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医林改错书名:医林改错作者:王清任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篇名>张序属性:医,仁术也。乃或术而无仁,则贪医足以误世;或仁而无术,则庸医足以杀人。古云不 服药 粤数年,目击此辈甚众,辄有慨乎其中。每遇救急良方,不惜捐资购送。今于癸丑四月,适 闻佛山友人有幼子患症,医以风药投之,竟至四肢抽搐,口眼歪斜,命垂旦夕,忽得一良方 ,一剂稍愈,三服霍然。又有人患半身不遂者十余年,得一良方,行走如故。余甚奇之,再 四访求,始知二方皆出《医林改错》一书,遍求得之,历试多验,因于公余沉潜反复,颇悟 其旨,窃叹此书之作,直翻千百年旧案,正其谬误,决其瑕疵,为希世之宝也,岂非术之精 而仁之至哉!余不忍秘藏,立刊布以公于世,使今人得悉脏腑经络之实,而免受庸医之误,
亦不负王勋臣先生数十年济世之苦心矣。愿同志君子勿视为寻常善书,幸甚!幸甚!
\x咸丰癸丑仲夏顺天张润坡识\x <目录><篇名>刘序属性:丁未之秋,寄迹吴门,适同乡焦子浚文来,手执脏腑全图,乃勋臣王先生《医林改错》
之稿 腑人人皆同,勋臣背古人以传图,得毋炫奇立异乎?曰∶否,不然也。古人之图传其误,勋 臣之图传其信。天下物理之是非,闻虚而见实,寡见犹虚,多见为实。古人窃诸刑余之一犯 ,勋臣得诸亲见之百人,集数十载之精神,改正乎数千年之遗误,譬诸清夜钟鸣,当头棒喝 ,梦梦者皆为之唤醒焉。医书汗牛充栋,岂尽可征,然非善读书者,独具支眼,终为古人所 牢笼,而潜受其欺。孟子曰∶吾于武城取二二策。武城,周书也。孟子,周人也。当代之书 ,犹且不可尽信,况远者乎?是书绘图立说,定方救逆,理精识卓,绝后空前,可为黄帝之 功臣,即可为长沙之畏友。抑又闻之,叶氏《指南》有久病入络之说,徐氏非之,不知入络 即血瘀也。今勋臣痛快言之,而《指南》入络之说益明。坊友汪子维之见而悦之,开雕梨枣 ,以公诸世,斯真能刊录善书者也。是为序。
\x道光戊申中秋日上元后学小窗氏刘必荣识\x <目录><篇名>知非子序属性:余读勋臣先生《医林改错》一书,而叹天下事,有人力为之者,有天意成之者。先生是 书,
之一游也。此岂非天假之缘,而使数千载之误,由先生而正之哉!帷膈膜一事,留心三十年 ,
哉!至先生立方医疾,大抵皆以约治博。上卷着五十种血瘀之症,以三方治之。下卷论半身 不遂,以一方治之,并审出未病以前四十种气虚之形症,非细心何能至此。论吐泻转筋,治 分攻补两途,方由试验中来;论小儿抽风非中风,以大补元气一方治之,以不能言之儿,查 出二十种气虚之形症,平素细心不问可知;论痘非胎毒,痘浆非血化,以六方治古人不治之 六十种逆痘,颇有效者。先生之书,大抵补前人之未及,而在气虚血瘀之症为多,今特揭诸 篇首。
\x知非子书\x <目录><篇名>自序属性:余着《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也。其中当尚有不实不尽之处,后 人倘 外感内伤,伤人何物,有余不足,是何形状。至篇中文义多粗浅者,因业医者学问有深浅也 。前后语句多复重者,恐心粗者前后不互证也。如半身不遂内有四十种气亏之症,小儿抽风 门有二十种气虚之症,如遇杂症,必于六十种内互考参观,庶免谬误。望阅是书者,须详审 焉。
\x玉田王清任书\x <目录>卷上<篇名>医林改错脏腑记叙属性: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以良医易而良相难。余曰∶不然。治国良相,世代 皆有 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此医道无 全人之由来也。
夫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尝阅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如古人论 脾胃 磨胃化食,脾不动则食不化?论脾之动静,其错误如是。其论肺,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 之则满,呼之则虚。既云下无透窍,何得又云肺中有二十四孔,行列分布,以行诸脏之气?
论肺之孔窍,其错误又如是。其论肾有两枚,即腰子,两肾为肾,中间动气为命门。既云中 间动气为命门,何得又云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两肾一体,如何两立其名,有何凭据?若 以中间动气为命门,藏动气者,又何物也?其论肾错误又如是。其论肝,左右有两经,即血 管,从两胁肋起,上贯头目,下由少腹环绕阴器,至足大趾而止。既云肝左右有两经,何得 又云肝居于左,左胁属肝?论肝分左右,其错误又如是。其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意藏于心,意是心之机,意之所专曰志,志之动变曰思,以思谋远曰虑,用虑处物曰智,五 者皆藏于心。既藏于心,何得又云脾藏意智,肾主伎巧,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据所论,处 处皆有灵机,究竟未帮助生灵机者何物,藏灵机者何所,若用灵机,外有何神情,其论心如 此 门上输于脾肺,宣播于诸脉。此段议论,无情无理。胃下口名曰幽门,即小肠上口。其论小 肠 自肛门出,水归膀胱为尿。如此论,尿从粪中渗出,其气当臭,尝用童子小便,并问及自饮小便 之人,只言味咸,其气不臭。再者,食与水合化为粪,粪必稀溏作泻,在鸡鸭无小便则可,在 马牛有小便则不可,何况乎人?看“小肠化食,水自阑门出”一节,真是千古笑谈。其论心包 络,细筋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络也。又云心外黄脂是心包络。又云心下横膜之上,竖膜 之下,黄脂是心包络。又云膻中有名无形者,乃心包络也。既云有名无形,何得又云手中指之 经,乃是手厥阴心包络之经也?论心包络竟有如许之多,究竟心包络是何物,何能有如许之 多耶?其论三焦,更为可笑。《灵枢》曰∶手少阴三焦主乎上,足太阳三焦主乎下,已是两三 焦矣。《难经·三十一难》论三焦∶上焦在胃之上,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 ;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又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此论三焦是有形之物。又云∶两肾 中间动气,是三焦之本。此论三焦是无形之气。在《难经》一有形、一无形,又是两三焦。王 叔和所谓有名无状之三焦者,盖由此也。至陈无择以脐下脂膜为三焦,袁淳甫以人身着内一层 ,形色最赤者为三焦,虞天民指空腔子为三焦,金一龙有前三焦、后三焦之论。论三焦者,不 可以指屈,有形无形,诸公尚无定准,何得云手无名指之经,是手少阳三焦之经也?其中有自 相矛盾者,有 余尝有更正之心,而无脏腑可见,自恨着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 ,何 ,四月初旬,游于滦州之稻地镇,其时彼处小儿正染瘟疹痢症,十死八九,无力之家多半用 代席裹埋。代席者,代棺之席也。彼处乡风,更不深埋,意在犬食,利于下胎不死,故各义 冢中,破腹露脏之儿,日有百余。余每日压马过其地,初未尝不掩鼻,后因念及古人所以错 论脏腑,皆由未尝亲见,遂不避污秽,每日清晨,赴其义 ,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犬食 之余,大约有肠胃者多,有心肝者少,互相参看,十人之内,看全不过三人,连视十日,大 约看全不下三十余人,始知医书中所绘脏腑形图,与人之脏腑全不相合,即件数多寡亦不相 符。惟胸中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关紧要,及余看时皆以破坏,未能验明在心下心上、是 斜是正,最为遗憾。至嘉庆四年六月,余在奉天府,有辽阳州一妇,年二十六岁,因疯疾打 死其夫与翁,解省拟剐。跟至西关,忽然醒悟,以彼非男子,不忍近前。片刻,行刑者提其 心与肝肺从面前过,细看与前次所看相同。后余在京,时嘉庆庚辰年,有打死其母之剐犯,
行刑于崇文门外吊桥之南,却得近前,及至其处,虽见脏腑,膈膜已破,仍未得见。道光八 年五月十四日,剐逆犯张格尔,及至其处,不能近前。自思一篑未成,不能终止。不意道光 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夜间,有安定门大街板厂胡同恒宅请余看症,因谈及膈膜一事,留心四十 年,未能审验明确。内有江宁布政司恒敬公,言伊芳曾镇守哈密,领兵于喀什噶尔,所见诛戮 逆尸最多,于膈膜一事,知之最悉。余闻言喜出望外,即拜叩而问之,恒公鉴余苦衷,细细 帮助形状。余于脏腑一事,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意欲刊行于世,惟恐后人 未见脏腑,议余故叛经文。欲不刊行,复虑后世业医受祸,相沿又不知几千百年。细思黄帝 虑生民疾苦,平素以《灵枢》之言下问岐伯、鬼臾区,故名《素问》。二公如知之的确,可 对君言,知之不确,须待参考,何得不知妄对,遗祸后世。继而秦越人着《难经》,张世贤 割裂《河图洛书》为之图注,谓心肝肺以分两计之,每件重几许,大小肠以尺丈计之,每件 长若干,胃大几许,容谷几斗几升。其言仿佛是真,其实脏腑未见,以无凭之谈,作欺人之 事,利己不过虚名,损人却属实祸。窃财犹谓之盗,偷名岂不为贼。千百年后,岂无知者?
