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之药,最是 古人治疡正轨。寿颐谓气为血帅,血随气行,天地之大,必以空气营运化生万物。而人在气 交之中,动作行为,无一非此大气流行,为之鼓荡。所以凡治百病,必参以气分之药,而后 吹嘘运用,功效乃神。
古人补血之方,首推四物。地黄浓腻,非得归芎辛温运动之力,则呆滞有余,弊多利少 。制方精义,即在利用气药。而俗人昧焉,且谓当归、川芎即是补血之物,于古人用药真义 ,未能体会,哪不可怪。况在疡患,明是气滞不行为病,苟不振动其气机,何能有济。此固 治疡者始终利赖之捷诀,而凡通达经隧,宣络脉之法,因无一不在行气二字之中者矣。
<目录>卷上\第三章·治疡药剂<篇名>第五节·论外疡治痰之剂属性:痰者,本非吾人体中应有之物质,而以观近人病状,则挟痰之证甚多。岂丹溪所谓东南 地土卑湿,由湿生热,湿热生痰,果得之于土薄水浅,而非人力之所能为耶。毋亦体质素弱 ,脾运失司,大气之斡旋无权,饮食之消化不力,坐令水谷之精,不为津液,以洒陈于五脏 ,和调于六腑,而徒酿为顽痰浊饮,有以助长病魔耳。古人恒谓肺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 器者,以肺为呼吸之道路,气机不利,则气化为水,而水饮停留;胃为水谷之渊薮,运化不 灵,则食即生痰,而浊涎盘踞。此痰饮之潜滋暗长于肺胃中者,尤其浅而易知,显而可据。
若夫经络肌肉之间,而亦多痰病,则非其肺胃之痰,可以随气血流行,以入经隧。盖亦其人 之营运不健,营卫周流,有时偶滞。遂令络脉中固有之津液,留顿于不知不觉之中。譬彼源 泉,本是澄清之故道,而下流既阻,污朽积焉;有如山蹊,初亦行人之快捷方式,而为闲不用,
茅草塞焉。此四肢百骸皮里膜外,所以停痰积饮之渊源;而外发痈疡,亦往往而多痰证。则 治疡者,可不于此加之意乎。惟痰能为疡,其基础则本于气机之阻滞,其成就亦别有感触之 原因。有因外风时热以激动其痰者,则风性升腾,上行而迅疾,其证多在颈项腮颐,如发颐 、腮、项前颌下诸痈,皆本于结痰,而动于外风,成于血热。则化痰也,而必泄热疏风。
有因肝胆内热以熬炼其痰者,则相火郁窒,入络而贯联,其证多在耳后项侧,如瘰 马刀连 络成串,皆本于木火而煎烁血液,驯致坚凝。则化痰也,而必舒肝清火。有胃络之结痰,则 乳房之结核是,宜兼泄胃家之实。若夫气液久虚,痰流经隧,历久始发之流痰,则非培补不 为功。而久郁之痰,有年痼疾,如石疽、乳岩者,则根深蒂固;且其人必满腹牢骚,又非药 力之可以抒愁解结者,夫岂“化痰”二字所能希冀百一。此虽同是痰病,而浅深大是不侔。
果能分别源流,投机处治,当亦可以十全八九。
又凡疡患之挟痰者,尚有部位可据,亦必见证分治。则项侧耳前后多风火,亦多肝火,
宜辨内外之因;胁肋 串有实火,亦有虚火,宜求铢两之称。若胸腹、肩背皆是流痰,而四 肢之部,则惟两臂间有流痰发生,而自股以下无之。学人慎弗以股胫之疡,误作挟痰论断,
而反以贻笑方家也。
<目录>卷上\第三章·治疡药剂<篇名>第六节·论外疡清热之剂属性:外疡为病,外因有四时六淫之感触,内因有七情六郁之损伤,种种原由无不备具。而以 最普通者言之,则热病其多数也。盖外感六淫,蕴积无不化热;内因五志,变动皆有火生。
此则内科百病属热者亦必居其大半;况在外疡,肌肤灼痛,肉腐成脓,谓非热郁于中,有以 消烁之而何。此世俗治疡所以无不注重于清润寒凉一途,诚不能不谓其大有适用处也。虽然 疮疡之属于热者固是最多,颐必不敢偏信林屋山人阳和一汤,谓为泛应曲当,而妄加无辜者 以炮烙之刑,听其惨暴哀号,焦肌铄骨。究之热病情况,万有不齐。欲求其分量咸宜,铢两 悉称,似亦不易。固非如街头卖药,市上摇铃者,记得芩、连、膏、黄、银花、地丁数味,
而可以尽疡医之能事者也。
试以疡病之属于热,分别言之。有风热之证,因风而生热者,如头面诸疡及游风之类是 也。虽宜清热,而必先辛凉疏风,不得早用寒凉之药。否则热已退而坚块犹存,久留不消终 为顽证;甚者寒凉直折,反致血滞气凝,适以助虐。有湿热之病,因湿而生热者,如湿痒诸 疮及 疮流火是也。虽亦必清热,而尤须淡渗导湿,不得恃芩连等味。否则热势渐解,而湿 积不化,肿腐难瘳。惟有毒火之证,发为疔疮,来势迅疾,易散难聚,热毒不仅直入血分,
且必与心肝二脏有直接关系。所以毒散走黄(毒散而内陷,俗谓之“走黄”。字义极不可解 而妇孺皆知有“走黄”二字。以患疔毒死者,或有全体发黄如金色者,实即毒入经络,不能 自化,郁蒸以成此变,“走黄”之名,盖由于此)必有神志昏迷,肝火横逆见证。则治法虽 在 芍均是必需之要。否则变幻异常,捷于奔马,一击不中,补救綦难。此疡科中最为激烈暴 戾之证,所当救焚沃焦,重剂急进,不可轻描淡写,杯水车薪,反致顷刻燎原,不可向迩者 也。
疗毒之易于走黄者,头面诸疔为