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心医集书名:心医集作者:祝登元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篇名>叙属性:杪春闻茹穹祝君游于潇水钤山之间,予时病甚,急欲拿舟溯洄相访,逡巡未能也。无何,观察田公投予书 二帙,急读之而颇悉祝君之提醒静功、心医纪验。作而叹曰∶斯其为寿身寿世之要道,是谓仁者以天地万物为 一体,岂为方术家呼吸吐纳之 说乎!祝君夏日过章门,予邂逅适愿,获览其所惠诸集,益为向慕。予闻万物 耗于动而生于静,静者神明之舍,群生芸芸,于此待命,而斟酌不竭者也,惟静能养。孟子云∶苟得其养,无 物不长。是岂落见闻知解者。武侯志在经世,而曰非宁静无以致远。宋儒绍明圣贤之道统,亦只使人于静中看 喜怒哀乐未发气象。夫世间声色货利,人我是非,一息而攻取构诱者,百千万状,惟静以照之,如杲日当空,

氛翳尽扫,是为蟠地际天,继往开来,莫大之功用,故曰静功,祝子之学,盖性命道德之指归,而非神仙方术 之余唾也。若其医效等于见垣,刀圭立起痼疾,祝君实有一段济世利物之念, 如饥渴,亦犹自任天下之重者 ,引匹夫不被为己辜。吾固谓此仁者万物一体之学,非至诚不能与于斯。宜其守漳之日,痛悯沟瘠,家至而户 诊,郡篆在前,药囊在后,即以此脱屣五马无悔也。夫天下大矣!负 抱痛者众矣!茹穹不能以一身为风马云 车,故集方纪验,广布以拯世,而静功之玄妙与之俱传,以俟解人之自悟。

大司马总制郎公为序以行,而不佞为数语殿其后。夫予 所言,则犹是儒者主静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旨也。神仙有无何渺茫,茹穹所亲授于无生子李华卿者甚奇,而 道缘药缘。其所作合,更深更广。异时得从匡庐、云水奉杖履以周旋,茹穹倾筐倒箧以开示愚蒙,当必有进于 斯者,视予所言,真不啻管窥而蠡测矣。

\x顺治丙申之秋七月既望南州熊文举谨书\x <目录>静功<篇名>静功妙药醒语属性:诸病皆有药,独此心一动,诸患为招,虽百华佗扁鹊在旁,无处下药,识破此疾,一庸医能事也。

昔陈烈苦质钝,静坐百日,顿开记性,遂一览无遗。夫未来之觉尚可使之有,岂已往之疾不能使之无?《

坐忘篇》曰∶心者身之主,神之帅也。静则生慧,动则生昏,信然。

老子云∶出息微微,入息绵绵,深根固蒂。此长生久视之道也,《内观经》曰∶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于 形谓之死,通乎生死谓之道。夫能惜精宝神,有闻如不闻,有见如不见,静中讨出消息,则所以长生者也。

动则顽,恶将归焉,如石然,雨滋露润,流而不存,故常硗瘠;静则虚,善将归焉,如谷然,雨滋露润,

存而不流,故能为五谷田。

考古神仙,多因疾病困苦中得之。盖人安乐必好动,好动必至淫欲,而腠理日疏,使有沉 不药之患,人 疾病必好静,好静必思修养,而澡心求进,即为脱苦成仙之基。

七情扰扰,隙开疾生,譬之蠹以木生而害木也。苟能默省己愆,心既清净,体亦安泰,虽罪业亦已消除 ,况微 宁不速灭?

昔程子见人静坐,即叹其善学。朱子又欲以静坐,补国小收放心一段工夫。如种树,静则根深,而畅焉茂 焉;动则蒂拨,而摧焉折焉。

动者宁惟造作乖张,凡妄想、妄言、妄行尽是无穷孽障;静者不但神气安养,凡治民、治物、治国无非收 拾本末。智大者盘桓以山峙,静之谓也,器小者蓬飞而萍浮,动之谓也。对青天而惧,闻雷霆而不惊;履平地 而恐,涉风波而不疑。惟静有守,惟静有为。

一切诸有,如梦如幻;一切烦恼,是魔是贼。曷想未生前为空尔,生时为孽尔,死后为灰尔、是则同于兽 、等于草尔。何计而留性根?老子曰∶生我者神也,死我者心也。故心以神为主,其身安静,其神居之;其身 躁动,其神去之。是以外其身,存其神,静心守一,则神不出,身与道同,可以长生。

少言不为人所穷,少行不为人所短,少智不为人所劳,少能不为人所役,人生何事不宜静?

气静而清者,天之象;心静而宁者,地之象;性静而明者,日月之象;根静而萌者,万物之象。

昔贤云∶人有一病,便有一治法。如病惊悸,习散忘以平之;忧郁,习欢喜以开之;风湿,习导引以驱之 ;流泄,习提咽以堤之;不足,俭塞以培之;有余,淡薄以伏之。因病发药,即迷起照,静功而已。

灯非膏不燃,膏溢灯灭;谷非水不成,水淫谷朽。病者前食未化,又加餐焉,病益增。惟动骛乎多,其数必危;惟 静守乎约,其身乃安。

鸟逾薄食,翼飞益高,食多如鹅 肥躯,尔害将至。香美烁形,皓齿损精,静功自无兹病。

<目录>静功<篇名>静功妙药八懿属性:静功不生怒。世界两种人,善与恶而已。善人宜敬不宜怒。人恶犹身疾,身有疾,见者重加悲悯,人而恶 ,其疾尤甚,何必怒焉?怒,于气为戾,于德为凶。蜂缘怒螫物,物止于痛,而伤自身。

静功不生傲。炭在炉,不蒙以灰,转瞬红且灭。方修德而不知处谦,是亦不终日之计也。故静功如贫益富 ,如贱益贵,如愚益智,刚蓄于巽,明养于晦,静中作用。戒人知,尤戒自知;贵能藏,尤贵能忘。

静功不好诞。语云∶嗜异味者必得异病,挟怪性者必得怪症,习阴谋者必得阴祸,作奇态者必得奇穷。世 间千能百巧都不济事,惟平平常常,绝无异于人,而人自勿及,斯免异端之害也。

静功必寡欲。玄门家采战之说,此为大谬。肾为精之府,凡男女交媾必摇其肾,肾动则精血随之而流,外 虽不泄,精已离宫,未能坚忍者,亦必有真精数点,随阳之萎而溢出,此即病根,是故寡欲为药之最妙者。

静功必节劳。不独房室之事能损吾精,凡劳于视,精以视耗,劳于听,精以听耗;劳于思,精以思耗。夫 惟物冥于外,神鉴于中,不求静而愈静,毁誉善恶不入于心,心静则虚,虚则道来属矣。

静功必慎言。酒戒多入口,酒入舌出;言戒多退场门,言出祸入。人自嚣然议论,而吾静中观看人物,即不 得已有言,亦天地间不可少之至理也。故惟静功,在寂能惺,在境不乱,可以处心,可以处世。

静功必戒杀。形殊而性命同,凡物皆然。但人能操生杀之权,物遂听之,莫可谁何。其有声即是怨詈,不 则以目相视,无限痛切。静中参透一体,活烹生割之事,闻声知苦,触眼心割,是其为众生之系命也,宜福且寿。

静功必及物。见人饥寒,思拯之;见人疾病,思疗之。随力为人方便,力有不及常劝人为方便。其入手时 ,天地万物同在腔子里,政恐一陴之瑕,万坚无益;一恶之形,万善有缺。既云妙药,必将天下人共尝此味也。

<目录>静功<篇名>静功妙药前珍属性:是集考古名论,出以心裁。如七返九还、飞升蝉脱之说,削去以杜疑玄;如清心寡欲、养修得道之章,奉 之有同珍宝。或得诸旧编,或得诸记闻,勿谓陈筌,是真妙药。

朱子《调息铭》云∶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 蛰,其蜇无朕。调息者须似之,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调之 不废,真气滋生。药物之老嫩浮沉、火候之文武进退,胥在此中。

静功随乎四时。春食朝霞者,日始出赤气也;夏食三阳者,南方日中气也;秋食瀹汉者,日没后赤黄气也;冬食沆 瀣者,北方夜半气也。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得此道也,可以却病;勤而行 之,可以辟谷。

静功之法,垂帘塞充,心顿于息,随息而入,随息而出,凝住念头不在上下,不在左右中间,良久喘息渐 微,绵绵归元,自然虚豁之地。倘如念起,再顿再凝,念止而胎息自应。

《阴符》云∶人有三要,曰耳目口。耳目者神之牖,口者气液之门。若夫六识皆空,湛然虚寂,遗形忘物 ,慧照通神者,至静也。吐纳以导五脏,导引以开百关,持诵宝章以怡神,吸引二景以集明,炼金精以固形,

餐玉英以保身者,至动也。是为动不离静,《太上》曰∶静者性也,动者气也。动静如一,内外和顺,非至人 安能至于斯。

形以食味,神以食气,若以时而食其气,则百体顺理。吾之身,有精光之神,形影之神,毛孔之神,各万 有二千,五脏六腑三元九宫亦皆有神。惟吾不见其神则不知其能祸福,故不务敬畏。至于狠躁凶虐、贪淫阴险 ,是曰贼其神,妄言绮语,以为人不知不见,是曰昧其神。吾之神上通于天,贼神者犯天,昧神者欺天,犯天 欺天所以取夭折者也。夫能守中抱一,以阳炼阴,则尸亡魂丧,而神明旺矣。神明既旺,则策辔八晨,飞舆五 岳,升九玄,斩玉关,可与天地等年。

《九皇丹经》曰∶昼咽灵液,夜服真气,久则气轮自运于三宫,如波涛之声,所以心合于气,气合于神,

融而且和,泯泯澄湛,不逐于物,入于不动之境。故曰神能御气,则鼻不失息,如婴儿之在胎。是以胎息者,

上至于气关(肺也),下至于气海(脐下一寸三分),非若口鼻之劳也。真人之息以踵,何也?气伏于下元,

则其息长而邃矣。

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生也;情欲出于胸臆,精散神或死也。

精从下流,气从上散,水火各背,不得凝结,皆是此心使然。爱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忿念不生,此气 必不上炎。一念不生万澄寂,则水火自然相见。

<目录>静功<篇名>静功妙药九种属性:予幼年习八股业,工夫只在夜间,披华振秀,屡试辄冠军。揣摩既久,觉八股无甚用处,究心医理、地理 、诸传。自趋庭传授而外,游名山大川,访高人异士,读已见书,并读未见书,名师剖晰,秘诀始多。医理、

地理确乎有验,着有《天文秘占》、《地理确义》。先师真本诸刊,久已行世。因欲步三大干龙,未及其一,

而足疲矣。偶一日入高巅深林,十数里无人烟。日已暮,远望平坡,有小草篷,急往投之。见一老者,询其年 不答,叩以薪火借炊,曰无有。心私异之,此必高人也。下拜求教,云与予有夙缘,授以坐功。至半夜,忽然 骨节俱响,遍体快畅,如婴孩胎中,不可名状,此身在羲皇以上,竟不知有今世境。老者曰∶此开关也。数日 登山劳倦、筋骨疼痛至此俱释,津液满口,腹不知饥,心又异之,此殆却病休粮秘诀也。后复访,则并草篷不 复见矣。至丙子科,寓湖南净寺,见一道者在寺前静坐,视其概与予无异。请入寓,因语予以草篷即予师无生 子也。予前所传,止有手诀心诀,此即吾儒正心诚意、心斋坐忘真旨,一切语言文本、见解造作皆无所着。道 者始详语四戒、五进、六不传诸则。阅三日,而道者不知何往。嗟乎!其即向草篷者哉?

予何缘之浅而觌面失也!嗣后与葛屺瞻先生、郭丹葵先生、冯茂远先生、九十四岁翁陈白也先生相参秘旨,诸 公自以向者闭息、导引、十六字、八段锦,与夫三字、六字、十二字、七转九还及袁了凡先生禅印坐功,诸法 行之,皆验。然终涉有为,不若无生子直捷了当,妙蕴无穷。问道盲者,然无生子之诀不涉语言,难陈纸笔,

若夫袁葛郭陈诸公,其闭息导引诸法,或旧本所有,或口相授受,予得而编辑之,俾好道者开卷有得,是亦囊 中妙药延年却病,多服为佳者也。

<目录>静功\静功妙药九种<篇名>闭息属性:先将凡虑涤却,择净室静坐,闭目,鸣天鼓三十有六以集神,咽液三十有六以聚气,而阴户可以阴合,使 众邪不得下居。闭气自一至十,默数九九而止。非闭噎其气也,乃神定气和,绝思忘虑,使鼻之息若有若无。

诊其脉六动为一息,九九者八十一息,总四百八十六动脉也。常存赤气,自其口出,状如火轮,周其室中,定 则内想安寝,自然疾病除而阴邪远矣。

初闭息,经十息至五十息,至百息。气不在上,亦不在下,如游浑沌,不能破散,凡一日一夜,一万三千 五百息。《太微升玄经》云∶气绝曰死,气闭曰仙,魄留守身,魂游上天。先吹退场门中浊气七口,以手指捏目 大小 ,按鼻左右,旋耳摩面,乃以舌抵上 ,撩口中内外津液三十六转,满口咽之,如此三止。漱咽灵液,

灌溉五脏,面乃生光。

《黄庭篇》曰∶元气者出于下丹田,流注于身,凡昼之午则阳极而阴生,故会合于泥丸,阴阳相推,循环无穷。夫 能服气固精,得其节符,则灵气凝变。如紫烟白云。充于三田,升为云,降为雨,以之溉灌五脏。而植根者也 。上纳津液,下勿泄其气,气液充满,如深井之出涌泉,自然洞流无穷,通于鼻门,而入于口,滋于身,如是 则黄铅紫汞生矣。根据时采而炼之,入于丹田,贯诸百节,自然出暗室而照真阳之门,故曰回紫抱黄,入丹田者 ,此之谓也。