今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惟愿医林 中人,一见此图,胸中雪亮,眼底光明,临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出言含混,病或少 失,是吾之浓望,幸仁人君子鉴而谅之。
\x时道光庚寅孟冬直隶玉田县王清任书于京邸知一堂\x <目录>卷上<篇名>古人脏腑图属性:古人所绘脏腑图形如此∶ \r图1\p01-e2a1.bmp\r \x肺六叶两耳,凡八叶。\x \r图2\p01-e2a1-1.bmp\r \r图3\p01-e2a1-2.bmp\r \x胆附于肝之短叶。
肝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x <目录>卷上<篇名>亲见改正脏腑图属性:余将亲见诸脏腑显隐之形,绘于其后,计四十二件。
\r图1\p01-e2a2.bmp\r \x左气门、右气门两管,归中一管念,由心左转出横行后接卫总管。心长在气管之下,非 在肺管之下,心与肺叶上棱齐。\x \r图2\p01-e2a3.bmp\r \x肺管至肺分两杈,入肺两叶,直贯到底,皆有节。管内所存,皆轻浮白沫,如豆腐沫,
有形 亦无行气之二十四孔。\x \r图3\p01-e2a4.bmp\r \x膈膜以上仅止肺、心、左右气门,余无他物。其余皆膈膜以下物,人身膈膜是上下界物 \r图4\p01-e2a5.bmp\r \x肝四叶,胆附于肝右边第二叶,总提长于胃上,肝又长于总提之上,大面向上,后连于 脊,肝体坚实,非肠、胃、膀胱可比,绝不能藏血。\x \r图5\p01-e2a6.bmp\r \x胃府之体质,上口贲门,在胃上正中,下口幽门,亦在胃上偏右,幽门之左寸许,名津 门。胃内津门之左,有疙瘩如枣,名遮食。胃外津门左,名总提,肝连于其上。胃在腹,是 平铺卧长,上口向脊,下口向右,底向腹,连出水道。\x \r图6\p01-e2a7.bmp\r \x脾中有一管,体象玲珑,易于出水,故名珑管。脾之长短与胃相等,脾中间一管,即是 珑管。另画珑管者,谓有出水道,令人易辨也。\x \r图7\p01-e2a8.bmp\r \x气府,俗名鸡冠油,下棱抱小肠,气府内,小肠外,乃存元气之所。元气化食,人身生 命之源,全在于此。此系小肠,外有气府包裹之。\x \r图8\p01-e2a9.bmp\r \x中是珑管,水由珑管分流两边出水道,由出水道渗出,沁入膀胱为尿。出水道中有回血 管,其余皆系水管。\x \r图9\p01-e2a10.bmp\r \x大肠上口,即小肠下口,名阑门。大肠下口,即肛门。\x \r图10\p01-e2a11.bmp\r \x膀胱有下口,无上口,下口归玉茎。精道下孔,亦归玉茎。精道在妇女,名子宫。\x \r图11\p01-e2a12.bmp\r \x两肾凹处,有气管两根,通卫总管。两旁肾体坚实,内无孔窍,绝不能藏精。\x \r图12\p01-e2a13.bmp\r \x舌后白片,名曰会厌,乃遮盖左右气门、喉门之物。\x \r图13\p01-e2a14.bmp\r \x古人言经络是血管,由每脏腑向外长两根,惟膀胱长四根。余亲见百余脏腑,并无向外 长血管之形,故书于图后以记之。\x <目录>卷上<篇名>会厌、左气门、右气门、卫总管、荣总管、气府、血府记属性:欲知脏腑体质,先明出气、入气与进饮食之道路。古人谓舌根后名曰喉,喉者候也,候 气之出入,即肺管上口是也。喉之后名曰咽,咽者 也, 饮食入胃,即胃管上口是也 咽以纳食,喉以纳气,为千古不易之定论。自《灵》、《素》至今,四千年来,无人知其错 而改正者。如咽 饮食入胃,人所共知,惟喉候气之出入一节,殊欠明白。不知肺两叶大面 向背,上有四尖向胸,下一小片亦向胸,肺管下分为两杈,入肺两叶,每杈分九中杈,每中 杈分九小杈,每小杈长数小枝,枝之尽头处并无孔窍,其形仿佛麒麟菜,肺外皮亦无孔窍,
其内所存皆轻浮白沫,肺下实无透窍,亦无行气之二十四孔。先贤论吸气则肺满,呼气则肺 虚,此等错误,不必细辨。人气向里吸,则肚腹满大,非肺满大;气向外呼,则肚腹虚小,
非肺虚小。出气,入气,吐痰,吐饮,唾津,流涎,与肺毫无干涉。肺管之后,胃管之前,
左右两边凹处,有气管两根,其粗如箸,上口在会厌之下,左曰左气门,右曰右气门,痰饮 津涎,由此气管而出。古人误以咳嗽、喘急、哮吼等症为肺病者,因见其症自胸中来。再者 ,临症查有外感,用发散而愈;有燥痰,用清凉而愈;有积热,用攻下而愈;有气虚,用补 中而愈;有阴亏,用滋阴而愈;有瘀血,用逐瘀而愈。扬扬得意,立言着书,以为肺病无疑 。不知左气门、右气门两管,由肺管两旁下行至肺管前面半截处,归并一根,如树两杈归一 本,形粗如箸,下行入心,由心左转出,粗如笔管,从心左后行,由肺管左边过肺入脊前,
下行至尾骨,名曰卫总管,俗名腰管。自腰以下,向腹长两管,粗如箸,上一管通气府,俗 名鸡冠油,如倒提鸡冠花之状。气府乃抱小肠之物,小肠在气府是横长,小肠外、气府内,
乃存元气之所。元气即火,火即元气,此火乃人生命之源。食由胃入小肠,全仗元气蒸化,
元气足则食易化,元气虚则食难化。此记向腹之上一管。下一管,大约是通男子之精道,女 子之子宫。独此一管,细心查看,未能查验的确,所以疑似,以俟后之业医者,倘遇机会,
细心查看再补。卫总管,对背心两边有两管,粗如箸,向两肩长;对腰有两管,通连两肾;
腰下有两管,通两胯;腰上对脊正中,有十一支管连脊,此管皆行气、行津液。气足火旺,
将 以管中之气上攻,上行过心,由肺管前气管中出左右气门。痰饮津涎,本气管中物,古人何 以误为肺中物,因不知肺管前有气管相连而长,止知痰饮津涎自胸中来,便疑为肺中物,总 是未亲见脏腑之故。手握足步,头转身摇,用行舍藏,全凭此气。人气向里吸则气府满气府 满,则肚腹大;气向外呼则气府虚,气府虚则肚腹小。卫总管,行气之府,其中无血。若血 归气府,血必随气而出,上行则吐血、衄血,下行则溺血、便血。卫总管之前,相连而长,
粗如箸,名曰荣总管,即血管,盛血,与卫总管长短相等,其内之血,由血府灌溉。血府即 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 高 ,即舌后之白片,乃遮盖左右气门、喉门之物也。
<目录>卷上<篇名>津门、津管、遮食、总提、珑管、出水道记属性:咽下胃之一物,在禽名曰嗉,在兽名曰肚,在人名曰胃。古人画胃图,上口在胃上,名 曰贲门。下口在胃下,名曰幽门。言胃上下两门,不知胃是三门。画胃竖长,不知胃是横长 ,不但横长,在腹是平铺卧长。上口贲门向脊,下底向腹。下口幽门亦在胃上,偏右胁向脊 。幽门之左寸许,另有一门,名曰津门。津门上有一管,名曰津管,是由胃出精汁水液之道 路 正盖津门。总提下,前连气府接小肠,后接提大肠;在胃上,后连肝,肝连脊,此是膈膜以 下,总提连贯胃肝大小肠之体质。饮食入胃,食留于胃,精汁水液,先由津门流出入津管。
津管寸许,外分三杈。精汁清者,入髓府化髓。精汁浊者,由上杈卧则入血府,随血化血。
其水液,由下杈从肝之中间,穿过入脾。脾中间有一管,体相玲珑,名曰珑管。水液由珑管 分流两边,入出水道。出水道形如鱼网,俗名网油。水液由出水道渗出,沁入膀胱,化而为 尿。出水道出水一段,体查最难。自嘉庆二年看脏腑时,出水道有满水铃铛者,有无水铃铛 者,于理不甚透彻。以后诊病,查看久病寿终之人,临时有多饮水者,有少饮水者,有不饮 水者,故后其水仍然在腹。以此与前所看者参考,与出水道出水一节,虽然近理,仍不敢为 定准。后以畜较之,遂喂遂杀之畜,网油满水铃铛,三四日不喂之畜,杀之无水铃铛,则知 出水道出水无疑。前言饮食入胃,食留于胃,精汁水液,自津门流出。津门既孔如箸大,能 向外流精汁水液,稀粥岂不能流出?津门虽孔如箸大,其处胃体甚浓,四围靠挤缩小,所以 水能出而食不能出。况胃之内,津门之左一分远有一疙瘩,形如枣大,名曰遮食,乃挡食放 水之物,待精汁水液流尽,食方腐熟,渐入小肠,化而为粪。小肠何以化食为粪?小肠外有 气府,气府气抱小肠,小肠外、气府内,乃存元气之所,元气化食。此处与前气府参看。化 粪入大肠,自肛门出。此篇记精汁由胃出津门,生精生血;水液由珑管出水道,入膀胱为尿 ;食由胃入小肠,元气蒸化为粪之原委也。
<目录>卷上<篇名>脑髓说属性: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一段,本不当说,纵然能说,必不能行。欲不说,有许多病,人 不知 言灵 前,归并一根,入心,由心左转出,过肺入脊,名曰卫总管,前通气府、精道,后通脊,上 通两肩,中通两肾,下通两腿,此管乃存元气与津液之所。气之出入,由心所过,心乃出入 气之道路,何能生灵机,贮记性。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 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盛脑髓者,名曰髓海。其上之骨,名曰天灵盖。两耳通 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脑气虚,脑缩小。脑气与耳窍之气不接,故耳虚聋,耳窍通脑之道路中 若有阻滞,故耳实聋。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瞳人白色,
是脑汁下注,名曰脑汁入目。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脑受风热,脑汁从鼻流出,涕浊气 臭,名曰脑漏。看小儿初生时,脑未全,囟门软,目不灵动,耳不知听,鼻不知闻,舌不言。
至周岁,脑渐生,囟门渐长,耳稍知听,目稍有灵动,鼻微知香臭,舌能言一二字。至三、四岁 ,脑髓渐满,囟门长全,耳能听,目有灵动,鼻知香臭,言语成句。所以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 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金正希曰∶人之记性皆在脑中。
汪庵曰∶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脑髓中一时无气,不但无灵机,必死一 时,一刻无气,必死一刻。
试看痫症,俗名羊羔风,即是元气一时不能上转入脑髓。抽时正是活人死脑袋。活人者 ,腹 先无气,胸中气不知出入,暴向外出也。正抽时,胸中有漉漉之声者,因津液在气管,脑无 灵机之气,使津液吐咽,津液逗留在气管,故有此声。抽后头疼昏睡者,气虽转入于脑,尚 未足也。小儿久病后元气虚抽风,大人暴得气厥,皆是脑中无气,故病患毫无知识。以此参 考,岂不是灵机在脑之证据乎!
