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医垒元戎书名:医垒元戎作者:王好古 朝代:元 年份:公元1271-1368年 <目录><篇名>伤寒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吐诸证属性:大发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凡用药汗及吐下汤剂皆中病即止 若少阳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宜附子汤 若阳已虚尺中弱涩者复不可下之宜小柴胡汤 若动气在左在右在上在下并不可发汗宜柴胡桂枝汤若少阴病脉细沉数病在里不可发汗宜当 归四 逆汤 若少阳病不可发汗宜小柴胡汤 若咽中闭塞咽喉干燥亡血衄家淋家疮家不可发汗以上六 证并宜小柴胡汤 若下利清谷不可发汗宜理中汤四逆汤之类 若四逆厥及虚家皆不可吐厥者 宜 当归四逆汤 虚宜附子汤 有热人宜黄 人参建中汤 本虚攻其热必哕宜小柴胡汤 若少阴 膈上寒干呕不可吐宜小半夏加橘皮汤温中丸 若咽中有动气不可下咽中闭塞不可下宜乌扇汤 若外实者不可下诸四逆厥者不可下虚家亦然厥宜当归四逆汤 虚者宜附子汤 有热宜黄 人 参建中汤 若脉浮而紧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宜小柴 胡汤 若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弱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卫气冷微呕心内烦此不 可汗宜小柴胡汤 若濡而弱不可发汗宜小柴胡汤 若浮而大浮为气实大而血虚小盒饭赤而 难胞中当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应卫家微可与小建中汤 若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干烦 而不得眠此不可下宜与小柴胡汤 若脉浮大应发汗宜柴胡桂枝汤 若脉浮而紧者不可下 而反下之为大逆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若脉数不可下宜柴胡桂枝汤 或下之必烦利不止宜葛根 黄芩黄连汤 若脉涩弱浮数不可下宜小柴胡汤 若濡弱微涩微则阳气不足中风汗出而反 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不可下宜桂枝甘草牡蛎龙骨汤 若结胸脉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宜小陷 胸汤 若阳病多者热下之则硬宜小柴胡汤 若太阳发汗不彻转属阳明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 不 罢不可下之下之为逆宜桂枝麻黄汤 若太阳病有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宜桂枝麻黄汤 若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 结胸则有陷胸汤丸三 痞则有泻 心汤五 若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宜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若太阳与少阳合病心下 硬颈项强而眩者不可下宜小柴胡汤 若病欲吐者不可下宜小半夏加橘皮汤 太阴腹痛吐食自利腹痛下之必胸下结硬厥阴病 气上冲心心中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 之则利 不止 若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腹痛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寒食不可 下 也宜温中汤生姜汁半夏汤 若无阳阴强大便硬者下之必清谷腹满宜用蜜煎导法 若伤寒五六 日 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也宜当归四逆汤下之则死宜四逆汤加人参汤 若藏结无 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谓下也宜用小柴胡汤 若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 不可攻之宜小柴胡汤 若阳明病身面色赤攻之必发热宜调胃承气汤 若色黄者小便不利也宜 五苓散 