五气各属一脏,余一气属三焦穴。气者,嘘、呵、 、吹、呼、嘻。嘘属肝,肝主目;呵属心,心主舌;

属肺,肺主鼻;吹属肾,肾主耳,呼属脾,脾主中宫;嘻属三焦。各脏俱有浊气,人夜睡醒时,口中浊气熏 蒸,自不闻耳。口则吐之,鼻则纳之。吐之说,不过初吐浊气,尽即止,后皆津液清丹,全在闭口方能咽下,

若一纳一吐,是随收随散也。

闭气全要腹空,日间端坐申腰,如坐禅法,以鼻纳气照前。夜间须要睡醒,子时后,正卧侧卧无不妙。

闭气之法,勤而行之。《火候篇》曰∶闭气二十有四,其数足矣。出则复闭,用赤龙右搅者七,左搅者九 ,漱者十有六、琢齿二,分三咽。先右次左次中。此阴爻也。闭气三十有六,其数足矣。出而复闭,用赤龙左 搅者七,右搅者九,漱者三十有三,琢齿三,分三咽。先左次右次中,此阳爻也。凡闭气一百九十二,以火二 八两 之,学人当明水火既济之法。夫火在心为性,水在肾为命,二者实相须以济焉。肾之水,非心之火养之 则不能上升,心之火,非肾之水藏之则不能下降。夫能长养成就,上际下蟠,旁通曲引于三元九宫、五脏百节 ,斯可以保固而长存也。

常人每卧时,垂足闭气,舌抵上 ,目视顶,提缩谷道,即咽津一口,共行九遍。热擦肾 穴,九九数 。少年可御梦 遗,老人可愈频溺。

<目录>静功\静功妙药九种<篇名>导引属性:漱舌下泉咽之,名曰胎食。得道者生六翮于臂,长毛羽于腹,飞无阶之苍天,度无穷之世俗。

习不唾法,有则含以咽之,使人精气常留,面目光彩。又曰∶津液者吾身之宝,宝聚则为富翁,宝散则为贫客。

人身中夹脊与规中相对,用鼻息呼吸,呼者呼自己之元气,从中而出;吸者吸天地之正气,从外而入。吸 要从气海上(肺之上)贯下丹田入命门(丹田脐下,命门脐中),与祖气(穴即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相 连,如磁吸铁,同类相亲也。非止救护命宝,抑能添油接命。故修长生者,必固其气,气固则身中元气不随呼 而出,天地之正气恒随吸而入,久之则胎息定,鄞鄂成。行气在照玄膺(舌下有三窍,中玄膺,左金津,右玉 液)一窍,以舌折而舐之,少顷则津液满口,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下,至重楼(咽喉),渐达膻中(胸前)、

中脘(心间)、神阙(规中),至下气海(谷道前),就从气海分开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至三里(穴在膝 下),下脚背及大拇指,转涌泉(在脚底心),由脚跟脚弯循大腿而上,至尾闾(谷道后),合为一处,过肾 堂、夹脊、陶道、大椎、天柱,分送两肩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手掌,一齐旋回,过手腕,由腋至胸旁,历 腮后,从脑灌顶,复下明堂(脑前眉上),上 ,以舌迎之,至玄膺而止,此为一转。稍停,又照前行动,则 壅滞疏通,贯穿诸经,通达诸窍,是玉液炼形也。然行气须用眼者,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 至焉。其用液者,液中有 气,液气相生,为金液之基,作润身之宝,穿关透节,无处不到。况玄膺乃津液之海,生化之源,灌溉一身,

皆本于此。以此法行之,无有舛错。坐毕,当于头面散火,理五脏之气。散火先搓两手热,摩面三十六;次须 周匝,随摩顶门三十六;次摩脑后二十四;次手掩两耳,击二十四次,次摩上元六合穴三九二十七次,此穴在 两眼梢外陷处,此穴一名攒竹,用两食指按之;又两大指按耳珠旁听会穴,共三九二十七次;次以两手背摩两 眼二十四次;又以两手中指掐近鼻眼角,转二十四次;随掐眼梢转二十四,又侧两手摩眼眶二十四,又搓两手 第二指及中指热,夹两耳摩耳前二十四,后二十五,共四十九次,又搓两手中指热,摩鼻两旁三十次;随以手 托天三次;即以右手摩左手,自肩及臂至指三十六次;左手亦如之,每指屈其节令有声;后搓两手热,摩肾堂 八十一次,摩遍身三十六次,摩腿膝至足趾三十六次;又以右手摩左足心涌泉穴八十一次;左手摩右足心八十 一次,然后以意归至丹田,脐下一寸三分际守之,静坐片时而起。坐用《抱中集》神诀法,将左足抵大中极,

右足盘,两手掐子纹,左手按脐,右手按脐下,静坐凝神,先叩齿三十六通以集神,漱津满口,以意送下丹田 ,运河车正气于丹田中,溯尾闾,透双关,上肾堂,冲夹脊,上陶道,过天柱,至玉枕,住泥丸,少顷下至鹊 桥,入喉至胸,过玄关至脐,穿后二肾中间玄牝而止。如此三十六通,或八十一通,愈善。功毕复叩齿三十六 通,咽津液三口,使神不散。后坐床上,两足双并,以目视顶,舌抵上 ,握固,缩谷道,摇 为之,两足如 气球状,气极即休。如有足痛,日行七八次,平时只转三十六次可也,此乃导引秘法。功毕,以左足下地,默 祝曰干元亨利贞;右亦祝曰日月保长生。各三祝。

葛真人曰∶灵龟俊鹄,千岁不食者,善息故也。舌之下有三穴焉,左曰金津,右曰玉液,中曰玄膺,皆涌 生甘泉,以灌于气海。气海者,命门也,此生死之岸也。神气精,身之三宝也,保之之要有三焉。始以导引百 骸,通流血脉以安其体;中以勤修百行,抱制魂魄以全万神;终以淘炼本元,飞行日月以复其真精。真精得一 ,可以仙矣。治身之要,在乎存想,闭目内视,而使神识气,气识神,于是气为神胎,神为气主,神气相合而 自然,此真想也。日月既足,可以出入其壳矣。肺,主气者也,是为华盖,下通于命关,上贯乎神庐,气或不 通,则鼻塞矣。于是存其白元,静调六气( 嘘呵吹呼嘻),可以革壅滞者矣。白元者,肺之真气也。治身莫 先乎行气,气活则血荣,血荣则精实,精实则神灵,而四海内丰矣。四海者,气血精髓也,其要在乎戒五伤焉 。咸多心伤,苦多肺伤,酸多脾伤,辛多肝伤,甘多肾伤。不特此也,久视血伤,久卧气伤,久立骨伤,久坐 肉伤,久行筋伤,知此者血气调理,上穷七返,下究九还,炼真元,服金液,于是血成乳,气成云,骨成金,

髓凝霜矣。肝,藏魂者也。忍怒可以制阴,抑喜可以养阳。一阳起于子,而至于 巳,则六阳极矣;常人之真气,遇极则飞散,达生之士观其极,则内生一阴;自午 至亥,则六阴极矣,内生一阳。阴阳相推,生生不已,故得神全精复,与天地相久 。此何道乎?用七日来复之候,以摄魂还魄、炼丹结胎者也。肾堂者,玄关 也。心肾合为一脉,其白如线,其联如环,中广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是为 九天真一灵和之妙气,至精活命之深根者也。常能存固,则二部之海水,应刻定 候,其潮自生,至于生门矣。生门者,幽关之户也,水之运也,及冬至则王气 极,夫能实其肾则凝为白金,得乎离火,则为还丹矣。脾 者,元气之根也,能消谷分气,其脉下贯于命门(脐下一寸三分),是为下丹田。命门者,性命之门,非独右 肾已也。常温养脾火,使土气充盈,则体强而本固矣。胆者,六府之精也,主诸气为外,应乎目瞳鼻柱,炼三 元之气既久,则五脏之灵光夜烛矣。鼻之气出清入玄者也,夫存想发火,运载 河车,不离乎呼吸而已。于是炼其津液,而入于玄宫,肾之铅汞飞出于上道,乃上下关键而 不泄,圣胎斯成矣。舌之吐缩,漱津咽液,当如江河之注五内,源源不绝可也。善治生 者,先治其心,将躁则安之,将邪则止之,将求则舍而抑之,将浊则清而澄之。行止于是 ,造次于是,久之则物冥于外,神鉴于中,不求静而愈静,于是动寂俱忘,天真自适 矣。语曰∶子欲不死,肠中无滓;子欲长生,肠中当清。故宜食太和之精气焉。夫欲实其 腹,先虚其心。心主静者也,气主动者也。通乎道者,翱翔海宇之外而心常宁焉,休息毫 厘之间而气常运焉。静然后能契至虚,虚极则莹,天地之大,莫能逃乎方寸矣。

《精景按摩经》曰∶卧起平气正坐,先叉左右手度以掩其颈后,因仰面视上而举其颈,使颈与左右手争,为之三四 止,使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已复屈动其身体,伸手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为之各三焉。已乃咽液二十过,以 导内液。常行之则体不垢,邪气不干矣。

《太素丹经》曰∶一面之上,常以左右手摩拭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极匝,使皱斑不生,光泽如少女,所谓山 泽通气者也。耳目者,寻真之梯级,总灵之门户也。以手按眉后之穴三九过,是上元六合之府也。以手心及指摩其目颧 上,以手旋两耳,行三十过,其摩数数然无时也。既已,则以手逆乘额上三九过,从眉中而复上,行入发际,咽液无数,

常行之,目清明矣。目之下、颧之上是决明之津也。以手旋其耳,采明HT 膜之道也。夫人之老,鲜不始于耳目者也。

以手乘其额,而内存赤子,则日月双明,上元喜矣。于是三九之数,是为手朝三元,固脑坚发者也。首之四面,以左右 手乘之,顺发就结令多,则首血流散,风湿不凝矣。以手按目二九过,是为检目神;耳数按抑则聪彻,名曰管治城廓,

名书皇籍,鼻数按其左右则气平,名曰灌溉中岳,名书帝 。目欲瞑而内视,以见其五脏则肠胃明彻。

杜广平授玄白之道于介先生,尝旦旦坐卧,任意存于泥丸,其中有黑气焉,次存于心,其中有白气焉,脐之中有黄 气焉。其初存也,气出如豆,既而渐大冲天,于是三气如云,缠咽绕身,而覆身之上,变而为火,在三咽之内,复合景 以炼一身,一身之内,五脏照彻。如是旦而行之,至日中而止,于是服气百有二十过,所谓知白守黑可以不死。

炼精有法,全在肾家下手。内肾一窍名玄关,外肾一窍名牝户。真精未泄,

干体未破,则外肾阳气至子时而兴,人身之气与天地之气两相吻合。精泄体破,

而吾身阳生之候渐晚,有丑而生者,次则寅而生者,又次则卯而生者,有终不 生者,始与天地不相应矣。炼之之法,须半夜子时披衣起坐,两手搓极热,以一 手将外肾兜住,以一手掩脐而凝神于内肾,久久习之而精旺矣。一切导引以闭息 为主,一切修养以断欲为主。息不闭则气不聚,虽导引何益;欲不断则精不 住,虽修养无功。导引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 关气畅,闭之则三官血凝。《法藏碎金》曰∶修协用二法∶止观也,导引也 。止念令静,观理令明,念静理明,无生可成。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气和体 柔,长生可求。又云∶百体导引贵乎动,久久必和柔,此道家之妙用也;一心 检摄贵乎静,久久则明彻,此禅家之妙用也。

踊身令起,平身正坐,两手叉项后,仰视举首,左右招摇,使项与手争 。次以手扳脚稍闭气,取太冲之气(太冲穴 在大指本节后二寸骨罅间陷者),左挽如引弓状,右挽亦如之。以手按目近鼻之 两,闭气为之,气通即止。引毕以手按目四 三九遍,捏令见光明。捏目四 毕,即用两手侧立摩掌,如大开目熨睛数遍,以两手按眉后小穴中二九,一年 可夜作细书。眉后小穴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晕,和莹精光。长珠彻瞳,保 炼月精,是真人坐起之道。紫微夫人曰∶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两眉之角 ,山源是鼻下人中也。两眉之角是彻视之津梁,鼻下人中是引灵之上房。

葛屺瞻曰∶予赋禀最弱,壮年间,每房劳则三日不出户,七日不易衣。临文毕,

时吐血眩晕,药力无效。自传闭息导引之术,苦坐百日,始得开关,觉神气渐旺。

行之三年,无房劳诸病,进饮食、长精血、悦颜色,得力于此不少矣。阅三十年余,

又得传静忘坐功,既不行气,又不咽津,即导引皆无所用,惟是闲时便静坐,扫 却一切,独证本来。吾身有天地,静中光景逼现,后并此光景亦复不存,并精气 神付诸乌有,直到有生以前,无处着脚去所。殆颜氏坐忘真乐欤?自以道妙尽于此 矣。今更得无生子五进四戒秘旨,斯真证宗第一义也。

郭丹葵曰∶予好道数十年,精气神会合处所,实觉有得,只导引之法行之殊烦难 ,不免作止,惟每晨取幼女津唾 服之,以多为贵,久久百节灵通,饮食加进,即今大耋而玄发青髭,登山如平地也,岂不验哉 !祝茹穹曰∶此传未尝不妙,未尝不验,虑食生也,进以熟则无量。其法当使女人头晚用擦 牙药漱净,至半夜后或清晨,女人亦叩齿,漱舌下泉满口,接取过口,再漱服之。斯还元之 秘诀,不老之奇方也。

竺阳子冯茂远曰∶尝观象于乾坤 复,知《契》言刚柔有表里,为消息阴阳至义。盖 《易》象自 至坤,皆表柔而里刚,阴凝合而生阳于内也。广成子曰∶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 彼至阳之原,原至阴也。自复至干,皆表刚而里柔,阳变动而生阴于内也。广成子曰∶为 汝入于杳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原至阳也。是故干之静专即坤之静翕,匪翕,也,于何有专?