<目录>卷上<篇名>气血合脉说属性:(脉之形,余以实情告后人,若违心装神仙,丧天良,评论必遭天诛。)
气府存气,血府存血。卫总管由气府行周身之气,故名卫总管。荣总管由血府行周身之 血,
周身气管。荣总管,体薄形细,长在卫总管之前,与卫总管相连,散布头面四肢,近皮肉长 ,即周身血管。气在气府,有出有入,出入者,呼吸也。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
灵机使气之动转也。血自血府入荣总管,由荣总管灌入周身血管,渗于管外,长肌肉也。气 管近筋骨生,内藏难见。血管近皮肉长,外露易见。气管行气,气行则动;血管盛血,静而 不动。头面四肢按之跳动者,皆是气管,并非血管。如两眉棱骨后凹处,俗名两太阳,是处 肉少皮连骨,按之跳动,是通头面之气管。两足大指次指之端,是处肉少皮连骨,按之跳动 ,是通两足之气管。两手腕横纹高骨之上,是处肉少皮连骨,按之跳动,是通两手之气管。
其管有粗有细,有直有曲,各人体质不同。胳膊肘下近手腕肉浓,气管外露者短。胳膊肘下 近手腕肉薄,气管外露者长。如外感中人,风入气管,其管必粗,按之出肤。寒入气管,管 中津液必凝,凝则阻塞其气,按之跳动必慢。火入气管,火气上炙,按之跳动必急。人壮邪 气胜,管中气多,按之必实大有力。人弱正气衰,管中气少,按之必虚小无力。久病无生机 之人,元气少,仅止上行头面两手,无气下行,故足面按之不动。若两手腕气管上,按之似 有似无,或细小如丝,或指下微微乱动,或按之不动,忽然一跳,皆是气将绝之时。此段言 人之气管,生平有粗细、曲直之不同。管有短长者,因手腕之肉有薄浓也。按之大小者,虚 实也。跳动之急慢者,寒火之分也。前所言明明是脉,不言脉者,因前人不知有左气门、右 气门、血府、气府、卫总管、荣总管、津门、津管、总提、遮食、珑管、出水道,在腹是何 体质,有何用处。论脏腑、包络,未定准是何物。论经络、三焦,未定准是何物。并不能指 明经络是气管、血管。论脉理,首句便言脉为血府,百骸贯通。言脉是血管,气血在内流通 ,周而复始。若以流通而论,此处血真能向彼处流,彼处当有空隙之地,有空隙之地,则是 血虚,无空隙之地,血流归于何处?古人并不知脉是气管,竟着出许多《脉诀》,立言虽多 ,论部位一人一样,并无相同者。
古人论脉二十七字,余不肯深说者,非谓古人无容足之地,恐后人对症无论脉之言,诊 脉断 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
正气虚,当与“半身不遂门”四十种气虚之症、“小儿抽风门”二十种气虚之症,互相参考 。血有亏瘀,血亏必有亏血之因,或因吐血、衄血,或溺血、便血,或破伤流血过多,或崩 漏、产后伤血过多;若血瘀,有血瘀之症可查,后有五十种血瘀症互相参考。惟血府之血,
瘀而不活,最难分别。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
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若午 后身凉,发烧片刻,乃气虚参 之症;若天明身不热,发烧止一阵,乃参附之症。不可混含 从事。
<目录>卷上<篇名>心无血说属性:余友薛文煌,字朗斋,通州人,素知医。道光十年二月,因赴山东,来舍辞行。闲谈言 及古 宗。血是精汁入血府所化,心乃是出入气之道路,其中无血。朗斋曰∶吾兄所言不实,诸物 心皆有血,何独人心无血?余曰∶弟指何物心有血?曰∶古方有遂心丹治癫狂,用甘遂末,
以猪心血和为丸,岂不是猪心有血之凭据?余曰∶此古人之错,非心内之血,因刀刺破其心 ,腔子内血流入于心,看不刺破之心,内并无血,余见多多。试看杀羊者,割其颈项,不刺 心,心内亦无血。又曰∶不刺心,何死之速?余曰∶满腔血从刀口流,所以先流者速,继而 周身血退还腔子,所以后流者迟,血尽气散,故死之速。如人斗殴破伤,流血过多,气散血 亡,渐至抽风,古人立名曰破伤风,用散风药治死受伤者,凶手拟抵,治一个,即是死两个 。若明白气散血亡之义,即用黄 半斤,党 <目录>卷上<篇名>方叙属性:余不论三焦者,无其事也。在外分头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膈膜 以上 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病有千状 万态,不可以余为全书。查证有王肯堂《证治准绳》,查方有周定王朱 《普济方》,查药 有李时珍《本草纲目》,三书可谓医学之渊源。可读可记,有国朝之《医宗金鉴》,理足方 效,有吴又可《瘟疫论》。其余名家,虽未见脏腑,而攻发补泻之方,效者不少。余何敢云 着书,不过因着《医林改错·脏腑图记》后,将平素所治气虚、血瘀之症,记数条示人以规 矩,并非全书。不善读者,以余之书为全书,非余误人,是误余也。
<目录>卷上<篇名>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属性: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头发脱落属性: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名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 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用药三副,发不脱,十副必长新发。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眼疼白珠红属性:眼疼白珠红,俗名暴发火眼。血为火烧,凝于目珠,故白珠红色。无论有云翳,无云翳 ,先将此药吃一副,后吃加味止痛没药散,一日二副,三两日必痊愈。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糟鼻子属性:色红是瘀血,无论三二十年,此方服三副可见效,二三十副可痊愈。舍此之外,并无验 方。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耳聋年久属性: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晚服此方,早服通气散,一日两副 ,三二十年耳聋可愈。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白癜风属性:血瘀于皮里,服三五副可不散漫,再服三十副可痊。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紫癜风属性:血瘀于肤里,治法照白癜风,无不应手取效。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紫印脸属性:脸如打伤血印,色紫成片,或满脸皆紫,皆血瘀所致。如三五年,十副可愈;若十余年 ,三二十副必愈。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青记脸如墨属性:血瘀症,长于天庭者多,三十副可愈。白癜、紫癜、紫印、青记,自古无良方者,不知 病源也。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牙疳属性:牙者,骨之余;养牙者,血也。伤寒、瘟疫、痘疹、痞块,皆能烧血,血瘀牙床紫,血 死牙床黑,血死牙脱,人岂能活?再用凉药凝血,是促其死也。遇此症,将此药晚服一副,
早服血府逐瘀汤一副,白日煎黄 八钱,徐徐服之,一日服完。一日三副,三日可见效,十 日大见效,一月可痊愈。纵然牙脱五七个,不穿腮者,皆可活。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出气臭属性:血府血瘀,血管血必瘀,气管与血管相连,出气安得不臭?即风从花里过来香之义。晚 服此方,早服血府逐瘀汤,三五日必效。无论何病,闻出臭气,照此法治。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妇女干劳属性:经血三四月不见,或五六月不见,咳嗽急喘,饮食减少,四肢无力,午后发烧,至晚尤 甚,将此方吃五副,或六副,至重者九副,未有不痊愈者。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男子劳病属性:初病四肢酸软无力,渐渐肌肉消瘦,饮食减少,面色黄白,咳嗽吐沫,心烦躁急,午后 潮热,天亮汗多,延医调治,始而滋阴,继而补阳,补之不效,则云虚不受补,无可如何。
可笑着书者,不分别因弱致病,因病致弱。果系伤寒、瘟疫大病后,气血虚弱,因虚弱而病 ,自当补弱而病可痊。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致身弱,自当去病,病去而元气自复。查外无 表症,内无里症,所见之症,皆是血瘀之症。常治此症,轻者九副可愈,重者十八副可愈。
吃三副后,如果气弱,每日煎黄 八钱,徐徐服之,一日服完,此攻补兼施之法。若气不甚 弱,黄 不必用,以待病去,元气自复。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交节病作属性:无论何病,交节病作,乃是瘀血。何以知其是瘀血?每见因血结吐血者,交节亦发,故 知之。服三副不发。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小儿疳证属性: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后潮热,日久青筋暴露,肚大坚硬,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 毛憔 如脾疳、疳泻、疳肿、疳痢、肝疳、心疳、疳渴、肺疳、肾疳、疳热、脑疳、眼疳、鼻疳、
牙疳、脊疳、蛔疳、无辜疳、丁奚疳、哺露疳,分病十九条,立五十方,方内多有栀子、黄 连、羚羊、石膏大寒之品。因论病源系乳食过饱,肥甘无节,停滞中脘,传化迟滞,肠胃渐 伤,则生积热,热盛成疳,则消耗气血,煎灼津液,故用大寒以清积热。余初时对症用方,
无一效者。后细阅其论,因饮食无节,停滞中脘,此论是停食,不宜大寒之品。以传化迟滞 ,肠胃渐伤,则生积热之句而论,当是虚热,又不宜用大寒之品。后遇此症,细心审查,午 后潮热,至晚尤甚,乃瘀血也。青筋暴露,非筋也,现于皮肤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内有 瘀血。至肚大坚硬成块,皆血瘀凝结而成。用通窍活血汤,以通血管;用血府逐瘀汤,去午 后潮热;用膈下逐瘀汤,消化积块。三方轮服,未有不愈者。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通窍活血汤属性:赤芍(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三钱,研泥) 红花(三钱) 老葱(三根,切碎) 鲜姜 (三钱,切碎) 红枣(七个,去核) 麝香(五厘,绢包)
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方内黄酒,
各处 香,市井易于作假,一钱真,可合一两假,人又不能辨。此方麝香最要紧,多费数文,必买 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大人一连三晚,吃三副,隔一日再吃三副。若七八岁小儿,两 晚吃一副;三两岁小儿,三晚吃一副。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x方歌\x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加味止痛没药散属性:治初起眼疼,白珠红,后起云翳。
没药(三钱) 血竭(三钱) 大黄(三钱) 朴硝(二钱) 石决明(三钱, )
为末,分四副,早晚清茶调服。眼科外症,千古一方。
<目录>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篇名>通气散属性: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
柴胡(一两) 香附(一两) 川芎(五钱)
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
<目录>卷上<篇名>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属性: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头痛属性: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
有气 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胸疼属性: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栝蒌、