若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宜生姜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攻之利不止者死宜四逆汤 不可汗下吐三法利害非轻前人多列经后大抵医之失止在先药药之错则变生若汗下不瘥则永 无亡阳生黄蓄血结胸痞气及下痢洞泄胁热痢痉急劳等证生矣其如此故录大禁忌于前使医者当 疾之初不犯也 <目录><篇名>太阳证属性:(桂枝二十四方麻黄五方在后保命集内) 伤寒六经所感形证合用汗下吐和解等汤丸仲景活人云岐子保命集载之详者此不复重录数 书中所无者并诸方对证加减今载于后 \x金匮黄 建中汤\x 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宜此方主之 黄 桂枝 生姜(切各二两) 芍药(六两) 炙甘草(二两) 胶饴(一升) 大枣(十二 个劈)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纳胶饴令消温服一升日三若呕者加桂姜 若腹 满者去枣加茯苓四两 若肺虚损不足痞气加半夏五两 <目录><篇名>易简建中加减法属性:若妇人血疼男子心腹 痛并四肢拘急疼痛甚者加远志半两 若或吐或泻状如霍乱及胃涉 湿寒贼 风入腹拘急切痛加附子七钱半 若疝气发作当于附子建中汤煎时加蜜一匙头许 若男子妇人诸虚 不足小腹急痛胁肋 胀 下虚满胸中烦悸面色痿黄唇口干燥少力身重短气腰背强痛骨肉酸疼 行动喘乏不能饮食或因劳伤过度或因病后不复加黄 一两半 若妇人一切血气虚损及产后劳 伤虚羸不足腹中 痛吸 少气小腹拘急痛引腰背时自汗出不思饮食加当归一两名当归建中汤 产后半月每日三服令人精壮 \x大建中汤\x 治内虚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 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作寒作热而烦苦酸责不能当立此补中益气 桂心(三钱) 芍药 黄 (各三钱) 甘草(炙) 当归 人参(各一钱) 生姜(五钱) 附子(五分) 半夏(二钱半) 大枣(二枚) 上 咀水五盏煮至三盏去滓分三服 \x易简杏子汤\x 治咳咳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虚劳咯血痰饮停积悉皆治疗 人参 半夏 茯苓 细辛(减半) 甘草(炙) 官桂(减半) 干姜(减半) 芍药 五味子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杏仁去皮尖锉五枚姜五片煮至六分去滓服 若感冒得之加麻黄等分若脾胃素实者用罂粟壳去筋膜碎锉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服加乌梅 一 枚煮服其效尤验呕逆恶心者不可用此 若久年咳嗽气虚喘急去杏仁人参倍加麻黄添芍药如麻 黄之数干麻五味子各增一半名小青龙汤 \x大补十全散\x 参 术茯草 芍地桂归川 三五钱秤用 生姜枣水煎 妇人虚弱用 名美号十全 治男 子 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瘠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痿黄脚膝 无力喘咳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 肉桂 芍药 甘草 黄 当归 川芎 人参 白术 茯苓 熟地黄(各等分) 上为粗 末每 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桂芍药甘草小建中汤也黄 与此三物 即黄 建中汤也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子汤也川芎芍药当归四物汤也以其气血俱衰阴阳并弱 天得地之成数故名曰十全散 \x易简胃风汤\x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 或下瘀血日夜无度 人参 茯苓 川芎 官桂 当归 芍药 白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粟米 百余 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热服空心小儿量力减之 若加熟地黄黄 甘草等分足为十味名十补汤 若 虚劳嗽加五味子 若有痰加半夏 若发热加柴胡 若有汗加牡蛎 若虚寒加附子 若寒甚 加 干姜皆根据本方等分 若骨蒸发热饮食自若者用十补汤加柴胡二两服之 若气短加人参 若小 便不利加茯苓 若脉弦涩加川芎 若恶寒加官桂 若脉涩加当归 若腹痛加白芍药 若胃热 湿盛加白术 若血瘀色紫者陈血也加熟地黄 若血鲜色红者新血也加生地黄 若寒热者加柴 胡若肌热者加地骨皮 若脉洪实痛甚者加酒浸大黄 洁古云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 