干之动直,即坤之动辟,匪辟也,于何有直?夫是以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必以坤为道庐 也,日月之有明,亦若是矣。其明者金也,至阳之精,日之魂也;其黑者水也,至阴之精,月之魄 也。由三日复明,立表微刚,至望为纯干,柔皆在里。《契》言子藏母胞,谓水为金子。水固未尝灭 也。由十六生魄。表吐微柔,至晦为纯坤,刚皆在里。《契》言母隐子胎,谓金为水母,金亦未尝 亡也。徐子云∶利用安身隐形而藏。又云∶推情合性,转而相与,此藏彼转,互为室宅。玄家拟诸 呼吸以相含育,亦知夫呼以吸为根,吸者呼之窟乎?亦犹夫天地之息踵于地,日月之息踵于月乎?

或测之以七衡四游、二陆九道,要皆迹耳,安所见呼吸哉?惟夫地气升降而见乎卉凋蛰启,月光吞 吐而见乎兔阙桂舒,则若有呼吸存焉。然仰求之光气之交,曾莫之往来,而炼士必欲循呼揣吸,高者 搏空,卑者逐末,相牵入九里昏雾,以及皓首,殆哉!《至真歌》云∶但看婴 儿处胎时,岂解将心潜算计。试尝燕居,合天地为元包,连旦暮如胎处,无营无虑,满六虚是一团元和 ,于中微有一息绵绵,冲虚自在,正尔虚极静翕,寂如坤土,久之静极发机,

形于庚辛之金,金中含有元精,即玄家所欲采于肾府之真铅也。由火不下蒸,金不生水,

然此火非他,亦坤元本来具足,念息神存,隐明内照,则元气自聚,元 精自产,瞥尔潜潭吐萌,如《契》言∶日施德而月生光。又言∶阳燧以取火,非日不 生光,乃其象也。从此 蒸润,铅气自腾,皆由天然真火自生自育,冲而徐盈,非关意识下交上 达,转运以致之。只要闲闲静住,委心虚无,听其熏蒸,如雷雨之动,满盈三宫 ,自然生阴化液,铅汞自合,如《契》言∶太阳流珠得金华而化白液,喉中觉有 甘津,是其验也。又《契》言∶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此月亦非他,即《悟真篇》

禅光终日照西川之月耳。可见通一身全体大用,皆其消息相因,先天不离后天,

坤垆便是干鼎。特于刚柔表里、阴阳动静之际,气液交养,伏蒸变化,以陶真炼形。

若可求之呼吸,而不尽系于呼吸,故曰黄中渐通理,此阴中炼至阳之下手元基。二液还丹,

亦莫不由之始矣,曾何有于危殆?而《悟真》言∶受气之初容易得,抽添运火要防危。

何谓哉?谓阴,阳之升降,自右转子而讫卯,自东旋午而至酉,此时最易昏 散,防有阴阳小变之虞,若用意观照,防有浮沉溢度之患,忘与助皆害也,岂 徒不作丹而已乎?《太上》云∶形动德散,气越道叛。陈虚白云∶念起则息粗 ,意散则火冷。正为卯酉中刑德相负,刑即死户,德即生门。其机如此,其危如此,其最玄 最妙又如此。玄修之士,夫亦肃括元枢,而握机无极乎?

陈白也曰∶道家诸法,自是不可少的,予所秘传,有更直捷更神妙者,不用闭气,

不用导引,不用咽下 然有 声,并不用夹脊、规中、泥丸等相照应,只一“窍”字妙不可言,机全在目。人目外视能 见物,内视能见神,见物则昏,见神则明。每昼夜得闲便坐,不拘屈坐,不拘椅坐,先 用手搓热摩眼毕,随闭,手交脐下,叩齿七十二,漱舌下泉七十二,搅上 七十二,

多寡津液任其自吞,然后以目视窍。此窍不在心上,不在境上,但觉目神所至有一圆圈,

视之不已,其光渐大,充塞吾身,遍大世界皆不出此窍内。视久神化,不知有吾身,不知 有天地,并不知有窍,而身内藏窍,毛窍、骨节窍,一气周流,百体从令。行之一年,觉 有内阳一点从脐下动荡,如妇人有孕然;行之二年,此一点透上顶门;三年而成混沌,而成 交媾,而成婴儿,遂圣而不可知矣。祝茹穹曰∶谨闻命。

<目录>静功\静功妙药九种<篇名>八段锦属性:法根据闭气,行于夜半后,生气初动时,浊气口中吐之,清气鼻中纳之,子后午前各一次。

先去一切思虑,闭目冥心,盘趺而坐,握固静思集神,然后叩齿三十六。后又两手向项 后,数九息,勿令耳闻。乃移两手心掩两耳,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

摇头左右顾肩膊转,随动二十四。以舌搅口齿,并左右三十六。待津液满口,漱三十六,分 作三口,如有硬咽下 然有声。龙者液也,气者虎也,液行气自奔发。乃以鼻引清气闭之 ,少顷搓手令极热,微微放气出。腰后外肾为精门,搓两手心热,背后摩肾堂三十六 毕,仍收手向前握固,闭口鼻之气,想用心火下烧丹田觉热极。俯首摆撼左肩三十六,右肩三十六 。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清气,闭少顷,乃放直两脚,叉手向上托 天,按顶各九次。然后放下,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候口中津液,所云逆水 上也。如无津,照前法再漱再吞三度,所得神水分三咽,乃为九也。咽下 有声,百脉自匀畅。

摆肩并身二十四次,再转辘轳二十四次,闭气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魔消梦安,寒 暑灾病皆不能入,与乾坤合矣。

<目录>静功\静功妙药九种<篇名>八段锦诗属性: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 柱,赤龙搅水津。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 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 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 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 。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 。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目录>静功\静功妙药九种<篇名>十六字属性: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此十六字,仙家名十六锭金,至易至简妙诀也 。口中漱津三五次,舌搅华池,仍以舌抵上 ,满口生津咽下 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 气一口,以意会及心,寂地送至脐下一寸三分丹田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 如忍大小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穿肾堂,过夹脊、陶道、天柱、风府、玉枕、透入泥丸,其升而 上,如云如露,生津满口,氤氲气冲,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气既上升,随又前 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收缩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止,而后觉冲和 之气徐徐上生,升引如前,所谓气归脐,寿与天齐矣。凡咽下口中有液为妙,无 液亦要 然有声,积气亦能生液也。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五七、或十二、

或二十四,要行即行,止即止,只要不忘,久久行之,长生可期。又云在一阳动时 ,尤宜急行。然行鼻息而不得下部提缩之法,与知提缩而不得鼻息往来之法,皆非真传也。

<目录>静功\静功妙药九种<篇名>三字属性:先以两足盘坐,双手齐向头顶托天,随放下,叠在腹前。叩齿三十六,漱舌下泉,以津满为 度,咽下。神气安闲,出入息微微,于非心非口间,持一“静”字,将静暗念 数千遍,换一“忘”字,暗念比静字加倍,又换一“空”字,暗念比忘字又加倍。

自觉气转三车,不可遏抑,其动荡形状各出不穷,此亦坐功最捷最简法。又有语予 者云,系“静”、“忘”、“灭”三字,及质之陈白也,乃知“空”字为妙。此 。法即仙家皈依禅定时候也,盖于闹热场中,讨出静中消息,然知有静非静也,

贵能忘,至忘到神化地位矣;有忘便有不忘时,不若一切皆空,空中无所不变、无 所不化,是为大乘。

<目录>静功\静功妙药九种<篇名>六字属性:“嘘”、“ ”、“呵”、“吹”、“呼”、“嘻”,此六字也。诀云∶肝若嘘时目睁精,

肺知 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

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咛。

<目录>静功\静功妙药九种<篇名>十二字属性:“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酉位”,此十二字诀也,云转轮法。闭目静坐,叩齿咽津,

口中默念,将十二字一字一圈,作一圆图如轮转,数至三十六遍止。及至收回,从外旋内,

从大至小,念曰∶青龙潜于酉位,白虎隐于东方,亦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止,是为一周天 。久则不必用意,自然旋转,真有歇手不得处,随则坎(肾)离(心)交,铅(

属坎)汞(属离)合,二物黄,至黄房(戊己居中,规中是也)。戊己真土也,互相吞 啖,两情留恋,盘旋于祖窍之间,自然复此先天之 ,而成混元真一之精,为大药之根原,作还 丹,之基本也。《玉芝》云∶玄黄若也无交媾,争得阳从坎下飞。乃作丹之大端,修仙之第一义 也。然坎离龙虎交,内交也;乾坤子午交,外交也。内交者,使龙虎归于鼎中(脐下),情性合 于窍内,当用“龙从火里出,虎向水边生”之二诀,始得龙虎交矣。外交者,以精气神归玄牝(

此与祖 共窍),窍中与祖气聚会,三家相见(身心意合则三家相见),合为一体,凝于混沌,

抱一无离,为返本还原之要道,龙虎交而结婴儿者此也。

<目录>静功\静功妙药九种<篇名>七返九还属性:立为洪垆大鼎以炼真,内以养铅汞,外以象坎离,运其阴阳,驱龙驭虎,以返本还原,

于是玄霜绛雪、玉蕊金膏,九转而成宝矣。离发乎坎下,汞居乎水中,上下之象也。神 居其中,谓之三才。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终始于一者也。一者水也,二者火也 ,三者土也,水火者各得其一者也。得一者物之母,故水生一男为坎,名曰汞;火生二女为离 ,名曰铅。谓之四象。汞,丹也。铅,药也。天老神君曰∶用铅不用铅,须向铅中作,及至用铅时,

用铅还是错。何言之?汞,阳也,子也;铅,阴也,母也。汞无铅则独子不母,何以生哉?铅汞合 而三年为宝,焚去铅之气,是为脱壳,其名曰纯阳(用铅不用铅也)。夫起火必于子,何也?承阳气 起火,火力斯全,过乎子则阴盛而火不然也。《经》曰∶火起于脐下,水出于鼎中,既济之象也。吾 有中宫之鼎在乎心之下(即规中)。是鼎也,时至卯则增铅(精也),时至酉则增汞(津也),铅不 得火则不腾,汞不得铅则不凝。《经》曰∶取水于山(脑也),起火于海(脐也),取汞于重楼,采 铅于九天。其运也备乎四时,与神御之,与气和之,于是四象具矣。而中宫之鼎状如鸡子,三年赤白 判而换躯矣。金肠玉骨出于五行,其名曰蜕,故四象交而汞干矣,一阳备而铅去矣,其名曰还丹。于 是神魂立矣,其体刚矣,三花合一,五彩归阳,夫是之谓无修之地。昔纯阳子问于正阳子曰∶何以谓 之铅与汞乎?答曰∶铅生于肾之左,外玄内白,水之正气也,居北方(子位也),阴中之阳也;汞生 肾之右,外青内赤,金之正气也,居南方(午位),阳中之阴也。问曰∶火与水在于身,何物为之乎?

曰∶下元真一之气,既极而成,火起于脐之下者也。水者,出于脑者也。火从下发如蒸釜焉,此既济 之道也。问曰∶铅者静也,性也;汞者动也,命也,果何所生?曰∶五谷之真气,为心所窃,化而为 血,血化为液,液复化为真气,凝而为神,此性也。命居于二肾之中,元海之内,所出真元之气,其中 有真水焉,本生于 心,流于肾,化而为精,精者莫亲于斯二者也。曰∶脾谓之黄婆何也?曰∶脾能接心之液、

肾之气,和合而成丹者也,故云黄婆。金液炼形,形神妙而合道真,何谓也?曰∶炼汞成 神,炼气成形,于是后生前咽,二物合而成胎,是谓与道合真,斯金液炼形者也。七返九 还何谓也?曰∶时自子而至申九转也,故炼者九年为一转,三转为一周,是故九炼而还丹 。一年益气,二年益血,三年益脉,四年益肉,五年益髓,六年益筋,七年益骨,八年益 发,九年益形。九者既成,其目点漆,其肤凝脂,其骨化玉,其肠化筋,白毫生于眉,金 光周于身,行轶六骥,洞视百步之外,口鼻常有清香之味内行五脏者,七窍也。吾之真气 上下周流,自申至于寅,七返也。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浮一沉,精也,髓也,涕也,唾 也,气也,液也,津也,昼夜存之而不走失者,七返也。采丹者何也?曰∶满口含津而搬 归于命府,运气于黄庭之中,于是气液造化而成精。津积为血,血积为珠,珠为汞,汞为砂 ,砂为丹,此为采丹者也。三车何谓欤?曰∶前后微胁者,牛羊鹿车也。胃脘者,河车也,天 河也,水府真一之气从天内来,通于口鼻,故曰河车,脐之下者,火车也。曰∶二泉孰生乎 ?曰∶其出于口之中,舌之下,左右有二穴,其大如针锋,通于心肺,时有津液生于咽,此润 万物而濡五脏者也。纯阳子既闻要道,于是发玄键而知八漏之禁也。目之泪走者,肝漏;

鼻之涕走者,肺漏;口之唾走者,肾漏;外肾之汗走者,心漏;夜而盗汗者,小肠漏;寝而有 涎者,脑漏;梦与鬼淫者,神漏∶淫欲者,身漏。是八者能固,使入于金鼎玉池,聚之以为铅汞。

