针者,甲子日子时,乙丑日丑时,丙寅日寅时,丁 卯日卯时,补泻最验。余准此也。十二 穴,肺三憔,心五憔,肝九憔,胆十,脾十一,

胃十二,三焦十三,肾十四,大肠十六,小肠十八,膀胱十九,白环二十,其穴皆在脊背骨傍 一寸半。阳跷者,申脉二穴,在外踝下赤白肉际中,针入三分。阴跷者,照海二穴,在内踝 下赤白肉际中,针入三分。

<目录>卷第八\守正防危篇第九<篇名>用药食法(旧经)

属性:假令风木之胜,多食辛凉,制其肝木之胜,少食酸温,无佐木强,多食甘物,佐其土衰,

以平为期。余皆仿此。五运六气之用,有胜至则以制其胜而益其衰,无胜衰则当明主客同异,

而以为其法。客气同,其至则不可犯其主化,宜服主气不相得之化。客气异,其至者则 可小犯其主之化也。邪反胜其主者,是谓主气衰也,则如春反凉、夏反寒、秋反热、冬反 温之类也,则可犯其主化,而以助其主之衰也。其诸所宜及可犯者,皆不可太过,以平而 为期,如太过,则反生其害也。若假寒热温凉治其病,则无问四时主客气之同异宜否,皆 当从其治病之法为其制耳,则如汗不远热、下不远寒之类也。故经曰∶用温远温,用热远 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谓也。又,经曰∶司气以热,用热无 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则无 犯之,异其主则小犯之,亦其道也。是故冬气寒则安处,衣饮药食之类,皆不可已其寒也,

夏气热则不犯其热也,春秋温凉,也不可犯之。故曰寒无犯寒,热勿犯热,是谓远也,远 者,避忌之禁也。若不避而犯其禁者,无病则生,有病则甚,病大则危而死矣。然犯寒则寒 病起,而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瘕 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 化,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之类也。犯热则热病生,而喘呕吐酸,暴注下迫,

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鼽衄,血溢血泄,淋 ,

痈疽疡胗,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 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 肿疼 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喉痹,耳鸣或聋,呕涌,目眯不明, ,暴病暴死 之类也。其犯温凉者,虽无暴过,以积温而成热,则实生热疾,积凉而成寒,则实生寒病 矣。其治者,求其所犯,而以其所胜制之。犯热治以咸寒,犯寒治以甘热,犯温治以辛凉,

犯凉治以苦温,以平为期,无使太过,而反伤其正矣。然五味四气,当所宜者,尚由不可 过度,况乎犯其禁忌,岂无祸患哉!

及夫五味者,食入于口,聚入胃,脾胃变磨,布化五味,以养五脏气也。酸先入肝,苦 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然五脏得其五味,随其本化,变为五气也。酸 化为温,苦化为热,甘化重阴,辛化为凉,咸化为寒也。是故气味不可偏食,偏食则久而五脏 偏倾,生其病矣。故经曰∶味过酸,则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则大骨气劳,短 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则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则脾气不濡,胃气乃 浓,味过于辛,则筋脉阻弛,精神乃央。又,经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色变,多食苦,则皮 槁而毛拔,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凡此之谓,戒偏他多,不必禁所不 宜者,以平为期,亦不可过度矣。又,经曰辛走气,故气病无多食辛,苦走骨,故骨病无 多食苦,甘走肉,故肉病无多食甘,咸走血,故血病无多食咸,酸走筋,故筋病无多食酸。

又,经曰肝病禁当风,心病禁温食热衣,脾病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肺病禁寒衣寒饮食,

肾病禁犯淬HT 热食温炙衣。凡此之谓病之禁忌也。又,卒风豪雨,大寒大热,无问病否,

悉当避之。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 疟,

秋伤于湿,冬必咳嗽。然四时之气,性用不同,此乃顺四时生长收藏之道也。

及夫卒暴喜怒悲思惊恐,寒热劳逸,亦当禁之。故经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 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然怒则气上逆,甚 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也。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行,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 举,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

还则下焦胀,故气下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止不行,故气结矣。寒则腠理 闭,气不行,故 气收矣。热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又曰∶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

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以形。又,经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

怒胜思,悲伤肺,喜胜悲,恐伤肾,思胜恐。凡此之谓,五脏之志,其志过度,则伤其本 脏。以所胜之志制之则止矣,则如怒胜思,怒发而无思之类矣。又,经曰∶风伤肝及筋,燥 胜风,热伤气,寒胜热,湿伤肉,风胜湿,燥伤皮毛,热胜燥,寒伤骨,湿胜寒。然则性 用不同,故各随其性用而以言其伤及胜也,不必皆取所胜而类推矣。又,经曰∶酸伤筋,辛 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脾及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然此 之五味性用不同,故有自伤及伤其己胜而不等也。则如肝主伤风,心主伤热,是中本化之气 自伤也。脾主伤饮食劳倦者,是谓本化之用自伤也。肺主伤寒者,是中子之邪而伤也。