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副,疼立止。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胸不任物属性: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 之,此方五副痊愈。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胸任重物属性: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副而愈。设一齐问 病源,何以答之。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天亮出汗属性: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 有用 瘀汤,一两副而汗止。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食自胸右下属性: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 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 ,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难。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心里热属性:(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 。三两副血活热退。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瞀闷属性: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副可好。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急躁属性:平素和平,有病躁急,是血瘀,一二副必好。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夜睡梦多属性: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副痊愈。外无良方。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呃逆属性:(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 ,故 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
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寒,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 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副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饮水即呛属性: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不眠属性: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小儿夜啼属性: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副痊愈。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心跳心忙属性: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夜不安属性: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 服十余副可除根。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俗言肝气病属性: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干呕属性: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晚发一阵热属性: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副可愈,重者两副。
<目录>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血府逐瘀汤属性: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 (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
水煎服。
\x方歌\x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目录>卷上<篇名>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属性: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开列于后。
<目录>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积块属性:积聚一症,不必论古人立五积、六聚、七 、八瘕之名,亦不议驳其错,驳之未免过烦 。今 然如故,自然不在肠胃之内,必在肠胃之外。肠胃之外,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有气管,
血有血管。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 熬成块,竖血管凝结,则成竖条,横血管凝结,则成横条,横竖血管皆凝结,必接连成片,
片凝日久,浓而成块。既是血块,当发烧。要知血府血瘀必发烧。血府,血之根本,瘀则殒 命。肚腹血瘀,不发烧。肚腹,血之梢末,虽瘀不致伤生。无论积聚成块,在左肋、右肋、
脐左、脐右、脐上、脐下,或按之跳动,皆以此方治之,无不应手取效。病轻者少服,病重 者多服,总是病去药止,不可多服。倘病患气弱,不任克消,原方加党参三五钱皆可,不必 拘泥。
<目录>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小儿痞块属性:小儿痞块,肚大青筋,始终总是血瘀为患,此方与前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三方轮 转服之,月余,未有不成功者。
<目录>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痛不移处属性: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极效。
<目录>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卧则腹坠属性:病患夜卧,腹中似有物,左卧向左边坠,右卧向右边坠,此是内有血瘀,以此方为主,
有杂症,兼以他药。
<目录>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肾泻属性:五更天泄三两次,古人名曰肾泄。言是肾虚,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药,治之不效,常有 三五 年不愈者。病不知源,是难事也。不知总提上有瘀血,卧则将津门挡严,水不能由津门出,
由幽门入小肠,与粪合成一处,粪稀溏,故清晨泻三五次。用此方逐总提上之瘀血,血活津 门无挡,水出泻止,三五副可痊愈。
<目录>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久泻属性: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总提瘀血过多,亦用此方。
<目录>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篇名>膈下逐瘀汤属性: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研泥) 丹皮(二钱) 赤芍(
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 香附(钱半) 红花(三钱) 枳壳(钱半)
水煎服。
\x方歌\x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目录>卷下<篇名>半身不遂论叙属性:医家立言着书,心存济世者,乃良善之心也。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 可传 倘病不知源,方不对症,是以活人之心,遗作杀人之事,可不畏欤?如伤寒、瘟疫、杂症、
妇科,古人各有所长,对症用方,多半应手取效,其中稍有偏见,不过白玉微瑕。惟半身不 遂一症,古之着书者,虽有四百余家,于半身不遂立论者,仅止数人。数人中,并无一人说 明病之本源。病不知源,立方安得无错?余少时遇此症,始遵《灵枢》、《素问》、仲景之 论,治之无功。继遵河间、东垣、丹溪之论,投药罔效。辗转踌躇,几至束手。伏思张仲景 论伤寒,吴又可着《瘟疫》,皆独出心裁,并未引古经一语。余空有活人之心,而无济世之 手。凡遇是症,必细心研究,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四十年来,颇有所得,欲公之 天下,以济后人,奈不敢以管见之学,驳前人之论,另立方法,自取其罪。友人曰∶真胸有 确见,屡验良法,补前人之缺,救后人之难,不但有功于后世,正是前代之勋臣,又何罪之 有?余闻斯议,不揣鄙陋,将男、妇、小儿半身不遂,瘫腿痿症,抽搐筋挛,得病之源,外 现之症,屡验良方,难治易治之形状,及前人所论脉理脏腑经络之错误,一一绘图,申明其 说,详述前后,以俟高明,再加补助,于医道岂无小补云尔。
<目录>卷下<篇名>半身不遂论属性:半身不遂,病本一体,诸家立论,竟不相同。始而《灵枢经》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 入深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所中则为偏风。张仲景曰∶夫风之为病,当令人半身不遂。三书立论 ,本源皆专主于风。至刘河间出世,见古人方论无功,另出手眼,云∶中风者,非肝木之风 内动,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内火暴甚,水枯莫制,心神昏昧,卒倒无所知。其论 专主于火。李东垣见河间方论矛盾。又另立论曰∶中风者,气虚而风邪中之,病在四旬以后 ,壮盛稀有,肥白气虚者间亦有之。论中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中经络之分,立法以本气 虚外受风邪,是其本也。朱丹溪见东垣方症不符,又分途立论,言西北气寒有中风,东南气 湿非真中风,皆因气血先虚,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其论专主于痰,湿痰是其本也。
王安道见丹溪论中有东南气湿非真中风一句,便云《灵枢》、《素问》、仲景所言是真中风 ,河间、东垣、丹溪所言是类中风。虞天民言∶王安道分真中风、类中风之说,亦未全是,
四方病此者,尽因气湿痰火挟风而作,何尝见有真中、类中之分?独张景岳有高人之见,论 半身不遂大体属气虚,易中风之名,着非风之论,惟引用《内经》厥逆,并辨论寒热、血虚 、及十二经之见症,与症不符,其方不效者,可惜先生于此症阅历无多。其余名家所论病因 ,皆是因风、因火、因气、因痰之论。所立之方,俱系散风、清火、顺气、化痰之方。有云 气血虚弱而中风邪者,于散风清火方中,加以补气养血之药;有云阴虚亏损而中风邪者,于 滋阴补肾药内,佐以顺气化痰之品。或补多而攻少,或补少而攻多,自谓攻补兼施,于心有 得。今人遵用,仍然无效。又不敢议论古人之非,不曰古方不合今病,便云古今元气不同。
既云方不合病,元气不同,何得伤寒病,麻黄、承气、陷胸、柴胡,应手取效,何得中风门 愈风、导痰、秦艽、三化,屡用无功?总不思古人立方之本,效与不效,原有两途。其方效 者,必是亲治其症,屡验之方;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议论,方从揣度,以议论揣度,定论立 方,如何能明病之本源。因何半身不遂,口眼歪邪;因何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
小便频数,毫无定见,古今混猜。以一亏损五成元气之病,反用攻发克消之方,安得不错?