为下使 \x千里浆一名水胡芦\x 木瓜 紫苏叶 官桂(各半两) 乌梅肉 赤茯苓(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噙化一丸咽津 \x又方\x 百药煎 乌梅肉 紫苏叶 人参 甘草 麦冬 上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噙化 荔 枝汤 乌梅肉 甘草(各三钱) 百药煎(一两) 白芷(半两) 白檀(三钱) 上为细末汤点 \x蜜酒\x 好蜜(二斤) 水一碗 细曲(一斤半) 好干酵(三两) 上先熬蜜水去花沫令绝冷下曲酵 每日三搅三日熟 <目录><篇名>阳明证属性:(葛根汤三方升麻汤大小青龙等汤在后保命集内承气汤三方亦在) \x易老门冬饮子\x 治老弱虚人大 人参 枸杞 白茯苓 甘草(各二钱) 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上为粗末生姜煎 \x麦门冬饮\x 治劳复欲死人气欲绝者用之有效 麦门冬(一两) 甘草(二钱尖) 粳米(半合) 上门冬去心为细末水二盏煎粳米令熟去米 约汤一 小盏半入药五钱七枣二枚去核新竹叶十五片同煎至一大盏去滓大温服不能服者绵滴口中 后 人治小儿不能灌注者宜用此绵滴法此方不用石膏以其三焦无大热也兼自欲死之人阳气欲绝者 故不用石膏若加人参大妙 \x海藏五饮汤\x 一留饮心下二 饮胁下三痰饮胃中四溢饮膈上五流饮肠间凡此五饮酒 后伤寒饮冷过多故有此疾 旋复花 人参 陈皮 枳实 白术 茯苓 浓朴 半夏 泽泻 猪苓 前胡 桂心 芍药 甘草 上等分锉每两分四服水二盏生姜十片同煎至七分取清温饮无时忌 食肉生冷滋味等物因酒有饮加葛根花缩砂仁 海藏已寒丸此丸不 上阳生于下 治阴证服四逆辈胸中发燥而渴者或数日大便秘小便涩 赤服此丸上不躁大小便自利 肉桂 茯苓(各半两) 良姜 乌头(炮各七钱) 附子(炮) 干姜(炮) 芍药 茴香(炒 各 一两) 上等分为细末糊为丸桐子大温酒下空腹食前五七十丸八九十丸亦得酒醋为糊俱可 妇人血风证因大脱血崩漏或前后血因而枯燥其热不除循衣撮空摸床闭目不省掷手扬视摇 动不 宁错语失神脉弦浮而虚内燥热之极也气粗鼻干而不润上下通燥此为难治宜生地黄黄连汤主之 川芎 生地黄 当归(各七钱) 赤芍药 栀子 黄连 黄芩(各三钱) 防风(三两) 上 为粗 末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七分取清饮无时徐徐与之 若脉实者加大黄下之 大承气汤气药也自 外而 之内者用之 生地黄黄连汤血药也自内而之外者用之气血合病循衣撮空证同 自气而之血 血而复之气大承气汤下之 自血而之气气而复之血地黄黄连汤主之也(二者俱不大便) \x增损理中丸\x 王朝奉云大小陷胸汤丸不愈者宜与之 人参 白术 栝蒌 牡蛎(各二两) 甘草(炒三两) 干姜(炮一两半) 枳实(炮二十四 个) 黄 芩(去枯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汤盏煎服不歇复与之不过五六胸中豁然矣用药神 速未尝见也 渴者加栝蒌根汗者加牡蛎 <目录><篇名>少阳证属性:(大少柴胡汤加减在前附子柴胡五方在后保命集内) \x易简参苏饮\x 治感冒发热头痛与痰饮凝积发而为热并宜服之若感冒发热亦如服养 胃汤法连进数服微汗即愈大治中脘痞闷呕逆恶心开胃进食小儿室女尤宜服之 前胡 人参 紫苏 干葛 半夏 茯苓(加三分) 枳壳 陈皮 甘草 桔梗 木香(各五 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时候素有痰饮者俟退热以 二 陈汤或六君子汤间服若男子妇人虚劳发热或吐衄下血过多致虚热者用此药三两加四物汤二两 合和名茯苓补心汤 <目录><篇名>活人治妇人伤寒妊娠服药例属性:若发热恶寒者不离桂枝芍药 若往来寒热者不离柴胡前胡 若大渴者不离知母石膏五味 子麦 门冬 若大便泄者不离桂附白术干姜 若大便燥结者不离大黄黄芩 若经水适来适去断者不 离小柴胡 若安胎者不离人参附胶白术黄芩 若发汗者不离葱豉生姜麻黄旋复 若头痛者不 离前胡石膏栀子 若伤暑头痛者不离柴胡石膏甘草 若满闷者不离枳实陈皮 若脑气不安者 不离黄芩麦门冬人参 若 发黑者不离黄芩栀子升麻 \x万病紫菀丸\x 疗脐腹久患 癖如碗大及诸黄病每地气起时上气冲心绕脐绞痛一切 虫咬 十种水病十种虫病反胃吐食呕逆恶心饮食不消天行时病妇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怀孕多血天 阴即发又治十二种风顽痹不知年岁昼夜不安梦与鬼交头白多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着腹中生疮 腹痛服之皆效 紫菀(去苗上) 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 菖蒲 柴胡(去须) 浓朴(姜制一两) 