其可度乎?能取津于玄膺,入于明堂,溉于喉下,有还丹则必上烹元液,使阴尽而阳生,

火抽而水添,循环而不止。何以取津乎?搅漱舌之下则波涛自满,咽之则注于丹海矣 。大功欲成者,其邪关外塞、命关中开乎?肺者,主乎荣卫二气,其在于肾是为金水相生 ,父子之道也。行三十咽于玉池,则百脉通而血液滋矣,此七返者也。何云乎腾脑成 云、降口成水、传肺成唾、传心成血、传肝成精、传脾成液、传肾则成二脉而为阴精阳粹 者也?金津玉液者,阴阳之所生也。夫能上经七返,传入于二肾;下变九还,传至于 脑,上下往来而不息,则元气充实。八素之液流通其肾,受精贯于五内,更九九之真火,

气满候足,而金丹成矣。

行七转九还,则可以辟谷。舌下泉,此不饥之药也。即初学之士,但能闭目静坐,

终日不见一人,不饮不食,时以舌抵上 ,搅上下齿内外,取舌下泉满口即咽下,咽后又以 前法行之,愈行愈觉精神,每昼夜计行五百度,腹中自然不饥,其间觉有神明之通,

大丹之成,如在数日光景,快乐不可名状,此云休粮诀也。故曰∶华池神水,玉汞金铅。

乾坤运用,日月烹煎。屯蒙发火,进退精研。抽添沐浴,九转一年。坎浃离通,功行三千。

持之勿怠,化形为仙。

<目录>静功\静功妙药九种<篇名>袁了凡静功诀属性:凡静坐不拘全跏半跏,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当令关节相应,不倚不曲,解 衣缓带,稍有不安,微动取便,务使调适。初时从动入静,气或未平,举舌四五过,口微微 吐气,鼻微微纳之,多则三四五遍,但取气平为度。舌抵 上,唇齿相着,次渐平视,徐徐闭目,勿令眼睑大急,常使眼中胧胧然。次则调息,不粗不喘,

令和细绵绵。天台禅门口诀,止教调息观脐。息之出入,皆根于脐,一心缔观,若有外念,摄之 令还,绵绵密密,努力精进。自此而后,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皆须识破,庶可进修。初时有二种 住心之相,人心泊境,妄念迁流,如火熠熠,未尝暂止。因前修习,心渐虚凝,不复缘念名利冤 亲等事,此名粗心息也。外事虽不缘念,而此心微细流注,刹那不停,愈凝愈细,内外双泯,此名 细心住也。此后有二种定法,当此细心住时,必有持身法起,此法发时,身心自然正直,坐不疲倦 ,如物持身于觉,心自然明净。与定相应,定法持身,任运不动,从浅入深,无分散意,此名欲界 定也,后复身心泯虚豁,忽然失于欲界,坐中不见己身及床坐等物,犹若虚空,此名未到地定也。从 此证十六触,一动、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复有八触,谓一掉、二猗、三冷 、四热、五浮、六沉、七坚、八软。此八触与前八触虽相似,而细辨则不同,合为十六触也。十六 触由四大而发,地中四者沉、重、坚、涩,水中四者凉、暖、软、滑,火中四者暖、热、猗、痒,风 中四者动、掉、轻、浮。学人于未到地中,入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内外。或经一日乃至七日,或 一月乃至一年,若定心不坏,守护增长,此时动触一发,忽见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当动之时,还觉 渐渐有身,如云如影,或从上发,或从下发,或从腰发,渐渐遍身。上发多退,下发多进。动触发时 ,功德无量,略言十种善法与动俱发,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生、七知见明、八无 累 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调柔软。如是一日或十日,或一月一年,长短不定。此事既过,复有余触,

次第而起。有遍发十六触者,有发三四触及七八触者,皆有善法,功德如前动触中说。此是色界清净之 身,在欲界身中,粗细相违,故有诸触证。初有五境,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定心也。初心 觉悟为觉,后细心分别为观。庆悦之心为喜,恬澹之心为乐,寂然不散为定心,十六触中皆有此五境 。第六又有默然心,由五境而发者,皆初禅所发之相也。夫觉如大寐得醒,如贫得宝藏,末世诸贤 ,以觉悟为极则事,然欲入二禅则有觉有悟,皆为患病。学人于初禅第六默然心中厌离,觉观初禅为下 ,若知二法动乱逼恼定心,从觉观生喜乐定等,故为粗。此觉观法障二禅内净,学人既知初禅之过,

障于二禅,今欲远离常根据三法。一不受不着,故得离;二诃责,故得离;三观析,故得离。由此三法,

可以离初禅觉观之过。觉观既灭,五境及默然心悉谢,已离初禅,二禅未生。于其中间亦有定法,可 得名禅,但不牢固,无善境扶助之法,诸师多说为转寂心,谓转初禅默然也。在此定中须根据六行观,厌下 有三,曰苦、曰粗、曰障∶欣上有三,曰胜、曰妙、曰出。约言之,只是诃赞二意耳。夫玄门三年温养,

九年面壁,未尝不静坐,而不发大智能,不发大神通,不发深禅空者,以其处处恋着也。得一境界,即自 以为奇特,爱恋不舍,安能上进?故须节节说破,事事指明,方不耽着,方肯厌下欣上,离苦而求胜,

去粗而即妙,舍障而得出,到此地位,方知法有正传。昔陈白沙《静坐诗》云∶刘郎莫记归时路,

只许刘郎一度来。陈公在江门静坐二十余年,惜无明师指点,静中见一端倪发露,即爱恋之,已而并此 端倪亦失,竭力追寻,不复可见,故其诗意云尔。学人静中有得,

先须知此六行观,若到初禅,不用此观则多生忧悔。忧悔心生,永不发二禅,乃至 转寂亦失,或时还更发初禅,或并初禅亦失。所谓为山九仞,一篑为难,切当自慎 。学人心不忧悔,一心加功,专精不止,其心澹然澄静,无有分散,名未到地,

即是二禅前方便定也。《经》云∶不失不退。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亦 如人从暗中出,见外日月光明,其心豁然明亮,内净十种功德俱发,具如初禅发相 ,但以从内净定俱发为异耳。二禅有四境,一内净、二喜、三乐、四定心。何名内净 ?远而言之,对外尘故说内净;近而言之,对内垢故说内净。初禅中得触乐时,触是 身识相应,故名外净;二禅心识相应,故名内净。初禅心为觉观所动,故名内垢;二禅心 无觉观之垢,故名内净。既离觉观,根据内净心发,定皎洁分明,无有垢秽,此内净定 相也。喜者深心自庆,于内心生喜、定等十种功德善法,故悦豫无量也,乐者受喜中之乐。

恬澹悦怡,绵绵美快也。初禅之喜乐,由觉观而生,与身识相应;此中喜乐,从内心生 ,与意识相应,所以名同而实异。定心者受乐心忘,既不缘定内喜乐,复不缘外念思想,

一心不动也。此四境后,亦有默然心,但比初禅更深耳,谓之圣默然定。欲进三禅,又当 诃二禅之过。此二禅定,虽从内净而发,但大喜涌动,定不牢固,当即舍弃,如上用三法遣 之,一不受、二诃责、三观心穷检。既不受喜,喜及默然自谢,而三禅未生,一意精进,其心 湛然不加功力,心自澄净,即是三禅未到地,于后其心泯然入定。然入定不根据内外与乐俱发 ,当乐发时,亦有十种功德,具如前说,但无涌动之喜为异耳。绵绵之乐,从内心而发,

心乐妙美,不可为喻。乐定初生,既未即遍,身中间多有三过。一者乐定既浅,其心沉没,少 有智能之用;二者乐定微少,心智勇发,故不安稳;三者乐定之心与慧力 等绵绵美妙,多生贪着,其心迷醉。故《经》言此乐惟圣人能舍,余人舍为难。有此 三过,则乐定不得增长,充满其身,学人须善调适,亦三法治之。一者心若沉没,当用意精 进;二者若心勇发,当念三味定法摄之,三者心若迷醉,当念后乐及诸胜妙法门,

以自醒悟,令心不着。若能如是,乐法必定增长遍满身分,百骸万窍,悉皆欣悦。按初禅之乐 ,从外而发,外识相应,内乐不满。二禅之乐,虽从内发,然从喜而生,喜根相应,乐根不 相应,乐根据喜生,喜尚不遍,况于乐乎?三禅之乐,从内发,以乐为主,遍身内外充满恬愉,

亦有五境,一舍、二念、三智、四乐、五定心也。舍者舍前喜心,并离三过也;念者既得三 禅之乐,念用三法守护,令乐增长也;智者善巧三法离三过也;乐者快乐遍身受也;定心者受 乐心息,一心寂定也。欲得四禅,又当诃斥三禅之乐。初欲得乐,一心勤求,大为辛苦;既得守 护,爱着亦为苦∶一旦失坏,则复受苦。学人既深见三禅乐有大苦之患,应一心厌离,求四禅 种不动定,尔时亦当修六行及三法除遣。即三禅谢灭,而四禅未到,修行不止,得入未到地,定心 无动散,即四禅方便定。于后其心豁然开发,定心安稳,出入息断,定发之时,与舍俱生,无苦 无乐,空明寂静,善法相扶,类如前说,但无喜乐动静为异耳,尔时心如明镜不动,亦如净水无波,

绝诸乱想,正念坚固,犹如虚空。学人住是定中,心不根据善,亦不附恶,无所根据倚,无形无质。亦 有四境,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清净、四定心也。此禅初发与舍受俱发,舍受之心,不与苦乐相 应,故言不苦不乐。既得不苦不乐,定舍胜乐,不生厌悔,故云舍禅定。分明智能照了,故云念清 净。定心寂静,虽对众缘,心无动念,故名定心。此后亦有默然心,如前说也。又此四禅,

心常清净,亦名不动定,亦名不动智能。于此禅中学一切事皆得成就,学神通则得,学 变化则得,故《经》说佛于四禅为根本也。外道服食勤炼,远望延年,劳形弊骨,万举万 败,间有成者,自负深玄,岂知造业争如求禅,一切变化无不立就,转粗形为妙质,易短 寿为长年,特其细耳。从此后又有四定,一空处定,二识处定,三无有处定。四非有想非 无想处定。学人至四禅时,有视为微妙,得少为足,画而不进者;有觉心识主灭,虚诳不实 ,便欲求涅 寂静常乐者。不遇明师指授,不知破色与断色系缚之方,直强泯其心,断诸思 虑,久久得心无忆念,谓证涅 。既未断色系缚,若舍命时,即生无想天中,此为大错。

故须求空处定,应深思色法之咎。若有身色,则内有饥渴、疾病、大小便利臭秽、弊恶等苦 ,外受寒热、刀杖、刑罚、毁谤等苦。从先世因缘和合报得此身,即是种种众苦之本,不可保 爱。复思一切色法系缚于心,不得自在,即是心之牢狱,令心受恼,无可贪恋。由是求灭色 之法,须灭三种色,一灭可见有对色,二灭不可见有对色,三灭不可见无对色,《经》言过 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过一切色相者,破可见有对色也;灭有对相者,破不可见有 对色也;不念种种相者,破不可见无对色也。学人于四禅中一心缔观己身,一切毛道及九孔身 内空处,悉皆虚疏,犹如罗 内外相通,亦如芭蕉重重无实。作是观时,即便得见,既得见已,

更细心观察,见身如 如甑,如蜘蛛网,渐渐微末,身分皆尽,不见于身及五根等,内身既尽 ,外道亦空。如是观时,眼见色源,故名过色。耳声、鼻臭、舌味、身触觉坏,故名有对相。

于二种余色及无数色,种种不分别,故名不念种种相。一切色法既灭,一心缘空,念空不舍,即 色定便谢,而空定未发。亦有中间 禅,尔时慎勿忧悔,勤加精进,一心念空,当度色难。于后豁然与空相应,其心明净。不苦不 乐,益更增长。于深定中,唯见虚空无诸色相,虽缘无边虚空,心无分散。既无色缚心,识 澄静无碍自在,如鸟之出笼,飞腾自在,此为得空处定也。从空缘识,学人当知虚空是外法入定 ,定从安稳识处是内法,缘内入定,则多宁谧观,缘识之受想行识,如病如痈如疮如刺,无常 苦空,无我和合,而有欺诳不实。一心系缘在识,念念不离,未来过去,亦复如是,常念于识,

欲得与识相应,加功专至,不计旬月,即便泯然任运,自住识缘。因此后豁然与识相应,心定不 动,而于定中不见余事,惟见现下心识,念念不住,定心分明,识虑广阔,无量无边。亦于定中 忆过去已灭之识,无量无边。及未来应起之识,亦无量无边。悉现定中识法,持心无分散意,此定 安稳清净,心识明利,为得识处定也。从此而进,又思前缘空入定,是为外定;今缘识入定是为 内定。而根据内根据外,皆非寂静,若根据内心,以心缘心入定者,此定已根据三世心生,不为真实,惟有无 心识处心无根据倚,乃名安稳。于是又观缘识之受想行识,如病如痈如疮如刺,无常苦空,无我和合,

而有虚诳不实,即舍识处,系心无所有处,内静息,求不同一切心识之法,知无所有法,非空非识,

无为法尘,无有分别,如是知已静息,其心惟念无所有法,其时识定即谢,无所有定未发,于其中间 ,亦有证相。学人心不忧悔,专精不懈,一心内净,实无所根据,不见诸法,心无动摇,此为证无 所有处定也。入此定时,怡然寂绝,诸想不起,尚不见心相,何况余法?从此而进,又复上求诃责 无所有定,如痴如醉,如眠如暗,无明复蔽,无所觉了,无可爱乐。观于识处,如疮如箭;观于无所 有处,如醉如痴,皆是心病,非 真寂静,亦如前法,离而弃之。更求非有想非无想定,前识处,是有想;无所有处,是无 想。今双离之,即便观于非有非无。何法非有?谓心非有,何以故?过去现下未来求之 都不可得,无有形相,亦无处所,当知非有。云何非无?无者是何物乎?为心是无乎?为 离心是无乎?若心是无,则无觉无缘,不名为心;若心非无,更无别无。何也?无不自无,