溯本穷源,非错于医,乃错自着书者之手。嗟乎!此何等事,而竟以意度,想当然乎哉!
<目录>卷下<篇名>半身不遂辨属性:或曰∶半身不遂,古人风火湿痰之论,诸家层次议驳,有证据可凭乎?余曰∶即以仲景 《伤寒论》中风篇云,中风则令人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干呕自汗。《金匮要略》论伤风则 令人鼻塞喷嚏,咳嗽声重,鼻流清涕。中风本门又云∶夫风之为病,当令人半身不遂。今请 问何等风,何等中法,令人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干呕自汗?何等风,何等中法,则令人鼻 塞喷嚏,咳嗽声重,鼻流清涕?何等风,何等中法,则令人半身不遂?半身不遂若果是风,风 之中人,必由皮肤入经络,亦必有由表入里之症可查。尝治此症,初得时并无发热恶寒,头 疼身痛,目痛鼻干,寒热往来之表症。既无表症,则知半身不遂,非风邪所中。再者,众人 风火湿痰之论立说更为含混。如果是风火湿痰,无论由外中,由内发,必归经络。经络所藏 者,无非气血。气血若为风火湿痰阻滞,必有疼痛之症。有疼痛之症,乃是身痛之痹症,非 是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无疼痛之症。余平生治之最多,从未见因身痛痹症而得半身不遂者 ,由此思之,又非风火湿痰所中。
<目录>卷下<篇名>半身不遂本源属性:或曰∶君言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何以亏至五成方病?愿闻其说。余曰∶夫 元气 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若十分元气,亏二成,剩八成,每半身仍有四成,则无病。若 亏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半,此时虽未病半身不遂,已有气亏之症,因不疼不痒,人自 不觉。若元气一亏,经络自然空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如右半身二成半,归并 于左,则右半身无气;左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右,则左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 半身不遂。不遂者,不遂人用也。如睡时气之归并,人不能知觉,不过是醒则不能翻身,惟睡醒 时气之归并,自觉受病之半身,向不病之半身流动,比水流波浪之声尤甚,坐时归并,身必歪倒 ,行走时归并,半身无气,所以跌仆。人便云因跌仆得半身不遂,殊不知非因跌仆得半身不遂,
实因气亏得半身 <目录>卷下<篇名>口眼歪斜辨属性:或曰∶半身不遂,既然无风,如何口眼歪斜?余曰∶古人立歪斜之名,总是临症不细心 审查之故。口眼歪斜,并非歪斜,因受病之半脸无气,无气则半脸缩小,一眼无气力,不能圆睁 ,小眼角下抽,口半边无气力不能开,嘴角上抽,上下相凑,乍看似歪斜,其实并非左右之 歪斜。尝治此症,凡病左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右;病右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左。此 理令人不解,又无书籍可考。何者?人左半身经络上头面从右行,右半身经络上头面从左行 ,有左右交互之义。余亦不敢为定论,以待高明细心审查再补。
又曰∶口眼歪斜,尽属半脸无气乎?余曰∶前论指兼半身不遂而言。若壮盛人,无半身 不遂 亦能病口眼歪斜,用通经络散风之剂,一药而愈,又非治半身不遂方之所能为也。
<目录>卷下<篇名>辨口角流涎非痰饮属性:或曰∶口角所流非痰饮乎?余曰∶尝治此症,见所流尽是清水,并非稠痰。明明气虚不 固津 以他症互相参看,流涎者属气虚无疑。
<目录>卷下<篇名>辨大便干燥非风火属性:或曰∶患半身不遂,兼大便干燥,古人名曰风燥,言其病有风有火,有是理乎?余曰∶ 若是风火,用散风清火润燥攻下药,大便一行,风散火清,自当不燥。尝见治此症者,误用下 药,下后干燥更甚。总不思平素出大恭时,并非大恭顺谷道自流,乃用气力催大恭下行。既得 半身不遂之后,无气力使手足动,无气力使舌言,如何有气力到下部催大恭下行。以此推之,
非风火也,乃无气力催大恭下行。大恭在大肠,日久不行,自干燥也。
<目录>卷下<篇名>辨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属性:或曰∶小便频数、遗尿不禁,有火有虚,有分别乎?余曰∶有溺时玉茎内疼痛,尿一点 一滴 开张,尿流而不知,名曰遗尿。不禁者,尿欲出而人禁止不溺,尿仍自出。此专指小便自病 而言。若半身不遂,兼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绝无玉茎疼痛之苦,此是气虚不固提也。
<目录>卷下<篇名>辨语言蹇涩非痰火属性:或曰∶说话不真,古名语言蹇涩。前人论舌之本有痰有火,此理想来不错?余曰∶非痰 火也 能动,舌亦半边无气,亦不能全动,故说话不真。试看小儿气不足不能行走时,高年人气衰 时,说话俱不真,是其证也。
<目录>卷下<篇名>辨口噤切牙属性:或曰∶既无风火,如何口噤切牙?余曰∶口噤自是口噤,切牙自是切牙,古人以口噤、
切牙 伤寒、瘟疫、杂症、妇科,有虚证口噤者,有实证切牙者。独半身不遂,有口噤,绝无切牙 ,亦有口噤太甚,下牙里收,其声如锉似切牙,实非切牙,亦虚症也。如无半身不遂,又无 他症相兼,忽然口噤不开,乃风邪阻滞经络,气不上达之所致,用疏通经络之剂即愈。
<目录>卷下<篇名>记未病以前之形状属性:或曰∶元气既亏之后,未得半身不遂以前,有虚症可查乎?余生平治之最多,知之最悉 。每 故一阵风响者,有耳内无故一阵蝉鸣者,有下眼皮常跳动者,有一只眼渐渐小者,有无故一 阵眼睛发直者,有眼前常见旋风者,有常向鼻中攒冷气者,有上嘴唇一阵跳动者,有上下嘴 唇相凑发紧者,有睡卧口流涎沫者,有平素聪明忽然无记性者,有忽然说话少头无尾、语无 伦次者,有无故一阵气喘者,有一手常战者,有两手常战者,有手无名指每日有一时屈而不 伸者,有手大指无故自动者,有胳膊无故发麻者,有腿无故发麻者,有肌肉无故跳动者,有 手指甲缝一阵阵出冷气者,有脚指甲缝一阵阵出冷气者,有两腿膝缝出冷气者,有脚孤拐骨 一阵发软、向外棱倒者,有腿无故抽筋者,有脚指无故抽筋者,有行走两腿如拌蒜者,有心 口一阵气堵者,有心口一阵发空、气不接者,有心口一阵发忙者,有头项无故一阵发直者,
有睡卧自觉身子沉者,皆是元气渐亏之症,因不痛不痒,无寒无热,无碍饮食起居,人最易 于疏忽。
<目录>卷下<篇名>论小儿半身不遂属性:或曰∶小儿亦有半身不遂者?余曰∶小儿自周岁至童年皆有,突然患此症者少,多半由 伤寒 如泥塑,皆是气不达于四肢。古人以风治,是于此症阅历无多。
<目录>卷下<篇名>瘫痿论属性:或曰∶元气归并左右,病半身不遂,有归并上下之症乎?余曰∶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 ,周 之源,因足阳明胃经湿热,上蒸于肺,肺热叶焦,皮毛憔悴,发为痿症,概用清凉攻下之方 。余论以清凉攻下之药,治湿热腿疼痹症则可,治痿症则不相宜。岂知痹症疼痛日久,能令 腿瘫,瘫后仍然腿疼。痿症是忽然两腿不动,始终无疼痛之苦。倘标本不清,虚实混淆,
岂不遗祸后人。
<目录>卷下\瘫痿论<篇名>补阳还五汤属性:此方治半身不遂,口服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黄 (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 (一钱) 红花(一钱)
水煎服。
初得半身不遂,根据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 ,只 日,每日仍服一剂。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 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 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 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副,或七八日吃一副,不吃恐 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 ,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x方歌\x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 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目录>卷下<篇名>瘟毒吐泻转筋说属性:上吐下泻转筋一症,古人立名曰霍乱,宋朝太医院立方,名曰局方,立藿香正气散以治 之。
毒流行,病吐泻转筋者数省,京都尤甚,伤人过多,贫不能葬埋者,国家发帑施棺,月余之 间,费数十万金。彼时业医者,有用参术姜附见效者,便言阴寒;有用芩连栀柏见效者,则 云毒火。余曰∶非也,不分男妇老少,众人同病,乃瘟毒也。或曰∶既是瘟毒,姜附热,芩 连凉,皆有见效者,何也?余曰∶芩连效在初病,人壮毒胜时。姜附效在毒败,人弱气衰时 。又曰∶有芩连姜附服之不效,而反有害者,何也?余曰∶试看针刺而愈者,所流尽是黑紫 血,岂不是瘟毒烧炼。瘟毒自口鼻入气管,由气管达于血管,将气血凝结,壅塞津门,水不 得出,故上吐下泻。初得,用针刺其胳膊肘里弯处血管,流紫黑血,毒随血出而愈。或曰∶ 所刺是何穴?请明白指示。余曰∶余虽善针,不必论,是穴名曰尺泽。人气管周身贯通,血 管周身亦贯通,尺泽左右四五根血管,刺之皆出血,皆可愈,尺泽上下刺之亦可愈。总之,
用针所刺而愈,皆风火气有余之症,不足之症,愈针愈坏。此针灸家隐讳而不肯言也。仓卒 之时,用针刺,取其捷便也。一面针刺,一面以解毒活血汤治之,活其血,解其毒,未有不 一药而愈者。但此症得之最速,伤元气最快,一半日可伤生。若吐泻一两时后,或半日后,
一见腿抽,便是腿上气少,一见胳膊抽,便是胳膊上气少。如见眼胞塌陷,汗出如水,肢冷 如冰,谩言凉药有害,即余所立解毒活血汤,亦有过无功。此时无论舌干口燥,大渴饮冷,一 时饮水数碗,放心用姜附回阳汤,一副可夺命。此法非浅医所能知也。
<目录>卷下\瘟毒吐泻转筋说<篇名>解毒活血汤属性:连翘(二钱) 葛根(二钱) 柴胡(三钱) 当归(二钱) 生地(五钱) 赤芍(三钱) 桃仁 (八钱,研) 红花(五钱) 枳壳(一钱) 甘草(二钱)
水煎服。
\x方歌\x 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
柴胡甘草同生地,吐泻良方用水熬。
此方谓初得吐泻而言,若见汗多,肢冷,眼塌,不可用。
<目录>卷下\瘟毒吐泻转筋说<篇名>急救回阳汤属性:若吐泻一见转筋、身凉、汗多,非此方不可,莫畏病患大渴饮冷不敢用。
党参(八钱) 附子(八钱,大片) 干姜(四钱) 白术(四钱) 甘草(三钱) 桃仁(二钱 ,研) 红花(二钱)
水煎服。
\x方歌\x 急救回阳参附姜,温中术草桃红方,
见真胆雄能夺命,虽有桃红气无伤。
解毒活血汤与急救回阳汤,两方界限厘清,未有不应手而愈者。慎之!慎之!