桔梗( 去芦 )茯苓(去皮) 皂荚(去皮子等炙) 桂枝 干姜(炮) 黄连(去□八钱) 蜀椒(去目及开 口微炒去汗) 巴豆(去皮制出油研) 人参(去芦各一钱) 川乌(去皮脐三钱) 加羌活 独 活防风(各五钱) 上为细末入巴豆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渐加至五七丸生姜汤送下食 后临蓐初有孕者不宜服其引于后 痔漏肠风酒下 赤白痢歌子汤下 脓血痢米饮汤下 坠伤血闷四肢不收酒下 蛔虫咬心 槟 槟榔汤下 气噎忧噎荷叶汤下 打扑伤损酒下 中毒帚灰甘草汤下 一切风升麻汤下 寸白虫槟 榔汤下 霍乱干姜汤下 咳嗽杏仁汤下 腰肾痛豆淋汤下 阴毒伤寒温酒下 吐逆生姜汤下 食 饮气块面汤下 时气井花水下 脾风陈皮汤下 头痛水下 心痛温酒下 大小便不通灯草汤 下 因物所伤以本物汤下 吐水藜汤下 气病干姜汤下 小儿天风吊搐防己汤下防风亦可 小 儿疳痢葱白汤下 小儿乳食伤白汤下 月信不通煎红花酒下 妇人腹痛川芎汤下 怀孕半年后胎漏艾汤下 有子气冲心酒下 产晕痛温酒下 血气痛当归酒下 产后心痛胀满豆淋汤下 难产益志汤下 产后血痢当归汤下 赤白带下酒煎艾汤下 解内 外伤寒粥饮下 室女血气不通酒下 子死菜子汤下 又治小儿惊痫大人癫狂一切风及无孕 妇人身上顽麻状如虫行四肢俱肿呻吟等疾 <目录><篇名>太阴证属性:(陷胸三方泻心五方在后保命集内) \x理市汤加减例\x 若为寒气湿气所中者加附子一两名附子理中汤 若霍乱吐泻者加橘红青橘各一两名治中 汤若干霍乱心腹作痛先以盐汤少许顿服候吐出令透即进此药若呕吐者于治中汤内加丁香半夏一 两每服生姜十片同煎 若泄泻者加橘红茯苓各一两名补中汤 若溏泄不已者于补中汤内加附 子一两不喜饮水谷不化者再加缩砂仁一两共成八味 若霍乱吐下心腹作痛手足逆冷于本方中 去白术加熟附名四顺汤 若伤寒结胸先以桔梗枳壳等分煎服不愈者及诸吐利后胸痞欲绝心膈 高起急痛手不可近者加枳实茯苓各一两名枳实理中汤 若渴者再于枳实理中汤内加栝蒌根一两 若霍乱后转筋者理中汤内加火 石膏一两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官桂一两半肾恶燥 故云术恐作奔豚故加官桂 若悸多者加茯苓一两 若渴欲饮水者添加术半两 若苦寒者添加 干姜 半两 若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两 若饮酒过多及啖炙爆热食发为鼻衄加川芎一两 若伤胃吐 血以此药能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只用本方 若中附子毒者亦用本方 若止用甘草干姜等 分煎服仍以鸟豆煎汤解之 \x平胃散加减例\x 若泻脾湿加茯苓丁香白术为调胃散一法加藿香半夏 若加干姜为浓朴汤 若温疫时气二 毒伤 寒头痛壮热加莲须葱白五寸豆豉三十粒煎二三服微汗出愈 若五劳七伤脚手心热烦躁不安百 节酸痛加柴胡 若痰嗽疟疾加姜制半夏 若本脏气痛加茴香 若火气冲满加桑白皮 若妇人 赤 白带下加黄 若酒伤加丁香 若饮冷伤食加高良姜 若滑脱泄泻加肉豆蔻 若风痰四肢沉 困加荆芥 若腿膝冷痛加牛膝 若浑身虚壅拘急加地骨皮 若腿膝湿痹加菟丝子 若白痢加 吴茱萸 若赤痢加黄连 若头风加 本 若转筋霍乱加楠木皮 若七邪六极耳鸣梦泄盗汗四 肢沉重腿膝酸痿妇人宫藏久冷月脉不调者加肉桂 若胃寒呕吐多加生姜 一法加茯苓丁香各 三两共成六味 若气不舒快中脘痞塞加缩砂仁香附子各三两生姜煎服 若与五苓散相半为 对金饮子 若与六一散相合为黄白散 若与钱氏异功散相合为调胃散 若欲进食加神曲麦芽 吴茱萸蜀椒干姜桂为吴茱萸汤 若加 本桔梗为和解散治伤寒吐利 若加藿香半夏为金不换 正气散 若疟疾寒热者加柴胡 若小肠气痛者加苦楝茴香 <目录><篇名>少阴证属性:(真武四逆等汤在活人姜附方七道在保命集内) \x八物定志丸\x 补益心神安定魂魄治痰去胸中邪热理肺肾 人参(一两半) 菖蒲 远志(去心) 茯神(去心) 茯苓(去皮各一两) 朱砂(一钱) 白 术麦门冬(去心各 五钱) 牛黄(二钱另研细)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米饮汤下三十丸无时 若髓竭不足加生 地黄 当归 若肺气不足加天冬 麦门冬 五味子 若心气不足加上党参 茯神 菖蒲 若 脾 气不足加白术 白芍药 益志 若肝气不足加天麻 川芎 若肾气不足加熟地黄 远志 牡 丹皮 若胆气不足加细辛 酸枣仁 地榆 若神昏不足朱砂 预知子 茯神 \x仲景八味丸\x 熟地黄补肾水真血 肉桂补肾水真火 牡丹皮补神志不足 附子 能行 诸经而不止兼益火 白茯苓能伐肾邪湿滞 泽泻去胞中留垢及遗溺 山茱萸治精滑不禁 干 山药能治毛中燥酸涩 上八味皆君主之药若不根据易老加减服之终不得效若加五味子为肾气丸 述类象形之剂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钱氏地黄丸减桂附 \x洁古老人天麻丸\x 治证见活法机要 