破有说无,无有则无无矣,故言非有非无。如是观时,不见有无。一心缘中,不念余事。

于后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熊,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净,如涅 相。是定微妙 ,三界无过,证之者,咸谓是中道定相,涅 常乐,我净爱着是法,更不修习,如虫行至 树表,更不复进,谓树外无高,可悯也。殊不知此定虽无粗烦恼,而亦有十种细烦恼,凡 夫不知,误谓真实。世间外道,入此定中,不见有无,而觉有能知非有非无之心,谓是真神 不灭,若有明师传授,方知是四阴和合,而有自性,虚诳不实。从此不受不着,即破无明 入灭受想定,获阿罗汉果,是谓九次第定也。大抵初禅离欲界入色界,二三四禅皆色界,摄四定离 色界入无色界,灭受想定,则出三界,证阿罗汉果,生净土。此非闭息导引、坎离成丹之所 及,盖能成大仙,然后能学佛,此之谓也。

静坐之诀,原出禅门,吾儒无有也。人自有生来,终日驰骤,逐物忘归,动固纷纷,静亦 扰扰,稍加收摄,便觉朗然,中间曲折,无明师指授,不得肯綮,或得少为足,或反成疾患,

不可不知所适从也。

凡静功先须辨志,志一差即堕邪径。如学人为名闻利养而静坐;如为志气昏愚,欲聪明胜人 而静坐;如为尘劳苦 报,慕为善安乐而静坐;如为千生万劫,生死未了,求得正道而静坐。真正修行者,

发大愿心,如《楞严经》云∶有一众生不成佛,永不于此取泥洹,又云∶将此身心奉 尘刹。所以菩萨修行,身虽暂舍众生,而心常悲悯,于闲静处,服禅、定药,得实智 慧,除烦恼,起六神通,广度众生。即如儒者隐居,岂洁己忘世哉?正为求万物一 体之志耳。

古语云∶静处养气,闹处炼神。金不得火炼,则杂类不尽;心不得事炼,则私欲不 除。苟能调和气息,收敛元神;动中习存,应中习止∶立则如斋,手足端严,行则徐徐 ,步与心应;言则安和,勿使躁妄;一切运用,皆务端详闲泰。勿使有妄想、妄为、

妄行诸疾,又何益非静功哉!

<目录><篇名>纪验属性:考古以凡人血脉有未和,因治药调齐之,苟非慎于物,其用无验,盖慎物齐也。齐即剂也 ,剂以取验,验而出。如黄帝时桐君,逮北齐徐司徒、唐英司空、孟刺史,处如华佗弟子李当之 ,逮梁陶隐居,唐孙思邈诸先贤,指不胜屈。大抵以验传,以书传,一药用,生死系焉,何可以 人性命尝试乎?予于医深明慎物之义,每视一至愚者。至贱者,未尝不毕予调齐之力,及遇尊贵,

亦犹是。慎物以行之,而医同,而验同,非如世医视富贵与贫贱殊,方用药时,已心战手棘,安 能取验?岂知得慎物之义,正未始不同、未始不异哉!予以事闭门,益求医理,无何而疾病相呼,

验其一,又验其十,辙将不停,时在省更多。中有奇验诸方,皆按症创用,非旧本所有,因之取 所奇验,付之剞劂,有纪验集,而后及于症辨,而后及于脉辨,而后及于秘方静功,故是集以纪验 为之首。

\x纪验\x 陈部堂(讳泰,号□□,礼部左侍郎,时统大兵入闽,驻营南台)己丑仲夏,偶伤寒症,至八 日,忽眼黑直视、身冷卒倒,有欲用姜汤灌之,予曰非也,夫因气暴逆而致然者,可用姜汤苏合丸等 药,今部堂两手热极,此心火也。体肥房 劳,暑气相触,肾水下亏,心火上炎,宜黄连、宜参,以药二味投之,立效。

\x药方\x 川黄连(一钱姜汁炒) 人参(七分)

水一碗,煎五分,渣再煎。

祖部堂(讳泽远,号清渊,礼部左侍郎,统大兵入闽)己丑夏,得痢疾,每昼夜行 七八十次,其疼不可言,便出仅血脓数点,饮食概不进,瘦弱已极。如此者月余,诸医咸 虑之,以为此毒瓦斯薰蒸清道,致胃口遏塞,闻食即吐,凶兆也。予按症面热身凉,脉大而 滑。夫病久则邪气日盛,当身热,而今身凉;身凉不宜脉大,而今脉大;细视胃脉乍大乍 细。予豁然曰∶此非噤口之症也。因感寒不发散,故胃以上有积寒;冒暑不清凉,故胃以 下有积热。宜以热药开胃口之寒,以凉药通谷道之热,久病虚甚补之。服此药当两日能 饮,三日能食,四五日进荤膻,易易耳。闻者大惊。及进药一服,当夜减病之半,次夜仅行 八九次,三服则神气渐旺,饮食渐进,五六日而愈矣。

\x药方\x 白豆蔻仁(一钱) 干姜(煨,一钱) 黄连(吴茱萸制一钱) 黄芩(姜汁炒,一钱)

白术(陈壁土炒八分) 人参(大南枣包煨八分)

加黑枣一枚,水一碗半,煎七分,日进二剂。

佟中丞(讳国鼎,号怀东,时巡抚福建)戊子冬,偶一日早膳,时神气正爽,命予视脉。

予忽讶曰∶据脉已受寒六日,今夜半后交七日当发,发则轻,仅七阅日可愈,若迟 一日二日则加重。时同席者不之信,即抚台亦以为未必然,因命予整一方,俟其验。

及是夜果发,发即以其方进,九阅日而全康。(即十神汤)

张中丞(讳学圣,号捷庵,巡抚闽省)己丑夏命予视脉,并不言及病由。予细诊 曰∶此脉有异,当有湿症,湿在脾,宜呕吐麻木。然此湿又有异,以湿居中,而上与 下不通气,日动则血运而气随之,可无患,若夜静,则有下半身酸麻之症,阴易动湿也,

雨天尤甚。张抚台曰∶果有此症。予曰∶呕吐亦有异,以湿气中隔,饮则气属阳,易行 下,胸膈俱爽,食则气属阴,硬物难下,略停滞即作逆,而为恶心,而为痰涎。法当通脾 气为主,使其气下行,则无痿痹之患。进汤药四服,又进以丸方,而酸麻疗矣。阅数月,

又进以归茸膏,而呕吐全疗矣。

\x药方\x 苍术(泔浸炒,一钱) 藿香叶(一钱) 白术(泔浸陈土炒一钱) 木香(五分)

小茴香(微炒,五分) 茵陈叶(酒炒,一钱)

加煨姜二片,水一碗半,煎七分,食前服。

\x归茸膏\x 当归(一斤,酒洗净,用好冬酒浸一宿) 鹿茸(一斤,酒洗净,切片,用好红酒浸一宿)

麦门冬(半斤,水浸去心) 白茯苓(四两,水浸去心) 白术(四两,米泔水洗,切片,

陈壁土炒) 人参(四两) 木香(二两,拣净为末) 白豆蔻(二两,去壳为末) 甘草(二两 ,为末) 萝卜子(二两,微炒为末) 川贝母(二两,去心为末) 砂仁(二两,为末) 没药 (一两,为末) 麝(三分,与贝没共为极细末)

上将归、鹿、麦、茯、术、参六味,入铜锅,用清泉水浮药 上八寸许,熬至寸许。又冲水浮药上四寸,熬至寸许,取起用绢袋滤净,入木、豆、甘、萝 、砂五味末药,微火熬成浓汁,用丝绵滤净,入炼蜜一斤,用桑条搅不住手,入水成珠,

不散为度,磁瓶封好,水中浸五昼夜,去火气。每清晨与临睡,用白滚汤调服,随意多寡,

或夜间卧后,衔口中自化,此膏补心血,升肾水,健脾胃,清痰理气,久服却病延年,返老还 童。区区治呕吐、恶心、嘈杂等症,又其余也。

杨提督(讳名高,号幼涵,提督八闽兼温州府)己丑秋初,入关即得恙,屡医服药,至延 平,予视脉曰∶此非时恙也,内有热毒未得遽泄,因发为寒热,饮食不进。医者不知,复用补脾 暖精收汗益气之药,以至阴囊疮痕黑如漆,不知痛痒,此为毒瓦斯收入内也,甚足虑。幸予知此 症,整药服之,始而遍身发痛,继而发痒,阅半月而毒疮发矣,两月全愈。(多方不能尽载)

霍按台(讳达,号鲁斋,时巡方福省)己丑初秋暑热,得一症,遍身俱疼,乍寒乍热,上欲 吐不吐,下欲泻不泻,兼有隔一日疟症,诸医以为冒暑,热在内,不得出,多用香薷益元散,不 惟无效,且加重。予视脉曰∶此积寒也,非冒暑也。积寒并与冒寒异,感冒之症,随感即发,毛 窍既寒,安禁热蒸?积寒者,或饮食后,或睡中,或易衣,今日微寒入内,明日又微寒入内,或因 多用酒暂解,阅数日又微寒入内,及暑气相触,遂至病发。此为寒在脏腑热在皮肤,用辛热之药以 去寒,寒去则吐泻止而遍体快矣。次用小柴胡加减以祛疟,数剂全康。

\x药方\x 干姜 肉桂 陈皮 柴胡 茯苓 半夏 白芍 甘草 加黑枣二枚,水一碗半,煎七分。

杭主考(讳齐苏,号东侯,吏科给事中,时典试闽闱)向有郁血症,欲吐不吐,最难忍。

戊子秋,阅卷劳心,发甚重。出闱,予视脉用药立效,时一使。半月前忽腿疼,两脚筋缩 ,脚根缩粘至腿,寸步不能行,将一月,屡药无效。咸以此为痿痹症,予曰∶非也,察其脉 ,左寸忽洪忽涩,迟数无定栖,因此人好饮冷酒,酒新热燥,冷冻饮料寒湿、寒热相抟,遂有此病 。以四味药为末,头晚进一服,次晨即能行动,三服全愈。

\x散药方\x 白蒺藜(一钱,炒去刺,酒蒸熟,焙干为末) 川乌(二钱,去皮脐,为末) 麻黄(二钱,

二股梢一股根,为末) 苍术(一钱,甘草汁拌炒为末)

每服一钱二分,用老酒热冲服。被浓盖,出汗自干。

丁方伯(讳文盛,号瑞轩,福省藩司)夫人己丑冬,因水土不服,胸膈气逆,饮食不进,诸药 无效,整方偶痊两日,复发如噎膈然,甚至喉间不能通气。予视脉悟曰∶昔贤有云∶气大逆遏塞之 甚者,其气挟火,畏用熟药,须以生药磨服之。予整药二味,一服而愈。

\x药方\x 槟榔(五钱) 枳壳(七钱)

用凉水生磨冲服。

何道尊(讳平,号匡山,福省粮道)夫人时恙后,遍身酸疼,胸腹膨胀,饮食不进,时发寒热。

诸医作不足进药,无验。予视脉曰∶此非不足之症,乃邪气未散,传入经络,上焦有火,当用通气清凉 之剂,三服而愈。

\x药方\x 羌活(一钱) 防风(八分) 升麻(七分) 柴胡(七分) 白豆蔻仁 (六分) 黄柏(酒炒,七分) 桑白皮(六分) 青皮(五分) 白茯苓(七分) 炙甘草(三分)

煎照常。

顾道尊(讳 ,号南金,建南道)丁亥秋得痢症,至冬尚未痊。予视脉曰∶非痢也,此必由 食冷物,寒入脾,虚入肾,但以痢药投之无济也。果因多食藕。从恶心起,不进饮食,遂至泻成痢 ,投药数剂而愈。

\x药方\x 当归(一钱) 怀地(八分) 白芍(八分) 益智仁(一钱) 砂仁(六分) 白茯苓(一钱)

陈皮(七分) 甘草(三分)

水一钟半,加姜二片,煎七分。

黄道尊(讳鼎象,号商侯,建南道)己丑初秋患疟,三日一发。每日事甚烦,而年又高,疟月余,

饮食不能进,体瘦脾弱,每药无效。予视脉曰∶三日一发,有热无寒,里实不泄,手足热而欲呕,此阴 气弱而阳气独发也,谓之瘅疟。且自午渐酉渐亥转阴也,为水气不交,肾虚也,法当用升,而医家多用 黄芩等药,宜乎日益弱矣。予用升阳饮加减,次用神截丸渐愈。

\x药方\x 人参(一钱) 白茯苓(一钱) 白术(泔浸土炒,一钱) 藿香叶(一钱) 升麻(八分) 青皮 (八分) 何首乌(一钱) 甘草(四分)

加煨姜二片,黑枣二枚,水一碗半,煎七分。

\x神截丸\x 白术(八两,米泔水浸一宿,陈壁土炒干,去土净,分作四股。一股用柴胡二两,煎浓拌晒干;

一股用常山二两,酒 煎浓汁拌晒;一股用人参一两,煎浓汁拌晒;一股用青皮二两,煎浓汁拌晒。无日焙干)

用豆粉煮薄糊为丸,如梧子大,早晚温汤吞六十丸。但此方最妙在众截药不效,然后用之。

朱方伯(讳鼎新,号尔健,时福省藩司)丁亥秋患失音症,诸医皆以风热痰火,用清 凉散为主,每服无效。予视脉曰∶此不当作失音论也,因肾水不升,心血不足,偶冒风寒,不 知表散,遂至肺窍闭塞。整一方服之,三日而气通。五六日而音通矣。

\x药方\x 当归(二钱) 生地(二钱) 人参(八分) 石菖蒲(一钱六分) 白茯苓(一钱六分)

核桃肉(二钱)