肾主伤湿者,是中已所不胜之邪伤也。凡此之道,各随其脏所恶者,感之而生其病也。此之 五邪所伤,是以明其所主,细而推之,则五脏原有五邪相乘而病矣。

逮夫五方者,东南中西北也。五方生五气者,风热湿燥寒也。五气生五行者,木火土 金水也。五行生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也。五味生五脏者,肝心脾肺肾也。五脏五养者,筋膜 血脉肌肉皮毛骨髓也。五养生五子者,心脾肺肾肝也。五脏生五神者,魂神意魄志也。五 神生五志者,怒喜思悲恐也。凡此之道,乃五行造化之理,养生之道也。正则和平,互相 济养,变则失常,而克伐戕生。

若论养生之道,则当诚心避忌一切能为害者矣。故《仙经》日∶冬夏处于深堂,避于大寒 大热之气,无使伏留肌腠生疾也。寒多衣不顿多,暖来衣不顿减。久劳则安间,以保极力 之处,久逸则导引,以行积滞之气。暑汗当风,则营卫闭结,夏热卧湿,则气散而血注,

冬居极热,则肾受虚阳,而春夏肝与心有壅蔽之疾,夏冒极凉,则心抱浮寒,而秋冬肺与 肾有沉滞之患。大饥则损胃,食勿极饱,极饱则伤神。极渴伤血,饮勿过多,多则损气。

沐浴不频,频则气壅于上,留滞于中,令人体重而形瘦,久而经络不能通畅,血凝而气散,

气不胜血,神不胜形,则成瘫之疾也。夫五日五行气流传遍,浴之则营卫通畅,旬日十干 数足,真气复还于脑,一沐之则耳目聪明。又,远唾则损气,极视则昏睛,极听则伤肾,

久立则伤骨,久卧则伤肉,多睡则浊神,频醉则散气,多汗则损血,力困则伤形,奔车走 马则气乱而神惊,登峻望高则魂飞而魄散。及夫气者,为形之主,神之母,不可以伤也。

然才所不敏而强思,力所不及而强举,悲哀憔悴,喜乐过度,汲汲所欲,戚戚所怀,久 谈语笑,寝息失时,拽弓引弩,耽酒呕吐,饱食便卧,跳步喘 息,欢呼哭泣,而皆伤其气也。又,观死气而触生气,近秽气而触真气,朝饥暮饱,亦皆伤 其气也。又,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气,多事则役形,多语则弱气,多笑则 伤心,多愁则摄血,多乐则溢志,多喜则气错。行而多言则损气。睡而张口则气泄而神散。

吊死问病则喜神自散。看斗则气结。解救怨生,狂禽异兽戏之则神恐。古庙凶祠入之则神 惊。对三光濡溺则折人年寿。负四重深恩则减人大数。饮宴圣像之侧则魂不宁。坐卧于冢墓 之间则精神自散。饮息于枯木大树之下则久阴之气烛入阳神。渡于深水大泽则寒性逼人真 气。折出众花卉则多招媚狂人室。食非时果实则多带邪气入腹。非济患难而频说妄言绮语 则减人正寿。非遇会合而频饵肥醇酒则除人本禄。负贤忘恩则必有祸应。轻财毁物则自无 福生。酷爱美物则少吉。深入大山则多凶。损人害物则以冤报冤。妒贤嫉能则以怨报怨。虚 传慢友妄受则轻师。凡此之类,皆能为其祸患,悉当避忌,无使犯禁,而生其害,是谓真 斋戒也。故曰洗心日斋,防患日戒,斯之道矣。

然病生之绪,其有四焉。一者,因气变动而内成积聚、 瘕、瘤气、瘿气、结核、癫 痫之类也。二者,因气变动而外成痈肿、疮疡、痂疥、疽痔、掉 、浮肿、目赤、瘭疹、

肿、痛痒之类也。三者,不因气之变动,而病生于内,则留饮、辟食、饥饱、劳损、

宿食、霍乱、悲恐喜怒、想慕忧结之类也。四者,不因气之变动,而疾病生于外,则喑 气、贼魅、虫蛇、蛊毒、蜚尸、鬼击、冲薄、坠堕、斫射刺割、摇仆打扑磕位、触冒风 寒暑湿之类也。凡此之类,乃一切祸患之由,其非六欲七情之邪,而祸患无由生矣。

然六欲者,眼耳鼻舌身意,此之六贼是也。七情者,喜怒哀乐好恶爱是也。凡此六欲 七情之邪,而为祸患之本,死亡之因。世人不悟,恣纵其心,悦乐其志,有误养生之道。

不畏危亡,种种耗失天真之气,而致精神衰弱,根蒂不坚,多感邪而生其祸患,及乎殆而 澌矣。故养神法曰∶少思寡欲,而以养心。绝念忘机,而以养神。饮食有节,而以养 形。务逸有度,而以养性。鼻引清气而入,口吐浊气而出,以养气。绝淫诫色,而以养 精。又曰少思、少念、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故得灵 光不乱,神气不狂,方可奉道。保生之要,以忍为其上也。其忍者,不必忍其嗔怒,而以 凡事皆能忍之,为其妙矣。所以制其心而养其性,收其意而保其神也。