天麻(六两酒浸三日焙干秤) 除风痹 牛膝 (六 两酒浸三日焙干秤) 强筋 玄参(六两) 枢机管领 萆 (六两另为末) 壮骨 杜仲(六两 挫炒去须) 使筋骨相着 当归(十两全用)和养血 羌活(十或十五两)去骨节间风 生地黄( 一斤) 益真血 附子(一两炮) 行诸经不止 独活(五两) 去肾间风邪 上为细末炼蜜为 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病大至百丸空心食前温酒白汤下服药忌壅塞宜于通利故服半月稍觉 壅塞微以七宣丸轻疏之使药再为用也 \x大效牡丹皮散\x 治血藏虚风及头目不利不思饮食手足烦热肢节拘急疼痛胸膈不利 大肠 不调阴阳相干心惊忪悸或时旋运 牡丹皮 川芎 枳壳(麸炒各一两) 陈皮(炙) 玄胡 甘 草羌活半夏(汤洗) 三棱(制) 干姜(炮) 肉桂(各半两) 木香 柯子肉 白术(炒各三分) 芍药 (三钱) 当归(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五七沸食前温服益血海退血风劳攻注 消寒痰实痹胃理血气攻刺及气虚恶寒潮热证至妙 \x海藏大五补丸同三才丸例\x 天门冬 麦门冬 菖蒲 茯神 人参 益志 枸杞 地骨皮 远志 熟地黄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 本方数服以七宣丸泄之 \x清心丸治热\x 黄柏(二两生) 天门冬(一两) 黄连(半两) 龙脑(一钱) 麦门冬 (去心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临卧门冬酒下薄荷汤亦得 \x火府丹丙丁俱泻\x 黄芩 黄连(一) 生地黄(二) 木通(三) 上研末炼蜜丸桐 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临卧温水下 \x海藏调胃白术泽泻散\x 治痰病化为水气传变水鼓不能食 白术 泽泻 芍药 陈 皮茯苓 生姜 木香 槟榔 上为末一法加白术本药各半治腹脐上肿如神若心下痞者加枳实 若下盛者加牵牛 <目录><篇名>厥阴证属性:(当归四逆并加吴茱萸等汤见阴症略例) 四物汤益荣卫泫气血月水不调脐腹 痛等证并见局方 熟地黄(补血如脐下痛非此不能 除乃 通于肾经之药也)川芎(治风泄肝木也如血虚头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肝经之药也)芍药(和血理脾 如腹中虚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脾经之药也)当归(和血如血刺痛非此不能除刺如刀刺乃通肾 经 之药也)上为粗末水煎 加减于后 若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妇人骨蒸 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 止 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又加葱白黄 若血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胶艾 若妇人尝服春倍川 芎 脉弦头痛 夏倍芍药 脉洪飧泄 秋倍地黄 脉沉涩血虚 冬倍当归 脉沉寒而不食 若 春则防风四物加防风倍川芎 若夏则黄芩四物加黄芩倍芍药 若秋则门冬四物加天门冬倍地 黄若冬则桂枝四物加桂枝倍当归 若血虚而腹痛微汗而恶风四物汤加术桂谓之腹痛六合 若风眩运加秦艽羌活谓之风六合 若气虚弱起则乏力眶然而倒加浓朴陈皮谓之气六合 若发 热 而烦不能睡卧者加黄连栀子谓之热六合 若虚寒脉微自汗气难布息清便自调加干姜附子谓之 寒六合 若中湿身沉重无力身微凉汗加白术茯苓谓之湿六合 若产后虚劳日久而脉浮疾宜柴 胡四物汤 川芎 熟地黄 当归 芍药(各一两半) 加柴胡(八钱) 人参 黄芩 甘草 半 夏曲(各三钱) 水煎服若妇人筋骨肢节痛及头痛脉弦增寒如疟宜治风六合 四物汤(四两) 防风 羌活(各一两) 若血气上冲心腹肋下满闷宜治气六合 四物汤(四两) 香术 槟榔( 各一两) 若脐下虚冷腹痛及腰脊间闷痛宜玄胡六合(小腹痛者同) 四物汤(四两) 玄胡 苦楝(各一两碎炒焦)若气充经脉故月事频并脐下多痛宜芍药六合 四物汤(四两)芍药(一两)若经 事欲行脐腹绞痛临经痛者血涩也宜八物汤 四物汤(四两)玄胡 苦楝(碎炒焦)槟榔 木香( 各一两)若经水过多别无余证宜黄芩六合 四物汤(四两)黄芩 白 术(各一两) 若经水涩少宜四物内加葵花煎(又加红花血见愁)若虚劳气弱咳嗽喘满宜浓朴六 合四物汤(四两)浓朴(姜制一两)枳实(麸炒半两)若经水暴下加黄芩一两 若腹痛加黄连如 夏月不去黄芩 若经水如黑豆汁者加黄芩黄连(各一两)若经水少而色和者四物汤加熟地黄当 归(各一两)若经水适来适断或有往来寒热者先服小柴胡汤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和之若妇 