用水五大碗,煎三大碗,不拘温冷,不论饮食前后,每清晨至午服完,将渣再煎一大碗,临睡服。

朱道尊(讳正源,号静之,闽省屯盐道)戊子冬偶恙,两日旋愈。方在奕棋,予视脉曰∶ 未也,此感重发轻。内邪更伏,稽其验,当在四日后发,发则寒热交作,头痛骨酸,背疼腰强,传经 不已,重伤寒也。知病根早治之,须十四日可愈,不则未可知矣,阅三日果发,悉如予言,整方服之 ,二十日全愈。(方载伤寒门)

郑副总(讳尔任,号冲宇,松溪镇守)丁亥秋,有血虚胃弱之症,予治药遂验。时寓所有一少年 新娶,得阴症,至六日卒倒,遍体俱冷,其父母为化纸置棺,但胸前气微温,鼻中似有息出。夜二鼓 ,因郑副总求救于予,予曰∶此火症也。痰闭不醒,当两手脉俱伏,而两脚大趾必微热者,又必医生 认为阴厥凶症,误用附子诸热药,益速其重。因与药一服,吹入喉即醒,再一服而愈。

\x药方\x 细辛(三分) 薄荷(五分) 人参(三分) 羌活(五分)

共享丝缠好,入大枣肉中,烧灰存性,为细末,先用少许吹入喉间,次用温水调冲服。

张六三(讳法拭,HT 安令)丁亥秋偶时恙为治药愈,有乃弟张二官病甚重,饮食不进,瘦 弱气欲绝,三阅月,似不可药。予视脉曰∶尔脉不过无力弱极,何沉笃至此,无他病,必 有邪。惊拜屏人语予曰∶真仙医也!实为在署内遇一美妇,伴睡二月余,心知其妖,欲却 之不能,殆登鬼录矣。何以救我?予整一方与之,旬日而愈。(此方近诞不载)

戴山芝(讳廷徽,建阳县令)戊子冬看脉,肾水最弱,交女即泄,精冷极。予整一方服 之,不多日而交能坚,精出觉有热气,女果孕矣。

\x丸方\x 沙苑蒺藜(六两,酒浸一宿,瓦上焙干) 怀大地(六两,酒浸三宿,煮一日,多用酒,黑 烂为度) 鹿茸(四两,酒浸三宿,酒十斤煮半日,炒干) 川续断(四两) 石枣肉(四两)

牡丹皮(三两) 川杜仲(四两,一半盐水炒,一半姜汁炒) 白附子(二两,面包煨,去皮脐)

白菖蒲(二两) 白茯苓(三两,去皮,水淘去丝膜,晒干,人乳拌蒸) 川牛膝(三两,酒浸蒸,

焙干)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人参(二两)

炼蜜丸,梧子大,每清晨白滚汤吞五六十丸。

李九龄(讳之龙,沙县令)戊子夏得恙,秋尽未愈,瘦如柴,两脚不能立。予视脉曰∶此邪入 经络,故昼热少,夜热多,遍身酸疼,胸膈有郁火,气弱血虚症也。整一方服之。旬日而愈。

\x药方\x 生地黄(酒洗,炒,八分) 蒲黄(八分) 川黄连(姜汁炒,五分) 当归(酒洗去土,

一钱) 柴胡(去芦,七分) 羌活(七分) 桃仁(四分) 甘草梢(炙,四分)

加灯草二分,水一碗半,煎七分。

─满州将官黑得喇 己丑秋,患白痢两月,腹痛不可忍,若进饮食更痛,气将绝。予视脉曰 ∶此有饮食之毒,因虚弱不能发,是以痛极,整一鹅蛋药与之,两日而愈。

\x药方\x 用大鹅蛋一个,将蛋顶锥一孔,入人参末五分、川乌末五分、雄黄五分、麝香半分,搅匀 ,用绵纸浸湿,裹十层,外用陈壁土调湿包好,其孔上多用泥,火煨三个时,取出,用布包蛋 ,以线缚,沉井底一宿,取开好烧酒调服。

一秀才陈启忠 患病后,只饮食便作呕,每一餐必吐尽方止,辄思饮食,食后又复如是,一 年余羸弱不可言,诸药不效,咸云死症。予视脉曰∶此伤寒愈后,不服补中益气汤,胃虚症也。

用丁香茱萸汤加减,两服而饮食通,十服全愈。

\x药方\x 丁香 炙甘草 柴胡 升麻 人参 黄 吴茱萸 草豆蔻 当归身 苍术(各六分) 黄柏 肉桂(各四分)

加黑枣二枚,水一碗半,煎七分。

何道尊(讳敦季,号胤伯,先署漳南道,后署福宁道)

庚寅春,寓所有王友,自头年夏得伤寒症,愈后成疟,至冬月疟愈,头痛不可忍,羸弱不进饮食 ,昼夜不得眠者数月,药无效。予视脉曰∶此伤寒不清理小便,聚火不得行,其毒上升结头顶。

予以清便药与之,一服而睡,数服而愈。

\x药方\x 生地黄 木通 蒲黄 车前子 通草 归尾 白茯苓 泽泻 槟榔 甘草 郑道尊(讳清,号介臣,福省兵道)素患牙疼症,疼不可言,其气流入肩,即肩成肿 。诸医认为火,多用凉药,其疼益甚,经五年余。庚寅春,予视脉曰,此风入肝湿,

宜用散风,次乃降火,数日见功矣。郑道台以牙疼戒酒,饮即疼发,予以末药三服,用酒尽 量表汗,多饮减疼,其患渐愈。

\x末药方\x 羌活(一钱) 附子(一钱) 麻黄(五分)

共为细末,作三服,好酒热冲,尽量出汗为度。

\x汤药方\x 荆芥(一钱) 栀子(童便炒,一钱) 淡竹叶(一钱) 石膏(二钱) 大黄(二钱 )薄荷(一钱) 白芷(八分) 连翘(八分) 白茯苓(八分) 甘草(三分)

水一碗半,煎七分。

周道尊(讳之翰,号申公,漳南道) 素患心前有一块埂如拳,每睡后欲起,似乎有压之 者,心神不宁,饮食难化,如此数年,诸药无效。予视脉曰∶此非气之为也,彼医不知,认中脘 痞塞、饱闷为脾气盛,误已!此因心事不快,或烦恼时借房事消遣,是以未行房先胸中似有物 ,既行房后竟成一物,名郁火也,制丸药半月而愈。

\x丸方\x 浙腿术(二两,米泔水浸一宿,陈壁土炒,去油) 白豆蔻(一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 ,新瓦焙干) 青皮(一两) 枳实 (面炒,一两) 北芥子(炒,一两) 川黄连(吴茱萸制,一两) 砂仁(微炒,五钱)

南木香(五钱) 川浓朴(姜炒,一两) 白茯苓(一两) 人参(一两) 地骨皮(一两)

苍术(一两,米泔水浸一宿,炒) 知母(一两) 甘草(五钱) 甘枸杞(一两)

共为末,陈米用薄荷叶汤煮粥为丸,梧子大,每空心淡盐汤吞二钱。

佟抚台命予视一将官脉,其症则头眩体弱,手足拘挛,饮食不进,药无效。予细察脉曰 ∶此有郁血在胸,当因损致然,若此血得出,其病立愈,不则难疗也。用末药一服觉病 益重,二服欲呕,三服始吐出紫血一口,继吐出黑血六七块。其病立愈。

\x末药方\x 生陈皮(末,二钱) 生附子(末,二钱) 生大黄(末,二钱) 生干姜(末,一钱)

共为细末,用好陈酒热冲,尽量服之。

苏州商人何凤宇 患病十余日,目黄身肿,胸前结塞,不能通气,每胀闷则目睛上视,一 个时不能转,医者未审何症,但用宽胸理气药益增重,予视脉曰∶此伤寒热邪传里,凶症也,

迟之又久,药力亦无施矣。急取黑骨雄鸡白毛者,去肚内杂物,切开,先用陈皮枳壳末各五分 ,摊腹胸,将鸡才切即粘贴,半个时,腹中微响,邪即转动,顿觉爽快矣,服煎药三日而愈。

\x药方\x 川黄连(姜汁炒,一钱) 知母(一钱) 石膏(三钱) 黄芩(一钱) 山栀(童便炒,八分)

麦门冬(去心,八分) 五味子(八分) 香豉(一合)

水一碗半,煎八分。

杨提督标下一将官 病久不愈,时九月初,舟中甚热,胀闷不可忍,米饮不能下,

将垂绝矣。予视脉曰∶此非热症也,风邪未经清表,乘虚作胀,凉药服之加重,即温药而 温服之亦无济也,当用汤药候冰冷,数服而愈。

\x药方\x 麦门冬(去心,二钱) 白蒺藜(炒,去刺,二钱) 生地黄(二钱) 白茯苓(二钱)

人参(五分)

用水四碗,煎至二碗半,候冰冷,不时服之。

祖部堂标下一将官 病月余,头眩口疮,喉痛下泻,偶一二日作痢,旋愈复泻,阅数日又痢 ,而喉肿又不进饮食,偶进食旋吐,服药益吐。予视脉曰∶此虚极,肾水不升,脾土不能胜,当进 以益精补脾之药,喉痛口疮,此邪火不足虑也。整一丸方,十日全愈。

\x丸药方\x 人参(一两) 朱砂(水飞,三钱) 白术(米泔水浸一宿,陈壁土炒,二两) 白茯苓(去皮 ,一两) 黄 (蜜炙,一两) 白芍药(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 陈皮(一两)

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日进三次,白滚汤每次一钱。

李部堂标下一将官 患伤寒症,头疼发热,恶寒,遍身作痛。屡发无汗,其症不变,而病日益 重。诸医加以发表,遂至癫狂,腹痛欲绝。予视脉曰∶此无阳凶症也,岂有阳虚而能汗者,整一方与之 立效。

\x药方\x 防风 羌活 细辛 川芎 桂枝 白芍 熟附 柴胡(各等分) 人参(六分) 甘草(三分)

加黑枣一枚,水一碗半,煎七分。

陈部堂标下一将官 每便撒血不止,腹微痛即有血行,

行即痛止,如此十数年,药无效,羸瘦不堪。予视脉曰∶此脾湿引热也。整一丸方与之 ,脾气既健,血自归经,其病全愈。

\x药方\x 生地(三两,酒浸三宿,多用酒煮一日,黑烂为度) 陈皮(一两) 苍术(二两,米泔 水浸七日,炒) 川黄连(二两,吴茱萸制) 藿香叶(三两) 升麻(二两) 川浓朴 (二两,炒) 白术(三两,米泔水浸一宿,陈壁土炒) 薏仁(三两,炒) 当归(二两 ,酒洗) 槐花(三两)

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清晨白滚汤吞二钱,临睡一钱。

马成垣(讳镳,镇守浦城中军)一家丁 每夜发热,昼则发寒。其畏寒有大异者,见人持 扇,即毛窍发战;见人谈及风字,即口噤不能言。饮食夜或可进,昼则概不入也。医者多用热剂 ,病益甚。予视脉曰∶此内热极而外怯寒也,由感寒病后不清表,结成胃火。整药与之,二服而愈。

\x末药方\x 益元散(五钱) 川黄连(三钱,姜汁炒) 陈皮(二钱)

共为散末,作二服,米汤吞下。

一友林大年 目肿疾愈后,但昏黑不能明,忽疼而止。移时复然。予视脉曰∶此多服凉药,

窍塞血枯,大患虽去而血不能通窍,遂至昏花。血无时不生,窍欲通而复闭,故忽然疼也。整方 与之,三服而愈。

\x药方\x 当归 枸杞 黄 细辛 白茯苓 升麻 蔓荆(各等分) 甘草 食后服。

一友黄涵素 九日登高回,忽腹中微痛,医者进以香砂 等药,渐加痛,又服药,益痛不可忍,至五六日几痛绝,口不能言。予视脉曰∶此脉无恙,

必腹中有毒物。整方与之,一服而愈。

\x末药方\x 明雄黄(一钱) 没药(七分) 乳香(七分) 麝香(二分) 白芷(一钱) 皂角刺(七分)

共为末,冲陈酒五斤封好,不拘冷热,随意饮尽即愈。

一友俞成伯 阴症,因自知医,先用理中汤,后益腹疼、气冷,用三建汤等热药,囊愈缩不能言语 ,将危矣。予视脉曰∶此当先通其气,气通则阳起,起阳之药有秘法,不专在天雄附子也。整一方与 之,一服而愈。

\x药方\x 乌骨雄鸡燥粪(五钱) 鼠粪(五钱) 陈皮(三钱) 韭菜(五钱)

先将鸡粪鼠粪炒黄,次入陈皮同炒,冲陈酒一碗,入锅一滚,将韭冲下热服。

徽商汪凤溪 病三四日后,只腹痛不能忍,诸药无效,一日疼甚,眼直卒倒。予视脉曰∶ 此伤寒蓄血症也。以井水半碗饮之,其病稍止,即能言,云冷入快极,用药下之即愈。

\x药方\x 桂枝(一钱) 枳实(七分) 大黄(二钱) 石膏(一钱) 柴胡(八分) 甘草(四分)

加姜二片,枣一枚,水一碗,煎八分。

一友方玉玄 有头痛症,日夜不得眠,惟进饮汤稍可,食即痛难堪,数年求医不得效。予视脉曰 ∶此邪火上聚,进饮汤稍可,全属阴邪,饮者阳气,阳入则阴散也。汤药无效,用洗药五日而愈。

\x洗药方\x 羌活(二两) 甘草(二两) 薄荷(一两) 升麻(一两)

作一服。水六碗,煎至二碗,用布浸,乘热洗上,如冷又煎热再洗,自晨至晚,

洗有三个时,夜则不用,以养阳气也,五服全愈。

童旗鼓(讳毓秀,号贤斋,提督旗鼓)己丑冬得感冒甚重,妄用药,遂热蒸欲狂 ,解衣扬被,腹胀胸疼,饮食不进,不省人事,成凶症,予视脉曰∶此饮食劳役过伤,内症 也。用药一剂泻其毒热,次用半表半里剂,二服而成疟症,渐愈矣。