故心者,火也,纵之则狂,制之则止,狂则躁乱邪生,止则安宁清净。然火本不燔,

因风而烁,心本不乱,遂境而狂。若能对境心欲动时忍之,不动不为,是谓无为。若能临 事忍事,不为其事,是谓无事。无为无事,则为清浮,乃习道之本,养生之要,勿谓忍之 不已,而反不忍。但能忍之,多则多妙,少则少福,不能忍之,则生患害。若能全 固守其一,则为妙矣。然一者,丹田也。若能忍其外境,不扰其心,常以志意存想丹 田,神识内定,则是火入水乡,其火息矣。

是故《玉皇圣胎诀》言∶人常降心火于丹田,外境不入,内境不出,泯绝狂虑,

一气不散,委于气海。肾气不能上升,其息渐少,纵出之,则亦悠悠然减省也。故先圣曰自 然胎息也。

及夫达摩胎息至理,言人之气升自有走,先莫若内观诸世界,游玩自己之天宫,超清灵妙境。其法贵乎无漏,

一念不生,一意不动。无漏则善果成,不动而真圣现。面壁九年,气无毫发走失,阴灵自外,

而身外有身,超凡入圣 矣,故先圣曰真胎息也。

及夫扁鹊解《灵枢》,以冬至之后,真铅积之一分,状如戏蕊,而镇丹田。以鼻引清 气,闭口不出,以定息二十四数,为火一两。四十五日,进火一十六两,而炼就阳胎。

以夏至之后真阴,积之三分,状如抱卯,而镇绛官。亦以鼻引清气,闭口不出,以定息二十 四数,为火一两,四十五日,进火一十六两,而炼就阴息。以阴息投阳胎,而生真气,

真气生元神,神形合而为一,与天齐年,离而为二,身外有身,而为羽客仙子,不在尘 世,以返三岛十洲者也。

及夫葛洪胎息论曰∶胎息之要,如在母腹中,母呼则呼,母吸则吸,今人不达妙理。

纵能用之,少时随呼出之,喘息不已。非止不能留所闭之息,而又元气损虚,反为乘阳之 气所夺。若气息未急之前升身,自可停留少时,勿使太急。示气急之际,先鼻引气一口,

续后更以新取之气,换出旧闭急者之余气也。故得夺其气积,而形神清爽,可以除疗百 病。曲留强住,亦非自然,所以为下等胎息。

真仙上圣,而有三品之论也。鼻引口吐,可以去浮寒,逐客热,冲结滞,行经络。

若定百息,通开万病。若定十息,气血自交,阴阳不构。若定万息,气住神藏,大乘之 功,不可言也,补气之道,此为上矣。

华阳真人曰∶伤寒之疾既觉,急居静室,盘膝正坐,闭目冥心,定息住气。以双手 叠之,兜其外肾,向前倒身跪礼。不过二三十度,汗出清凉,病气自散。昔人以梦泄遗 漏,或下元虚冷,乃于日落之后,静坐幽室,以手兜外肾,以手搓脐下八十一数,九遍为 度,但左右换手而已,遂丹田补暖,真气充盈。昔人以幽室静坐,绝念忘言,一向下心,火 闭目存,想如火轮炎炎,积日气海坚固,颜色异常,日久下尽诸秽,自耐寒暑矣。昔 人以饮食过度,胸臆注满,或寒 热凝滞,或痛结壅塞,当静坐,鼻引清气,闭口不开,其气多入少出,以攻所病之处,太 紧方放,其气自下,三五次自然消除矣。昔人以心上为阳,而阴不能到,以肾为阴,而阳 不能及,故丹田之上,气升而不降,丹田之下,血注而不升,致使脚膝沉重,阴凝而阳散。

又况终日奔驰,无时休息,当夜后汤濯二足,此之益而少矣。不若高举二足,使气倒行,

流于涌泉,逆流于丹田,积日足轻,行及奔马,其步如飞矣。昔人以四肢小疾,五脏微 ,

气血凝滞壅塞,静坐澄心,闭目绝念,运心气于所病之处,暂息少时,无攻不胜矣。昔人 以五脏积滞,用六字气治之,即黄廷图之法也。张正道以此留形住世,王悟真以此治病延 年,孙思邈以此修身治人。六字之法者,春不呼,夏不 ,冬不呵,秋不吁,四时常唏,

谓三焦无不足,八节不得吹,谓肾脏难得实。凡有余则引其子,不足则杀其鬼。此 法方今无知者,西山上圣得其咏也。不须禁忌,但朝不食虚,暮不食实,上也,素无味,

淡无荤,次也,何虑四体之不充悦乎。及夫六字气有余引子、不足杀鬼者,肝本呼也,

余则用呼,呼亦不能引肝气,若引子气,则用 字,泻心之气,心气既行,肝气自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