人血积者四物汤内加广术 京三棱 桂枝 干膝(各一两)若妇人伤寒汗下后饮食减少血虚 者宜八物汤 四物汤(四两) 黄 甘草 茯苓 白术(各一两) 若妊娠伤寒中风表虚自汗 头痛项强身热恶寒脉浮而弱太阳经病宜表虚六合汤四物汤(四两)桂枝 地骨皮(各七钱) 若 妊娠伤寒头痛身热无汗脉浮紧太阳经病宜表实六合汤 四物汤(四两)麻黄 细辛(各半两)若 妊娠伤寒中风湿之气肢节烦痛脉浮而热头痛宜风湿六合汤太阳标病也 四物汤(四两)防风 苍术(制各七钱)若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温毒发 如锦纹宜升麻六合汤 四物汤(四两) 升麻 连翘(各七钱)若妊娠伤寒胸胁满痛而脉弦少阳也宜柴胡六合汤 四物汤(四两)柴胡 黄芩( 各七钱)若妊娠伤寒大便硬小便赤气满而脉沉数阳明太阳本病也急下之宜大黄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大黄(半两)桃仁(十个去皮尖面炒)若妊娠伤寒汗下后咳嗽不止者宜人参六合汤 四物 汤(四两) 人参 五味子(各五钱) 若妇人妊娠伤寒汗下后虚痞胀满者阳明本虚也宜浓朴六 合汤 四物汤(四两) 浓朴 枳实(麸炒各半两)若妊娠伤寒汗下后不得眠者宜栀子六合汤 四物 汤(四两) 栀子 黄芩(各半两)若妊娠伤寒身热大渴蒸蒸而烦脉长而大者宜石膏六合汤 四 物 汤(四两) 石膏 知母(各半两)若妊娠伤寒小便不利太阳本病宜茯苓六合汤 四物汤(四两) 茯苓 泽泻(各半两)若妊娠伤寒太阳本病小便赤如血者宜琥珀六合汤 四物汤(四两) 琥 珀茯苓(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汗下后血漏不止胎气损者宜胶艾六合汤 四物汤(四两) 阿 胶艾(各半两一方加甘草同上一方加干姜甘草黄 ) 若妊娠伤寒四肢拘急身凉微汗腹中痛 脉沉而迟少阴病也宜附子六合汤 四物汤(四两) 附子(炮去皮脐) 肉桂(各半两) 若赤白 带下宜香桂六合汤 四物汤(四两) 肉桂 香附子(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蓄血证不宜堕胎药 下之宜四物大黄汤下 四物汤 生地黄 酒浸大黄 若虚热病四物与参苏饮相合名补心汤主 之若四肢肿痛不能举动四物苍术各半汤主之 若治燥结四物与调胃承气汤各半为玉烛散 若流湿润燥宜四物理中各半汤 若保胎气令人有子四物与缩砂四君子汤各半名八珍汤 若热 与血相抟口舌干渴饮水加栝蒌 麦门冬 若腹中刺痛恶物不下加当归 芍药 若血崩者加生 地黄 蒲黄 黄芩 若头昏项强者加柴胡 黄芩 若因热生风者加川芎 柴胡 防风 若藏 秘涩者加大黄 桃仁 若滑涩者加官桂 附子 若呕者加白术 人参 生姜 若大渴者加知 母石膏 若发寒热者加干姜 丹皮 芍药 柴胡若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加猪苓 茯苓 防己 若虚寒似伤寒者加人参 柴胡 防风 若产妇诸证各随六经以四物与仲景药各半服之其效 如神 若妇人或因伤酒或因产亡血或虚劳五心烦热者宜四物二连汤 四物汤(内用生地黄) 黄连 胡黄连(真者)温饮精汁 四物与桂枝麻黄白术柴胡理中四逆茱萸承气凉膈等皆可作各 半汤此易老用药大略也 若虚烦不得睡加竹叶 人参 若妇人血虚心腹 痛不可忍者去地黄 加干姜名四神汤 若诸痛有湿者四物与白术相半加天麻 茯苓 穿山甲 酒煎 若目赤暴发 作云翳疼痛不可忍宜四物龙胆汤 四物(各半两) 羌活 防风(各三钱) 龙胆草防己(各二 钱)水煎 海藏云妇人妊娠蓄血 妇人妊娠或蓄血 抵当桃仁勿妄施 要教子母俱无损 大黄四物 对服之 海藏当归丸治三阴受邪心脐少三腹 痛气风等证 四物汤(各半两) 防风 独活 全蝎 茴香(炒) 续断(各半两) 苦楝 玄胡(各七钱) 木香 丁香(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五十丸大效 若楝丸治奔豚小腹痛神效 川苦楝 茴香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上三味酒二升煮尽为 度焙 干研细末每秤药末一两入玄胡半两全蝎十八个炒丁香十八个别为末和匀酒糊丸桐子大温酒下 五十丸空心痛甚加当归煎酒下 \x治喉闭逡巡不救方\x 皂荚(去皮子生半两为细末箸头点少许在痛处更以醋糊调药末浓 涂项上须臾便破血出立瘥) \x极济换骨丹\x 海云自汗者不宜服歌曰 槐皮芎术芷 仙人防首蔓 十味各停匀 苦味 香减半 龙麝即少许 朱砂作衣缠 麻黄膏煎丸 大少如指弹 上治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 不仁言语謇涩或痛入骨髓或痹袭皮肤或中急风涎潮不语精神昏塞行止艰难筋脉拘急左瘫右痪 一切风疾并皆治之 槐荚子(生) 人参 桑白皮 苍术 川芎 何首乌 蔓荆子 葳灵仙 防风(各二两) 五味子 香附子 苦参(各一两) 香白芷(二两) 