<目录>卷下<篇名>论小儿抽风不是风属性:夫抽风一症,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今人错治,乃古方误人。古人不止论病立方误人,立 病名 ,则名曰慢惊风。慢惊风三字,相连立名,更为可笑,不但文义不通,亦未细察病源。若真 是风,风之中人,必由皮肤入经络,亦必有由表入里之症可查。既查无外感之表症,古人何 得着书立方,总言是风。其所以言风者,因见其病发作之时,项背反张,两目天吊,口噤不 开,口流涎沫,咽喉痰声,昏沉不省人事,以为中风无疑。殊不知项背反张,四肢抽搐,手 足握固,乃气虚不固肢体也;两目天吊,口噤不开,乃气虚不上升也;口流涎沫,乃气虚不固 津液也;咽喉往来痰声,非痰也,乃气虚不归原也。如不明此理,试看高年人,久病寿终时,或 项强身重,或露晴天吊,或牙紧流涎,或痰声拽锯,或冷汗淋漓,一派气脱之症,明明显露。以 抽风之两目天吊,口噤流涎,痰声拽锯,互相参看,则抽风之症,气虚无疑。元气既虚,必不能 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以一气虚血瘀之症,反用散风清火之方,安得不错?服散 风药,无风服之则散气;服清火药,无火服之则血凝;再服攻伐克消之方,气散血亡,岂能望 生?溯本穷源,非死于医,乃死于着书者之手。每见业小儿科阅历多者,绝不误人,因抽风古 方不效,见抽风则弃而不治。亦有高手,看小儿现下之症,知将来必抽风,虽无方调治,亦必 告知病家,此病恐将来抽风。何以知其将来必抽风?凡将欲抽风之前,必先见抽风之症,如见 顶门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摇舌,不能啼哭,哭无眼泪,鼻孔煽动,咽喉痰声,头低不抬,口 噤无声,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高如碗,喘急气促,面色青白,汗出如水,不能裹乳,大便 绿色,腹内空鸣,下泄上嗽,肌肉跳动,俱是抽风之兆。前二十症,不必全见,但见一二症,则知将来必 抽。其中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并所用之方,皆开列于后。若露睛天吊,不食不哭,痰鸣 气喘,病虽沉重,乃可治之症。若天庭灰色,肾子上缩,或脉微细,或脉全无,外形虽轻,
乃不治之症。
<目录>卷下\论小儿抽风不是风<篇名>可保立苏汤属性:此方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症,病久气虚,四肢抽搐,项背后反,两目 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皆效。
黄 (一两五钱,生) 党参(三钱) 白术(二钱) 甘草(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二 钱) 枣仁(三钱,炒) 山萸(一钱) 枸杞子(二钱) 故纸(一钱) 核桃(一个,连皮打碎)
水煎服。
此方分两,指四岁小儿而言;若两岁,分两可以减半;若一岁,分量可用三分之一 ;若两三个月,分两可用四分之一。又不必拘于副数。余治此症,一日之间,常有用两三副 者。服至不抽,必告知病家,不可因不抽,遂不服药,必多服数副,气足方妥。
\x方歌\x 可保立苏故纸枣,术归芍药参 草,
山萸枸杞水煎服,一个核桃带壳捣。
<目录>卷下<篇名>论痘非胎毒属性:夫小儿痘疹,自汉至今,着书立方者,不可胜数。大抵不过分顺险逆,辨别轻重死生,
并无 ;有遵解毒汤,用犀角、黄连者。痘本一体,用药竟不相同。遇顺险之痘,查小儿壮弱,分 别补泻清凉,用之皆可望生。唯一见逆症,遂无方调治,即云天数当然,此不知痘之本源故 也。或曰∶古人若不知痘之本源,如何见逆痘便知几天死?余曰∶此非古人知痘之本源也,
因看痘多,知某日见苗,某日何形,某日何色,某日何症,治之不效,至某日必死。古人知 逆痘几天死者,盖由此也。如知痘之本源,岂无方调治?或曰∶如君所言,痘之逆症有救乎 ?余曰∶痘之险症,随手而愈,不足论。至于逆症,皆有本源,辨明本源,岂不可救?如余所 治,闷痘不出,周身攒簇,细密如蚕壳,平板如蛇皮,不热即出,见点紫黑,周身细密无缝 ,紫白灰色相间,蒙头、锁口、锁项、托腮,皮肉不肿,通身水泡,不起胀行浆,不化脓结 痂,见 ,胃口不开,至危之时,头不能抬,足歪不正,两目天吊,项背后反等逆症,初见之时,辨 明虚实,皆可望生。易此理者,知余补前人之未及,救今人之疑难;不明此理者,妄加评论 ,以余言为狂妄,而不知非狂也,知痘之本源也。不似诸家议论,出痘总是胎毒。诸书又曰 ∶自汉以前无出痘者。既云胎毒,汉以前人独非父母所生。此论最为可笑。若根据古人之论,
有谓胎毒藏于脏腑,而何以未出痘以前,脏腑安然无病?有谓胎毒藏于肌肉,而何未出痘以 前 花。信如斯言,因惊恐跌仆,伤食感冒,触动而发,则是自不小心。伏思出花正盛时,非止 一人出花,少则一方,多则数省,莫非数省之人,同时皆不小心?此论更为无理。再见世上 种痘之医,所种之痘,无论多少,无一不顺。若是胎毒,毒必有轻重,毒重者痘必险,何以 能无一不顺?由此思之,如何胎毒二字,牢不可破,殊不知痘非胎毒,乃胞胎内血中之浊气 也。儿在母腹,始因一点真精凝结成胎,以后生长脏腑肢体,全赖母血而成,胞胎内血中浊 气,降生后仍藏荣血之中,遇天行触浊气之瘟疫,由口鼻而入气管,由气管达血管,将血中 浊气,逐之自皮肤而出,色红似花,故名天花,形圆如痘,故名曰痘。总之,受瘟疫轻,瘟 毒随花而出,出花必顺;受瘟疫重,疫毒在内逗留,不能随花而出,出花必险;受瘟疫至重 ,瘟疫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血凝色必紫,血死色必黑,痘之紫黑,是其证 也。死血阻塞道路,瘟疫之毒,外不得由皮肤而出,必内攻脏腑,脏腑受毒火煎熬,随变生 各脏逆症。正对痘科书中所言某经逆痘,不知非某经逆痘也,乃某经所受之瘟毒也。痘之顺 逆,在受瘟疫之轻重。治痘之紧要,全在除瘟毒之方法。瘟毒不除,花虽少而必死。瘟毒若 除,花虽多不致伤生。痘科书中,但论治胎毒,而不知治瘟毒,纵知治瘟毒,而不知瘟毒巢 穴在血。若辨明瘟毒轻重,血之通滞,气之虚实,立救逆痘于反掌之间,此所谓知其要者,
一言而终耳。
<目录>卷下<篇名>论痘浆不是血化属性:痘出时是红色,五六天后忽变清浆,次变白浆,次变混浆,次变黄脓,终而结痂。古人 谓痘 之变清水、白浆、混浆、黄脓乎?痘本血管内血中浊气,遇天行逐浊气之瘟疫,自口鼻而入 于气管,达于血管,将血管中浊气与血,并气管中津液,逐之自毛孔而出,所以形圆色红,
五六天后,痘中之血,仍退还血管,痘内止存浊气津液,津液清,名曰清浆。清浆为瘟毒烧 炼,稠而色白,故名白浆。白浆再炼,再稠而混,故名混浆。混浆再炼,稠如疮脓,故名黄 脓。将黄脓炼干而结痂。痘不行浆,皆因血不退还血管,血不退还血管,皆因血管内有瘟毒 烧炼,血凝阻塞血之道路,若通血管之瘀滞,何患浆之不行?