\x药方\x 柴胡 黄芩 大黄 枳壳 赤芍 朴硝 加姜三片,水一碗半,煎八分。

\x次药方\x 人参 陈皮 黄芩 贝母 知母 茯苓 煎照前。

一友莆田戴一甫 患眼疾不能视物二年余,诸药无效。庚寅春,予视脉曰∶此因劳损心血。

肝木主筋,血侵筋,故赤筋侵睛,久则肾益虚,而肝木生风,流泪无穷,益增昏黑矣。整方服之 ,五日见物,十日复明。

\x药方\x 防风 荆芥 薄荷 家白菊(各一钱) 石决明 蝉蜕 生大地 白茯苓(各八分) 人参(五 分) 甘草(三分)

水一碗,煎七分。

邹副总(讳必科,号聘之,抚院大厅)患头眩,两目黄赤,四肢无力,饮食不进;诸医多用补药 ,病势益重。予视脉曰∶风邪未清,如何用补?目赤头眩者,火也;四肢无力者,邪入筋络也;饮食 不进者,用补药气扼也。整一方四 服而愈。

\x药方\x 薄荷 荆芥 牛蒡子 麦门冬(去心) 胆南星 黄柏 知母 干菊 茯苓 (各等分) 甘草(四分)

加姜二片,水一碗半,煎七分。

王副总(讳进,号翠芝,福省城守) 初患伤寒,予整药二服随痊。因不忌口 成疟,复不忌口,重不可言。医者以其病久,多议服补虚健脾之药。予视脉曰∶此伤寒 劳复,因疟后血气未平,尚有余热,随多食发怒,劳力劳神。用小柴胡加减,数剂而愈。

\x药方\x 柴胡 人参 半夏曲 川浓朴 白术 白茯苓 陈皮 泽泻 甘草 煎照常,加煨姜。

蒋副总(讳彪;号□□,部院大厅)患一病,只恶寒畏风,房间聚旺火不见热,被几床 不知暖,诸医以辛热之药投之,势益重。予视脉曰∶此内热极不得清凉,外寒极不得辛散 也。用末药热极者,以酒送下,次用表药汗之,即令撤其火与被,而身体爽快矣,四服全愈。

\x末药方\x 附子(炮去皮,一半面包煨,一半生) 肉桂 苍术(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为末,分作四服,陈酒尽量服之。

\x药方\x 麻黄 人参 白芍 干葛 细辛 泽泻 猪苓 陈皮 甘草 加姜二片,煎照常。

一友吴丕显 久病后只发呕恶心不进饮食,四肢困倦,夜发冷汗,日枯瘦,药无效。

予视脉,用温肾汤加减为末,日进一服,随效。

\x药方\x 柴胡 麻黄根(各四钱) 白茯苓(人乳蒸) 白术(土炒) 黄柏(酒炒) 猪苓 (酒炒) 升麻 泽泻(炒) 陈皮 神曲(各六钱)

共为末,每清晨用白滚汤吞一钱。

<目录><篇名>纪验二刻属性:钱牧斋先生 患一症,手足时患麻痹,饮食停留,通体不快,如此数十年,到处明医 酌方制药,并不效,而年已古稀外,自以殆将终身矣。春初昭庆寺,予视脉曰∶此由心血 中润,两头枯。自涌泉血上行,至心而回,诸阳血下行,至心而回,上下不相应而气沮 矣。是以有时上身快则下体不快,下体快则上身不快,饮食居中亦由之乎,血欲上下不 得,而精神日渐槁。此当先通山泽,后济坎离,自觉有血上行。有血下行之验,再服坎离 丸半月,饮食随服随化,且觉饮食有味,再阅月饮食较向来加倍,每日多进一餐,精神长 益如壮年更胜焉。

\x山泽丸\x 川芎(酒蒸,晒,四两) 当归(酒洗,炒,六两) 升麻(六两) 川牛膝(黑豆蒸,

晒,六两) 白茯苓(人乳拌,蒸,四两) 枳壳(麸炒,四两)

共细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吞二钱。

\x坎离丸\x 怀大地(酒浸三宿,蒸黑烂,六两) 天门冬(去心,用新瓦焙) 麦门冬(去心,新瓦 焙,各三两) 何首乌(黑豆 九制,八两) 白术(半土炒,半面炒,四两) 白茯苓(去皮,人乳拌,蒸,三两)

川牛膝(黑豆制,蒸,六两) 山茱萸肉(酒润,去核,三两) 芡实(三两) 甘枸杞(

四两) 草(酒洗,乳蒸,三两) 五味子(二两) 地骨皮(酒蒸,三两) 人参 (二两) 当归(酒洗,炒,四两)

蜜丸,梧子大,每清晨白滚汤吞一钱,临睡酒吞一钱。

吴若谷先生 患一症,每饮食只在胸前作疼作响,以乎扪之如有物,久之饮食不下,

喘急烦闷,痰症血症胥起,日就黄瘦,服药不验,予视脉曰∶此用心过度,劳心伤痹,以 致血枯于心,流窒包络。酌一方服之,进头一剂,当使其血如轮转,气如刺疼,其血之枯者 始润,滞者始行。如此二三日,即血度包络,而胃气与心相迎,再服补丸,而心血与肾水相 应,体自康矣。

\x汤方\x 前胡 川芎 生地黄 桔梗 赤芍 当归 茯苓 陈皮 玉桂 又丸方即固真丹加九制首乌。

钟武卿妇 患一症,饮食不能进,羸瘦已极,忽吐血如倾,五昼夜不止,第六日目闭口 噤,直倒气绝。又阅一日,是日化纸,将入棺矣,而血唾犹未止。予视脉无可踪迹,然 脉气尚在,世有气绝已久而生血上行者乎?此必命门火未灭也,用生大黄一钱,捣烂入鼻孔 ,须臾鼻气渐通。又以参三分同生蕙地六分,入滚汤捣汁,灌入喉,须臾作叹息,而 口能叫疼矣。再视脉已有一息,予曰∶血者水谷之精,生于心,化于脾,布于肺,气行则血 行。若内已受伤,妄行于 上,此必尽出而后快者。医家不知,误用止血药太多,止血脾郁,血遂不能化于脾矣,

脾不化,则止血肺郁,血遂不能化于肺矣。脾不化,则谷气不入,新血不生。其叫 疼者,脾伤而肺筋下坠也。气已绝而血不止者,为药所误,而命火虽坠犹未灭,心血消 长也。血脉自芤,小弱者生,脉静身凉,有似乎死,而不知乃生机也,是以投之辄验。

\x汤方\x 生地蕙(一钱) 赤芍药(八分) 侧柏叶(一钱) 生艾叶(八分) 黄芩(一 钱) 川芎(八分)

服此方三剂而病体全愈。用药之奇在生大黄与生参地耳,夫生大黄气最盛,脾血不化 ,壅热已极,遂一吸而通,且性寒能凉血。随以参培元气,地归血路,其气已复,以地 芍柏艾芩芎除旧生新,数剂愈矣。

梁吉之妇 患肺痈,脓血不止,渴极,舌生疮不能开口,大小便秘涩,七日不通,诸医 进硝黄亦不效。予视脉曰∶此非肺痈也,毒在脾胃不能出,其毒红肿已极,如拳大塞于肠口 ,用大黄只能稍凉血,而加以朴硝与之斗,血益妄行。此当用化毒散,泻肺疗风,和中解 毒,俾其毒从污中去者十之六,从二便去者十之三,而病疗矣。

\x化毒散\x 人参(一钱) 黄芩(一钱) 石膏(二钱) 芒硝(八分) 大黄(一钱) 麻黄(六 分) 连翘(八分) 瓜蒌(八分) 牡蛎(八分) 贝母(八分) 木香(六分) 桔梗(

八分) 栀子仁(一钱) 当归(一钱) 川芎(八分) 赤茯苓(八分)

上方服一剂觉身上微冷,被盖出汗,即能开口言语;再 服一剂,小便流血水二三碗;又一剂,腹痛大便行皆脓血,流两个时始见硬粪,内毒已清,

并口疮全愈矣。

王尔用妇 患一虚症,头眩目花,手持物即软,足欲行即踬,腹极饥欲食,而一物 不能下,枯瘦如柴;多痰短气,每服药即胸膈如刺。予视脉曰∶此症服四物汤,诸医 未始不是,但服四物汤即痛如刺,其故未晓也。又他药投之更痛,遂束手不用药矣。予许 以两剂即愈,诸医以予有何如奇药,果两日全愈,反问予所用者,亦即四物汤也。因语以 四物汤亦即有异,盖此症宜芎归等补药,然胸膈有痰气肺火,而脘窍未能即下,补剂甚急 而未能即受,予即用四物汤,而先用枳壳一两煮浓汁,将四物入,浸露一宿,晒干入煎。夫 枳壳宽胸理气,补剂才入而即宽,稍宽而已过脘矣,投之即验,盖以此。

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茯神 牛膝 白术 人参 甘草 煎照常。

柴完我 患一症,怔忡胀满吞酸,四肢厥冷,饮食不下,大小便每日行数次,或多或涩 ,十年寻医不效。予视脉曰∶此误认为中寒中湿症,多用附子理中汤而益重也,此症因好色过 度,醉后行房,邪入筋络,上攻而怔忡,中聚而胀满,入四肢而酸疼,思饮食而不纳,皆邪火 也。数剂而愈。

\x汤方\x 黄连 山栀(童便炒黑) 黄柏(酒炒) 知母 白茯苓 五味子 石莲子 木通 甘草 加黑枣二枚,灯心七根。

姚思济 患一症,筋挛头重,腰疼膝肿,饮食减少,甚至手足不能动。诸医不晓,多用补剂 。风邪不出,变症百出,

患十余年,服药将满车,成不起之症矣。予视脉曰∶此肝肾气虚,风入筋骨,当用乌头全 蝎等药。服五日而饮食进,又五日而体轻,又五日而手足持行如故。

\x末方\x 乌头(炮去皮脐) 白附子(炮) 苍术(炒) 川芎 天麻 官桂 羌活 牛膝(各一两)

全蝎(焙,六钱) 僵蚕 当归 防己 黄 (蜜炙) 羌活(各一两五钱) 麝香(三分)

共末,酒服,每服一钱五分。

汪善长 患一症,口中苦极,苦茶入则发呕,咽疼不可忍,不生疮,不发肿,无可用药。谓是热 症,以寒药投之,入喉即吐,易辛热投之,益甚其疼,诸医无可奈何。挨至半月,饮汤全不能下,

食硬米饭日可进半碗,身体干瘦,症益重,惟待毙而已。予视脉曰∶同一热症,而此热有异。夫精气 出入,滋养荣卫,全在口,心热则口苦。咽者胃之系,胃热极而作疼,皆宜寒药。然寒药入喉即吐,

此有故。心胃热宜汤饮,然饮不能下反爱饭,亦有故。以此症乃脏肺积湿,湿生火,火炎上,故口苦 咽疼。湿发于地,饮者水类也,水入重伤,故虽宜寒药而恶水煎。脾热口甘,五谷皆甘美,脾气未伤 故喜饭。三剂全愈。

\x药方\x 川连(一两) 嫩石膏(五钱) 淮山药(一两) 白茯苓(五钱)

共研极细,每一次用五钱,拌入硬米饭中,才入口即觉甘美,日进二服,至三日口不苦、咽不疼 ,饮食胥进矣。

吴行之 患赤白痢症,三年体瘦面青,饮食不下,并畏 闻饮食之气,热者进,即欲呕,诸药服极多,后并药气俱畏。予视脉曰∶夫气血俱伤则赤白相兼 ,总由湿热攻之太急,病将愈而重伤,痢久胃虚,遂饮食不进。三年而肠胃不败、水谷不绝者,

以秉气旺而初感亦未甚重,因攻之太骤,收涩太早,邪气去而复壅,又多用参术,亦能调扶天气 ,而肠路不净,日久益增。畏闻饮食之气并药气者,服汤药过多,中气既伤,邪胜于主。谷气者 中气也,下不能化,则中不能纳。凡热则生气,畏气者,畏热也。原感湿热,邪气甚则畏主气也 。即病治病,四剂而愈。

\x药方\x 川连(五钱) 枳壳(三钱) 木香(三钱)

取井水一碗,用前药生磨冷服,四日全愈,此谓即病治病也。病患既苦煎药之气,畏不肯服 ,是以服亦无功,予即不用入火之药,冷水生磨,入口便觉爽快,中其肠胃之气也。初入与邪气 相安,既入则邪不能容,反客为主,奏功易易耳。

张修甫 患一症,腰痛重坠如负千斤,惟行房时不见重,服补肾等丸总不效。予视脉曰∶夫 腰者肾之府,肾气虚斯病腰,服补肾丸未尝不是,然何以行房时不见重?瘀血滞之也。故行房时,

肾摇而血行,行即不瘀,遂不见其重也。二剂而愈。

\x汤方\x 黄柏(盐水炒) 知母(蜜炙) 乌药 桃仁(去皮尖) 青皮 红花 苏木 穿山甲 木通 (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黑枣一枚,生姜二片。

谢家一孩子 九岁,初起感冒,服药五六日不效,眼直手软,懒言语,神色昏迷。至九日 忽然气喘,不省人事,四肢冰冷三日,以为死矣,欲入棺,只胸前火热。至第七日,眼目鼻口手 足俱冷,而胸前火热未除。适予过其门,告以病缘,予视脉曰∶此由疳邪内作,误认为感冒 而治其表,脏气受郁已极,遂不能通心窍,而同死人也。胸前火热者,积表气也,法当下之。上不 下者下不上,表里呼应,即得生机。用朱砂、铁粉、琥珀共八分,挖开口灌之,须臾胸前气响运 旋,即有气退场门,两个时觉手足有动意。再用升麻人参汤,更吞朱铁散八分,肠中作响,鼻息喘急 ;通体微暖,服汤药三日而始能言语,又服药三日而始能开眼。从死得生,亦快事也。