麝香(二钱另研) 上一十四味为细未入香 令匀又用麻黄十斤去节根用大河水三石三斗熬至六斗滤过去滓再熬至二升半入银石器内熬 成 膏入前药末和匀杵三五千下每一两作十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先捣碎酒一盏自晨浸至晚食后临 卧搅匀服之神清无睡是药之验须臾隔五日服之如中风无汗宜服若体虚自汗服之是重亡津液也 风盛人于密室温卧取汗 <目录><篇名>三焦热用药大例属性:(方在元戎) 上焦 清神散 连翘防风汤 凉膈散 龙脑饮子 犀角地黄汤 中焦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洗心散 四顺清凉饮 桃仁承气汤 下焦 大承气汤 五芩散 八正散 石苇散 抵当汤丸 气分热 柴胡饮子 白虎汤 血分热 清凉饮子 桃仁承气汤 通治大热 三黄丸 黄连解毒汤 三焦寒用药大例(方在卫生) 上焦 桂附丸 刷汤 胡椒理中丸 中焦 二气丸 附子理中丸一大建中 下焦 还少丹 八味丸 大真丹 气分寒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芍药 人参新加汤 血分寒 巴戟丸 神珠丹 通治大寒 大巳寒丸 四逆汤 以上内有寒热之大略也若外有寒热当求别法 <目录><篇名>发诸药属性:\x葛根橘皮汤 在肌\x 治伤寒暴发肌中 烂咳而心闷但呕清汁宜此 葛根 橘皮 杏仁 知母 黄芩 麻黄 甘草 分锉每用五钱水煎 \x阳毒升麻汤\x 在面 治伤寒一二日或吐下后变成阳毒腰背痛烦闷不安面 赤狂言见鬼下痢脉浮大数咽喉痛下脓血五日可治七日难愈 升麻(半两) 犀角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三钱半) 上 咀水三升煎取半饮一盏刻许再服温覆手足汗出解否则重作 \x阳毒玄参升麻汤 在身\x 治汗下吐后毒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痹肿痛 玄参 升麻 甘草(各半分) 上细锉水煎 \x阳毒栀子汤少阳阳明合病\x 治阳毒伤寒壮热百节疼痛 升麻 栀子仁 黄芩 芍药 石 膏知母 甘草 杏仁 柴胡 上粗末五钱生姜五片豆豉百粒水煎 消毒犀角饮子治 牛蒡子(六两) 荆芥(三两) 防风(三两) 甘草(一两) 水煎服 \x阴毒升麻鳖甲汤\x 大建中汤尤妙 升麻(三两) 当归 甘草(各二两) 蜀椒(一两去汗) 鳖 甲(炙) 雄黄(半两研) 上为细末每服半两水煎蒸病 治者宜随各经虚实内外浅深用药加减 可也 \x古今录验五蒸汤\x 甘草(一两炙)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竹叶(二两) 干地黄 葛根(各三两) 知母 黄 芩(各二两) 石膏(五两碎) 粳米(二合)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亦可以 先煮小麦水乃煮药 忌海藻菘菜芜荑大醋 实热 黄芩 黄连 黄柏 大黄 虚热 气也 乌梅 秦艽 柴胡 血也 青蒿 鳖甲 蛤蚧 小麦 牡丹皮 肺(鼻干) 乌梅 天门冬 麦门冬 紫菀 皮(舌白唾血) 石膏 桑白皮 肤(昏味嗜睡) 牡丹皮 气(遍身气热喘促鼻干) 人参 黄芩 栀子 大肠(鼻右孤干痛) 大黄 芒硝 脉(唾白浪语脉络溢脉缓急不调) 生地黄 当归 心(舌干) 黄连 生地黄 血(发焦) 地黄 当归 桂心 童子小便 小肠(下唇焦) 赤茯苓 木通 生地黄 脾(唇焦) 芍药 木瓜 苦参 肉(食无味而呕烦躁不安) 芍药 胃(舌下痛) 石膏 粳米 大黄 芒硝 葛根 肝(眼黑) 川芎 当归 前胡 筋(甲焦) 川芎 当归 胆(眼白失色) 柴胡 栝蒌 三焦(乍热乍寒) 石膏 竹叶 肾(两耳焦) 生地黄 石膏 知母 寒水石 脑(头眩闷热) 地黄 防风 羌活 髓(髓沸骨中热) 天门冬 当归 地黄 骨(齿黑腰痛足逆变疳食减) 鳖甲 地骨皮 牡丹皮 当归 生地黄 肉(肢细跌肿府藏俱) 石膏 黄柏 胞(小便赤黄) 泽泻 茯苓 生地黄 沉香 滑石 膀胱(左耳焦) 泽泻 茯苓 滑石 凡此诸蒸皆热病后食肉油腻房酒犯之而成久蒸不除变成疳病即死矣 \x葛根散\x 治阳毒身热如火头痛躁渴咽喉干痛 葛根(锉七钱半) 黄芩 大黄(醋炒) 甘草 山栀子仁 朴硝(各半两) 上为末水煎 活人败毒散太阳证 治伤寒温疫风温风眩风痰痹温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枳壳 人参 茯苓 桔梗 甘草 川芎(分两随病加减) 上为细末生姜水煎或沸汤亦可大人小儿皆宜瘴 烟之地温疫时行或人多风痰或处卑湿香港脚此药不可缺一方少加薄荷同煎 三阳头痛 羌活 防风 荆芥 升麻 葛根 白芷 柴胡 川芎 芍药 细辛 葱白( 连须分两旋加) 若阴证头痛只用温中药足矣乃理中姜附之类也 <目录><篇名>发黄兼诸杂证属性:(治法在前难知内附阴黄治法在后阴证略例内附) 小便不利者烦躁而渴 加茯 苓猪苓滑石当归官桂 