<目录>卷下<篇名>论出痘饮水即呛属性:出痘有四五天、七八天饮水即呛者,古人论毒火壅于咽喉,列于不治之症。总是不明咽 喉左 ,名左气门、右气门。舌根有一白片,其浓如钱,名曰会厌,正盖肺管、左右气门上口。人 咽饮食,必以舌尖抵上 ,使会厌将肺管与左右气门盖严,饮食方可过肺管、左右气门,入 后之胃管。试看人吃饭,饮食将入嗓至喉,未入咽时,或忽然冷笑,气暴上冲,会厌一开,
或一粒米、一滴水,入左右气门,立刻由鼻呛出,是其证也。今瘟毒烧炼,会厌血凝,不能 盖严气门,故饮水渗入即呛。食不呛者,因微微小缝,能渗水而食不能入,故不呛。化开会 厌中瘀血,其呛立止。
<目录>卷下<篇名>论七八天痘疮作痒属性:痘疮作痒者,当先分明皮肤。皮是皮,肤是肤,皮肤不分,如何能明痘疮作痒之本源?
如人 津液尽归于皮之外,肤之内。痘窠之中,正气虚,不能达痘中行浆、化脓、结痂,以致瘟毒 外不得出肤,内不得入皮,毒在皮外肤里,故作痒。医家遵《素问》“诸疮痛痒,皆属于火 ”之句,随用清凉之品,克伐生气,不但作痒不止,胃气转伤。有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血 愈瘀。血瘀,气更不能外达于皮肤。斑此时用补气破血之剂,通开血道,气直达于皮肤,未 有不一药而痒即止者。
<目录>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篇名>通经逐瘀汤属性:此方无论痘形攒簇,蒙头覆釜,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斑,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 暗、
其方中药性,不大寒大热,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
桃仁(八钱,研) 红花(四钱) 赤芍(三钱) 山甲(四钱,炒) 皂刺(六钱) 连翘(三 钱,去心) 地龙(三钱,去心) 柴胡(一钱) 麝香(三厘,绢包)
水煎服。
大便干燥,加大黄二钱,便利去之。五六日后,见清浆、白浆,将麝香去之,加黄 五 钱,
若一二岁,分两可减半,若八九岁,分两可加一半。
\x方歌\x 通经甲皂麝香龙,逐瘀赤芍桃与红,
连翘柴胡毒可解,便干微用大黄攻。
<目录>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篇名>会厌逐瘀汤属性:此方治痘五六天后,饮水即呛。
桃仁(五钱,炒) 红花(五钱) 甘草(三钱) 桔梗(三钱) 生地(四钱) 当归(二钱)
元参(一钱) 柴胡(一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水煎服。
此方指五六天后呛水而言。若痘后抽风兼饮水即呛者,乃气虚不能使会厌盖严气管,照 抽风方治之。
\x方歌\x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元,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目录>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篇名>止泻调中汤属性:治痘六七日后泄泻不止,或十余日后泄泻,皆治之。
黄 (八钱) 党参(三钱)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川 芎(一钱) 红花(三钱) 附子(一钱,制) 良姜(五分) 官桂(五分,去粗皮)
水煎服。
此方指痘六七天后泄泻而言。痘后抽风兼泄泻者,亦效。不是初出痘泄泻之方。
\x方歌\x 止泻调中参草 ,术归芍药芎红随,
附子良姜桂少用,气虚泄泻总相宜。
<目录>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篇名>保元化滞汤属性:治痘五六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皆治。
黄 (一两,煎汤冲) 滑石(一两,末)
晚服加白砂糖五钱更妙。
此方乃余之心法,不独治小儿痘症、痢疾,大人初痢、久痢,皆有奇效。然大人初痢,
滑石用一两五钱,白糖一两,不必用黄 。久痢加黄 ,滑石仍用一两五钱。
\x方歌\x 保元化滞补攻方,一两黄 煎作汤,
为末滑石须一两,冲服痢止气无伤。
<目录>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篇名>助阳止痒汤属性:治痘六七日后,作痒不止,抓破无血。兼治失音声哑。
黄 (一两) 桃仁(二钱,研) 红花(二钱) 皂刺(一钱) 赤芍(一钱) 山甲(一钱,
炒)
水煎服。
此方治痘后六七日,作痒甚者,抓破无血。不是治初出痘一二日作痒之方。
\x方歌\x 助阳止痒 桃红,皂刺赤芍山甲同,
声哑失音同一治,表虚因里气不行。
<目录>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篇名>足卫和荣汤属性:治痘后抽风,两眼天吊,项背反张,口噤不开,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周身溃烂,
脓水直流,皆治之。
黄 (一两)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党参(三钱) 白芍(二钱) 当归(一钱)
枣仁(二钱) 桃仁(一钱五分,研) 红花(一钱五分)
水煎服。
此方专治痘后抽风及周身溃烂。若因伤寒、瘟疫、杂症疾久,气虚抽风,抽风门另有专 方。
\x方歌\x 足卫和荣 草术,参芍归枣桃红扶,
抽风风字前人误,服此还阳命可苏。
<目录>卷下<篇名>少腹逐瘀汤说属性: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
先腰 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副,不过四月必成胎。必须男 女年 双岁,必择单月方生子。择月不可以初一为定准,以交节为定准。要知偶有经过二十日结胎 者,切记准日期。倘月份不对生女,莫谓余方不验。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
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
至六 。此方更有险而不险之妙。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
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 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旁 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 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副,或七八副,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 有容身之地,断不至再小产。若已经小产,将此方服三五副,以后存胎,可保无事。此方去 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之方也。
<目录>卷下\少腹逐瘀汤说<篇名>少腹逐瘀汤属性:小茴香(七粒,炒) 干姜(二分,炒) 元胡(一钱) 没药(二钱,研) 当归(三钱) 川 芎(一钱) 官桂(一钱) 赤芍(二钱) 蒲黄(三钱,生) 灵脂(二钱,炒)
水煎服。
\x方歌\x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目录>卷下<篇名>怀胎说属性:(兼记难产胎衣不下方)
古人论胎在子宫,分经轮养∶一月肝经养,二月胆经养,三月心经养,四月三焦养,五 月脾 经交代,胆经交棒,此论实在无情无理。儿在母腹,全赖母血而成,一言可了,何必图取虚 名,故作欺人之论。又如子啼门云∶儿在母腹,口含脐带疙瘩,吮血养生。请问初结胎无口 时,又以何物吮血养生?既不明白,何不归而谋诸妇,访问收生婆,访问的确再下笔,断不 致遗笑后人。岂知结胎一月之内,并无胎衣。一月后,两月内,始生胎衣。胎衣既成。儿体 已定。胎衣分两段,一段浓,是双层,其内盛血;一段薄,是单层,其内存胎。浓薄之间,
夹缝中长一管,名曰脐带,下连儿脐。母血入胎衣内盛血处,转入脐带,长脏腑肢体,周身 齐长,并非先长某脏,后长某腑。一月小产者,并无胎衣;两月小产者,有胎衣,形如秤锤 ,上小下大,不过是三指长短;三月小产者,耳目口鼻俱备,惟手足有拳不分指;至月足临 生时,儿蹬破胎衣,头转向下而生,胎衣随胎而下,胎衣上之血,随胎衣而下,此其长也。
最关紧要是难产,古人原有开骨散,服之有效者,有不效者,其方总论活血开骨,不重用力 劳乏。佘每用开骨散,重加黄 ,不过一时胎即下。至胎衣不下,古人原有没竭散,始而用 之,有效与不效,继而加倍用之,胎衣立下。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
<目录>卷下\怀胎说<篇名>古开骨散属性:治难产。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龟板(八钱) 血余(一团,烧灰) 加黄 (四两,生)
水煎服。
<目录>卷下\怀胎说<篇名>古没竭散属性:治胎衣不下。
没药(三钱) 血竭(三钱)