\x铁朱散\x 朱砂(二钱) 铁粉(一钱) 琥珀(二钱)

\x参麻汤\x 人参(五分) 升麻(五分) 白豆蔻(六分) 香白芷(三分)

\x汤方\x(前三日用)

附子(去皮,炒,五分) 南星(姜炮,八分) 沉香(三分,磨冲) 木香(五分,磨冲)

人参(八分) 甘草(三分)

\x汤方\x(后三日用)

当归(一钱) 白术(八分) 白芍(八分) 肉桂(六分) 白茯苓(六分) 川芎(六分)

人参(八分) 远志(六分) 甘草(三分)

沈维新 患一症,腹如刺疼,有时攻心,咽如烟闭,不能通气,诸医不知何症,一日换数药,

不能忍,遂欲自缢。予视脉曰∶此伤寒症,初感能忍,未经汗散,陡至四五日沉 重,诸医不知此,谓其心疼咽烟,遂以黄连解毒药服之,宜乎其益重,而思死也。用瓜蒂散吐 之,即心不疼,只腹痛;咽不烟,只咽干。然后用四逆汤加减,由从前颠倒用药,故其后遂先吐 而后温脏也。

李买甫 患一症,腹中每响动如雷,有声彻上下,隔邻犹闻之,两胁痛不可忍,偶食肉即发 ,后闻肉气亦发。初起面口俱青,渐紫黑,至不省人事,如死样三个时始得苏,药总不效。予视 脉曰∶此由伤食不得化,积秽成块,体肥多血,以血裹食。其见肉即发者,必系肉块也,肉欲出 不能。遂响动如雷,末药一料而愈。

\x末方\x 山查肉(一半酒炒,一半生用,四两) 桃仁(去皮尖,二两) 川芎 山棱 莪术(醋炒 ,各三两) 槟榔(一两) 砂针(一两,醋炒)

共为末,每空心酒吞三钱。

游成宇 患一症,遍身畏寒,夏月亦须绵袄,夜即烘火,鼻中全然不闻香臭,鼻孔有一物豆 大痒极,若以手爪入则又痛极,惟以黄泥入鼻知为土气,常半月不开口,无医可治,予视脉曰∶ 病有奇症,医有奇方,此不必用药,只一昼夜即愈,却用毒手,俾之苦极,始得生路。觅一间房极 小,不漏风,四面有砖者,其房四面俱锥一孔,地下掘一小坑仅盘大,可容人面,病患住房内锁 闭。用家艾百斤,渐从四面孔内烧入,自晨至午,烧至三四十斤,烟塞满房,不能容鼻,没奈何以 头触之,寻有空隙,以鼻抵之,即盘大可容人面者,须臾觉鼻息通畅。自午至子,遍身热极,将绵 袄俱脱。天明开门看时,其鼻中血落,不畏风寒,服补中益气汤十剂全愈。究此病所以,因居楼 上,木气太甚,冬月用火太 多,无缝可泄,木又生火,积久成痼,热在脏腑,寒在皮肤,用艾以灸皮肤之寒,而通 脏腑之窍。木入土而朽,火入土而尽,观其病时,惟闻有土气,固已得治法矣。

张太华 患一症,初起口疮身热,用凉药稍愈,后渐神昏气倦,不思饮食,久益见人 不识,手舞摇头,热极但欲饮水,以水肿不与饮,屡用寒药,吐不能纳。予视脉曰∶此病 固宜寒药,而用寒药亦有异。夫病势已久,服药已多,见连柏等即吐者,伤胃也。夫湿郁 成热,火起于胃,初起但凉膈散一服便清,不早为计,火郁已极,又多服寒药,胃伤畏寒 ,因不相纳。予亦用寒药,一剂而愈。

\x末方\x 辰砂(五分) 玄明粉(八分) 真青黛(六分) 人中白(一钱)

共为末,白滚汤吞下,一服即愈。再用六君子汤数剂。盖黄连等药入胃,迟留搜剔而未即 行,又其气太寒,因与胃斗,用辰砂等迅速易达肠胃,积火久欲去此而出矣。

昭庆寺僧无量患一症,腹中有块如拳大,冲左冲右,冲上冲下,昼夜叫号不息,疼不可忍 ,黄瘦已极,至不进饮食月余,将毙矣,予视脉曰∶此因肠气结涩,起于湿热,毒瓦斯逆行,诸 医以木香豆蔻等通其气,气通,其块益能行走,以香热大便益秘,遂有冲上下之症。末药三服而愈。

\x末方\x 大黄(三钱) 黄连(姜炒,一钱) 人中白(二钱) 枳壳(麸炒,三钱) 浓朴(姜炒,

三钱) 桃仁(二钱)

共末作三服。

林返孩 患一症,心重如千斤下坠。背弯不能直,每发时疼痛难忍,眼珠直出,舌俱咬碎,无药 可疗。予视脉曰∶此必打铜锡生理,终日用力,伤于饥饱,间于欲事或因偷情 为人所惊不得泄,用槌则弯背,惊则心血走,不得泄则肾气逆,以气裹血,渗留胞络 ,遂成兹症。究之此人果沙皮巷打铜匠也。两剂发汗而心轻,两剂通便而背直,服八味地黄 丸一料,而用力生理如常时也。

\x汤方\x 麻黄(一钱) 香附(八分) 羌活(一钱) 茯神(八分) 归尾(八分) 赤芍(八分) 甘草(四分)

\x汤方\x 熟大黄(三钱) 赤芍(一钱) 黄柏(一钱) 黄芩(一钱) 槟榔(一钱) 枳实(一钱)

林隐寺僧远尘 患一症,日身凉,夜身热,遍体痛甚,作止有时。昼欲行则痛不可忍,睡卧稍可;

夜欲睡则痛不可忍,行动始安。此僧极苦,但欲速死。予视脉曰∶此由趺坐损血,又有遗梦之症,当 其初坐时,惟恐夜睡精漏,故坐功俱用之夜,而血益损,日间饱食伤气,脾气已倦,当昼思卧。血,

阴分,逢阴不宁,血虚火盛,故昼凉夜热也。服滋阴抑火汤加减,数剂而愈。

\x加减滋阴抑火汤\x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 当归 地骨皮 丹皮 柴胡 茯神 菊花 枣仁 甘草 加枣二枚,灯心二十根。

朱化之 患一症,气喘痰多,骨瘦如柴,天将明即思食,食时以半碗饭作一口进,则过喉易易,

可食饭七八碗,若一碗饭分作五六口,便不下咽,多许则易,少许则进更难,真不可解。天明后便不索食 ,直至晓但饮汤坐卧,痰喘竟夜而已。予视脉曰∶肾水全不伤。此少年保养,中年用心过度,每睡辄思 富贵,长夜到晓,心血虚耗,气壅火发伤 肺,诸医以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逆奔体弱,由肾虚不能收肺气,多用补剂,

益喘益弱。予用三拗汤加减,数剂而愈,盖此症起于风邪积痰,误用参 ,遂至 喘促到底,用麻黄者从根也。天将明而思食,由长夜思量到晓,心血虚而胃气 陷,亟欲以食填之,且旦气犹存,保□之□□□□□□□更无济矣。多许易入喉 者,乘胃□□□压之□□则谷气引胃直达而喘不能出,若食少则喘易出,而食难入 矣。日不食者,日多不思,神气昏沉,旦食未化也。

\x汤方\x 白茯苓(二钱) 麻黄(不去节,二钱) 杏仁(不去皮尖,二十四粒) 枳壳 (一钱) 甘草(八分) 姜枣 叶素方 于冬十一月索予视脉,维时并无恙,但欲制常服补丸耳。予曰∶且未定 方,其脉已有恙,只旬日当发,则寒热交作,为三日一发之瘅疟。予买舟去杭,至次年 四月归,悉如予言。因酌方服之,三剂而愈。

\x汤方\x 制浓朴 制知母 小柴胡 青皮 草果仁 藿香叶 制半夏 白茯苓 甘草 叶成冶 患积痢近十日,腹疼后重不可忍。予视脉曰∶此非积非痢,乃脾血虚而以 食气相触致然耳。酌方服之,一剂不腹疼,一剂不后重,其积全愈。

\x汤方\x 当归 白芍药 生地 地骨皮 白茯苓 叶八五孙 患伤寒症,大便昼夜流水不息,面赤而紫,两耳黑,胸前有块大如拳,

气喘不绝,下体冷至脐,诸医以为漏底,欲止之而益重,且面黑狂言,唇青眼直,咳喘不 休,发厥肌冷,皆死症也。求于予,予曰∶此不必看脉,但 言症而已知其易疗矣。当其病在阳明胃经时,不知用大黄黄芩诸药,只用九味羌活汤,致表里俱滞。

其大便流水不息者,当其病在阳明胃经时,所亟需全在大黄黄芩浓朴,而以九味羌活发散。上下两 碍,内有硬粪不得出,阻塞肠胃之路,郁血上攻,故有此症耳。用大承气汤加减,二服全愈。

吕苍鳞 患疟症三年,精神脾胃弱极。予酌方止用白术一味,制丸末服之一月而愈。阅半载余,

忽一日予视脉曰∶据此脉,过三日当忽然神昏眼晕,不省人事,百节皆作疼。因酌方俟其发,维时 精气正旺,诸友不之信,至三日果应予言,服药始愈。

陆春元(讳长卿,字效如) 乃正患一症,头重发热,遍体俱疼,饮食不进。遍请医调治,其 症益重,昼夜呕吐不能出,进以汤药益加重,每吐出有蛔虫数条,后并汤药不能下,如此者半月余,

以无复生理矣。予视脉曰∶此原非死症也,服药不中其病,而病日增。遂并药汤不能下。余只用栀 子仁姜汁炒,与豆蔻二味白滚汤下,但得过喉,便胸前作疼不可忍,其病即可疗矣,服药果如予言,每 日酌一方服之,半月全愈。盖此症初起风寒外感,诸医误用补剂,其寒不经发散,咸积于胸,胃气不 能上升,咸发为火,肠胃燧热已极,蛔虫头上抵至胃脘以上寒处安身,而不知寒处皆死路也。上寒以豆 蔻仁散之,下热宜栀子仁,栀子仁性寒难度上膈,故用炒,是以投之即验也。

李公祖(衢兵道,号庚生) 长媳王氏患一症,颈项红肿,小腹有一股气直冲喉间,疼极,饮食不 能进者七日,医以肿毒欲散之,其症益甚。予视脉曰∶此非肿毒也,细按之,此受胎脉也,世有饮食全 不者七八日而能生者乎?惟有胎者不然,此初感时,大风大雾,其正者结而为胎,邪者发而为毒,但询 以经期,才过期六日,予认定受胎,酌一方平气宽脾、固胎元之药,数剂而安,后果如言。而 王氏竟从夫之变,以节义终,其贞烈固不可及哉!

李公祖(衢刑厅,号暗修) 患一症,胸前有小块,初不疼痒,医家以为肿毒,宜打散,用 膏药粘贴,竟发红作疼日盛,予视脉曰∶此皮疽也。内有硬疔如小指大,当用汤药攻出,又以敷 药薄其皮,二十日其疔即化而为脓,脓出全康。

\x汤方\x 何首乌 金银花 贝母 天花粉 皂角刺 当归尾 甘草节 \x敷药方\x 何首乌 天南星 大白芷 川乌 大黄 共为末,醋涂四围。

余用成 患一症,饮食不能下,勉强饮食即呕逆作痛,而每日勤劳作事如常,时日饮参汤数钟 ,诸药皆不效。予视脉曰∶此重劳不节之症也,劳心劳力无已时,于劳时进食,又多食。是以不节 劳则伤脾,不节食则伤胃,胃伤不纳,脾伤不化,其精力无损,易治也。择一静室,令入室静坐,初 坐竟不进饮食,坐至次日,觉神方稍宁,有欲得食之意,然后以稀粥与之,至三四日竟欲得食,至 七日食过膈矣,此谓以其人治人之病也。

徐玉玄妇 患一症,月余不能眠,每日扶坐,气喘急,头与腿足皆肿大。至第四十日,喉鼻中出 气皆冰冷者,每晕倒不省人事,诸医以为毫无生理矣。予视脉曰∶此奇症也,最易愈。世安有四十日 不能稍眠,不能食,鼻中出气已冷而能生者乎?此由产后血上攻,其血欲从口中出不能,故其血已 死,凝于喉。虽有生气从死血中过,其气已冷,血凝气冷,但能饮汤,其汤作胀,而浮肿于头 面手足。死血在喉,若睡倒即气不能上升而生理绝,是以月余不睡者求生也。酌一方用磨平 饮加减,通其血,才进药而能睡,睡醒而能气暖,数日全愈。

\x汤方\x 红花 桃仁 苏木 蓬莪术 枳壳 乌药 当归 京三棱 白芍药 叶楚鄂 初患一症,体瘦如柴而肚渐大,其中有物,饮食不能进。予视脉酌一方,许以愈其 半,果如予言,其半非药所能及也,因求予静功,孰知道缘作合,七日开关,觉通体爽快,其 腹中积物竟从口中呕出,旧病全愈。经今四载,忽有家事盛怒,又当风饮食,复感一症,泄泻不 止,予为治之。愈后又感一症,为咳逆吞酸,四肢疲软,气将绝,欲去世者几番。予视脉曰∶此命 门火不上升之症也,用附子升之,又以肉桂浮药养之,其症渐愈,后复如常。数月后,适予有兰 江之行,叶楚鄂一晚口吐血半碗,吐后复爽快,此时正当用参桂等药固其元神,时医不知此,妄用 凉药,仅两日而症变矣。来兰江请予,予见其方,初用凉血之剂,后琥珀沉(以下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