烦躁喘呕不渴 加黄苓白术半夏生姜茯苓 四肢遍身冷者 加附子甘 草 \x茵陈蒿汤加减\x 肢体逆冷腰上自汗 加附子干姜甘草 身冷不止者 加附子干姜 前药末已 脉尚伏 加吴茱萸附子干姜木通当归 韩氏立名为茵陈茯苓汤 茵陈橘皮汤 小茵陈汤 茵陈四逆汤 茵陈附子汤 茵陈茱萸汤 大抵只是仲景阴证药内加茵陈也用者要当识之 \x掌中金丸\x 治妇人干血气 穿山甲(炮) 甘草 苦丁香 川椒 苦葶苈 白附子 草乌头 猪牙皂角(各一钱) 芭 豆 (一钱全用研) 上共为细末生葱绞汁和丸弹子大每用一丸新绵包定纳阴中一日即白二日即赤 三日即血神效 \x龙脑鸡苏丸\x 上焦热 除烦解劳去肺热咳嗽心热惊悸脾胃热口甘吐血肝胆热泣退场门苦肾热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 热消渴下而血滞五淋血崩等疾 薄荷(一斤) 麦门冬(去心一两) 甘草(一两半) 生干地黄(六两各为末) 黄 新蒲 黄 阿胶(炒) 黄连 人参 木通(各一两) 柴胡(二两锉同木通沸汤半升浸一日夜纹取汁) 上 为细末好蜜二斤先炼一二沸然后下生地黄末不住手搅时加木通柴胡汁浸熬成膏勿令火紧焦了然后 将前药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 虚劳烦热栀子汤下 肺热黄芩汤下 心热悸动恍 惚人参汤下唾咯吐衄四血去心麦门冬汤下 脾胃热赤芍药生甘草汤下 肝热防风汤下 肾热 黄柏汤下 治五淋及妇人漏下车前子汤下 痰嗽者生姜汤下 茎中痛者蒲黄滑石末一钱调下 气逆者橘皮汤下 室女虚劳寒热潮作煎柴胡人参汤下 以上并食后临卧服 \x黄 膏子煎丸\x 治证同前 人参 白术(各一两半) 柴胡 黄芩(各一两) 白芷 知母 甘草(炙各半两) 鳖甲(一个半大者酥炙) 上为细末黄 膏子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 沸汤空心下上用黄 半斤粗末水二斗熬一半栀去滓再熬令不住搅成膏至斗斤入白蜜一两饧 一两再熬令蜜饧熟得膏十两放令丸药 \x地骨皮枳壳散\x 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少力多困夜多盗汗 地骨 秦艽 柴胡 枳壳 知 母当归 鳖甲(醋炙黄) 上等分为末水一盏桃枝柳头各七个姜三片乌梅一个每服去滓临卧 服 \x易简芎归汤\x 治一切去血过多眩晕闷绝伤胎去血产后去血崩中去血拔牙去血金疮去 血不 止者举头欲倒悉能治之 川芎 当归(各等汾) 上 咀水煎热服 若产后眩晕加芍药 产后 腹疼不可忍加官桂酒童便合煎 妊娠子死或不死胎动酒水合煎即下未死者即安 若虚损腹痛少气头眩自汗每服加羊肉一 两生 姜十片水煎 若临月服之则缩胎易产 若室女妇人心腹 痛经脉不调水煎服 若妊娠胎气不 安产后诸疾酒水煎服若难生倒横子死腹中先用黑豆一大合炒熟水与小便合煎服 若难产用 百草霜香白芷等分童子小便好醋各一合沸汤煎服甚者再服已分娩矣 若肠风藏毒每服加槐花 末五分三日取下血块即愈 若吐血亦宜服此若血气上喘下肿空心煎艾汤调下 若产后恶血注 心迷闷喘急腹痛根据前用黑豆加生姜自汁然煎服 若产后头痛加荆芥 若崩中漏下失血不止加 香附子炒每两入甘草一钱沸汤点服 若有白带者加芍药半两干姜等分米饮汤调下 \x三奇六神曲法\x 白虎白曲一百斤 青龙青蒿自然汁三升 勾陈苍耳汁二升 腾蛇野 蓼子汁四升 玄武杏仁四升(去皮尖看面干湿用水) 朱雀赤小豆三升(煮沸去汤研) 上和一处拌匀稍干为妙用大盆罨一宿子伏内至寅日踏极实为度甲寅戊寅庚寅乃三奇也卧 铺如曲法 千金种子法进火之时当至阴节间而止不尔则过一宫矣予问故师曰深则少阴之分肃杀之方何以 生化浅则厥阴之分融和之方故能发生所以受胎之处在浅而不在深也非月经后皆不可用事惟经 后一日男二日女三日男此之外皆不成胎也大风大雨大寒大暑阴晦日月蚀皆不可交接所生男 女痴聋喑哑四体不完矣 \x搐鼻香\x 治子宫冷起白带下 牡蛎( ) 紫梢花 龙脑 母丁香 黄狗头骨( ) 蛇床 子破故纸 桂心(各等分) 上等细末炼蜜丸如鸡头大临事用一粒 <目录><篇名>序属性:序治疔之法向无专书南渡时有救急仙方皆载疡医之术所论疔疮甚详惜原本与作者姓名并 佚 天禄秘钞不可得而窥也无专书遂无专家乡曲逆旅之人仓卒肉坟未及延医误犯口戒每不治即有 能治之者未得窍要虽有明堂秘传安能扶危于顷刻间哉吴门张君蓉亭游于浙得钞本于慈 应氏 继于他处得刻本二种参考异同原其本皆按经循络遂删繁就简合为一书前举要言各穴绘以总图 治 法编成歌诀附以膏方名曰治疔捷法王君缄三患指疔蓉亭为之治病若失索其书亦不秘王君以之 疗人辄效继增以考正穴法愿付手民以广其传而求序于余余向不精歧黄之术尝读素问诸书间有 疑焉辄为通其说顾以旧史退居田里生逢 <目录><篇名>圣世无补属性:尧舜施济之功往往泫愧此书一出使黄童白叟悉免颠连拟之救急仙方斯真无愧非特余所深幸 古人亦无湮没之憾矣是为序 \x光绪丙子春仲德清俞樾撰\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