为末,滚水调服。
<目录>卷下\怀胎说<篇名>黄桃红汤属性:治产后抽风,两目天吊,口角流涎,项背反张,昏沉不省人事。
黄 (八两,生) 桃仁(三钱,研) 红花(二钱)
水煎服。
妇科以《济阴纲目》为最,《医宗金鉴》择其方论,纂为歌诀,令人易读易记。惟抽风 一症,方不效,余已补之。
<目录>卷下\怀胎说<篇名>古下瘀血汤属性:治血鼓。何以知是血鼓?腹皮上有青筋,是血鼓腹大。
桃仁(八钱) 大黄(五分) 虫(三个) 甘遂(五分,为末冲服,或八分)
水煎服。与前膈下逐瘀汤,轮流服之安。
<目录>卷下\怀胎说<篇名>抽葫芦酒属性:治腹大周身肿。
自抽干葫芦,焙为末,黄酒调服三钱。若葫芦大,以黄酒入内煮一时,服酒颇效,取其 自抽之义。
<目录>卷下\怀胎说<篇名>蜜葱猪胆汤属性:治通身肿,肚腹不大。
猪胆(一个,取汁) 白蜜(四两四钱,调和一处) 葱头(四个,带白一寸) 黄酒(半斤)
用酒煎葱两三沸,将酒冲入蜜胆内,服之立效。
<目录>卷下\怀胎说<篇名>刺皮散属性:治遗精,梦而后遗,不梦而遗,虚实皆效。
刺 皮一个,瓦上焙干,为末,黄酒调,早服。实在效真难吃。
<目录>卷下\怀胎说<篇名>小茴香酒属性:治白浊,俗名骗白,又名下淋,精道受风寒,药全不效。
小茴香一两炒黄为粗末,黄酒半斤烧滚冲,停一刻,去渣服酒。
<目录>卷下<篇名>痹症有瘀血说属性: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有温热发散药不 愈,
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 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处。如论虚弱,是因病而致虚,非因虚而致病。总滋阴 ,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 ,冰成风寒已散。明此义,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 <目录>卷下\痹症有瘀血说<篇名>身痛逐瘀汤属性:秦艽(一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甘草(二钱) 羌活(一钱) 没药 (二钱) 当归(三钱) 灵脂(二钱,炒) 香附(一钱) 牛膝(三钱) 地龙(二钱,去土)
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 一二两。
\x方歌\x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 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目录>卷下\痹症有瘀血说<篇名>砂丸属性:治瘰 鼠疮,满项满胸,破烂流脓,无不应手取效。
砂(二钱,研细) 皂角子(一百个) 干醋(一斤,前二味入醋内浸三日)
入砂锅内熬之,将干,将锅底 砂拌于皂子上,候干,以微火焙干,或以炉台上炕之。
每晚嚼五粒,或八粒,一日早晚或吃两次,以滚水送。然干则皂子过硬,为末服亦可。方内 砂有红白二种,余所用是红色者。未知白色 砂,功效若何。 砂红色者,出库车北山洞 中,夏令从洞中出火,人不能近前,冬令回民赤身近洞取之。《本草》言西域盐卤熬成者,
误也。
<目录>卷下\痹症有瘀血说<篇名>癫狂梦醒汤属性: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 接,如同作梦一样。
桃仁(八钱) 柴胡(三钱) 香附(二钱) 木通(三钱) 赤芍(三钱) 半夏(二钱) 腹 皮(三钱) 青皮(二钱) 陈皮(三钱) 桑皮(三钱) 苏子(四钱,研) 甘草(五钱)
水煎服。
\x方歌\x 癫狂梦醒桃仁功,香附青柴半木通,
陈腹赤桑苏子炒,倍加甘草缓其中。
<目录>卷下\痹症有瘀血说<篇名>龙马自来丹属性:马钱子(八两) 地龙(八条,去土,焙干,为末) 香油(一斤)
将香油入锅内熬滚,入马钱子炸之,待马钱子微有响爆之声,拿一个用刀切两半,看其 内以 ,盐水送。若五六岁小儿,服二分,红糖水送。如不为丸,面子亦可服。如吃斋人,去地龙 亦可。
治痫症,俗名羊羔风,每晚先服黄 赤风汤一副,临卧服丸药一副,吃一月后,不必服 汤 <目录>卷下\痹症有瘀血说<篇名>黄赤风汤属性:黄 (二两,生) 赤芍(一钱) 防风(一钱)
水煎服,小儿减半。
治瘫腿,多用一分,服后以腿自动为准,不可再多。如治诸疮诸病,或因病虚弱,服之 皆效 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目录>卷下\痹症有瘀血说<篇名>黄防风汤属性:治脱肛,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
黄 (四两,生) 防风(一钱)
小儿减半。
水煎服。
<目录>卷下\痹症有瘀血说<篇名>黄甘草汤属性:治老年人溺尿,玉茎痛如刀割,不论年月深久,立效。
黄 (四两,生) 甘草(八钱)
水煎服。病重一日两副。
<目录>卷下\痹症有瘀血说<篇名>木耳散属性:治溃烂诸疮,效不可言,不可轻视此方。
木耳(一两,焙干,研末) 白砂糖(一两,和均)
以温水浸如糊,敷之缚之。
此方与刺 皮治遗精,抽葫芦治鼓症,义同。明此义,方可以学医。
<目录>卷下\痹症有瘀血说<篇名>玉龙膏(即胜玉膏)
属性:治跌打损伤,贴之颇效。
香油(一斤) 白蔹 升麻 当归 川芎 连翘 银花 甲片 川乌 象皮(各四钱)
乳香(一钱半,末) 没药(一钱半,末) 轻粉(三钱,末) 冰片(三分,末) 麝香(三分 ,末) 白占(二两)
将前九味药入油内炸枯色,去渣,入官粉三合,离火,再入乳、没、冰、片、麝,搅均 ,再 ,溃烂诸疮可靠之良方也,不可轻视。
<目录>卷下<篇名>辨方效经错之源论血化为汗之误属性:胞侄作砺来京,见《脏腑图记》,问曰∶伯父所绘之图,经络是气管,皆本于卫总管,
由卫 《伤寒》,按足六经之现症,立一百一十三方,分三百九十七法,其方效者颇多?侄不解其 理。余曰∶尔看其首篇,细心研究,便知其方效论错之理。如首篇论足太阳膀胱经,为寒 邪 有汗,是伤风,用桂枝汤治之。所论是足太阳经,足太阳专通两足,而不通两手。其论传邪 ,传足六经,不传手六经。尔看初得伤寒,头疼、身痛、项强、发热、恶寒,未有两胳膊两 手不疼痛发热恶寒者,用麻黄汤,亦未有周身皆愈,而独不愈两胳膊、两手者,岂不是方虽 效而论经络实错之明证?若仲景以前,有人亲见脏腑,着明经络贯通,仲景着《伤寒》,必 言外感寒邪入周身之经络,用麻黄汤发散周身之寒邪,一言可了。论有汗是伤风,以桂枝汤 治之,以桂枝、白芍、甘草三味,然从未见治愈一人,桂枝汤所以不见效者,因头疼、身痛 、发热、有汗,非伤风症也,乃吴又可所论之瘟疫也。又问∶寒邪在表,自当见头疼、身痛 、发热、恶寒、无汗之表症,初得伤寒,尚未传里,如何即有作呕之里症?仲景着论,王叔 和等数十人注释,并未帮助表症作呕之所以然。侄实不能明白,求伯父明白指示。余始看尔 不过有读书之志,而无业医之才,今据尔此问,尚有思路,将来不敢粗心,轻忽人命。尔问 寒邪在表,如何有作呕之里症,余详细告汝∶寒邪始入毛孔,由毛孔入皮肤,由皮肤入丝络 ,由丝络入阳络,由阳络入经,由经入卫总管,由卫总管横行入心,由心上行入入左右气管,
由左右气管上攻左右气门,故作呕,此表症所以作呕之本源也。用麻黄汤服之入胃,其药汁由 津门流出,入津管,过肝,入脾中之珑管,从出水道渗出,沁入膀胱为尿;其药之气,即药之 性,由津管达卫总管,由卫总管达经,由经达络,由络达丝络,由丝络达皮肤,由皮肤达毛孔,
将寒邪逐之自毛孔而出,故发汗,邪随汗出,汗出邪散,故呕即止。此周身经络,内外贯通,
用麻黄汤发散表邪,随汗而出之次第也。”又问∶“仲景论目痛、鼻干、不得眠,是足阳明胃 经之表症,以葛根汤治之,其方内有葛根,仍有麻黄,此理不甚明白。余曰∶寒邪由表入经 络,正气将寒邪化而为热,故名曰邪热,邪热上攻头顶,脑为邪热所扰,故不得眠。目系通 于脑,邪热由脑入目,故目痛。鼻通于脑,邪热由脑入鼻,故鼻干。明是邪热上攻之火症,
并非足阳明胃经之表寒,用葛根而愈者,莫谓葛根是温散之品,葛根乃清散之药也。其方内 用麻黄者,发散在表未化之寒邪也。此又是方效经络错之明证。又问∶仲景论胸胁痛、耳聋 、口苦、寒热往来而呕,其症在半表半里,是足少阳胆经之症,用小柴胡汤治之,其方神效 。侄思此症,若不在胆经,其方又神效。若在胆经,胆又居膈膜之下,又痛又在胸胁,此一段侄 又不明白。余曰∶尔看脏腑图,膈膜以上之血府便明白。邪热入于血府,攻击其血,故胸胁 作痛;邪向血内攻,血向外抗拒,一攻一拒,故寒热往来;热灼左右气门,气上下不通,故 呕而口苦;邪热上攻,故耳聋目眩;柴胡能解血府之热,热解汗自出,邪随汗解,故效甚速 。此亦是方效论经错之明证。至传变多端,总不外表里虚实。尔若明伤寒,须看吴又可之《
瘟疫》;若见书少,必有偏寒偏热之弊。昨晚尔当客问∶古人言汗在皮肤是血,发于皮肤外是 汗,言汗即血化,此理尔不解。彼时不告汝者,非谓尔当客多言,因客粗知医,并非名手,故 不当客告汝。汗即血化,此丹溪朱震亨之论,张景岳虽议驳其非,究竟不能指实出汗之本源 。古人立论之错,错在不知人气血是两管,气管通皮肤有孔窍,故发汗,血管通皮肤无孔窍 ,故不发汗。何以知血管通皮肤无孔窍?尔看生疮破流黄水者,其毒由气管而来,每日常流 黄水,其皮肤不红;疮毒若在血管,初起皮肤必红,必待皮肤溃烂,所流必是脓血。尔再看 瘟毒、发斑、出疹、小儿出痘,色虽红而不流血,岂不是血管通皮肤无孔窍之明证乎?侄作 砺来京,因闲谈问余,彼时是书业已刻成,故书于卷末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